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18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味微课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过3天2夜的“锻造”,第一批“微课”出炉了。

看看团队成员熬红的眼睛,再看看10节成品微课,大家都感叹值得!

有了魔鬼式训练后,大家都飞快地成长起来。

后续2个月,教师开始独立完成微课制作,上个学期末30节微课涵盖了三年级下册所有的知识点。

  学习培训和制作微课的过程是辛苦的,没有思路时的抓狂;

反复修改难以取舍时的纠结;

为了录制效果夜深人静时扰得全家不得安宁的无奈……但是苦涩后会伴随着甜意,回首看那一册书知识点的微课,想想自己从不会到成为半个专家,还有以后受益的那些学生,再多的苦涩也值得。

  应用中的酸辣

  进入下学期,如何让制作好的微课走进数学课堂是我们这个学期研究的重点工作。

开学进行第一次“微课介入数学课堂”的尝试备课时,真的没有什么思路。

“翻转课堂”这个话题争议太大,而且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似乎不太适合,只能是介入教学。

如何介入,我们思考了良久,不敢轻易去做。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不是小白鼠,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本册书教学内容的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非常适合学生提前学习。

我们决定把微课传给家长,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研究,这样1对1的教学应该效果很好。

为了能了解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配合“一起作业网”留了相关知识点的习题,并且明确了要求,微课的学习家长可以辅导,但是作业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目的是真实呈现学生自学后的情况,还能反应出哪些知识点需要上课重点强调。

  通过上网查看作业、分析错题,发现学生在“有参照物来判断物体在参照物附件的位置”出错较多。

我们重新调整了教案,在教师点拨环节加入了这方面易错题。

还发现不管是书上的还是练习册上的方向位置都是在“纸上谈兵”,所以在练习环节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中来辨别方向位置,还带学生到操场上辨别方向,在游戏中感受方向。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教室继续画图引入例2教学。

  初步从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方面设想了课堂模式: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回想知识。

(或情境引入,板书课题。

)如果学生提前学习过微课就开门见山,如果内容不适合回家学习的,那么用微课中的情境引入。

  2.学生交流整理,教师巡视问题。

注意交流不能走过场,人人说到,从每组中较弱的说起,小组长简单记录知识点。

教师在巡视时发现交流中的问题,在汇报时呈现错误。

  3.学生汇报质疑,教师点拨解惑。

学生汇报过程中,允许其他学生质疑,汇报学生(或其他学生)解答,教师可袖手旁观,在适当时机点拨,在重要处强调。

  4.教师精炼习题,学生巩固练习。

这种课型的习题预备量是很大的,但是呈现量是少且精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取舍。

  5.学生总结汇报,教师拓展迁移。

每节课应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也可以说学习收获,教师在最后把后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迁移。

  一切的预期都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没有那么美好。

在回想知识的环节,学生不动笔,所以巡视发现的问题很少,没有代表性。

练习环节因为是在室外练习,控制时间成问题,所以没能进行下一个例题。

  有了经验后,进行了课堂细节的调整。

在回想知识环节给出任务单,这样教师在巡视中能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准备的习题。

在汇报环节充分发挥白板的优势,让学生进行操作。

在去室外辨别方向环节,加入了小导游运用所学的知识引导环节,充分利用课上的每一分钟时间。

延伸环节引入了画操场示意图。

因为朝上的方向不一致,所以图不一样,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能让所有图例一样,拓展到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研员针对这个微课介入课堂和我研讨了很久。

虽然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也认可我们的操作流程,但是也指出了不足。

微课提前进入学生的学习环节,只凭几道习题,教师还是不能了解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

学生课上的汇报是不是一次重复?

因为要加大课堂容量,所以体验环节还是不够到位,学生在说回来的路线时出现错误情况。

  初步探索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难免觉得有些迷茫、有些酸涩,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总结经验在第二个单元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商中间有0”这节课,我们把微课打散分别运用于课前、课中,并且觉得在课堂上用平板呈现学生习题情况更有时效性。

想法总是好的,运行过程中网络不给力,不能支持40多个学生同时上网,平板不是家家都有,品牌型号千奇百怪,更有用手机应用的,没有硬件方面的支持,谈什么都是空想。

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先进的平板网络教室。

为了这个,区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帮助我们操作运行了两天,才有了运行环境,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刚开始我们关注硬件网络,忽视了课的内容,一试讲,发现就是用信息技术装饰的一节花架子课,所以马上停了下来,细细推敲课上的每个环节,重新进行微课制作。

由大块的知识点微课分散为:

微课复习“有关0的运算”;

课中微课“商中间有0”算法、“商中间有0”算理;

拓展微课“商中间有0”特征。

  初见曙光的甜

  “宝剑锋从磨砺出。

”此话真的是可以形容这节实验课了。

东北师大理想教育的人员来学校和我们共同进行了课题研究。

首先是客教师展示准备的课题实验课,课开始后,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任何课的呈现都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下面是对这节课的分析。

  课堂分析

  1.复习汇报环节。

这节课两个例题,例5的内容是有关0的计算,这部分在本节课中作为新课出示,其实我们在接触各种运算的时候已经把有关0的运算加入了教学之中,也进行了强调。

所以在备课时我们把这部分做成了微课,重点强调了0不能做除数,并且留了相关的习题,做课前任务单内容。

因此在课的第一个环节我们设置了微课学习汇报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微课内容进行知识汇报,目的是让学生加深有关0的运算结果,为学习例6打好基础。

复习部分的第二个环节是典型习题反馈,客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答题情况拿出了两道题进行纠错。

感觉到学生了解0不能做除数,但是掌握不牢,所以出错的两道题都是相关习题。

进行了纠错后,又把0不能做除数进行了强调。

  技术分析:

感觉微课有一定效果,但还应该在0不能做除数的环节中,呈现相关例证,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时才能有深刻印象。

而且学生看的微课应该有暂停提示,给学生思考和试做环节。

习题也不宜过多,应该一个知识点只配备一个习题。

  2.微课利用环节。

我们在新课导入环节就用了微课“大头儿子动画视频”导入。

后来东北师大课题组成员提出这样的导入没有引发学生的兴趣,还感觉拖沓。

我们后来的反思也是如此,不是微课做出来就必须用,微课应该为课堂服务,不是用微课来绑架课堂。

后面的计算微课和算理微课都重新制作了,短小精悍。

  这个环节先显示情境导入,然后是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进行估算,最后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计算有困难,我们的设计是有困难的看算法微课,自主学习,算得快的思考这道竖式题的算理,然后看算理微课,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

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必须的。

用可以,但是要用到刀刃上,而且用的时机也要恰到好处,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

  3.巩固练习环节。

巩固练习我们设置了5道有助学生发现商中有0题特点的习题,利用“一起作业网”呈现的题目,让学生在本上竖式呈现,然后在网上提交答案。

还在黑板上呈现了这5道题,然后让做得快的学生去板书,并且作为小教师停在题边,不会的可以到前面去请教小教师。

(被除数中间有没有0和商中间有没有0没有直接关系。

当除数是一位数的时候,被除数第一位如果是除数的整倍数,第二位小于除数,那么商中间一定有0。

运用“一起作业网”的目的是呈现信息时代的大数据优势,进行数据分析,也是为了及时掌握哪些学生不会,便于辅导。

通过后续分析发现这5道题完全可以分层次布置,基础是3道题,速度快的是5道,在规定时间内都要提交。

在分析数据的同时,可以让薄弱学生和优势学生进行互帮,而且让学生学会上传图片,让教师快速在图片中找到问题进行及时订正。

  课后访谈

  如果课就上到这里,那么这节课中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被带回了教室,下次的课,还不会有提升。

所以我拦下学生进行了访谈。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上课前不会这部分知识”。

只有不到10个学生举手,其中就有我上课一直关注的那个小女生。

我又问这些学生“谁是通过微课学习学会的这类习题”。

这几个学生又都举起了手,包括那个一直在错的女生。

然后我问他们看了几遍微课,大多数都只看了一遍,看三遍的很少。

其实算法和算理微课我制作得很精很短,只有1分多钟,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听废话,可以反复多听几遍。

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所以听了一遍就开始盲目操作,以至于微课的学习流于形式。

  接下来我问全体学生“谁通过学习知道了商中间为什么写0”。

举手的不少,可是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都是从算法上告诉我不够除应该商0占位。

当我再追问“算理微课中怎样讲的为什么要商0”,这时只有一个学生按照微课中的讲解讲了出来“因为百位余零,十位上1个十平均分成2份,得不到()个十,所以就是0个十,商0占位”。

这时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些学生在预习完有关0的运算后做作业出错率很高。

所以,我强调看微课应该用心看,学会抓住其中的知识点,当看不懂的时候应该多看两遍。

  通过访谈我了解学生课堂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能在访谈过程中把课堂上强调不够的地方进行弥补,还能在访谈过程中引发反思,便于今后教学中的技术和教学手段提升。

  总体感悟

  “成长是要有付出的。

”这句话是送给客教师和我们的。

客教师在这过程中是最煎熬的,连着一周的备课、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

她没有一句抱怨:

“这么多人帮我,我还好意思抱怨?

都是为了我的成长,我知道感恩。

”是呀,优秀教师都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不怕失败,爬起来再昂首前行,就是好样的。

陪客教师备课、试讲、修改的过程很累,也很幸福。

看着年轻教师在我们的辅助下迅速成长,这种幸福比自己讲一堂好课胜过百倍。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句话是送给为这节课付出的技术团队的。

从开始只用电脑播放微课,到用无限路由支持拼摆,到“一起作业网”及时呈现课堂数据,到用平台进行教学,这都是团队的力量。

有团队的支持,我相信我们会告别用性能参差不齐的杂牌平板时代,平板教室会离我们不远,平板教室会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学习是不可以间断的。

”这是送给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的。

我们课题组的学习应该是更专业的,所以我会找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定期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我们要学会用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理念。

  课后我们进行了家长调查问卷,感觉到家长还是很支持微课介入课堂的。

这节实验课不能说是很成功,但这样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曙光,也尝到了微课介入数学课堂的甜头。

我们团队和微课同行的路还很长,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还会循环往复,但是我们坚信这条路行得通,而且前面的景色会更加美好。

  编辑?

M宋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