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215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修炼者功法Word文件下载.docx

若夫丹道之沐浴也,坤水坎水。

丹道之吹嘘也,巽风离风。

噫,金丹之妙不传也。

抽添按日月,盈亏象天地,刑德法卯酉,交会并金木。

至如水源之清浊,火候之迟速,药材之老嫩,交媾之终始,胎仙之变化,又不可不知也。

知此,则读《群仙珠玉》廓然一悟,恍然释然,如蕙兰之正春风,似梧桐之乍秋雨。

似松林之夜雪,似竹径之夕阳,此金丹之味也。

澹然.如春空之白云,皎然如秋潭之素月,冥然如婴儿之未孩,晦然如耆叟之欲耄,此金丹之得处也。

金丹如此修炼,药物如此采取,水火如此运用,丹道如是而交结,如是而成就也。

群仙珠玉》一帐,古今所未有也,胡胎仙何如人?

弃儒拔俗之夫,未委其仙与否也。

其命意如此,亦古人也。

  金丹论  盖闻太极未判之先,混然虚寂,清浊未分,形如鸡子。

一气既判,二仪生焉。

故清灵之气浮之为天,浊重之气降而为地,冲和之气结而为人。

故三才定位,万物乃生。

古之圣人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中叔其人伦。

故伏牺始画八卦,以推穷天地之物象,以明其造化之源流。

以乾坤合天地之动静,以坎离同日月之循环。

以五藏分为五行,上应五星之连珠,内明五气之相制。

乃知肝藏其魂,位居其东,而有青龙之号;

肺藏其魄,位居其西,而有白虎之称;

心藏其神,位居其南,而有朱雀之名;

肾藏其精,位居其北,而有玄武之喻;

脾藏其志,位居其中,而有土德之尊。

故水得其土则潜其形,火得其土则隐其明,金得其土以增其色,木得其土以溢其润。

於是龙虎交媾於玉炉,水火既济於金鼎。

飞真精於肘后,运河车於玉京,玄珠降於华池,黄芽长於灵谷,三尸奔逸,六贼逃亡,阳神聚而成仙,金汞结而为宝,始可超凡入圣,与天齐年。

仆兹见白先生纂集丹书,以内象造化,分别五行,推排八卦,指陈丹鳌,明其火候,阴阳升降,龙虎交驰,物象敷陈,画为图像,以示好道之流。

庶几一见而昭着无疑,得以坦途而入。

若按图而行,何惑之有?

  修真论  尝谓大道眇冥,人不易知,是故圣人将奥旨藏於经典,隐於万物,寓言立像,无非欲度其迷。

昔《抱朴子》言:

水之有源,其流必远;

木之有根,其弃必茂;

屋之有基,其柱必正;

人之有精,其命必长。

《九子丹经》日:

人之可保者,命。

可惜者,身。

可存者,气。

可重者,精。

《太上玄镜》日:

纯阳上升者谕之气,纯阴下降者谓之液。

气液相交於骨髓之间者,谓之髓。

气髓相交於膀胱之外者,谓之精。

心气在肝,肝精不固,目眩无光。

心气在肺,肺精不实,肌肉瘦弱。

心气在肾,肾精不固,神气臧少。

心气在脾,脾精不坚,齿发浮落。

五脏之中,肾为精枢,心为气馆?

真精在肾,余精自还下田,真气在心,余气自归元府,故人之气有八百一十丈,九九八十一纯阳之数。

过此已往,走失其精,耗散元气,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又广成子授道於黄帝,指其长生之术曰:

出入不离玄牝,往来只在谷神,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知白守黑,可以长生矣。

又观虚静先生日:

大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其精损筋骨。

夫道,人则易知而难遇,易遇而难成。

余昨访师友,参问金丹大药、火候抽添之法,皆不言下手工夫,人不得其蹊径而入。

睹海南白先生所着修真养命之图,伏设象以明大道之奥,庶几同志之士依图而行之,则诚为捷径,幸毋忽诸。

岁在淳佑甲辰暑月,廖正敬书。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之一竟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二  还源篇序  杏林真人石泰得之撰  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专一.存三,尤以养生为重。

盖·

谓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人未易。

深可哀哉。

古云:

迷云锁慧月,业风吹定海。

昔年以驿中遇先师张紫阳先生,所简易之语不过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

知仙之可学,私自生欢喜。

及其金液交结,圣胎圆成,泰故作《还源篇》八十一章五言四句,以授晚学。

早悟真荃,莫待老来铅虚汞少,急须猛省,寻师访道修炼金丹。

同成仙果,变化飞升,乃所愿望。

  还源篇八十一章以按纯阳之数  一  铅汞成真体,阴阳给太元。

但知行二八,便可炼金丹。

  二  汞是青龙髓,铅为白虎脂。

归鼎内,采取要知时。

  三  姥女骑铅虎,金公跨汞龙。

明正令,炼取一炉红。

  四  蛇魄擒龙髓,龟魂制虎精。

神水内,一朵玉芝生。

  五  白雪飞琼苑,黄芽发玉园。

知偃月,何处炼红铅。

  六  药材开混沌,火候炼鸿蒙。

胎仙化,方知九转功。

  七  龙正藏珠处,鸡方抱卵时。

铅汞合,正可饮刀圭。

  八  沐浴资坤水,吹嘘赖巽风。

无一事,独处太微宫。

  九  紫府寻离女,朱陵配坎男。

黄婆一媒娉处,太极自函三。

  十  乾马驰金户,坤牛入木宫。

阿谁一将诧女,嫁去与金翁。

  十一  诧女方二八,金翁正九三。

洞房生瑞气,欢合产初男。

  十二  昨夜西川岸,蟾光照碧涛。

采来归玉室,鼎内自煎熬。

  十三  离坎非交媾,乾坤自化生。

人能明此理,点落黄庭。

  十四  丹谷生神水,黄庭有大仓。

更无饥渴想,直入仙乡。

  十五  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

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  十六  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

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

  十七  制魄非心制,拘魂岂意拘。

惟留神与气,片饷结玄珠。

  十八  口诀无多子,修丹在片时。

温温行火候,十月产婴儿。

  十九  夫妇初欢合,年深意转浓。

洞房交会处,无日不春风。

  二十  骤雨纸蝴蝶,洪炉玉牡丹。

三更红日赫,六月素霜寒。

  二十一  交媾就,玉鼎起青烟。

  二十二  凿破玄元窍,冲开混沌关。

但知烹水火,任虎龙蟠。

  二十三  娑竭水中火,昆仑山上波。

谁能知运用,大意要黄婆。

  二十四  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药取火,定裹见丹成。

  二十五  元气如何服,真精不用移。

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

  二十六  儒家明幻理,释氏打顽空。

不识神仙术,金丹顷刻功。

  二十七  偃月炉中汞,朱砂鼎裹铅。

龟蛇真一气,所产在先天。

  二十八  朔望寻弦晦,抽添象缺圆。

不知真造化,何物是真铅。

  二十九  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

能知神气穴,即是得仙人。

  三十  木髓烹金鼎,泉流注玉炉。

谁将三百日,慢慢着工夫。

  三十一  玉液滋神室,金胎结气枢。

只寻身内药,不用揣丹书。

  三十二  玉鼎烹铅液,金炉养汞精。

九还为九转,温养象周星。

  三十二  火枣元无核,交梨岂有查。

终朝元火候,神水灌金花。

  三十三  欲炼先天气,先乾活水银。

圣胎如结见,破顶见雷呜。

  三十五  炼气徒施力,存神枉用工。

岂知丹诀妙,镇日饭真空。

  三十六  气产非干肾,神居不在心。

气神难捉摸,化作一团金  三十七  一窍名玄牝,中藏气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

  三十八  脾胃非神室,膀胱乃肾余。

休执泥,此不是丹枢。

  三十九  内景诗千首,中黄酒一樽。

逍遥无物累,身外有乾坤。

  四十  乌兔相煎煮,氟蛇自绕缠。

化成丹一粒,温养作胎仙。

  四十一  万物皆生死,元神死复生。

以胎归气内,丹道自然成。

  四十二  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

这般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四十三  身裹有玄牝,心中无垢尘。

不知谁解识,一窍内涵真。

  四十四  离坎真龙虎,乾坤正马牛。

人人皆具足,因甚不知修。

  四十五  魂魄为心主,精神以意包,如如行火候,默默运初爻。

  四十六  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

非肠非胃腑,一气自流通。

  四十七  妙用非关意,真机不用时。

谁能知此窍,且莫任无为。

  四十八  有物非无物,无为合有为。

化权归手内,乌兔结金脂。

  四十九  虎啸西山上,龙吟北海束。

捉来须野战,寄在艮坤宫。

  五十  复娠司明晦,屯蒙直晓昏。

丹炉凝白雪,无处觅心猿。

  五十一  黑汞生黄叶,红铅绽紫花。

更须行火候,鼎裹结丹砂。

  五十二  木掖须防兔,金精更忌鸡。

抽添须沐浴,正是月圆时。

  五十三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

急须行正令,便可运周天。

  五十四  药材分老嫩,火候用抽添。

丹光起,寒蟾射玉帘。

  五十五  蚌腹珠曾剖,鸡窠卵易寻。

生有物,神气自相侵。

  五十六  神气非子母,身心岂夫妇。

合天机,谁识结丹处。

  五十七  丹头初结处,药物已凝时。

交相战,束君总不知。

  五十八  旁门并小法,异术及闲言。

还丹诀,浑无第二门。

  五十九  贵贱并高下,夫妻与弟兄。

如有分,皆可看丹经。

  六十  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

归复法,金宝积如山。

  六十一  魂魄成三性,精神会五行。

就中分四象,攒簇结胎精。

  六十二  定志求铅汞,灰心觅土金。

方知真一窍,谁测此幽深。

  六十三  造化无根蒂,阴阳有本原。

这些真妙处,父子不堪传。

  六十四  留汞居金鼎,将铅入玉池。

主宾无左右,只要识婴儿。

  六十五  黄婆双乳美,丁老片心慈。

温养无他卫,无中养就儿。

  六十六  绛阙翔青凤,丹田养王蟾。

壶中天不夜,白雪落纤纤。

  六十七  琴瑟和谐后,箕裘了当时。

不须行火候,又恐损婴儿。

  六十八  长男才入兑,少女便归乾。

巽宫并土位,关锁自周天。

  六十九  弦后弦前处,月圆月缺时。

抽添象刑德,沐浴按盈亏。

  七十  老汞三斤白,真铅一点红。

夺他天地髓,交媾片时中。

  七十一  火候通玄处,古今谁肯传。

未曾知采药,且莫问周天。

  七十二  云散海棠月,春深杨柳风。

阿谁知此意,举目问虚空。

  七十三  人问无物累,天上有仙阶。

已解乘云了,相将白鹤来。

  七十四  心田无草秽,性地绝尘飞。

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七十五  白金烹六卦,黑锡过三关。

半夜三更裹,金乌入广寒。

  七十六  丹熟无龙虎,火终休汞铅。

脱胎已神化,更作玉清仙。

  七十七·

  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

海蟾子,化鹤出泥丸。

  七十八  江海归何处,山岩属甚人。

成熟后,总是屋中珍。

  七十九  吕承锺口诀,葛授郑心传。

闲言语,都来只汞铅。

  八十  汞铅归一鼎,日月要同炉。

须防忌,教君结玉酥。

  八十一  采药并交结,进火与沐浴。

脱胎时,九九阳数足。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三  紫#1庭经  翠虚真人述  绛宫天子统乾乾,乾龙飞上九华天。

天中妙有无极官,宫中万卷指玄篇。

  篇篇皆露金丹旨,千句万句会一言。

教人只去寻汞铅,二物采入鼎中煎。

  夜来火发昆仑山,山头火玲月光寒。

曲江之上金乌飞,嫦娥既与斗牛欢。

  采之炼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

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

  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作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

  吞之服之入腹内,藏府畅甚身康安。

赤蛇苍龟交合时,风恬浪静虎龙蟠。

  神水湛湛华池静,白雪纷纷飞四边。

七宝楼台十二层,楼前黄花深可观。

  即此可谓铅汞精,化作精髓盈关源。

但去身中寻周天,前弦以后后弦前。

  药物平平气象足,天地日月交会问。

虚空自然百杂碎,嚼破混沌轻如绵。

  研来覆去成一钱,遍体玉润而金坚。

赤血换兮白血流,金光满室森森然。

  一池秋水浸明月,一朵金花如红莲。

此时身中神气全,不须求道复参禅。

  我今知君如此贤,知君有分为神仙。

分明指示无多语,默默运用而抽添。

  年中采月不用年,月中取日月徒然。

日中取时时易日,时中有刻而玄玄。

  玄之又玄不可言,元来朔望明晦弦。

金翁姥女夺造化,神鬼哭泣惊相喧。

  云收雨散万籁静,一粒玄珠种玉田。

十月火候圣胎圆,九转七返相回旋。

  初时夹脊关脉开,其次膀胱如火燃。

内中两肾如汤煎,时乎挑动冲心原。

  心肾水火自交感,金木问隔谁使然。

黄庭一气居中宫,宰制万象心掌权。

  水源清清如玉镜,孰使河车如行船。

一霎火焰飞烧天,乌魂兔魄如微尘。

  如斯默默觅真荃,一条径路入灵真。

分明精裹以气存,渐渐气积以生神。

  此神乃是天地精,纯阳不死为真人。

君知如此宜修仙,修仙惟有金丹门。

  金丹亦无第二诀,身中一亩为家园。

唾涕精津气血液,七件阴物何取焉。

  坎中非肾乃灵根,潭底日红牝马奔。

七返九还在片饷,一切万物皆生成。

  惟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

无心无念神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

  胎仙只是交结成,交结惟在顷刻问。

君还知有大肠回,正在冬至几日前。

  又言金精既降时,复以何物复金精。

金精只是坤宫药,坤主西南为川源。

  蟾光终日照西川,只此便是药之根。

以时易日刻易时,一滴甘露名灵泉。

  吞入心经冲肺腧,落在膀胱而成丹。

丹头不在膀胱结,元在膀胱却在肝。

  肝为木液遇金精,逢土交结成大还。

莫言此是有为功,又恐斯为着相言。

  始於着相至无相,炼精化气气归根。

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日无为而通灵。

  譬如夫妇交媾时,一点精血结成婴。

彼之以情而感精,尚且婴儿十月成。

  何况宇宙在乎手,身中虎啸龙昤声。

虽然不见龙之昤,波浪高涌千万寻。

  虽然不见虎之啸,夜深风声吼万林。

自乎丹道凝结后,以至火候烹炼足。

  及於十月霜飞时,神鬼奔走安敢争。

一年都计十二月,卯酉沐浴谁敢行。

  所以十月入神室,金鼎满满龙精盈。

缚云捉月之机关,得诀修炼夫何难。

  果然缚得云在山,又解捉住月之魂。

点对此语知古人,何虑不把身飞升。

  身之毂兮心之肉,心中自有无价珍。

可以生我亦死我,既能饥人亦饱人。

  寻真揣路求其原,逍遥快乐无饥寒。

似此境象与证验,总在一日工夫问。

  工夫如此譬似闲,药之不远采不难。

谁知火焰万丈红,接杀三尸玉炉寒。

  丹田亦能生紫芝,黄庭又以生红精。

红精一餐永不饥,紫芝一服常童颜。

  满身浑是白乳花,金筋玉骨永不死。

不死自此得功成,功成行满鹤来至,  一举便要登云端。

  阴符髓  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佑也。

世不可得之,乃太乙含真之元。

太乙者,太极,太渊之源,是虚无炼神之道。

一者,气也。

人能将太乙真气与我真气相济,包含太和,久而炼之,乃为大丹。

丹者,纯阳也。

阳者,天道也。

故神合道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故与道相通。

通者,道养气。

养气者,神保。

神,天道也。

故日精气相济,久而用火,乃真气形。

是谓纯阳炼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

战退阴魔,形者,炉也。

首者鼎也。

精满於脑,故用火炼。

火者,阳也。

息者,风也。

以风吹火炼形神,形神俱妙,故日炼形。

炼形者,先须存心於内,真气冲和。

火乃丹阳之气,纯粹之精,运行不绝,升沉往还,周而复始,包含万类,故乃丹阳也。

天地者,阴阳之精也。

天气降而复升,地气升而复降。

天之阳晶为日,地之阴晶为月。

若得斗柄之机,自然斡动日月运行而无休息,乃纯阳炼神之道。

天枢之上,天元一气注之,天枢之下,地元一气注之。

天枢之中,阴之与阳,人能混之,上下无穷,与天齐年。

今之人而不能知者,贪欲忘精,用心失神,劳形散气,以故冥然而死,故谓五贼之败也。

所谓见之者昌,不见则亡。

五贼者,五行之正气也。

天真者,道之元也。

长养万物,生杀机权,造化之本。

久而满於体内,精与天真相济。

天气降於地,地气接之而不相离。

若能识之,故不死矣。

广成子日:

吾一万二千岁,皆因五行正理也。

五行者,五藏也。

水得一气,人肾属於水,人未生之前,以道为本。

但人命门,上应北方太乙之源,造化之根。

次生左肾此中,生日脉脉,涌腾朝元,下至巽坤,中有元基。

聚四时之气,入於中宫,并而朝於顶上,故施行於天。

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行之正气也。

聚入绛宫,散而达於筋骨,上下而复,涌泉混合万神。

故乃青阳至首,群阴皆散。

更用天之五行,正气内降,五行共处,入鼎修炼成丹,故不死矣。

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天机运於阴阳,人机则成大道。

大道者,无为也。

无为性不乱,性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荡,气不荡则精火相随。

精火不散,万神聚於神乡,在於昆仑之内,朝於顶上,始得一气之造化也。

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者,天地之根,阴阳之本,万物赖此以生成,千灵资之以舒惨。

至於高天厚地,洞府神仙,玄象灵宫,神真圣像,未有一物不同元气而生者也。

夫未生之时,先受天气,故为人性。

然后二气相合,故乃成形。

人能澄心,如天不动,故同天地。

人心者,机本也。

人能存其心,守其神,以心为性,以气为命。

而不能行者,气绝命亡,皆因乱性散神。

天道者,清气也。

人受一气,体养万神纯阳之理,故谓天之道。

杀机者,造化也。

龙者,气也。

蛇者,火也。

若运精气上下往来,夺天地造化,故日机也。

若去五欲,动於机权,如天之作,人肾中青阳之真,为之龟蛇,上通天元之气,呼吸而上下相应,起而离陆地也。

广成子曰:

脐下一寸三分气海中有真精一合,内有二经,左曰丹阳经,右曰灵阳经。

二经上通於脑。

其中有府,名日灵阳府,府中有二穴,左日太极穴,右日冲虚穴,上通天气,下至海元,故日呼吸天气下降而养真精。

上者为龙,青阳之本;

下者为蛇,则元气始也。

二气相交而成大药,久炼成丹,故不死矣。

久炼神趋物外,故日起陆。

人发杀机守於阳神,阴阳升降,天以冬夏二至,人以一呼一吸。

呼则至於根,吸则至於蒂,一吸天气下降,一呼地气上腾。

我以真气运下元地气上於天,故曰天地返覆。

天性不可乱,神气不可移,能与精气交而生万神,若天地安和而长万物。

圣人内默聪明,外屏嗜欲,静居太始之先,未始有巧拙之辨。

三要者,玄牝、玉户、金关。

上通於天,下通於地,切勿眼观心动,耳听神移,口谈气散,故三要动之神散也。

但人心中有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此真相通玉户金关夹脊相赓,过三关而朝北极,阳穴动而养真。

木去火则不灰,人去性则不死。

火出神散,神散气离,气离身亡。

国有奸久而破,身有邪久而死。

去奸则宁,去邪则安。

天地盗太虚,人蛊盗天地。

蝶虹者,人腹之虫,烁我魂魄,亡我神气,散我精血,若能还阴阳造化之机,勿能害耳。

圣人以机筹运,法造化之机,如是修炼天界。

天以一气长养万物,人受一气而生万神。

散一气以盗而死。

古圣人食天气自有时,自调百脉,畅饮太和真气,注想身田,即得五脏清凉,六府调泰,关节元气精神安也。

气之柔弱,穿筋骨,安精神,皆使关节通流,岂不理乎?

神机内用,千变万化,天运机而养万物,人运机而化不穷。

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寿而应,而不知自已有神,乃为神仙,所为神也。

日月者,阴阳之至晶也。

周游八极,寒暑相推,克天地之意,定於日月周游之道也。

日出月入,在於数中。

数者,一也。

圣人得之,通天地阴阳地理,固气养神不失於道,万变始也。

君子可以固穷,下士闻笑而轻命。

三返在於三元,天元真气居首,灵元真气居中,本元真气居下。

精者,师也。

心者,王也。

身者,形也。

三阳循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

以天道而化下方万物,受道所生,自然而然。

乃大恩生不以色欲纵其心。

安其心而保其气,造化自恩生也。

剪其欲,正其心,定其气,守神抱一,至静而日新,必达於源,至於神,阴阳之本也。

目不视色神不移,神不移其气内藏,至乐天真,终无所扰。

禽者,南方之乌也。

人能致伏真精力,久如禽飞腾太虚。

不过以气而作飞仙,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余者,心。

不足者,精。

有余不能损,则其不足不能补。

补不足者,是害也。

节欲潜形物束无味,有恩存焉。

害中恩也。

天地之理,圣人之机,至道之苗,万物之本,阴阳之宗,故造化无穷。

圣人於至道之精,我之有也。

道之勃然,万物自物,我哲耳。

阴阳非胜,我之用胜之者,我神我灵。

而阴阳同胜天地者,二气结而万物皆同也。

哲同神气,圣人也,而异於人,故作神仙矣。

  内三要出《黄帝阴符经》  第一要者,头,太渊也。

天,谷神所居之位是也。

上应玄都,万神会集之乡。

人能开此,谷神自居,真息自定,饥渴自除矣。

  第二要者,心,绛宫也。

人能虚心凝神,得神气俱定,息不往来,谓之大定矣。

夫神者,天地之元,性命之本,日月之祖,龙虎之首,阴阳之根。

每一息动四至,太上言:

二十四动为一刀,二百四十动为一圭,故圣人谓之刀圭。

  第三要者,在两肾之问,水火之。

际,谓之地户。

此关有神,谓之桃康,上通九天,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从此关。

故圣人言:

天门常开,地户永闭。

人能会此三要,神气自然交结。

《阴符经》曰:

九窍之邪在此。

三要正此意也。

  外三要  外三要者,玄牝之门也。

口通五脏,出者重浊之气,属阴。

一切百谷诸味,皆地之精,从口而入,与地相接,谓之地根。

  鼻通六腑,出者轻清之气,属阳,接其天,此乃天根。

太上言:

玄牝之门,是为天根。

  鼻有两窍,口有一窍,共三窍。

此是神气往来之门。

阳神为玄,阴息为牝。

此门中有天魂地魄,与我神气混而为一,故强名曰玄牝,二物也。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之三  #1原作『庭经』,当为『紫庭经』。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之四  修仙辨惑论  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

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朗,夜静烟寒,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日:

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绿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

人人皆可,况於汝乎。

玉蟾日:

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

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得一言点化。

尔来,吾语汝。

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

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

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问,可以凝结,十月成胎。

此乃上品炼丹之法。

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

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也,中士可以学之。

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问,可以混合,三年成象。

此乃中品炼丹之法。

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

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庶士可以学之。

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问,可以融结,九年成功。

此乃下品炼丹之法。

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

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净自然为运用。

中品丹法,以肝心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以抱元守一为运用。

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擂摩为火候,以存想升降为运用。

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

若泥象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