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38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PM2.5指的是悬浮颗粒物,易引起肺部疾病,D正确;

3.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氨气的电子式: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4H++2NO3-=Cu2++2NO2↑+2H2O

D.常温时,氯化铵溶液pH<

7的原因:

NH4++H2O

NH3·

H2O+H+

[答案]D

[详解]A.N

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A错误;

B.NH3分子中N原子最外层的3个成单电子与3个H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使N原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B错误;

C.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C错误;

D.NH4Cl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NH4+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

c(OH-),使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D正确;

故答案选D。

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烷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4NA

B.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详解]A.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所以1molCH4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4NA,A正确;

B.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因此其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C错误;

D.密闭容器中,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铁制器具上电镀铜,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Cu2++2e-=Cu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2H2O

H2↑+Cl2↑+2OH-

C.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

CO32-(aq)+CaSO4(s)

CaCO3(s)+SO42-(aq)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OH-+H++SO42-=BaSO4↓+H2O

[详解]A.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在阴极上,镀层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向铁制器具上电镀铜,阴极上Cu2+得电子变为单质Cu,反应原理符合事实,A正确;

B.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中的阴离子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变为Cl2,水电离产生的H+在阴极上获得电子变为H2,总反应方程式为:

H2↑+Cl2↑+2OH-,B正确;

C.CaSO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当向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时,由于c(Ca2+)·

c(CO32-)>

Ksp(CaCO3),会形成CaCO3沉淀,使CaSO4不断溶解,最终实现了沉淀的转化,C正确;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二者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H2O,产生的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

2,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D错误;

6.有机化合物X(HOCH2CH=CHCH2OH)主要用于杀虫剂、农业化学品和维生素B6的中间体。

关于X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存在顺反异构B.可发生加成、取代、加聚反应

C.熔沸点低于CH3CH=CHCH3D.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类型氢原子吸收峰

[答案]C

[详解]A.由于含有碳碳双键,两个双键碳原子上分别连有H和—CH2OH,碳碳双键不能旋转,两个H原子可能在双键的同一侧,也可能在双键的不同侧,因此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

B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含有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X分子中含有羟基,X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其熔沸点比CH3CH=CHCH3高,C错误;

D.X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因此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类型氢原子吸收峰,D正确;

故答案选C。

7.近年来,利用电化学催化方法进行CO2转化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

下图是以Cu作为催化剂CO2转化为甲酸的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说明在催化剂作用下,O-C-O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过程②和③吸收了能量并形成了O-H键和C-H键

C.CO2和HCOOH中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每1molCO2完全转化为甲酸需得2mole-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CO2催化转化为HCOOH的过程①中,在O-C-O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正确;

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所以在过程②中CO2结合H+形成了O—H键,在过程③中-COOH与H+结合形成H-C键是释放能量,B错误;

C.在CO2分子中含有C=O极性共价键,在HCOOH中含有C-H、H-O、C-O、C=O极性共价键,C正确;

D.在CO2中C为+4价,在HCOOH中C为+2价,所以每1molCO2完全转化为甲酸需得2mole-,D正确;

故答案选B。

8.根据Cl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现象

结论

FeCl2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Cl2有氧化性

H2S溶液

产生黄色浑浊

非金属性Cl>

S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酸性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详解]A.FeCl2具有还原性,与具有氧化性的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3,使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A正确;

B.Cl2与H2S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H2S=2HCl+S↓,反应产生的S单质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因此会看到黄色浑浊,可以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

S,B正确;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l2,会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溶液碱性减弱,使红色褪去,且反应产生NaClO具有强氧化性,会使物质的红色褪去,Cl2没有酸性,C错误;

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氯气,由于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会将品红氧化为无色物质,因此可以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D正确;

9.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

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2B的化学式为Mg2Si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和NH4Cl

C.分别将MgCl2溶液和Mg(OH)2悬浊液加热,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不同

D.MgCl2·

6NH3所含部分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

Cl<

Mg

[详解]A.根据反应过程中遵循原子守恒,可知A2B为Mg2Si,A正确;

B.在开始时Mg2Si、NH3、NH4Cl反应产生SiH4、MgCl2·

6NH3,MgCl2·

6NH3发生后续反应又产生NH3、NH4Cl,因此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和NH4Cl,B正确;

C.将MgCl2溶液进行加热,由于HCl的挥发,促进MgCl2水解产生Mg(OH)2、HCl,然后灼烧Mg(OH)2发生分解反应产生MgO、H2O,Mg(OH)2悬浊液加热,灼烧,Mg(OH)2发生分解反应产生MgO、H2O,因此最终得到的固体相同,都是MgO,C错误;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MgCl2·

Mg,D正确;

10.下图是典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

若用含硝酸盐废水替代图中氧气,可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已知:

a室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e-、CO2和H+)。

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

B.a室内发生氧化反应,电极

正极

C.b室内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e-+4H+=2H2O

D.将硝酸盐转化为N2时,电极反应为:

2NO3-+10e-+12H+=N2+6H2O

[分析]A.根据电子移动方向判断a室电极名称,确定H+的移动方向;

B.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正极上,通入的O2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H2O;

D.根据反应前后N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确定该电极的反应式。

[详解]A.在a室微生物被氧化产生H+,a室为负极室,b室为正极室,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A正确;

B.微生物在a室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B错误;

C.在b室内O2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e-+4H+=2H2O,C正确;

D.将硝酸盐转化为N2时,NO3-中+5价的N获得电子变为N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2NO3-+10e-+12H+=N2+6H2O,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的知识。

掌握原电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在原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化剂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H+向正极区移动,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H+通过。

11.室温下,取20mL0.1mol/LH2A溶液,滴加0.1mol/LNaOH溶液。

已知NaHA溶液显碱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H2A溶液中有c(HA-)+c(H2A)+c(A2-)=0.1mol/L

B.当滴加至中性时,溶液中c(Na+)=c(HA-)+c(A2-)

C.消耗10mLNaOH溶液时,溶液pH<

7,溶液中:

c(HA-)>

c(Na+)

D.消耗4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

c(Na+)>

c(A2-)>

c(OH-)>

(HA-)

[分析]A.根据物料守恒分析;

B.利用电荷守恒判断;

C.消耗10mLNaOH溶液时,溶液为等浓度的NaHA、H2A的混合溶液,利用盐的水解和酸的电离分析;

D.先判断溶液的成分,然后根据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的水解反应判断。

[详解]A.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在0.1mol/LH2A溶液中有c(HA-)+c(H2A)+c(A2-)=0.1mol/L,A正确;

B.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HA-)+2c(A2-),当滴加至中性时,c(H+)=c(OH-),所以溶液中c(Na+)=c(HA-)+2c(A2-),B错误;

C.消耗10mLNaOH溶液时,溶液为NaHA、H2A按1:

1混合得到的溶液,NaHA溶液显碱性,而该混合溶液pH<

7,说明H2A的电离作用大于HA-的水解作用,所以溶液中:

c(Na+),C正确;

D.消耗40mLNaOH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产生Na2A,Na2A电离产生Na+、A2-,根据物质电离产生离子浓度关系可知c(Na+)>

c(A2-),A2-会发生水解产生HA-和OH-,水解产生的HA-继续水解产生H2A和OH-,同时溶液中还存在H2O的电离平衡,所以溶液中:

(HA-),但A2-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A2-,所以c(A2-)>

c(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HA-),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在其中涉及弱酸的电离、盐的水解、酸碱中和反应等。

掌握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及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2.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C4H10(g)

C4H8(g)+H2(g)△H。

该反应平衡转化率、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S<

B.压强P1<

P2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A.反应物气体物质系数是1,生成物气体物质系数是2,所以反应是气体混乱程度增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S>

0,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平衡转化率P1>

P2;

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压强:

P2>

P1,B正确;

C.根据图像,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物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D错误;

13.图1表示:

以相同的滴速分别向同体积的蒸馏水和0.1mol/LCuSO4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随氯化钠加入量的变化关系。

图2表示:

Cu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

结合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已知:

CuSO4溶液中存在平衡X:

Cu2++4H2O

[Cu(H2O)4]2+(蓝色)

CuCl2溶液呈绿色,溶液中存在平衡Y:

4Cl-+[Cu(H2O)4]2+

[CuCl4]2-+4H2O

A.平衡Y是图1中两条曲线没有重合的主要原因

B.由图2可知平衡Y为吸热反应

C.平衡X是无水硫酸铜粉末和硫酸铜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

D.CuCl2溶液加水稀释,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详解]A.以相同的滴加速度滴加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CuSO4溶液中Cl-浓度增加的慢,是由于发生反应Y,消耗了Cl-,A正确;

B.由图2可知:

升高温度,Cu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4Cl-+[Cu(H2O)4]2+

[CuCl4]2-+4H2O正向移动;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

C.无水硫酸铜粉末是白色固体,当固体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产生[Cu(H2O)4]2+,使溶液显蓝色,因此平衡X的存在导致无水硫酸铜粉末和硫酸铜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C正确;

D.CuCl2溶液呈绿色,加水稀释,4Cl-+[Cu(H2O)4]2+

[CuCl4]2-+4H2O的平衡逆向移动,[Cu(H2O)4]2+的浓度增大,溶液会逐渐变为蓝色,D错误;

14.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

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SO4将H2O2还原生成了O2

B.H2O2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3+的证据是:

“溶液迅速变黄”和“溶液变红”

C.溶液颜色变浅,可能是过量的H2O2氧化了KSCN

D.溶液先变红后明显变浅,是由反应速率不同导致的

[详解]A.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FeSO4具有还原性,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3+,使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是由于反应产生的Fe3+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A错误;

B.Fe3+水溶液显黄色,且Fe3+遇KSCN会显红色,B正确;

C.KSCN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SCN-结合形成Fe(SCN)3的浓度降低,故会使溶液的颜色变浅,C正确;

D.溶液中开始时Fe3+与SCN-结合形成Fe(SCN)3的浓度较大,溶液的红色比较深,后由于KSCN被氧化,使Fe(SCN)3的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这都是由于浓度改变,导致物质的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引起的,D正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8分。

15.氧、硫、硒(Se)、碲(Te)、钋(Po)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主族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2)

Po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

(3)某温度时,该族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H2X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O2(g)+2H2(g)=2H2O(g)△H1=-484kJ/mol

S(g)+H2(g)

H2S(g)△H2=-20kJ/mol

Se(g)+H2(g)

H2Se(g)△H3=+81kJ/mol

1硫和硒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2S________H2Se(填“>

”、“=”或“<

”);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O2(g)与H2S(g)反应生成H2O(g)和S(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四周期,第ⅥA族

(2).125(3).>

(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或依据△H可判断硫化氢能量小,物质更稳定。

合理给分)(5).2H2S(g)+O2(g)=S(g)+2H2O(g)△H=-444kJ/mol

[分析]

(1)Se是34号元素,根据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确定Se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2)根据元素符号各个角标的含义及关系计算其中子数目;

(3)①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越强;

②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2乘以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待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

(1)Se是34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6,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所以Se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VIA族;

Po质子数是84,质量数为209,由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

Po原子的中子数为209-84=125;

(3)①S(g)+H2(g)

H2S(g)△H2=-20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

而Se(g)+H2(g)

H2Se(g)△H3=+81kJ/mol是吸热反应,说明物质含有的能量高低顺序:

H2Se(g)>

H2S(g);

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物质的稳定性:

H2S(g)>

H2Se(g);

②(i)O2(g)+2H2(g)=2H2O(g)△H1=-484kJ/mol

(ii)S(g)+H2(g)

(i)-2×

(ii),整理可得:

2H2S(g)+O2(g)=S(g)+2H2O(g)△H=-444kJ/mol。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结构及其在周期表的位置的关系、物质的稳定性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盖斯定律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量数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根据盖斯定律,不仅可以计算不容易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也可以计算不能直接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还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比较物质的稳定性强弱,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16.某研究小组为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1)实验1:

使用下图装置通过干燥管的增重测量CO2的质量。

①盛放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②试剂X为________。

③某同学认为装置中干燥管的增重并不能准确表示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

取ag混合物样品加热、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测得固体质量变为bg。

①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为(用a、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碱石灰(3).装置内空气中有CO2;

干燥装置的尾端空气中的CO2和水也对碱石灰增重有影响,装置内残余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4).2NaHCO3

Na2CO3+CO2↑+H2O(5).1-

[分析]

(1)①根据仪器的结构判断仪器的名称;

②根据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性物质反应吸收CO2分析;

③从被干燥管中吸收的物质的来源、吸收程度大小分析判断;

(2)①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②减少的质量为反应产生的水、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NaHCO3分解产物与反应物的质量关系确定NaHCO3的质量,结合样品总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进而可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详解]

(1)①由仪器的结构判断可知盛放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②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在干燥管中的物质X为碱石灰,用来吸收CO2气体;

③从装置图可知:

装置内空气中有CO2会被碱石灰吸收;

干燥装置的尾端空气中的CO2和水也会被吸收,对碱石灰增重有影响;

同时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会在装置内有残余,而导致不能被干燥管中的物质吸收,都会导致产生误差;

(2)①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②NaHCO3受热分解:

Na2CO3+CO2↑+H2O根据方程式可知:

每有168gNa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