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24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docx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全).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必修①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作用:

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结算方式:

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5、外汇和汇率:

(1)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

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6、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A.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B.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7、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

供小于求,表现:

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

供大于求,表现:

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8、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

★9、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居民的收入(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和物价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

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4、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4)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非公有制的类型: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意义: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光荣属于劳动者。

4、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5、解决就业问题(政府):

应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个人):

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平等就业观。

6、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做法: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储蓄存款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

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保险的分类:

商业保险、社会保险

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内容与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5)如何体现: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6)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其主要因素。

2、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3、财政的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③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可以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教事业。

(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征税与纳税

1、我国主要税种:

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2、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四种违法行为:

偷税、漏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4、市场的弊端: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7、理解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2、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载体)实现的。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怎么做):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

正确的态度应是: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5、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必修②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

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

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

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真实性(表现在:

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

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对立统一

对立:

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统一: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补充:

民主——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内容(经济、法制、民主)

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3)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8、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四个方面: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民主决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政治责任感。

4、民主监督的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5、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城市居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6、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3、宗旨:

为人民服务;原则:

对人民负责

4、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1)工作态度: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总体要求:

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收人民的监督。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要求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水平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7、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加强立法工作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8、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9、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性质: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

1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