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36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全章教案.docx

新浙教版七上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案

6.1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月日总第课时知识目标:

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

能力目标:

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几何体,能判断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情感目标:

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由旧导新:

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几何体吗?

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图7-1

由此引入新课: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前面不同的知识:

几何图形

(二):

几何图形的概念:

1:

合作学习:

你们在上面的图形中,发现了那些面,那些是平面,那些是曲面?

那么黑板呢,平静的湖面呢?

篮球、水桶呢?

天上的星星和地图上的城市给我们以什么概念?

地图上的河流、公路呢?

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思考、改错,并进行讨论,由教师总结。

2:

几何图形的概念:

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他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那些几何图形的例子,能告诉大家吗?

3:

讲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判断以下图形属于那一类图形:

上面图7-1是什么图形。

角、射线、三角形呢?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呢?

4:

练习:

下面的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1一个半圆绕他的直径旋转一周

2一个矩形绕他的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

3一个等腰三角形绕他的底边上的高旋转一周

(三):

课堂练习:

见书本课内练习

(四);作业:

见作业本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教学目标】月日总第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直观图形,并能准确的用字母表示

2、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直线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基本性质解答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

通过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及直线的基本性质是重点

难点:

如何说明直线的基本性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演示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及实物图形

如:

 

如铁轨、探照灯光线、太阳光线、激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形中,那些给你以线段的形象?

哪些给你以射线的形象?

哪些给你以直线的形象?

(2)请同学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的例子

(3)请同学把书中的引例用线连接

2、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用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l

用直线AB或直线BA、直线l表示

BBB

A

用射线AB表示

m

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表示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用二种方法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n

 

(2)已知点O、P、Q画线段PQ、射线OQ和直线OQ

 

让学生先练后讲解,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三、分组讨论、探索结论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2)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O

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小结:

直线的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四、拓展、应用练习

(1)、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

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

(2)请写出图中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并回答此图中共有多少条射线?

(4)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请说出理由

五、小结

让学生归纳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2)直线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见书本练习其中D组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月日总第课时

知识目标:

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能力目标:

1、能借助直尺和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学会使用圆规,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其画法的说法;

      3、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画法,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计算和说理。

情感目标:

了解到线段的长短比较是由实践中产生的,从而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情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能对较复杂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通过趣味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借助直尺和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线段中点的画法及线段中点的简单运用;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其画法的说法;

B

3、“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的应用。

难点: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的应用。

【教  具】投影仪、硬纸板、图钉、棉线、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引入课前探究)

情景1:

教师不小心把课本掉在教室门口,请个同学帮我捡一下,并解释

你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 

情景2:

书P172,如图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选

择你愿意选第几条路径?

说出你的理  由。

情景3:

书P172,小狗为什么选择直的路?

情景4:

书P168,要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你有几种方法?

  二、新课(实践,探索和交流)

  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distance).合作互动学习:

(1)一只昆虫要从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顶点爬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哪条路径最短,为什么?

(2)一只昆虫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通过长方体表面爬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哪条路径最短,为什么?

 

完成课堂练习书P173,(6)

  2、问题

(1)(出示教具)你如何比较这两根筷子的长短?

问题

(2)若把这两条线段画在黑板上,那这两条线段就不能移动了,

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介绍使用工具:

刻度尺,圆规)

做一做:

完成课堂练习书P168

3、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把讨论结果总结)

(1)“形”的叠合比较;叠合法(圆规)

(2)用刻度尺度量后的比较,度量法

完成课堂练习书P170

引出: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其画法的说法;

书P169例1,例2,

完成课堂练习1、按要求画图,填空:

(1)画一条线段BC=2cm;

(2)延长BC到D,使CD=BC

(3)反向延长BC到A,使AC=2BCcm则AB=______cm,AD=_____cm

2、看图用线段填空:

AC=___+___;

AB=___-___;

BC=___-___;

问题(3)你如何确定一条线段的中点(书P171的方法)

4、线段的中点(midpoint)

∵C是AB的中点(已知)

∴AC=CB=1/2AB(线段中点的定义)

AB=2AC=2BC

讲解书本P171,例3

5.做一做:

完成课堂练习书P173,

(2)(3)

6.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个别总结)

2、教师总结

7.布置作业作业:

书P170,173

 

6.4线段的和差

一.教学目标:

月日总第课时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

2.正确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3.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线段的性质。

2.难点:

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工具:

圆规,直尺,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1)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2)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端点重合;

(3)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C。

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直观、形象地得出线段中点的定义。

(二)1.中点概念: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关系式:

练习:

P152课内练习1。

(三)讲解例题:

例: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分析:

如果能得到线段CP与线段AB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解:

点P把线段AB二等分。

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即AB的长为9cm.

练习:

P152课内练习2。

思考:

(1)小狗看到远处的骨头,总是径直奔向食物;

(2)从A到B地有3条路可走,但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会选择其中的直路。

为什么?

从而引出线段有下面的性质:

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说: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四)课后思考:

(1)图中直线m表示一条小河,点A点B表示两个村庄,在何处架桥才能使村A到村B的路程最短?

(2)河宽为x米,在何处架桥才能使村庄A到村B路程最短?

(五)小结:

1.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2.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六)布置作业:

1.作业题P152T1-T5

2.作业本

同步(选做)

 

6.5角与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月日总第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平角、周角的意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正确掌握“角、分、秒”的互化,会进行角度的和、差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法、角度的和、差计算。

难点:

角的多种表示法,从运动的观点给出的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量角器、圆规、三角板、单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你能在图7-21中找到角吗?

这些实例的共性两线之间存在着不同大小的角度。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

   

(1)角的第一定义: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可对照图形讲解)

 用圆规摆成一个角的形状,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角的顶点?

什么是角的边?

提问:

①角的边有长、短吗?

②任意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吗?

③从一点出发,引三条射线,能构成几个角?

(2)关于角的第二定义:

教师可展示折扇或单摆,通过运动,展示出运动从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过程。

然后归纳出角的概念: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

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想一想;这种定义的含义与第一种定义的的含义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相同处:

两种定义方法都揭示了角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有公共端点;②有两条射线组成。

   不同处:

用第二种方法,对角的指向更为明确,并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2.角的表示:

  角用符号“∠”表示,读做“角”,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其中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另两个字母的中间。

如图7-23中的角可以表示成∠ABC或∠CBA.中间的字母B表示顶点,其他两个字母A,C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2)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如图7-24中的角分别可以表示为∠1,∠α,∠β等.

   (3)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当以某一点为顶点的角多于一个时,不能用这种方法表示角,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局限性大).如图7-23中,∠ABC可以表示成∠B,但图7-24中,∠AOC不能用∠O表示(为什么?

).

完成做一做

  3.平角、周角的概念

  如图7-22,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OB,当OB和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图形就是平角。

  再旋转下去,当终边OB与始边OA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的度量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一个周角等于360°,一个平角等于180°.

把周角等分为360份,每一份就是l°的角;把1°的角等分成60等份,每一份是1′;而把1分的角再等分60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

  即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来进行.

  观察图7-26中的量角器,并讨论下列问题:

  

(1)量角器上的平角被等分成多少个1°的角?

  

(2)先估计图7-27中∠A和∠B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在测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指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对中:

使量角器的圆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对线:

使量角器的零度数与角的一边重合;

 (3)读数:

看角的另一边落在量角器的哪条刻度数线(或靠近哪一条刻度线),从刻度线读出角的度数.

  5.度、分、秒的互化及角的和差计算

  例1用度、分、秒表示48.32°

  例2用度表示30°9′36〞

说明:

(1)度、分、秒的互化是六十进制的,由度化分,由分化秒,只要乘以60即可

   

(2)在进行单位互化时,应明确是进行量的互化,而不是数的互化。

在计算中,要逐级运算,步骤合理,计算正确。

  例3计算:

180°-(45°17′+52°57′)

  指出:

计算时按角、分、秒分别进行、再逐级进位和逐级退位,退、进位按六十进制换算.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内练习1,2,3,4

四、课堂小结

  1.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几何基本图形.角有两种定义方法,但其实质是一致的,要抓住角的两个基本特征:

有公共端点,有两条射线组成。

  2.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几何基本图形.角有两种定义方法,但其实质是一致的,要抓住角的两个基本特征:

有公共端点,由两条射线组成.

  3.角有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掌握两个原则:

第一简明,第二正确。

   4.角度的互化及和差计算。

五、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6.6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月日总第课时

知识目标:

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意义;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能力目标:

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会区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角的计算问题。

情感目标:

体验生活中的几何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合作和探究,启发学生的智慧,感受快乐数学,接受逻辑推理思维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

例2的逻辑推理。

【教法】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看书P184~P186,边看边思考: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

一般有几种比较的方法?

我们所说的角一般分为几种?

什么叫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先估计下图中∠A的度数,然后再用量角

器测量∠A的度数,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二.探究新知

1.估计角的大小

你能将图中扇子张开的角度按从小到大排列吗?

并说说你的方法。

图在P184

2.比较角的大小

如图1,两块三角尺的顶点分别记为A、B、C和P、Q、O。

你认为∠P与∠A哪个角较大?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叠合法:

如图2,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边的同侧。

此时,AB边落在∠QPO内部,这就说明∠BAC小于∠QPO,记作∠BAC<∠QPO或∠QPO>∠BAC。

如果两个角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度量法:

比较角的大小,我们也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

例如∠A=45°,∠P=60°,∴∠A<∠P。

试一试:

根据两块三角板(如图1)上各个角的度数,在“=”、“>”或“<”中,选择适当的符号填入下面的各空格内:

∠A∠Q,∠Q∠P∠O,∠C∠B∠A,∠C∠O,∠Q∠P

3.角的分类

等于90°的角是直角(rightangle),如图3中∠AED和∠BED,

记作∠AED=Rt∠和∠BED=Rt∠,或Rt∠AED和Rt∠BED,

画图时通常在直角的顶点处加上符号“┓”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acuteangle),如图3中∠BEC和∠DEC

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是钝角(obtuseangle)。

如图3中∠AEC

4.找一找,怎么样?

根据图4,解答下列问题:

(1)把∠BCE,∠ACB,∠DCE,∠ACF从大到小排列.

(2)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5.角平分线

做一做:

在一张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如图5),

把这张透明纸折叠,使角的两边OA与OB重合,然后把

这张纸展开、铺平,画出折痕OC。

试比较∠AOC与∠BOC的大小。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bisector).

例如:

图5中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这时∠AOC=∠BOC=∠AOB。

想一想:

怎样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6,已知∠AOB,画射线OC,使OC平分∠AOB。

6.练一练:

(仿照例2)

如图7,∠ABC=Rt∠,∠CBD=30°,BP平分∠ABC。

求∠DBP的度数。

解:

∵∠ABC=Rt∠,BP平分∠ABC

∴∠PBC=∠ABC=×90°=45°,

∵∠DBP=∠PBC-∠CBD,∴∠DBP=45°-30°=15°。

一般地,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这个角就是另两个角的和。

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差,这个角就是另两个角的差。

三.自我检测:

P159课内练习

四.探究活动

利用一幅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作业本1

6.7角的和差

学习目标1.掌握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重点难点利用角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程序学习中的困惑

一.前置性学习

一、度分秒的互化

1、⑴57.32=度分秒,⑵17°6′36″=度。

⑶14°25′12″=度。

⑷28°39′+61°35′=___________;

⑸54°23′-36°31′=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

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

(精确到分)

二、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3、如图⑴,∠AOB______∠AOC,∠AOB_______∠BOC(填>,=,<);

4、如上图⑵,∠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上图⑵,如果∠AOB=∠COD,那么图中相等的两角是:

∠_______=∠________.

三、角平分线

5、如图:

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6、如图,OC是平角∠AOB的角平分线,∠COD=32°,

求∠AOD的度数。

二.范例分析

1、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1)如果AOC=80°,那么BOC是多少度?

(2)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

(3)如果AOE=140°,COD=30°,那么AOB是多少度?

 

2、如图,BD平分∠ABC,BE分∠ABC分2:

5两部分,∠ABC=140°,求∠DBE的度数.

三.学后反思

1.你学会的(知识、方法)有:

 

2.注意点有

 

四.自我检测订正

1、如图,∠AOB=∠COD=90°,∠AOD=146°,则∠BOC=___.

2、如图,∠BAD=_______+________;∠CAE=_______+________

如果∠BAD=∠COE,那么图中有相等的两角是:

∠_______=∠________.

3、已知∠AOB=38°,∠BOC=25°,那么∠AOC的度数是_______

 

4、如图,AB、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求∠AOC的度数?

5、如图,∠AOB=170°,∠AOC=∠BOD=90°,求∠COD的度数

 

6.8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

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有关概念的区分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演示:

1、如图:

观察7-32,∠1+∠2与Rt∠AOB相等吗?

你是怎样判断的?

2、再观察,如图7-33,∠α+∠β与Rt∠AOB相等吗?

你是怎样判断的?

        (合作交流、认真计算,派代表发言)二、分组讨论,探索结论根据上面的观察(多媒体演示,把∠1移到∠2处,构成∠1+∠2,再与Rt∠AOB重合)、计算(用量角器度量角度)并进行分组讨论。

让学生口述归纳结果:

(幻灯片)

①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complementaryangle)。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supplementary)。

 

强调几点:

1、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说单独的一个角是余角或补角没有意义,但可以说成一个角是某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

2、两个角是否互余或互补只跟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不要误认为互余或互补的角必须相邻;

3、强调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

互余:

∠α+∠β=90°;互补:

∠α+∠β=180°。

因此互余或互补的两个角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练习:

见书中P183做一做,1、2两小题说明理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以便格式完整。

(幻灯片)第3小题做一做后,由学生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例1:

如图7-34,已知∠AOC=∠BOD=Rt∠.指出图中还有哪些角相等,并说明理由。

 

3、例2: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强调几点:

1、着重启发学生用方程来求未知数,并突出数形结合思想,说明几何问题也可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