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40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

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

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

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

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

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

(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

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

(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

(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

(施莱登,施旺)

2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2(组成细胞的元素差异性:

元素含量有差异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主要元素:

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C、H、O、N基本元素:

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苹果和梨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乙液:

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

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颜色变化:

浅蓝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

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

苏丹?

或苏丹?

染液注意事项:

?

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

酒精的作用是:

洗去浮色?

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

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

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

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

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

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马铃薯

试剂:

碘液颜色变化:

变蓝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要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结构蛋白

2.催化细胞6.调节功能—部分激素7.受体---糖蛋白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NH2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

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1.构成碱基种类不同2.构成五炭糖不同3.存在部位不同。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化学元素组成:

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

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

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细胞中的脂质的分类

脂肪:

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细胞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附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

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

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

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

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

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

差速离心法

细节:

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

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

肽聚糖

作用:

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

流动性

举例:

(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举例:

(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

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

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

(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如: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

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

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

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

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

判断细胞的死活。

测定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

动运输。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

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

2、

3、

4、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

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温度:

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

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ADP+Pi+能量ATP酶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

呼吸作用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2丙酮酸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

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注意:

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

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

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光与光合作用第四节能量之源——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

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

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

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

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总反应式:

CO2+H2(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

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

类囊体薄膜上

反应式:

1

水的光解:

H22O2+2[H]

ATP形成:

ADP+Pi+光能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

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O2+C52C3

(CH2O)+C5+ADP+PiC3的还原:

2C3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

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

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

?

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

?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

?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

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

?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

核膜、核仁重现。

?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

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

膜仁重现失两体。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

念:

在个

体发

中,

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

)过程:

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

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

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例如:

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

2)衰老的细胞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

(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

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状态。

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

选用豌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相对性状明显作为实验材料。

?

先用一对相对性状,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

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杂交—自交—测交)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

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

Dd×Dd,

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

种性状。

显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纯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

其特点纯合子

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

种子)

杂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

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ddDd×dd

DD×Dd)。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DDDd

×Dd)

测交: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

Dd×dd),正交和反交:

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

)×乙(?

)为正交,则甲(?

)×乙(?

)为反交;如甲(?

)×乙(?

)为正交,则甲(?

)×乙(?

)为反交。

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