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999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docx

电视编导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第1节电视编导——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

一.作为职业的电视编导

1.电视机构采编人员的构成

⑴.记者,其职责是:

现场采访、摄像、录音、灯光、收集信息资料、撰稿、编稿、剪辑,一般在新闻性节目中出现。

⑵.编辑: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多出现在新闻类节目中,其职责是组稿、编稿、配音、合成,送审;与传统意义不同的编辑,多出现在社教、经济、文艺、娱乐、谈话类节目中,其职责除了上述传统意义编辑的工作外,还兼着电视记者的职责,实际上往往是记者编辑一肩挑。

⑶.编导:

一般来说,社教、文艺类的专题节目,纪录片的主创人员叫编导。

⑷.导演:

文艺节目、晚会、电视剧的主创人员。

⑸.导播:

负责电视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大型集会、会议、活动等电视现场直播、录播摄像机指挥、调度及镜头运用、切换录制的人员,导播与导演有所区别。

2.编导是新的职业

首先,过去没有编导这个名称,只有导演和编辑,只是在电视逐渐兴盛之后,才有了这个称谓。

其次,其职责范围也是前所未有的,涵盖了除了消息类新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节目的编创人员,其职能也是兼编辑和导演而有之。

二.电视编导的要求

电视编导,哪怕是电视文艺导演甚至是电视剧的导演,都是与其它门类的导演和编辑不尽相同的。

电视台首先是个新闻机构,其次才是综合文艺、体育、教育、娱乐多功能的媒体。

因此,编导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

⑴.首先是一个新闻工作者:

电视文艺作为新闻媒体的属性,其新闻属性要远远重于文艺属性,这是由于趋时性(或称及时性、新闻性)所决定的。

即使从事虚构情节的电视片制作的电视编导,首先应当作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具有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性,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社会热点,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⑵.电视编导应该成为杂家:

在某种意义上说,编导需要掌握的知识比有些新闻记者所接触的领域更广泛应该是个多面手。

电视编导一般都有新闻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如本人,而电视、戏剧等的导演就无须如此。

电视编导大多是实践型的,必须做出来,而不仅仅停留在想

像或者书面上。

⑶.编导是社会活动家:

除业务能力外,编导还要有社会活动能力、公关能力,要有迅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人要真诚,要尊重人。

公关能力是编导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缺少这种能力,编导在电视界很难立足。

2.编导应具备的个人气质和能力

⑴.灵性:

创作中需要理性,往往更需要灵感

⑵.悟性:

悟性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悟性的途径:

A.理论休养:

没有知识、理论基础,谈不上悟性。

B.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韧性:

编导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要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⑷.文字能力:

编导必须有扎实的写作能力,只有具有很好的文字基本功,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

⑸.语言表达能力:

电视编导经常需要上镜头采访,这就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⑹.镜头感:

电视语言最终还是要靠镜头来说话,所以编导应该非常注意学习镜头语言,要学摄像、构图、学习影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则,要熟悉蒙太奇。

⑺.要精通电视编辑业务:

一般的编辑业务是指采访、撰稿等方面的能力。

电视编辑业务还包括驾驭各种电子摄录编辑设备的能力,要会使用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现在要会了解,最好会使用非编,必须熟悉剪辑业务。

另外,对电视摄制和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创作环节,

如灯光、音响、舞美等,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2节电视编导工作

无论什么样的电视节目,都必须包括各个创作环节:

前期——选题或称制定节目规划、策划、前期采访、构思、撰写拍摄提纲或者脚本(剧本、台本),拍摄;后期编辑——画面和音响的剪辑、撰稿配音配乐、音响字幕和特技画面的合成、送审送播。

这一系列工作,电视编辑(对新闻和专栏责任编辑来讲)、电视编导(对大多数电视节目的主要创作者来讲)、电视导演(对文艺和电视剧来讲)都要亲自参与或大部分参与。

电视编辑活动,是指电视编辑、电视编导所从事的电视节目制作活动。

分为广义编辑和狭义编辑。

广义编辑指从前期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狭义编辑指的是后期制作,或者称作剪辑工作。

一.广义编辑

前期工作涉及为获取原始的图像素材和原始的声音素材及与节目制作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策划、制定选题、确定主题、采访、拍摄提纲或要点的撰写、拍摄等,主要有:

根据节目的总体构思确定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选择符合节目内容与形式要求的拍摄现场,组织现场拍摄,通过摄录获得所需的图像和声音素材等。

节目的后期制作涉及对原始素材进行鉴别(看素材)、选择,并进行艺术的加工及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形态的一系列工作。

主要包括:

根据总体构思对拍摄的内容进行编排(结构)、剪辑、配音、配乐、音响合成、特技及字幕合成等。

从电视编辑的角度来说,它包含两种语言符号的编辑,一是文字符号的编辑;另一种是视听语言的编辑。

2.狭义编辑

狭义电视编辑就是指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是一项涉及众多内容的、复杂和细致的工作。

1.准备阶段:

⑴.调整、修改原提纲中的创意、构思和主题。

⑵.准备设备:

剪辑线(申请)、特技台(非编除外)话筒,调音台、连接线、必要的录放像设备等。

⑶.熟悉素材(看素材),即对拍摄到的素材(图像、声音)进行了解和鉴别,并加以记录和记忆,包括画面和同期声等。

⑷.协调有关人员。

如寻找撰稿、播音员、特技制作人员等。

另外如果是比较重大的题材,应该把节目的编辑思想、主题,思路、风格等向领导汇报,以获得批准。

⑸.拟定编辑提纲。

这是准备阶段最主要的环节,它是下步剪辑的基本依据。

这实际上是在谋篇布局,结构片子。

编辑提纲要对内容、结构、各内容板块的大致时间有较为精确的设计和表述。

编辑提纲细致周到可以给剪辑工作带来方便,其一,可以使结构合理、完整、匀称、流畅,各部分内容比例得当;其二,合理分配素材,可以保证选用最好的镜头和素材使用得恰如其分;其三,可能提高效率,并保证节目时间精确无误,减少返工率。

提纲的形式有常规式:

一.1.⑴二.……

流程图式:

优点是直观。

2.剪辑阶段:

⑴.选择素材:

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选择和确定可用的镜头,然后根据编辑提纲所提示的内容分别进行归类。

⑵.剪辑:

即按内容要求的顺序,将一个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它需要特殊的画面语言(蒙太奇),使内容连贯起来,并通过选择剪接点和决定镜头长度来创造一定的艺术效果。

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是在剪辑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⑴.检查意义表述:

叙事是否符合真实性的原则,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条理清晰,顺畅连贯。

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自然,结构因素比例是否得当。

意义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具有相应效果等。

政治上是否有问题,语言遣词造句是否准确得当;字幕是否有错误,最

重要的是节目中人物的字幕,如名字、职务等等。

其它:

如领导排位等。

⑵.检查画面的剪接:

剪接点的选择是否恰当:

是否合乎剪辑规则,如:

动静、运动方向,节奏、景别、跳轴等;有无技术失误:

夹桢、跳点、画面闪抖,模糊不清;运动把握是否流畅,场面过度是否自然。

⑶.检查声音:

声音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指标——高,低:

衔接不平滑,忽高忽低,不清晰,(特别是同期声的声音),解说错误,声音不完整、不连贯,各声道音量不均衡,音乐背景声盖过了解说或采访同期声等。

从总体上来说,电视编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因素:

一是创作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创作者对节目内容的把握,这种能力是以创作者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的实践作为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逐步具有的。

另一方面,是技巧方面的因素,它主要是创作者对节目内容表现方式的把握,这需要创作者通过训练,了解和掌握电视语言表意方式的特点去实现的。

这两者实际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就是创作者要告诉观众什么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告诉观众,使之更明白创作者意图的问题。

第3节电视导演工作

电视导演通常是各类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总负责人,一般是指电视剧导演、电视文艺节目导演,以及一部分电视纪录片导演。

1.电视剧导演

在电视剧摄制组中,导演的任务是将文学剧本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文学语言)转换成“视听语言”,并以电视剧的形式搬上屏幕,展现在观众面前。

其工作内容,首先是体现在“导演阐述”中的整体构思;在选定文学剧本之后,首先与制片主任一起筹建摄制组,筹备开拍前的种类工作;开拍后,主要是指导演员创作、掌握表演分寸,统筹各专业在创作上的协调性等;停机后,与剪辑一起剪出全部画面,直到混合录音,全片完成。

2.电视文艺节目导演

电视文艺导演,这里主要是指电视文艺晚会、电视专题文艺晚会、电视音乐节目、电视舞蹈节目、电视戏曲节目、电视曲艺杂技节目、电视文艺竞技节目等形式的导演。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晚会类导演。

所谓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指: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选择和编排文艺节目,经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二度创作,构成充分电视化的、独立完整的电视作品,给观众以多样化和整体感的审美享受。

晚会导演作为晚会创作的主要执行者,主要是承担着晚会节目的总体构思和每一个具体节目框架的设计。

晚会导演的工作程序一般是:

1.把握好晚会的主题和晚会的结构与形式、风格:

⑴策划电视晚会节目宗旨和中心思想;

⑵策划电视晚会节目的结构和形式;

2.把握策划好要表现晚会主题思想的节目:

⑴策划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内容;

⑵策划节目的感染力;

3.把握策划好配合晚会的主题或节目的电视舞美:

⑴美术设计与节目播出形式的关系:

直播与录播不同;

⑵美术设计与录制场地的关系:

要因地制宜。

4.把握好配合晚会的主题和节目的内涵的电视灯光:

晚会灯光的前期工作,首先是构思建立晚会的总体气氛,设计灯光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节目形式有不同的灯光设计;

5.把握好融合于主题思想和节目的音乐声响,包括曲目的选择和具体的音响技术保障;

6.把握好具体的主持人。

电视纪录片的导演职责,实质上更近似于电视节目编导,而不是导演,只是习惯称呼导演而已。

侧重于对摄像机的“导”,对素材的选择使用。

第2章电视新闻与纪实节目的取材规律

无论做什么电视节目,编导领受任务后,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拍什么”——取材问题。

电视节目的取材,是有其规律的,如果不按照规律去选取题材,电视节目是很难做好的。

因此,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取材,如何取材,就成为电视编导首先要掌握的技能。

第1节取材真实性规律

真实性作为新闻的本质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它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不仅反映在新闻所的报道的内容上,同时也反映在新闻报道的表达手法上。

 

1.从内容层面看新闻的真实性

1.微观真实

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要反映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我们所追求的这种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新闻学上称之为微观真实。

微观真实要求新闻事实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决不允许记者进行“合理想像”。

2.宏观真实

在坚持微观真实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对新闻真实性的总体把握,这种总体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真实。

2.从表达手法上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有了微观和宏观的真实新闻事件,并不完全等同于就有了绝对的真实,如果使用电视手段运用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在新闻节目的拍摄过程中,在特殊的环境下,过于追求形式的美,过于讲究表现的手段,往往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有时候,真实性是以牺牲形式的美换来的,但更具冲击力,使人产生美的享受。

如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为了真实地记录战场战况,亲自和第一波进攻部队一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第2节取材的现场性规律

从空间角度讲,电视新闻和纪实节目都强调取材的现场性。

现场是第一位的,一切都离不开现场,现场发生的事件,现场所做的报道。

一、“我在场”的意识

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生命所在,没有现场,电视新闻的生命也就窒息了。

所以,电视记者、编导的价值,只有通过现场才能体现出来,他们必须到现场去,否则将一事无成。

二、把握住现场

对现场把握的关键主要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前的等待过程和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拍摄过因为程。

 1.等什么

“等”是一种期待,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动作的一种期待。

等的价值和目的就是期待着有价值的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出现。

有价值的新闻往往是由多种有价值的元素综合作用而成的,所以,等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握已知的有价值的元素,去守候并捕捉其它的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最终综合成为有价值的新闻。

2.怎样“等”

等待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没有事件,通过线索,或者对其它的元素的分析,去等待有价值新闻事件的发生;另一是,有了事件,或者题材,去等待有意义、有价值的情节和细节。

等待往往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包括相关信息、资料的准备,以及与众不同的采访方法。

第三节取材的同步性规律

电视新闻和纪实节目现场取材总是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的。

可以说,记者千方百计赶到现场的等待,正是为了同步把握新闻人物及事件的那一决定性瞬间。

1.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对生活本质的昭示作用,进而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引发其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

2.瞬间和过程

如果说图片摄影重在对瞬间的捕捉,那么电视则重在对过程的记录。

生活由一系列事件构成,这里总有一些过程,但绝不是全部,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激发观众的情感,这些过程就是决定性的过程。

3.对决定性的把握

对决定性的把握,既在于决定性中蕴涵着本质的力量,又在于决定性中蕴涵着情感的力量。

决定性瞬间和过程虽转瞬即逝,却总能引发受众的长久思索。

所以图片新闻摄影和电视新闻摄影都强调对决定性的把握

记者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包括新闻采访、新闻摄影和新闻写作等技能。

恰当运用新闻采访技能,完成突发事件的决定性瞬间报道的方法:

1.新闻洞察力

新闻洞察力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直觉思维。

记者在突发事件采访报道过程中,往往无暇进行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而必须迅速对新闻事实作出判断,力求一次接触事物的本质。

新闻洞察力对采访报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这种直觉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和长期的新闻采访实践基础上的。

2.新闻应激反应

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记者在突发的新闻事件面前往往能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锐清晰,本能地运用采访技能,完成新闻报道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应激反应。

可以这样说,只有当按快门和开机按钮的动作成为了本能,瞬间的永恒才能成为可能。

这时,镜头已经成为记者眼睛的延伸。

第三章视听思维与语言

任何电视节目,都是由若干个视听元素构成的。

任何电视节目都传达了某个信息,这个信息是由一系列视听元素组合而成的结果:

人物、事物、叙事的时间和空间,人物的动作、事物的动态、字幕、声音和音乐等等。

这些视听元素是我们讲述故事,传递信息的载体,电视节目所想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讲述的故事,都是通过这些视听元素来实现的。

第1节视听思维元素分析

1.人物元素

人物元素是电视节目中最重要的视听元素。

绝大多数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物元素,或者说,离开人物元素就很难有效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2.事物元素

事物元素也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其实事物元素所表现的并不单纯是事物,而是通过事物来表现人,或者人群。

3.动作元素

动作常常是人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现。

电影电视的优势在于具像的记录,较难表现诸如思想和情感这些抽象的东西,因而对动作的表现就成了电视用具象反映抽象的一种巧妙手段。

动作往往意味着变化。

从微观上看,是人或物空间位置的改变,如人的行走;从宏观上看,是事物前后状态的不同

电视节目中的动作,大可以宏观到整部片子一个动作,小可以微观到一个眼神的闪烁。

从宏观角度来讲,有的电视节目是以人或动物的一次颇具影响的活动为记录和表现对象的,

4.时间元素

动作是个过程,有发展和成长,而发展和成长隐含着时间的因素,因为动作需要时间来完成

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和过程是具有决定性的,能够反映动作的本质,激发人们的情感。

换句话说,这些瞬间和过程决定了人物所执行动作的意义。

编年史式的纪录片则以时间为线索关注了自然历史以及社会历史。

5.空间元素

动作的执行依托于空间,同时又极大地改变着空间。

空间能够制约动作的发展及结果,反过来动作的发展又不断地改变着空间。

探讨人类活动与空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成了图片与电视摄影所记录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种空间因素能够极大地影响人的生存方式及文明发展。

自纪录片诞生的那一天起,探讨这种影响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就成了纪录片先驱者们的重要工作。

6.声音元素

人或物在时空环境中的动作是会发出声音的,包括人物同期声、环境声、有源音乐等。

在电视中这些都可以独立或是配合其它元素,起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作用。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上面所说的最基本的六种视听思维元素,当然还有其它的元素,如字幕、音乐、特技等等,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传达信息。

第2节  视听思维与语言

1.概述

视听语言是没有民族和国界的语言.与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不同,视听语言几乎不受地理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靠语言和文字去传播,其传播的范围是有限的;而靠视听语言去传播,很多时候其范围是无限的。

那么主题确定之后,怎么样运用视听元素进行表达呢?

二.对主题的视听表达

1.视听元素的符号性

视听语言的关键在于表达主题的画面具有象征性,而画面是由视听元素构成的,也就是说,客观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等等一旦成为语言的构成元素——影像(视听元素),就具有了象征意义,或者说具有了符号性。

即:

除了本身特指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了更深刻,但又含蓄的意义。

2.视听元素的组合

⑴.阐述性组合:

阐述性组合关系往往建立在视听元素的直接意义基础之上,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视听元素的组合,叙述事件的过程,阐释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⑵.对比性组合

对比性组合关系往往利用视听元素或形式,或内容的对比,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⑶.象征性组合

视听元素一旦进入视听语言系统担当表意作用时,往往就是有了一定的象征性。

3.文字语言与视听语言的传播过程分析

信息传播过程的图解:

来源——制成代码——讯息——代码还原——目的地

口头或者文字语言的不确定性,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误差,而受众则在代码在自己头脑中还原的过程中,也因为语言的不确定性,放大了那些误差。

而直观的图像在传播的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则大大地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

虽然文字讯息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功能是不能完全被图像所取代的,必要的文字讯息可以省略大量的图像表述。

第四章  电视新闻与纪实节目的选题策划

一、概述

电视节目的取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策划阶段的选题确定、现场采访拍摄阶段的选择以及后期编辑的结构安排和主题提炼。

选择作为记者主观思考的体现,渗透于环环相扣的取材过程,从前期策划阶段对题材的判断到现场拍摄阶段对形象的记录,以及后期编辑阶段对素材的取舍。

选择性思考贯穿于电视新闻纪实节目取材的全过程。

第一节、与人物有关

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反映内容的电视新闻与纪实节目的题材选择,常常是与人物相关的。

1.人物与故事

叙事作品的关键在于讲述故事,而故事的主体又是人物。

寻找人物并挖掘故事,既是创作者题材选择中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工作。

2.人物与主题

电视新闻和纪录片作者的拍摄意图也是通过新闻形象来体现的,而人物作为最重要的新闻形象元素,往往在表现新闻作品的主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作品的主题经常通过记者选择的人物来体现。

新闻作品的主题往往因为所选人物的复杂性而具有了多重意义。

3.弱势与强势

虽然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和处在社会顶层的强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他们生活中常常隐含着浓烈的戏剧色彩,极易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公众人物。

⑴.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最能发挥媒介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使用得当往往能激发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

弱者的命运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暂处在不利境地,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弱者,记录他们生存状态,观众能感到一种奋斗的力量;一种是几乎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弱者,他的命运常常能够激起社会的广泛同情。

⑵.对强势群体的关注

对强者的关注永远是媒介和公众的兴趣所在,强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关照他们更可以把握时代的脉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及发展方向。

强者的命运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弱者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由弱转强,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一种是强者因为一次意外的挫折,由强转弱,此时他的生存状态怎样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打算常常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4.视角与叙述

一个事件发生了,当事人和旁观者看待这个事件的角度必然不同,这种不同首先会产生叙述方式的差异,并进而影响人们对这个事件的态度。

纪录片在叙事的视角和方式上大致有三类:

⑴.旁观者视角

在纪录片中旁观者视角对应的是直接电影(或真实电影)方式,真实电影作品企望给予观众一种正当摄影机前的事件展开之时,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摄影师以旁观者身份,等待事件的发生,并用摄影机记录下事物的真实。

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可靠,降低被摄对象在摄像机前做秀的可能性,摄影师要尽可能记录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

以旁观者视角制作的纪录片应该摒弃提问式采访,不能使用带有编导主观倾向的解说式旁白。

⑵.介入者视角

在纪录片中介入者视角对应的是法国“真理电影”,主张纪录片制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以旁观者身份去记录现实,而应该公开介入到事件中去挖掘真实,甚至不排除利用刺激因素促成事件的发生。

介入者视角在纪录片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因为它不仅只是再现“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能够表现“现实生活是如何成为这个样子的”。

介入者样式的纪录片可广泛使用提问式的采访,能够方便快捷地挖掘事实的真相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⑶当事者视角

从当事者视角拍摄的纪录片是风格化很强的一种纪录片样式,这种纪录片多采用第一人称的解说旁白。

模拟当事者主观视角拍摄的记录片往往容易激起观众的参与心理。

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编导们往往在实践中灵活选用两种以上的叙事视角展开叙述,使节目形式能够承载日益复杂的内容。

历史文献纪录片编导们在坚持以旁观者方式回述历史的基础上,近年来还广泛采访专家学者以介入者视角来审视历史,强化影片的反思力度;或对历史事件当事人进行采访,以个人视角来回顾历史,强化影片的情感力量;总之,灵活而多变的视角选择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内容,提高了观众对这一纪录片类型的认可。

第2节 与动作有关

记录在思想支配下的人物动作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诸种后果是图片和电视新闻摄影师的重要职责,这种动作可以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新闻主题,甚至其本身就是这种记录的缘起。

1.动作与故事缘起

人、动物或事物任何一点细小的动作或运动状态的改变,都可能使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

这种失衡状态及其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常常是纪录片工作者记录的缘起。

记录动作往往有两类:

一是记录有价值的动作的本身;二是由某一个小动作为由头,引出现全面、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思考。

2.动作与主题揭示

精心选择的动作可以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主题

3.动作与人物刻画

人物的动作,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最能表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个性,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