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60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大学《小学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单选题]小学生因为认真听讲而得到教师表扬逐步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 

) 

教育结果

训练反应

条件反射

连结反应

6:

[单选题]学生在学习上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学习动机是()。

任务

成就

外部

内部

7:

[单选题]勤奋与懒惰、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

气质

性格

态度

能力

8:

[单选题]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教师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

观察

训练

模仿

习惯培养

D

9:

[单选题]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线性

正弦曲线

倒U曲线

因果

10:

[单选题] 

练习

组织

精加工

11:

坚持性与果断性

灵活性与新颖性

独创性与灵活性

新颖性与独创性

12:

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可接受性

稳定性

13:

[单选题]儿童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其认知发展的阶段是( 

)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14:

[单选题]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是心理学家()。

斯金纳

奥苏伯尔

皮亚杰

加涅

15:

[单选题]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品质是()。

个性倾向性

16:

[单选题]奥斯本在开发人的创造力方面所发明的方法是()。

脑力激励

手段—目的分析

范围缩小

尝试错误

17:

[单选题]某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为是自己的勤奋努力,其归因是() 

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论述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气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1)正确认识气质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时,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气质上的缺点,发展其优点。

这就要求教师能对学生气质进行判断。

对小学生的气质类型,可以根据神经系统的类型、行为能力的反应性,行为能力活动性,气质行为的持续时间来判断。

(2)利用气质"

量才为教”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气质特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气质的积极特点和消极特点,加强行为修养,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发展,克服气质的消极面、发扬积极面。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教师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朝气蓬勃,足智多谋。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对粘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长。

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长。

气质作为人格的自然倾向,不仅直接制约智力和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环境和教育进而影响和塑造人格,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

教育者应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适宜性教育,促进其顺利发展。

[论述题] 

小学教师提高威信的正确途径:

(1)加强修养。

教师靠内在素质和良好表现来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及学生年龄特征从德、识、才、学几方面加强努力。

(2)积极实践。

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不断给教师提出了各种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才能为人师表,有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学科,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等。

(3)加强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是教师建立威信的重要渠道,交往中情感的投入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4)要注意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促使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

既注重教学和教育,又注重科研的教师,是最能够获得学生的喜欢和崇敬的教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对策有:

(1)对小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2)让小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小学生的归因给予正确评价和引导。

(4)培养小学生的正确积极的自我概念。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6)满足小学生的缺失性需要。

(7)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8)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9)适当运用竞争手段。

(10)促进学习动机的迁移。

(11)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和评价

答案:

学生常见学习问题主要有:

(1)学习困难。

指学生从事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出现重大困难,以致无法完成同龄人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

(2)学习疲劳。

学生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学习,使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

它包括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3)厌学症。

学生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的学习要求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智慧技能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智慧技能?

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什么作用,同化有哪几种模式?

认知同化论的核心思想是: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纳入认知结构中,于是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旧知识发生了变化并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奥苏伯尔提出了新知识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

(1)上位学习。

指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概括程度更高的观念。

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属于发现学习。

(2)下位学习。

指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水平高的观念来学习新的观念,即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

分为两种:

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或类比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

什么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理解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等人对陈述性知识理解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必须注意以下条件:

(1)呈现的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新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

所以,教师给小学生呈现的学习教材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便于他们能够把新学的知识同已学的材料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2)调动和保持小学生理解学习的心向

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为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小学生理解学习的心向。

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新旧知识之间有何异同,积极主动地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理解新知识。

(3)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贮备确定教学起点

小学生已贮备的知识经验,不仅是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而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知识经验的贮备状况确定教学的起点,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与过渡,以激活原知识,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4)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其一,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而他们对远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原理、规则的理解存在困难,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或感性经验或表象才能理解。

所以,在小学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材料,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原理和规则。

其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变式是指不断变换提供给小学生的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用变式或变式用得不正确、不充分,会造成小学生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或内涵。

变式的有效性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注意其典型性、正确性,在于能帮助小学生摆脱感性经验的片面性的消极影响,更好地领会掌握知识。

其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必由之路。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通过比较使小学生更确切了解知识之间的异同,使知识的本质特征更清晰,以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应用比较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立一定的比较标准。

事物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不同的比较标准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教师要利用书上的有关概念和法则的定义所提供的本质标志,作为比较的标准和参照点。

(2)采用正确的比较方法。

比较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同时对比法。

即对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同时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共有的本质特征,舍弃彼此差异的特征,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隔裂。

其四,启发小学生学会概括。

知识的系统化是客观事物内在逻辑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认识世界的不断深化。

如果小学生所学过的概念与规则都是孤立的,缺乏系统化,不仅妨碍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加深,而且会影响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所以,启发小学生学会概括是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所必须的。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对行为者受体(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等。

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

(2)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3)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

(4)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

如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和行为操作训练。

什么是归因,韦纳归因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教育价值?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原因的解释或推测。

韦纳认为,人们在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时,总是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

归因理论的价值在于:

(1)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其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努力,将继续努力;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将心存侥幸,幻想奇迹再次发生,其学习动机不会提高。

(2)消极归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

按照韦纳的观点,凡是将成败因素归因为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是积极归因;

反之则是消极归因。

(3)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心、个性依赖的小学生,要想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给予积极鼓励的反馈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1、最近发展区

2、学习困难

3、观察法

1、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差距。

2、学习困难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出现重大困难,以致无法完成同龄人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

1、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着个体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中乐意去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2、精加工策略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

3、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元认知既是一种描述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哪些),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怎么使用元认知策略)和条件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什么作用和在哪种情境下使用)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

方法主要有:

(1)言语引导法。

通过认知主体的口语报告描述"

我已经知道什么?

要做什么?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为什么?

”等,使其明确认知任务,不断反馈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效性。

二是借助成人言语的提示,如"

下一步你该做什么?

”"

这种方法你可行吗?

”诱导认知主体阐述和理清自己的思维过程,达到对问题解决的监控过程。

(2)提问单方法。

长期对小学生的言语引导训练,容易导致他们对成人的过于依赖,造成思维惰性。

研究发现,将成人引导的言语用"

提问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依据提问单,逐步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克服上述问题。

(3)对比体验法。

指将学生的言语引导或提问单情况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独立尝试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比,将"

新手”和"

专家”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对比;

将常规思维和反思性思维解决问题进行对比,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智力正常

智力是心理活动的认知功能表现。

智力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组成。

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障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成就事业的必备心理基础。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因此,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有正常的智力。

(2)情绪稳定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经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愉快、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优势,虽然他们也会有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同时他们的情绪能随客观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变化,能依据不同的场合,适当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

学习是社会赋于小学生的责任。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能从学习中获得充实感和价值感;

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刻苦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能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

自我中心阶段”转变,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求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

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我,喜欢接纳自我,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进取,提高完善自己。

(5)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乐于与家长、老师、同学接触和交往,愿意融入集体中,喜欢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觉得愉快和适宜,能够用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的要求。

他们能够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与人友好相处。

(6)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很少出现盲目的冲动或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如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对道德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的复杂过程。

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作用,是道德行为表现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1)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必须适应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实例的基础上引出抽象的道德概念,并创造条件让小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经验,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在小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中常有许多错误或糊涂的概念,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小学生消除这些看法。

(2)使小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

教育者在向小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应多创设一些能使他们身体力行并能获得足够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巩固学到的道德知识,在舆论评价中学会自己评价,在道德活动中把道德知识内化,转变成道德行动。

(3)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之后,教师要经常引导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

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或其他同学的行为,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逐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评价习惯。

小学生智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进行针对性教育?

智力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小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智力的水平差异;

第二,智力年龄差异;

第三,智力类型差异。

教师的因材施教对策:

(1)个别化教学系统。

由凯勒于1968年创立,该模式允许学生学习时在保证对教材真正掌握的前提下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前进。

PSI(凯勒计划)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

①掌握。

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每门课程分为若干小单元,每个学生在学完某个单元后,须单元测验。

通过可以学习下个单元,若未掌握,教师或"

监督者”(已学完该单元学生)会要求学生重新复习该单元。

②自定进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愿控制单元学习进度。

③学生助理。

已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担任学生助理,帮助老师辅导新生学习。

④使用指导性教材。

包括对各单元教学目标的明确说明,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一些练习题等,供学生自学。

⑤教师授课自由化。

教师只有少量几次教学,与考试内容无关,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

(2)自学辅导教学。

卢仲衡等人提出。

提出编写自学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三个本子进行自学、自练、自批作业。

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3)分层教学。

开设A、B、C三种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A组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于现行大纲,采用实验教材;

B级课程略高于现行大纲要求,采用统编教材;

C组课程按照现行大纲的最低要求进行授课。

(4)计算机辅助教学。

该系统是根据程序教学原理而设计的。

(5)认知发展阶段教学。

在教育中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材和选择教法。

当儿童在不同领域处在不同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根据儿童兴趣和实际的情况调整教学。

如何解决小学生的攻击行为?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正确归因,改善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善行为,归根结底需要在认知上努力。

(2)培养学生的应对策略,增强学生的挫折容忍力.应对是个体面对应激情景时,为了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

它对缓解或调节环境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处理好学生的人际关系。

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应该为交往提供宽松的环境。

对于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吵架、打架等)的学生要割开,保持距离,保证安全。

对于犯规的学生要客观公正的处理,避免采取过激或视而不见的方法。

如何促进小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1)科学地编排和呈现教材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教师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知识的迁移。

所谓有序性指教材的呈现要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的认识过程。

所谓概括性指教材中要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它们是教材的中心,小学生领会这些知识,可以促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所谓实用性指教材的内容要考虑有用性,小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经常运用这些知识。

如成语、四则运算等知识就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知识小学生的迁移广泛且效果好。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概括水平

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

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

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

(3)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

所谓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是指要促进知识的融合运用。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

知识综合贯通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以致用。

(4)提高元认知水平

所谓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

大量的策略训练研究表明,在特殊情境中训练的策略,往往不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把策略训练提高到反省认知水平,则策略训练的迁移效果良好。

因此,从迁移的观点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小学生的四个"

W”问题。

即必须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所学习的策略是什么(what),它所适用的范围(where)以及怎样(how)和什么时候(when)应用。

策略性知识要转化为思维能力,必须做到"

三化”:

(1)经验化;

指抽象的概括的策略性知识,必须和具体的经验体会相结合,才能真正领悟。

(2)自动化;

指策略性知识经过实践练习和运用,达到十分熟练的自动化程度。

(3)条件化;

指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策略性知识,并且一遇到适合的条件就自觉地使用,而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或提醒。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

(1)学习心理指导。

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情绪心理指导。

指导学生对人的情绪活动、情绪发展的特点有所了解,使之认识到控制自己情绪活动的重要性,学会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

(3)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形成正确自我概念,树立符合自己实际能力水平的理想和目标;

帮助学生认可自我,悦纳自我,学会调节、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4)人际关系心理指导。

教给学生社交技能,使他们学会合理处理社交中的冲突问题,善于与更多同学交往。

小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