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623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自学导学案(完整版)1012.doc

忙农联中八年级物理自学导学案年班姓名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学习活动:

活动一:

观察课本p12上的四幅图片,找出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并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后找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填在横线上

要求:

使刻度尺2/3伸出桌边,一只手将其另1/3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

①能听到声音吗?

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②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结论:

声音是由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发生.

练习: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是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活动二:

先实验,再思考,然后填空

①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②玻璃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还呆在原地吗?

③正播放音乐的录音机,离开一段距离欣赏音乐,能听到吗?

结论: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练习:

学校里上下课的铃声是靠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人潜入水中时仍然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也能传声;人耳隔着枕头,仍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这说明同样能传声。

活动三:

仔细观察并感受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①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

②用抽气机抽取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铃声有什么变化?

③猜想:

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还能听到声音吗?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练习: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在真空中声音传播很慢

C、真空不能传声D、物体在真空中不能产生振动

活动四:

阅读课本p15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声以的形式传播着,这个过程跟的传播相似

活动五:

阅读课本p15“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②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填大、小)

有效训练(看!

你能行)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底大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声速按340m/s计算)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更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

三、课后拓展

1、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

A、传声B、传热C、导电D、通风

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小丽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

由传来的

4、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空气温度℃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m/s

313

340

344

346

386

①从表中分析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②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多远,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③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的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自我预习

【知识回顾】

1、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3、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

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预习活动】

1、阅读课本p16“人耳的构造”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画出人耳感知声音的流程图:

②人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③失聪的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

2、自学课本p18科学世界中的内容,小组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是双耳效应?

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③如何让声音的立体声效果更好?

二、互动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重点:

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难点:

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活动:

活动一:

分组实验

①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②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③让小组成员将自己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思考讨论:

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活动二:

阅读课本p17“骨传声”这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②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他是采用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的.

有效训练

1、下列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

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大脑

C、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转化为信号传给大脑

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见声音

2、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骨导式助听器种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会使声音加强

B、传统助听器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较好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D、助听器适宜于各种耳聋的病人

3、大象判断声源的方向比人准确,你能利用双耳效应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课后拓展

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

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2、闭上眼睛,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分辨声源所在的方向()

A、两只耳朵感受到声音的强度大小B、两只耳朵感受到声音的时间先后

C、两只耳朵感受到声音振动的步调差别

D、闭上眼睛,人将无法分辨出声源所在方向

3、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会使人失去听觉得是()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听觉神经

4.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内功深厚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来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5.声波传入人而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

A、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地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音声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C、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7、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你猜想出蛇是通过来感知声音的。

8.在剧院里,我们听到音乐有丰富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9.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10、把手表放在下巴位置,能听到滴答声,用手堵住双耳,你听不见滴答声,但把手表咬在牙齿上,仍用手堵住双耳,你不仅会听到滴答声,而且比原来加强了许多,这说明了。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自我预习

【知识回顾】

1、画出人耳听到声音的流程图:

2、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3、①什么是双耳效应?

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预习活动】

1、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不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2、阅读课本p19-p20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频率是指,

单位是,字母符号为。

(2)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是超声波,是次声波。

(3)大象是用来和同伴进行交流的。

(4)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3、什么是响度?

什么因素决定响度的大小?

4、什么是音色?

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互动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学习活动:

活动一: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生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理中称之为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音调就越高。

练习  1、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说明

2、用转速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

活动二:

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大胆填写)

【设计实验】请同学们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你手中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

器材:

每组一把钢尺和自已的桌子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结论: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练习:

1、收音机电视机的音量旋纽调节的是乐音的()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D.调频道节目

2、水牛“哞哞”的叫声和小鸟“叽叽喳”的叫声相比较,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发生部位振动的比较大;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发生部位振动的比较大。

活动三:

阅读课本p22内容,回答问题

音色受、影响

有效训练

 1、 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  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组讨论一下!

三、课后拓展

1.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2.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调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调低,响度大

3.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4、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知道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5、唐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生的。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

6、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设计了不同实验,他们选用的器材是这样的:

 小明:

鼓,一些泡沬塑料小球;

 小华:

音叉、细线、泡沬小球;

 你知道他们的实验方法吗?

请说出其中的一种。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自我预习

【知识回顾】

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有关,物体振动的,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受、影响

【预习活动】

1、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人们用什么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具体是怎样分的?

3、人们又通过哪些途径来控制噪声?

二、互动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噪声的等级

学习活动

(活动一)

自学课本P25“噪声的来源”

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

2、小组讨论:

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活动二)

阅读课本P25“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完成下列题目:

1、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是_________符号________。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

3、列举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1、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噪声,我们应从那三个方面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

4、小组讨论:

噪声总是有害的吗?

_________

你知道噪声有哪些用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

2、1、张强在家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是邻居少受干扰,张强想出了三种方法:

(1)在被敲的地方放一块抹布

(2)把自家的门窗关的严实(3)嘱咐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张强在减弱噪声的方法中:

(1)是在出减弱噪声

(2)是在出减弱噪声

(3)是在出减弱噪声

 有效训练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 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呜叫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⑤婚庆时的爆竹声 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2.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3.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             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是             的。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本节课掌握了哪些内容?

三、课后拓展

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悦耳动听,使有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2、下列哪个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

A.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机动车在市区禁鸣D.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3、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因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有效的是()

A.打开窗户让空气增加流动B.用棉花堵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规则振动时发生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____的声音,都是____,噪声的强弱用_____表示。

5.在日常生活、生产噪声来            、             、            等。

6.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1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7、(创新思维题)假如你家附近正在建筑一座高楼,施工噪声很大,你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对你的影响。

8、(开放题)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或社区)周围几内部的主要噪声声源。

学校(或社区)采取过那些降低噪声的措施?

为进一步降低学校(或社区)的噪声,你还有什么

建议?

1.5声的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和难点: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学习过程:

一、课前诊测

1、下列的哪些声音是噪声?

()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火车的鸣笛声; D.公园里悠扬的音乐声; E.汽车喇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