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937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京山中学备课人:

封辉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教案

封辉

2016.03

目录

第七章力 4

第一节力 4

第一节 弹力 7

第三节重力 9

第八章运动和力 11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1

第二节 二力平衡 13

第三节 摩擦力 17

第九章压强 20

第一节 压强 20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23

第三节 大气压强 25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8

第十章浮力 30

第一节 浮力 30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33

第三节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39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44

第一节功 44

第二节功率 48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51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54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6

第一杠杆 56

第二节滑轮 58

第三节 机械效率 60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

2、分析学习现状,提出本期设想、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 分析上学期学习情况,进儿提出设想。

2、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分析上学年学习情况。

本学科是学生接触了一个学期,上学期成绩还理想,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物理。

三、本学期设想:

1、在原来基础上,结合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开辟探究空间,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2、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抓好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考虑到八年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本学期计划在期末考试前三周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四、本期目标与要求:

(一)目标:

人平:

60分;及格率80%:

;优秀率;20%。

(二)要求:

1、守纪:

要求上课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京山中学生全面管理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

2、会学:

(1)注重处理学习课外与课内知识的关系;

(2)注重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三大关;

(3)注重实验与探究。

(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3、重考:

正确对待考试,发扬争分抢秒的精神。

五、教材简介:

本册教材是按《课程标准》要求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全教学效应。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

(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

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

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

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

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

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

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推门实验:

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举尺实验:

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

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第二课时

一、力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二、探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演示:

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

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

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

(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

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

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

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三、课堂练习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九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能力提高

四、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

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形变:

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新课标第一网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

自制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

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大视野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教学后记: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

重力方向

●教具:

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学生观察演不并思考问题: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归纳总结:

不论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B、推进新课

一、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

3.引导提问:

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物理量有关?

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等等。

学生再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

(注:

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相对地面的位置关系到高中去学习)

归纳总结:

可能跟质量有关。

4.实验探究: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学生分组按如图进行实验探究,每个钩码质量都是50 g,把钩码逐个挂到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

(1)需测的物理量:

物体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

(3)实验步骤和记录。

步骤要求: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对应钩码的重力。

②认真做好实验,准确记录数据。

③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发现数据间的关系特征。

④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规律。

    充分全面观察实验数据,算一算G与m的比值,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各学习小组实验完毕,相互交流实验数据和画出的图象。

 

    此实验的关键是:

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

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③要在竖直方向测重力。

5.实验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

①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②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③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学生交流G与m的比值,分析这一比值有所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说明:

科学家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这个比值约是9.8 N/kg.即g=9.8 N/kg。

 因此,G/m=g或G=mg.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表示重力,单位为牛顿(N);”,m表示质量,单位为千克(kg)。

 ②其中g:

9.8 N/kg表示的意义是:

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③严格地讲,g的数值不是恒定的,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④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

g=9.8 N/kg。

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说明:

粗略计算时取g=10 N/kg。

 例题巩固:

    重29.4 N的铜块,能否用最大量程是500 g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两图中细线都平行于    方向,这说明什么?

 观察分析:

当小球静止时,细线都平行于竖直方向。

这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由铅垂线确定,总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切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平面不同,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结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的应用:

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为铅垂线。

铅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件)

如图所示,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

学生分析其原理,教师总结:

如果铅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铅垂线和桌面、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窗台是水平的。

学生自主活动:

用手中的铅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铅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引导提问: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吗?

举例说明。

如何避免重力给人类造成危害?

学生讨论。

回答:

重力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例如:

地震时房屋倒塌会把人压伤。

为了避免地震给人类造成危害,要经常收看地震预报。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物理量单位的统一,公式G=mg中,m的单位要换算成kg。

第二课时

二、重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然后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思考图7.3 -5中“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播放课件)

学生讨论后,明确地球上不l司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

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

上”。

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学生分组交流思考:

“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甲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而不一定是水平面。

如果这个面足斜面(如图所示).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足两个不同的方向。

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例题巩固: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了。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方向才是一致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总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

D

三、重心

l-先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把直尺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

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学生回答]不是,对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存一个点卜,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个点足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所以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教师说明:

把重力作用集中于物体上的一点(重心).效果不变,却使重力问题简化。

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法。

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3.如何找物体的重心?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课件)

练习:

找出正方体、球体、均匀的木棒的重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运用二次悬挂法找重心。

(课件)

 

4.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5.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如一个充气的篮球,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若将篮球内充入一半体积的水,则球(含水)的重心将下移。

四、重力概念的由来

 实验演示:

 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图7.3 -8所示的实验(课本图7.3 -8模拟引力),说说你的感受。

(课件)

 引导提问:

(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

有绳子的拉力在拉着橡皮)

(2)同样的,图中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学生思考:

那肯定在地月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归纳总结: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

(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总结:

牛顿认为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吸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

引导提问:

怎样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

学生可分组议论

结论: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小结与复习本章要点

一、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二、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

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

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

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

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

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三、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应用:

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