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96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 新题分类汇编C 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 模拟新题.docx

高考化学新题分类汇编C金属及其化合物真题模拟新题

C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C1 钠及其化合物

25.E5F1C1D5

[2011·安徽卷]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图1-18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101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E5F1C1D5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4HCl

(4)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kJ·mol-1

【解析】由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为氧元素;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和Na,而F的原子半径要比O的小,故X只能是Na,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故Y为Si,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故Z是Cl。

(1)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O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其中2p4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

(2)金属Na熔点比Si单质低,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因此,HCl比HBr稳定。

(3)Si和Cl形成的SiCl4遇水发生水解反应:

SiCl4+3H2O===H2SiO3↓+4HCl。

(4)Y的气态氢化物为SiH4,由反应方程式:

SiH4+2O2

SiO2+2H2O可知1molSiH4完全燃烧转移8mol电子,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kJ·mol-1。

11.C1[2011·北京卷]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11.C1 【解析】C NaHCO3受热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而根据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可求出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方案B最后所得bg固体为氯化钠,含有

molNa原子,根据Na原子守恒,可得n(NaHCO3)+2n(Na2CO3)=

mol①,根据混合物质量可得84g·mol-1×n(NaHCO3)+106g·mol-1×n(Na2CO3)=ag②,①②联立可得二者的质量,从而求得质量分数,B项正确;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CaO,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g为CO2和H2O的总质量,无法计算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应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用碱石灰吸收方可,C项错误;方案D最后所得bg固体为BaCO3,为

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又知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为ag,故可求得碳酸钠质量分数,D项正确。

7.J2 C1

[2011·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7.J2 C1

【解析】D 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项正确。

 

12.A1C1E4

[2011·全国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12.A1C1E4

【解析】B 金刚石中一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而每条共价键被两个碳原子拥有,因此一个碳原子对每条共价键的“拥有权”为0.5,因此一个碳原子有两条共价键,12g金刚石为1mol,因此含有共价键为2mol。

一个水分子中有10个质子,18g水是1mol,所以A项正确。

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因此只要质量相同,其所含原子个数也相同,C项正确。

钠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物是Na2O还是Na2O2,Na均为+1价,因此1molNa参加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1NA,D项正确。

7.C1C3E2[2011·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7.C1C3E2[2011·重庆卷]【解析】D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H+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

锌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溶液,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K与硫酸反应后得到K2SO4为中性,而过量的K继续与水反应生成KOH,因此最后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

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密度金属钠大于金属钾,出现反常,C项错误。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D项正确。

9.C1、J3[2011·重庆卷]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9.C1、J3[2011·重庆卷]【解析】C A项中不使用温度计,B项中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因此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D项中制取肥皂的药品是硬脂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溶液,不用甘油。

C2 镁、铝及其化合物

25.C2 J5 [2011·福建卷]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足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00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C2 J5 

(1)Al(OH)3+OH-===[Al(OH)4]-或

Al(OH)3+OH-===AlO

+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Ba(OH)2+CO2===BaCO3↓+H2O

(5)c、d (6)25%

(7)B中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Al(OH)3具有两性,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H)4]-或Al(OH)3+OH-===AlO

+2H2O。

(2)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Al(OH)4]-+CO2===Al(OH)3↓+HCO

,加入过量盐酸后发生反应:

HCO

+H+===CO2+H2O↑,所以反应现象为:

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后有气体生成。

(3)空气通过NaOH溶液后,空气中的CO2已经被吸收,空气流可以保证把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装置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由于Ba(OH)2足量,所以该反应只生成BaCO3,而不生成BaHCO3。

(5)因为空气中CO2会与Ba(OH)2溶液反应,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排净装置内的CO2,故a正确;缓慢滴加盐酸目的是使其与指示剂中的摩擦剂充分完全反应,且可以减少HCl气体的挥发,故b项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与Ba(OH)2溶液反应,故无需添加浓硫酸干燥装置,C项错误;添加饱和NaHCO3溶液后,B装置中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会与其反应产生CO2,与C装置中的Ba(OH)2溶液反应,使实验结果偏高,故d项错误。

(6)由题意知n(BaCO3)=n(CaCO3)=

=0.02mol,则m(CaCO3)=2g,则样品中碳酸钙中质量分数为

×100%=25%。

(7)B装置中的空气流携带水蒸气和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都会进入C装置,故不能只测定吸收的CO2前后质量差

10.C2 J2

[2011·广东卷]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10.C2 J2

【解析】B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要不断搅拌,故A错误;B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在过滤操作中,滤液应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过滤器中,故C错误;MgCl2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

MgCl2+2H2OMg(OH)2+2HCl,在加热蒸干MgCl2溶液的过程中HCl不断挥发,故此过程不能得到无水MgCl2固体,D错误。

32.C2 F4

[2011·广东卷]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图0

(注:

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

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____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_______。

(3)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

和Al2Cl

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2 F4 

(1)①Fe2O3+2Al

Al2O3+2Fe

②3SiO2+4Al

2Al2O3+3Si

(2)HCl,氯化铝 NaCl

(3)Cl2+2OH-===ClO-+Cl-+H2O,

H++OH-===H2O

(4)阳 Al-3e-+7AlCl

===4Al2Cl

(5)致密的氧化铝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

【解析】

(1)结合题意,即是Fe2O3、SiO2和金属Al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

(2)杂质中还存在H2,与Cl2结合形成HCl,高温下Cl2也能与Na和Al反应生成NaCl和AlCl3(700℃时升华形成气体);(3)冷凝后的气体Cl2和HCl均能与碱液反应;(4)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即Al失电子形成Al3+,Al3+再与AlCl

结合形成Al2Cl

;(5)防止腐蚀的原理包括隔绝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改变金属内部结构等。

14.C2F2 [2011·海南化学卷]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图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kJ·mol-1

14.C2F2 

(1)MgO Mg3N2

(2)+2 CH3MgCl+H2O―→CH4↑+Mg(OH)Cl

(3)①②③⑤

【解析】

(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2Mg+O2===2MgO、3Mg+N2===Mg3N2;

(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镁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只能为+2价;(3)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F-<I-,故①正确;由于Mg与F2的反应体系总能量降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Mg(s)+Cl2(g)===MgCl2(s) ΔH=-641.3kJ·mol-1,Mg(s)+Br2(l)===MgBr2(s) ΔH=-524kJ·mol-1,由盖斯定律两方程式相减得Cl2(g)+MgBr2(s)===Br2(l)+MgCl2(s) ΔH=-117.3kJ·mol-1,ΔH<0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化合物越不稳定,F-<CI-<Br-<I-,故④错;由盖斯定律可得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kJ·mol-1,故⑤正确。

 

C3 铁、铜及其化合物

26.C3H5[2011·课标全国卷]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mol·L-1(Ksp[Cu(OH)2]=2.2×10-20)。

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mol·L-1。

26.C3H5

(1)CuSO4·5H2O

CuSO4·(5-n)H2O+nH2O

25018n

 0.80g0.80g-0.57g=0.23g

n=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CuSO4

CuO+SO3↑

CuSO4·5H2O 102℃

(3)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4)2.2×10-8 0.2

【解析】

(2)同

(1)的计算方法求得270℃所得样品为CuSO4,则570℃灼烧所得黑色粉末和氧化性气体分别为CuO和SO3;将CuO溶于稀硫酸,经浓缩、冷却,析出CuSO4·5H2O晶体,分析图象可知其在102℃时开始分解。

(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4)c(Cu2+)=

mol·L-1=2.2×10-8mol·L-1

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

Cu2++H2S===CuS↓+2H+,Cu2+完全沉淀时c(H+)=2×0.1mol·L-1=0.2mol·L-1。

7.C1C3E2[2011·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7.C1C3E2[2011·重庆卷]【解析】D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H+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

锌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溶液,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K与硫酸反应后得到K2SO4为中性,而过量的K继续与水反应生成KOH,因此最后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

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密度金属钠大于金属钾,出现反常,C项错误。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D项正确。

C4 金属的通性及金属材料

C5 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

10.J2C5[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0.J2C5

【解析】D 过量的Fe粉与稀HNO3反应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不含有Fe3+,故A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由于Ksp(AgI)<Ksp(AgCl),故AgI沉淀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故B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时发生钝化,Al能与稀HNO3发生反应,其现象是铝不断溶解,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故C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D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

7.C5 D5 [2011·福建卷]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R>M

7.C5 D5 【解析】B C的非金属性比B强,故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2BO3弱于H2CO3,A项错误;Mg的金属性强于Be,所以对应碱的碱性Mg(OH)2强于Be(OH)2,故B项正确;Cl、Br、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应依次减弱,故C项错误;M失去一个电子后与R得到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子结构,故原子序数M>R,D项错误。

27.C5[2011·全国卷]

图1-9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