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02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docx

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

2018年07月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00分)化学反应aA+bB=dD+eE,已知40克A和21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D,则B、E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是(  )

A.

B.

C.

D.

2.(3.00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相同温度下,测定某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H3PO4溶液的pH

pH(H2SO4)溶液<pH(H3PO4)溶液

非金属性S>P

B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酸性、漂白性

C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NH3•H2O能大量共存

D

相同的铝片分别和同体积,同温度且c(H+)相等的盐酸,硫酸发生反应

为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酸性;盐酸>硫酸

A.AB.BC.CD.D

3.(3.00分)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假设I﹣与KMnO4反应的氧化产物为I2),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通电

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D.以Pt为电极材料电解C点的溶液,总反应式为2H2O

2H2↑+O2↑,则当外电路电子流通4mol时两极产生的气体总体积一定是67.2L

4.(3.00分)在一定条件下,2体积XY3气体分解生成1体积Y2和2体积气态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  )

A.XYB.XY2C.XY3D.X2Y3

5.(3.00分)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6.(3.0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D.1molHCl的质量是36.5g/mol

7.(3.0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O2与NH3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为32:

17

C.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D.温度和密度相同CO、N2和H2三种气体,其压强(p)关系为p(CO)=p(N2)>p(H2)

8.(3.0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98g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

9.(3.00分)如图装置中,容器甲内充入0.1mol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体积缩小至最小,为原体积的

,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2.24g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已知:

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2NO2⇌N2O4(不考虑活塞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塞从D处移动到C处的过程中,通入CO2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B.NO2转化为N2O4的转换率为20%

C.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0.01molCO2,此时活塞恰好回到D处

D.若改变干燥管中Na2O2的量,要通过调节甲容器的温度及通入CO2的量,使活塞发生从D到C,又从C到D的移动,则Na2O2的质量应大于1.56g

10.(3.00分)VmL密度为ρg•mL﹣1的某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m=

B.c=

C.ω=

%D.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下面是某同学配欲配制480mL0.25mol/L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洗涤:

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2﹣3次,把洗涤液均注入容量中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在滤纸上称量5.0g的烧碱③转移:

烧碱溶解完毕立即转移入容量瓶④计算所需烧碱的质量:

m(NaOH)=5.0g⑤定容:

继续加蒸馏水,直到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最低处相切⑥溶解:

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已称好的烧碱⑦盖了瓶塞,巅覆、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直到刻度线⑧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除了天平和药匙处,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3)上述操作中有三处失误,分别是  (填序号).

(4)下面是某同学在操作中所遇到情景,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是否造成影响(填“偏大”,或“偏小”或“没有影响”)

①容量瓶洗涤干净后,没经干燥,也没润洗  .

②定容时,若俯视液体的凹液面.  

③定容后,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直到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定容后,发现溶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室温.  

⑤转移时一些溶液被流出容量瓶外.  .

12.

(1)用18mol/L硫酸配制100mL1.0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入编号)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倒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13.目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S4、Fe8S7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I]硫的质量确定:

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mL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加入品红溶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洗涤试管B后定容.取25.00mL该溶液用0.01mol•L﹣1的草酸(H2C2O4)进行测定剩余KMnO4溶被浓度的滴定.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50

23.70

2

25.00

1.02

26.03

3

25.00

0.00

24.99

相关反应:

①2MnO4+2H2O+5SO2=2Mn2++5SO42﹣+4H+②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实验Ⅱ】铁的质量确定:

将实验I硬质玻璃管A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充分灼烧得0.6g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2)试管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有同学提出,撤去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3)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数据可确定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  .

【问题探究】滴定过程中发现,细心的小明发现该KMnO4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的多.为研究快的原因.甲同学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温度/℃

酸化的H2C2O4溶液/mL

KMnO4溶液/mL

溶液褪色时间/s

1

25

5.0

2.0

40

2

25

5.0(另加少量可溶于水MnSO4粉末)

2.0

4

3

60

5.0

2.0

25

(4)分析上进数据,滴定过程中反应速率较快的一种可能原因是  .

14.实验室需要480mL0.4mol/L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

①100mL,②250mL,③500mL,④1000mL,本实验选用  (填序号).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外还有  .

(4)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有  (填序号),其作用为  .

(5)误差分析: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Cl时,物码倒置(1g以下用游码)  ;

②容量瓶使用前,用1mol/L的NaCl溶液润洗  .

 

2018年07月必修一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00分)化学反应aA+bB=dD+eE,已知40克A和21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D,则B、E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是(  )

A.

B.

C.

D.

【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E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中C和D的质量关系求出B、E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解答】解:

生成物E的质量为40g+21g﹣28g=33g,

根据化学方程式aA+bB=dD+eE,

bM(B)eM(E)

21g33g

=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计算,解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利用方程式找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时摩尔质量需要乘以化学计量数.

 

2.(3.00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相同温度下,测定某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H3PO4溶液的pH

pH(H2SO4)溶液<pH(H3PO4)溶液

非金属性S>P

B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酸性、漂白性

C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NH3•H2O能大量共存

D

相同的铝片分别和同体积,同温度且c(H+)相等的盐酸,硫酸发生反应

为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酸性;盐酸>硫酸

A.AB.BC.CD.D

【分析】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H越小,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C.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溶液;

D.由实验操作可知,生成气体的速率相同.

【解答】解:

A.测定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pH(H2SO4)溶液<pH(H3PO4)溶液,可知非金属性S>P,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则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与漂白性无关,故B错误;

C.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溶液,溶液澄清,结论不合理,故C错误;

D.由实验操作可知,生成气体的速率相同,且不能比较酸性,则现象与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离子反应、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3.(3.00分)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假设I﹣与KMnO4反应的氧化产物为I2),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通电

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D.以Pt为电极材料电解C点的溶液,总反应式为2H2O

2H2↑+O2↑,则当外电路电子流通4mol时两极产生的气体总体积一定是67.2L

【分析】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Fe3+,由图象可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应为高锰酸钾和碘化钾的反应,BC段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C点时溶液的成分是硫酸亚铁,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水,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解答该题.

【解答】解:

A.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应为高锰酸钾和碘化钾的反应,故A正确;

B.BC段Fe3+浓度逐渐减小,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B正确;

C.由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反应的关系式为2KMnO4~10Fe3+~10I﹣,共消耗的n(I﹣)=1.25mol,则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故C正确;

D.C点时溶液的成分是硫酸亚铁,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水,总反应式为2H2O

2H2↑+O2↑,则当外电路电子流通4mol时,生成3mol气体,气体状况未知,不能计算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反应的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关系式计算该题,难度中等.

 

4.(3.00分)在一定条件下,2体积XY3气体分解生成1体积Y2和2体积气态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  )

A.XYB.XY2C.XY3D.X2Y3

【分析】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设甲化合物为Z,

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2XY3═Y2+2Z,

由原子守恒可知,Z为XY2,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3.00分)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分析】A.钠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反应,密度大于煤油密度,与煤油不反应;

B.溴易挥发,但溴密度大于水;

C.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浓硝酸见光分解.

【解答】解: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可以隔绝空气,故A正确;

B.由于液溴溶于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故B正确;

C.保存FeCl3溶液时,若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则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溶液变质,故C错误;

D.浓硝酸见光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注意考查了药品的保存,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6.(3.0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D.1molHCl的质量是36.5g/mol

【分析】A.根据m=nM计算氮气质量;

B.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C.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D.质量的单位是g,根据m=nM计算质量.

【解答】解:

A.1mol氮气质量=1mol×28g/mol=28g,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B错误;

C.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C正确;

D.质量的单位是g,m(HCl)=nM=1mol×36.5g/mol=36.5g,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及摩尔质量,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物理量关系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有关公式,题目难度不大.

 

7.(3.0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O2与NH3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为32:

17

C.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D.温度和密度相同CO、N2和H2三种气体,其压强(p)关系为p(CO)=p(N2)>p(H2)

【分析】A、同温同压下,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粒子间的距离不同,相同体积时体积不一定相等;

B、根据n=

判断;

C、根据n=

判断;

D、由PV=nRT分析.

【解答】解:

A、同温同压下,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粒子间的距离不同,相同体积时体积不一定相等,对于气体来说,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数目的多少,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根据n=

可知,相同条件下等质量O2与NH3两种气体,其体积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所以体积之比等于17:

32,故B错误;

C、根据n=

可知,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

D、由PV=nRT可知,P=

=

,则温度和密度相同CO、N2和H2三种气体,压强与相对分子质量呈反比,所以压强(p)关系为p(H2)>p(CO)=p(N2),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物质的量与体积、密度、原子数目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8.(3.0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98g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

【分析】根据单位判断A、B;根据质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判断C、D.

【解答】解:

A、质量的单位是g或kg,不是g•mol﹣1,g•mol﹣1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不是g,g是质量的单位,故B错误;

C、98gH2SO4含有H2SO4分子数N=

×NA•mol﹣1=NA,故C正确;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

×98g/mol=98g,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是高考的热点,常与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原子结构、电离、水解一起考查,是学习的重点.

 

9.(3.00分)如图装置中,容器甲内充入0.1mol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体积缩小至最小,为原体积的

,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2.24g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已知:

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2NO2⇌N2O4(不考虑活塞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塞从D处移动到C处的过程中,通入CO2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B.NO2转化为N2O4的转换率为20%

C.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0.01molCO2,此时活塞恰好回到D处

D.若改变干燥管中Na2O2的量,要通过调节甲容器的温度及通入CO2的量,使活塞发生从D到C,又从C到D的移动,则Na2O2的质量应大于1.56g

【分析】A.干燥管内质量增重,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B.容器甲中发生反应2NO+O2=2NO2,2NO2⇌N2O4,根据①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而计算n(O2),根据过量计算,判断氧气与NO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此过程容器甲的体积不变,此后由于发生反应2NO2⇌N2O4,甲容器的体积减小,根据体积变化,判断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量,根据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

C.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D.实现从D→C的移动,只能通过降温使2NO2⇌N2O4的平衡向右移动(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量,根据差量法计算至少含有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关系式2Na2O2→O2→2NO→2NO2,计算过氧化钠的最少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

【解答】解:

A.设通入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x,产生氧气的体积为y,则:

2Na2O2+2CO2=2Na2CO3+O2质量装置△m

2×22.4L22.4L56g

xy2.24g

所以56g:

2.24g=2×22.4L:

x,解得x=1.792L,

56g:

2.24g=22.4L:

y,解得y=0.896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1.792L,故A错误;

B.由A计算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n(O2)=

=0.04mol,

2NO+O2=2NO2

212

0.08mol0.04mol0.08mol

0.1mol>0.08mol,所以NO过量,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2NO2⇌N2O4物质的量减少△n

211

0.02mol0.1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