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04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皇帝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度一部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故D错误。

4.在封建时代,有的皇带被“大舅哥”控制,有的皇帝被“娘家侄儿”控制。

也有的则被“相爷”控制。

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衰落B.是君主高度集权的反映

C.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D.打破了君臣的尊卑秩序

【解析】皇帝被亲信控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集权的体现,皇帝害怕权力旁落,才实行该措施,结果导致被亲人控制,故B正确;

A是明清时期;

C中民主思想说法不符合事实;

D中尊卑观念在封建社会没有打破。

5.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

“秦以不早定扶苏(秦始皇长子),胡亥(秦始皇第18子)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材料反映出

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严重威胁B.秦朝灭亡在于没有设立太子

C.长幼有序为当时社会所看重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大臣孙书通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不是嫡长子继位,说明对于宗法制下长幼秩序的看重,故C正确;

材料中论述的是皇位世袭问题,故A错误;

秦朝灭亡是由于实行暴政,故B错误;

材料中只提及孙书通一人,故D错误。

6.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

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

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

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

【解析】图一是三公九卿制度,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图片显示由一个丞相到三个丞相,主要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A正确;

B中官员多不是本质问题;

C中分工不符合题意;

D中丞相仍然专管政事,不是军事。

【点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7.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

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遂使殿试成为定制。

可见,这些做法

A.有效遏制了宰相权力B.有利于缓和君臣关系

C.有利于提升皇帝权威D.扩大了选官的途径

【解析】宋太祖废除“公荐”和“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主要是防止官员徇私舞弊,从而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故C项正确;

材料中论述的是选官制度,不是针对丞相,故A错误;

该措施与君臣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材料中是对于选官方式改变,不是扩大选官途径,故D错误。

8.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其目的是

A.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B.避免权臣专权乱政

C.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

【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是认为丞相专权乱政,故C项正确;

内阁是名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

六部分管行政是废除丞相之后措施,故D错误。

9.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

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

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

【解析】雍正帝实行秘折制,防止大臣从中更改奏折,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

故A正确;

B、C和D均不是材料体现主旨信息。

1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

A.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B.在政治上人人平等

C.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D.平民有权监督官员

【解析】材料中“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说明亚里士多德不主张人口众多的城邦,显然赞同小国寡民的政体,故C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出民主的信息,故A错误;

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D中监督官员材料没有体现。

【点睛】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种族、地域等。

地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在古代雅典,没有兄弟的女儿虽然不能直接取得父亲的遗产,但可把这个遗产转移给她的儿子。

这主要是因为

A.妇女不具有公民权B.遗产属于私有财产

C.儿子是唯一继承者D.妇女无力管理遗产

【解析】古代雅典妇女没有公民权,所有没有继承权,故A正确;

遗产不是私有财产,故B错误;

C中唯一说法绝对;

D中说法不符合题意。

【点睛】“全体人民”是指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12.雅典陪审法庭实行投票的隐秘化和验票的公开化,但陪审法官是由各个部落抽签选举产生,有的法官并不熟悉司法专业知识。

阿里斯托芬认为,陪审法官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为了得到津贴。

这表明

A.程序公正不代表结果公正

B.直接民主不适于雅典社会

C.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

【解析】陪审法庭法官由抽签选举,有的也不熟悉业务,还有的是为了得到津贴,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C项正确;

A中虚伪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雅典程序性没有体现,故B错误;

民主政治倒退不是材料主旨。

13.雅典最早是被贵族垄断大权,后来平民抗争的结果是召开了公民大会,后来又根据财产多寡组织了四百人议事会。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

A.使执政官掌握立祛权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C.呈现渐进变化的趋势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14.《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5条规定:

凡以正式方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

这表明罗马法强调的原则是

A.判决以证据为准B.人道主义C.审判的程序严密D.轻罪重罚

【解析】材料中“窃贼家搜出赃物”说明证据作为判决的依据,故A项正确;

人道主义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证据,不是程序,故C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量刑,故D错误。

15.最初仅罗马当地人有公民权,到共和国晚期,从北非、希腊、西亚等地迁居罗马的人也获得了公民权。

作为对国家服务的奖赏,罗马公民权也被授予贡献卓著的外邦人。

这说明

A.罗马的征服得到了普遍欢迎B.公民权适合所有罗马居民

C.罗马帝国统治基础逐步扩大D.罗马居民实现了权利平等

【解析】公民权本来是罗马公民特有的权力,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外邦人也具有了公民权,体现出罗马帝国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

故C项正确;

A中普遍说法绝对;

B中公民权只适合罗马公民;

D中权利平等说法绝对。

16.罗马某个时期法律修改如下。

第一,以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简单区别,代替了从前的等级划分(奴隶制度除外)……第三,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制度的需要B.残酷地剥削罗马公民

C.维护中央的集权统治D.更好地强化帝国统治

【答案】D

17.罗马法规定:

“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

”这项规定

A.推动了罗马法由成文法向习惯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所有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罗马法的本质是阶级斗争工具

【解析】材料中对于行窃被杀的形式不同,说明法律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故D正确;

A说法颠倒顺序;

B中居民权并不平等;

D中案件区别不符合材料主旨。

D.说明了古罗马法重视案件的区别

18.“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由材料可以说明罗马法

A.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B.适用于各个国家

C.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D.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材料中论述现代法律都是源于罗马法的精神内涵,说明罗马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故D正确;

罗马法是奴隶社会法律,故A错误;

B中各个国家说法绝对;

C中不符合题意。

题目是法律精神。

19.1688年夏天,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六名主教联合上书,要求国王撤销关于发布第二号信教自由宣言的命令,双方的斗争最终导致了詹姆土被驱逐。

这些事情最终结局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政治革命B.英国议会出现

C.实行了民主共和制D.两党制发展起来

【解析】材料中詹姆士被驱逐,实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被废除,故A正确;

议会早在13世纪就出现,故B错误;

英国当时是君主专制,故C错误;

英国两党制是15世纪形成。

【点睛】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689年2月,英国议会申明詹姆士于1688年12月11日逃离伦敦时就已经自动放弃王位,因此目前王位空缺,议会召开会议决定立詹姆士的女儿玛丽为女王。

该会议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政党制度开始形成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责任内阁政治制度建立D.处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

【解析】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国王不再是世袭,而是由议会决定,体现出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A是15世纪形成;

C是18世纪初期;

D是资产阶级革命中。

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

”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

A.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B.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C.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D.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

【解析】美国的国会负责立法权,材料中对于议员的专门保护,主要目的是防止立法权受到外界的干涉,故A正确;

B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这一措施不会控制议员的犯罪频率,故C错误;

该措施的政治特权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

22.美国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

从材料可看出

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B.宪法注意维护公民的财产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不可被没收D.美国的征税权力归国会所有

【解析】美国国会负责财政预算,国家的税收权力收归国会所有,故D正确;

国会只有立法权,故A错误;

材料中不是针对公民的财产,故B错误;

财产权不是税收,故C错误。

2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此规定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摒弃了传统封建财政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议员D.体现立法机构内相互制约

【解析】法国众议院制定法律,有的法案要通过众议院审核,体现出立法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

A中消灭错误;

B中摒弃说法绝对;

C中法国议会成员并不是平民可以参加选举。

24.1908年底,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

这一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

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D.可以提名宰相人选

【解析】德国的宰相有皇帝任命,不受议会的监督,材料中“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说明议会的政治作用得以加强,故B正确;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力,故A错误;

议会本身具有立法权,故C错误;

D项是皇帝才有的权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 

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完善于秦汉。

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候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政治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答案】

(1)实质:

中央集权体制。

政治制度:

分封制。

(2)历史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

有利于社会安定;

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

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

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根本原因: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郡县制”可知是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分封制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官僚政治”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二小问从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潮流角度分析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已夸耀的东西。

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

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伯利克里演说

材料二雅典定期进行福利资格审查,无工作能力者与其他符合资格的雅典公民可以得到每天两个奥波尔持续补贴,或者不超过300德拉克马(即1800奥波尔)的一次性补贴。

早在雅典民主初建的梭伦时代,城邦已有向老兵发放养老金的记载,而到庇西特拉图时,雅典已经立法确立了军人养老金制度。

由于城邦实行的是公民兵制,而非职业兵制,这实际上也等于有了公民养老制度,稍后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又正式立法把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体公民。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试评价古雅典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1)特点: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关系国家政治生活。

主要原因:

古雅典具有悠久的民主传统意识;

工商业发达使工商业阶层有能力打破贵族专政发展民主;

平民的不断抗争。

(2)积极影响:

有利于鼓励公民参军、参政;

救助弱者,赈济贫苦民众;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关心国家的事务”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主制角度回答;

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传统思考回答。

依据材料中措施从“鼓励公民参军、参政、救助弱者,赈济贫苦民众以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

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民主。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

抽签选举、轮流执政,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27日公布的报告建议英国王室设法开源节流,以筹措资金维护和修缮王室的建筑。

报告说,在2012~2013年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英国国库获得了3100万英镑。

——2014年1月30日《政治新闻》

材料二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

以偿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

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节选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英国君主的收人来源及近代英国财政权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内容,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国会的权力是什么?

(1)来源:

根据议会批准从英国国库获得。

变化:

1688年“光荣单命”前.英国君主掌握着国家征税权;

之后。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征税权归议会所有。

(2)内容:

征税立法权属于国会;

规定公开财政开支的用途;

国会有权监督联邦政府的财政活动。

权力:

立法权。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议会掌握财政权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立法权回答即可。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区别

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

世袭

总统;

间接选举,任期制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

权力中心

议会

政府产生方式

选举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相互制约与监督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且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丘吉尔传》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佘、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整理自《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分别与议会和内阁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德两国民选产生的议会实际权力的区别。

(1)关系:

美国总统不由国会选举产生而是与国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

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2)特点:

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区别:

英国民选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德国民选议会不掌握实权,国家大事受帝国皇帝控制。

【解析】结合所学美国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衡关系,英国首相与内阁共进退角度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封建残佘、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信息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两国议会选举方式以及拥有权力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英德君主立宪制

英国首相是选举的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

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拥有实权,限制王权;

德意志议会只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