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31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docx

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上海市川沙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方案

学校创建特色方案(包括:

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队伍、环境建设、管理体制等。

可附页、可附已有特色材料)

川沙中学从1997年起,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总纲领,以混龄教学为特征,课程建设为突破,转变教学方式为保障,科学评价为激励手段,在专家引领下,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学校体育特色逐步显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社会普遍好评,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广泛的关注。

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对推动学校其他工作,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一、办学理念

川沙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秉承学校“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主动锻炼意识,提高学生健身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方向,以“主动锻炼、学有所长、磨练意志、强健体魄”为宗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动为主、增强实效,探索多种途径,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策略,改善学习方式,进行体育学科教学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川中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把学校建设成为体育特色学校。

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倡导师生融洽、舒心、愉快的教学形式,并重视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竞争进取的精神。

不断拓宽教育时空,引导学生在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实践的过程中,重视体育文化的学习,提高体育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弘扬体育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为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将体育混龄教学、学分制评价等向文化课教学推广借鉴,体育运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精神,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特色学校建设基础

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对高中三年的体育教学,重新进行了阶段划分,形成了3个教学阶段。

高一第一学期为打基础和选项阶段,高一第二学期至高三第一学期为特长发展阶段,高三第二学期为综合能力提高阶段。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分配,并丰富了教学内容。

根据阶段教学重点,学校对体育学科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特点进行了重构。

构建了必修、选修课和拓展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

必修课——背越式跳高、竞走、4×100米接力、三级跳远等,在一、二阶段进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参加体育活动的走、跑、跳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方面,达到基础性标准。

选修课——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教学内容包括裁判、男女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等,主要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健身技能。

拓展课——教学内容包括田径、篮球、学生才攀登10项内容,做为选修课的延伸教学。

编写了具有川中特色的体育学校教材《川沙中学体育与健身》,包括学习内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业评价等内容。

如:

各年级教学内容分配如下表

教学

内容

学习

阶段

教学

班级

选修项目

必修田径

学习

考核

第一

阶段

高一

男生

8

8

1

4

竞、三(10)

4

4

6

6

女生

8

2

8

4

竞、三(10)

4

4

6

5

第二

阶段

高一

/

高二

男篮

48

8

高、接(10)

竞、三(6)

6

6

8

10

女篮

52

8

高、接(10)

竞、三(6)

6

6

6

8

足球

48

8

高、接(10)

竞、三(6)

6

6

8

10

健美

56

6

高、接(10)

竞、三(6)

6

6

6

6

高二

/

高三

男篮

48

8

高、接(10)

6

6

8

10

女篮

52

8

高、接(10)

6

6

6

8

足球

48

8

高、接(10)

6

6

8

10

健美

56

6

高、接(10)

6

6

6

6

第三

阶段

高三

自然

班级

3

3

3

3

3

23

独特、丰富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选修两大部分,为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供了教学内容的保障。

混龄教学和体育拓展课教学形式向语文学科、文化课研究型课、拓展型课等延伸,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培养方式

为了运用新构建的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学校探索形成了以“混龄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1.实施混龄教学,探索实践了高中体育教学新的班组形式

整个高中阶段3个年级的体育课,按照选课情况统一进行分类编班。

所谓分类编班,就是打破常规年龄、年级和班级建制,高中三个年级,按照选课情况,统一以所选科目的类别,组编体育课的授课班,进行混龄教学。

“混龄教学”是旨在尝试由高年级学生带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明确了双方的师徒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业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这种教学形式,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健康发展。

2.“小班化”、“连排课”教学,为学生的专项化学习提供保障

为提高学生体育专项技术水平,掌握1到2门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

学校拟从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再次进行改革,进行小班化编班实施教学。

由目前的4班4教师改成4班6教师的上课形式,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由现在的45名左右降低到30名以内,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提高教学效率。

把原有的三节体育课中的两节课连排上课,也就是讲,原2节40分钟的课改成80分钟的1节课,这样,更有利于增强锻炼强度,提高学生耐力,增强身体素质,也更有利于学生专项内容的学习和拓展。

3.必修课教学

必修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

除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习内容外,学校还增设了4个田径项目和冬季长跑练习。

4.选修课与拓展课教学

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现状,为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同需求,学校开设了6门选修课,即男女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和武术。

高一第一学期起,学生就接触学习这6门选修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再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科。

学生选科后,进行两年4个学期的选项学习,选项学习兼顾了学生的个性、爱好,有利于学生自主培养与发展特长,增强学习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优势的发挥。

学校还设立了拓展课,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力量训练、网球、学生裁判等,作为选修课的延伸,丰富了学生健身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

5.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有9个学生自主体育社团,包括象棋、围棋、桌游、羽毛球、跆拳道、男女篮球、足球、田径等。

社团有活动章程,每学期有活动计划,结束有活动总结。

学校按照社团特点和活动需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每周有1节课为社团活动课,社团实行社长负责制,自主开展活动,期中男女篮球和田径社团还聘请了体育老师做指导。

有些社团涌现出来的优秀学员成为学校体育代表队的骨干力量。

体育社团活动有力推进了学生自觉健身活动的开展,多年来,有的社团代表学校参加市、区体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6.竞技体育

学校代表队:

由体育特长生和体育积极分子通过选拔组织而成。

各运动队由专职老师负责,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学校现有男女篮球、田径、健美操、跳绳等5支代表队。

各类项目的校队代表学校在市、区的各级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

常规小型比赛:

选项教学实施后,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信心得到加强,这为课外活动的小型比赛常规化提供了保障。

小型比赛不仅参与的学生多,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整个比赛过程都由学生组织、裁判和总结。

小型比赛项目有田径分项赛、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棋类等。

每学年有500多场次,参加比赛的人次到达6000~7000,平均每位学生有3~4次。

两次运动会:

学校每年夏季和秋季分别举行学校运动会,学生参与度高达100%,运动员和裁判人员达全体学生的80%。

从组织到比赛,师生共同参与,80%的比赛裁判由学生担任。

比赛采用现场报名,现场分组的形式进行。

学生参与热情高,有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校运会时也返校观摩,为学弟学妹加油助威。

7.游戏教学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有也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时候。

虽然教学对象是年龄偏大的高中学生,但适当运用一些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分组对抗等,可起到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8.在其他工作中的推广

参照体育选修课教学的教学方式形成的小队教学先在语文、数学学科试点,已积累了比较成功的做法。

混龄教学在拓展课和研究型课中进行试点,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推广。

小队教学和混龄教学的试点,增加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学校形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以大带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评价:

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变化,学校对学业评价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重建了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采取先分项后综合、3年学分累计相加的评定方法,改等第制评价改为学分制评价,形成了具有川中特点的学业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是,把每学年的体育项目考核、国家体锻达标测试、平时体育锻炼情况分别评定,再采用综合评定的办法形成学分。

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技能、体育特长、锻炼习惯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等内容。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学校学生体育学分的统计系统已经成型,并建立了独立的体育成绩智能化管理系统,做到了无纸化管理。

评价内容包括:

1.平时成绩等第与学分

平时成绩包括广播操、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内容,按学年计算评定学分。

方法是:

每位学生在每学年的开始有一个100分的平时成绩,然后根据其在以上三个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扣分。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等第与学分

达标是国家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每位学生都必须做到每学年完成一次等级测试,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达标”的等级,所以,把达标测试列为学分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专项能力的等第与学分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选项教学后,专项能力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与提高的学习内容。

专项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情况,技术水平,评定出三个等第,然后折成学分。

4.必修项目的等第与学分

必修项目是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认真学习并基本掌握的田径等项目。

学生通过四个必修项目和基础内容Ⅰ的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在竞走、三级跳远、跳高、接力等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技术水平、必修课教师评出必修项目的等第,然后折成学分。

5.副项能力的等第与学分

副项是使学生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副项成绩折算为学分,作为总分的组成部分。

6.冬季体育锻炼(长跑)完成质量与学分

冬季体育活动,特别是长跑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久力,是增加抵抗疾病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它还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经受挫折考验的好机会。

为了保证与提高三个冬季锻炼的质量,由负责老师做好记录,评出等第,然后折成学分。

7.竞赛成绩与学分

在体育项目上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在代表班级、年级、学校参加学校、学区、区及市的体育竞赛中所获得的成绩可以折成学分。

这个学分由全体体育教师组成的学分评定小组,每学年统计评定一次,原则上总学段的最高分不超过20分。

8.能力、特长与学分

在体育运动的锻炼、竞赛等活动中,参与、组织、辅导、编排、裁判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我们提倡的,也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特长,虽然学校没有开设此项运动与竞赛,但该学生把此项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终身锻炼的方法,还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辅导。

以上两个方面,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经学分评定小组讨论审定后,也可以折成学分。

原则上总学段的最高分不超过10分。

9.学分制评价方式在文化课评价中的推广

学分制评价方法在语文、数学学科试点已经取得了成效,在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高评价科学性方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培训、引进新教师、资源共享等,不断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和开发、教学改革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为学校体育改革持续发展,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1.抓好常规,注重科研

抓好各项常规教研工作。

10多年来,体育教研组每周四下午召开教研组例会雷打不动。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二期课改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和途径。

同时,体育组又以教科研为抓手,结合教研组实际开展校本研修,一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一方面推荐教学骨干参加学校教科研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

体育组在课题研究中,先后进行了区级课题“高中学生混龄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校级课题的“川沙中学体育教学中师徒关系教学模式的拓展研究”,“学校体育学科‘智能化’管理的探究”等课题研究,部分成果公开发表。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课例、经验总结和其他形式的论文,并在学校、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

2.精心指导,不辞辛劳

体育组的骨干教师不仅在教学上能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而且在培养教师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川中学生的体育成绩档案,采用了智能化管理。

但是随着我校体育教学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育成绩统计的数量将越来越多,数据管理的操作方法也会越来越复杂。

为了确保成绩统计的准确无误,不断升级完善系统,对全体组员及时进行操作培训。

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操作系统。

3.师傅带教,教学相长

体育组从2000年后引进了多名年轻教师,他们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教学上的师傅进行带教。

老教师们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迅速成长,早日担当起学校体育教学的重任。

而年轻教师在虚心吸纳老教师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去影响老教师,使得他们在带教中也不断地更新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

这样,通过师傅带教,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得到了提高。

4.通力合作,共同探讨

合理分配任务,工作中相互配合。

教研组建立了共享信息库,为每位教师积累资源、利用资源提供了平台。

平时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教师们经常会对近期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学进度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协调和最大化的利用等等,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确保体育教学改革以最优化的人力和物力的整合顺利进行。

甚至在课余时间,教师们也会对在教学中发生的情况随时通报,共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引进校外智力,提高培训层次

学校更是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聘请专家来校指导。

近几年,先后派出过5人次到北京、浙江等地参加教练员培训,3人次参加特级教师基地的培训,1人次赴丹麦国际文化交流。

多次聘请市教委、上海体院、华东师大、浦东新区体育专家来校指导体育工作。

环境建设

学校建有2400平方米的两层体育馆一座,包括一个标准篮球场(兼做6个羽毛球场地),三个小型教学篮球场(篮板18个),一个250米的田径场(兼做足球场),3个室外篮球场(包括一个网球场),包括投掷区和跳跃区。

教师健身房、两个乒乓球房(共8张球台)。

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反复对师生讲解宣传,把体育教学改革成绩做成版面和画册展示,组织大型活动,提高师生对学校体育改革和建设体育特色学校意义的认识。

营造强身健体的育人氛围。

在校园的运动场馆和活动区域展示有各种体育运动的塑型和体锻标语,张贴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

通过教学改革,培养体育专项化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通过两次校园运动会、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社团等活动,营造师生共同参加,全民健身的氛围,推动师生健身活动的大力开展。

管理体制:

学校成立了体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分管体育工作。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教科研的校长助理、分管体育教学的校长助理、体育教研组长等组成领导小组,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全面规划,指导课程建设、教学形式改革、教育科研等工作。

对体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和全方位支持,积极为体育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改革氛围和环境,保证改革所需的经费,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

在川中,体育教师不仅享有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结构工资,还享有诸如广播操津贴、课外活动津贴、运动队津贴、毕业班津贴等等。

而且高中三个年级完全贯彻3课2操2活动精神,做到保质保量。

在管理中,我们特别重视了以下几项工作:

1.妥善处理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我校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每年有不少于500场的田径、健美操、球类的联赛等比赛。

这些活动,大多数由学生体育社团自主开展。

学校还每年举办体育节,召开校运会。

运动会包括田径、球类、广播操等。

运动会采取学生当场报名参赛的办法,由参加过体育选修课、学习过各种裁判的学生担任裁判和工作人员。

校运会全程由电脑编制程序,基本实现无纸化。

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利于人才的发现和选拔。

抓好市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的训练,实行总教练负责制。

在田径、篮球、足球、跳绳等传统特色项目上常抓不懈,努力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多年来,这些项目在教育署、区、市的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2.高度关注、认真处理好体育和其他文化课的关系

高中阶段是人生由青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学习生活的节奏,快而紧张,压力也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展体育活动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学习效益的提高。

就拿学校运动队来说,其中的队员不少是区、校“三好学生”、班长、学生党员。

拿我校的高三毕业班来说,每周坚持上三节体育课,即使到高考前夕,也每周进行二到三次体育课外活动。

这样,就不仅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学习也一直处于张弛有度、劳逸相济的状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几年,我校综合指标上升较快,高考连攀新高,与体育教学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3.学生健身与教职工健身并重

同时,从2008年开始,为了拓展学校体育改革成果,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每周安排了2小时的建身时间,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并对健身情况做好统计。

运动会时设立教职工比赛项目,要求每个教职工至少参加一项比赛。

对教职工健身情况和运动会参赛获名次给予奖励。

4.智能化管理

为了优化操作步骤,减少统计误差,提高工作效率,体育教研组和电教组共同开发了体育教学管理程序。

对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学业评价、校运会等进行全程电脑管理,提高了工作效能。

体育教研组因此被评为上海市智能化班组。

体育改革成果对其他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边推进边总结提炼,边将体育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向其他学科推广。

混龄教学、小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价方法等已在部分学科推广并取得了可惜的效果。

建设成效和产生的影响

经过15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川中特色的体育课程框架已经形成,建立了适合川中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群众性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竞技体育成绩卓著,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川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及成绩在上海基础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建设成效

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体育教学运用混龄教学后,学生在锻炼、竞赛、甚至游戏中都变得更活泼、更兴奋、更激烈、更团结,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实施混龄教学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各项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

另据不完全统计,如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年呈上升的趋势。

如2011年,参加的总人数达1645人(全校学生1730),总人次达4626人,全校学生平均每人参加2.3个项目。

在这次运动会上,有一名学生参加了9个项目,参加5个项目以上的学生也达199人。

另有114名学生担任裁判,占运动会裁判总人数的75%。

混龄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0年来,体育组先后有三人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人被评为区骨干教师,除了区园丁、市园丁获得者,邱永飞老师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体育教研组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智能型”班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体育学校课程被认定浦东新区首批特色课程等。

我们的改革成果《混龄教学打造魅力体育》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川沙中学体育教学中女生师徒关系教学模式的拓展研究》、《川沙中学体育“混龄教学”中学生学分数据管理的研究》、《混龄教学中“师徒教学模式”在女子篮球选项班的运用》、《高中体育“混龄教学”的特征》等10余篇论文在上海市《体育科研》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其中部分在上海市体育论文评比中获奖。

2.产生的影响

为学校课改工作树立了样板,学校已经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引入了体育学科“混龄教学”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开始了在某些学科领域实施差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为学校创造了一种为川沙中学所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混龄教学”使同学们更愿意向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经历比自己丰富的“师傅”讨教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志愿的选择、人生的规划。

校长陈忠新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校长”称号,在2011年7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学生健康促进大会上,做了题为《创体育卫生特色促学校科学发展》的经验介绍。

2012年11月,川沙中学被市教委确定为上海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共2所)。

10年3轮多的教学实践证明:

以“混龄教学”为特征的体育教学改革,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和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学校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与2006年,区市体育改革展示活动先后在我校举行,取得好评。

2007年,中央电视台等15家中央媒体,对我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集体采访和报道,《文汇报》《新民晚报》等,近10年来,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次报道。

三、下一步创建打算

学校根据市教委关于“体育改革试点学校改革”要求,在学校已有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内,将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和研究。

1.时间节点

进一步深化改革体育教学模式,配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改革准备阶段。

收集资料,采集信息,制订体育专项化改革方案。

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8月,硬件实施改造和添置、师资的补充和配备,学生专项化选项的落实。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总结完善,全面实施。

第四阶段,2015年9月——12月,根据实施情况,对校本教材进行修订,总结小班化和连排课教学经验,写出总结报告。

2.改革内容

(1)课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本化课程,增加选修项目,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体育课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进一步分类管理,按学生兴趣组织“选项班”教学。

选项项目从现在的4项,即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和女子健美操,再增加男女羽毛球和武术,共6个项目。

(2)教学形式:

实行小班化教学。

增加选修项目后,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