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42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9页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9页
亲,该文档总共1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1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ppt

第四章新剑桥学派,第一节新剑桥学派概述,一、新剑桥学派的含义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在与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以美国萨缪尔森等人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就增长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等进行论战过程中形成的。

该学派自命为凯恩斯学派的嫡传,而把新古典综合学派称为“杂种的”或“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因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都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而得名,同时又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旧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相背离,所以又被称为新剑桥学派或后凯恩斯学派或新凯恩斯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N卡尔多,对新剑桥学派的产生有重大影响的还有P斯拉法以及伦敦大学的罗伊哈罗德、波兰学者卡莱茨基等,以上几个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者及其理论成果,是新剑桥学派的先驱、是新剑桥学派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新剑桥学派产生前的剑桥学派,

(一)剑桥学派的建立从1890年起,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英国经济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直到1936年以后,才由他的学生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所取代。

因马歇尔连同他的门徒都先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故又被称为剑桥学派,其弟子著名的有庇古、琼罗宾逊、凯恩斯等人。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该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阿弗里德马歇尔2、阿瑟庇古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简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

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

讲授过数学、逻辑学、近代哲学、经济史、经济学等课程。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

他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奠基人、经济学杂志的发起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此后经过8次修订,在l920年出版了第8版。

西方经济学家把此书看做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

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

(1)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这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

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

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

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

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

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

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

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

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

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

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2)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

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抽象法争论的态度是: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相互排斥。

吸收了庸俗进化论,提出“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

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

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

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3)价格理论。

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

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生产费用)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效用)决定论结合起来了,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需求和供给二者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均衡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4)分配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

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

他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

(1)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在英国政治经济学界分为以约翰穆勒为代表三主张以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和以杰文斯为代表的主张以最后效用决定价值的两个派别后,马歇尔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把争论双方的观点加以折衷,并收集了各种新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

他的学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更新。

一方面他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成本的解释,参照了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分配学说,另一方面,他引入了边际分析,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

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

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

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

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

(3)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

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

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

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

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主要著述,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劳动力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政治经济学的现状:

1885年2月在剑桥大学的就职演说统计学会杂志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关于租金,老一代的经济学家和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分配与交换创建经济学和有关政治学分支课程的请求经济骑士道精神的社会可能性战后的国家税收工业与贸易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纪念集马歇尔官方文献集等等。

庇古(18771959),阿瑟庇古简介,庇古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

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

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

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

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

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

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

他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

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庇古的著作与贡献,庇古的著作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财富与福利(1912)福利经济学(1920)产业波动(1926)失业论(193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1938)就业与均衡(1941)等。

福利经济学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

该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

它将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系统化,标志着其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

它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E.H.Chamberlin,18991967),张伯伦简介,张伯伦1899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1920年毕业于美国衣阿华大学,而后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任讲师,1922年获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又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9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1934年以后一直任哈佛大学教授。

张伯伦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1933年,他几乎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他的垄断竞争理论一书。

张伯伦与罗宾逊的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从而发展和丰富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张伯伦的主要著作,双头垄断:

卖方很少时的价值垄断竞争理论垄断竞争的再考察论“寡头垄断”的起源走向更一般的价值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

张伯伦的主要贡献“张伯伦革命”,亚当斯密以后的一两百多年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垄断还是个别现象。

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

从19世纪初的西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沿袭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史称“张伯伦革命”。

“张伯伦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们摈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并在其成因比较、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方面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四种类型。

“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就在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天然逻辑的发展起点就是对垄断的分析,从这个起点出发,恰恰使得西方经济学比较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百年经济历史的本质和现状。

(三)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

“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

”“新的学说补充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有时还修正旧的学说,而且因着重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却很少推翻旧的常说。

”他在这里所指的旧的常说实际上就是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所借助的新的著作则是杰文斯、杜能、古诺等边际效用学派的有关著作。

也就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对古典学派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边际效用学派等其他学派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个折衷调和体系。

(四)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

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之后,其学生庇古与罗宾逊、张伯伦对他的理论作了重大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庇古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成为西方“福利经济学之父”。

罗宾逊和张伯伦则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庇古对马歇尔推崇备至,宣称“所有的理论均包含在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谁要在理论上走入迷途,必然是出于误解了马歇尔,或是忽略了他的“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部分。

他长期从事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宣传和讲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典型代表。

他指责凯恩斯对“老恩师马歇尔缺乏支持”,严厉地批评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基本观点。

他还发展了马歇尔的福利思想,在边际效用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琼罗宾逊早年受马歇尔经济学的熏陶,并受庇古的影响。

他对马歇尔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不完全市场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把价格歧视纳入她的理论结构中,对之作了新的阐述和发挥,在分析方法上强调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利润的最大化行为。

罗宾逊认为传统的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市场假定是不现实的,现实是处在垄断和竞争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

与琼罗宾逊几乎同时,张伯伦则在提出“产品差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均衡状况,这区别于马歇尔以行业为对象的均衡分析。

从而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另外,还有斯拉法、凯恩斯等人也各自发展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斯拉法的贡献比较特殊,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在马歇尔体系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贡献,而是对马歇尔体系的基础提出了疑问,进而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重新检验。

而凯恩斯则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货币理论。

1、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的需求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

(五)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2、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

他们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对劳动、资本、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各自的边际生产力。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负效用”;资本的供给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享受的“期待”。

工资是劳动供求均衡时劳动的价格;利息是资本供求均衡时资本的价格;利润是资本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冒风险的报酬;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其生产费用的剩余,它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3、剑桥学派竭力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至于实际存在的失业,则认为主要是工资率缺乏伸缩性的结果。

4、建立了福利经济学。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体系,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命题。

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学派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5、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此外,剑桥大学的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改变“均衡价格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分析企业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决定,但在分析方法上,仍然没有超脱马歇尔-庇古理论的框框。

(六)剑桥学派的方法论特点,剑桥学派的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是:

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之间,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分;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

在分析的同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七)剑桥学派的衰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日趋衰落。

二十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

特别是1929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于严重困境,这使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濒于破产。

面临这一形势,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寻求新的出路和理论根据。

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理论的形成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它使得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但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只是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缺乏动态分析,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等。

对此,“二战”后,美国的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

但是,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为此,双方展开了经济史上有名的“两个剑桥之争”。

在这场论争过程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形成、丰富和完善。

1956年,琼罗宾逊发表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卡尔多发表了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是新剑桥学派的正式诞生的标志。

该学派在20世纪50、60年代作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支曾经风靡一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逐步沦为非主流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

其理论观点不是由一个人或创始人所建立的,而是由一些代表人物观点的综合而形成的。

例如,否定边际生产力的观点是斯拉法早在1920年代提出的,主张回到李嘉图的传统观点也是斯拉法于1960年代倡议的;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把经济增长理论与阶级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则是琼罗宾逊和卡尔多的贡献。

2、理论渊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是新剑桥学派最主要的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他们特别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通论第章中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即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

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卡莱茨基在凯恩斯通论发表以前的年发表了“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在该文中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琼罗宾逊认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比凯恩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是“真正的通论”。

斯拉法的理论。

斯拉法于年发表了他将近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

在这本小册子中,斯拉法以精炼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武器。

新剑桥学派也因此而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来返回李嘉图的古典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

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恢复和运用李嘉图的客观价值理论,建立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古典意义上政治经济学。

3、基本主张,新剑桥学派的基本主张在于:

坚持从凯恩斯通论中的社会哲学观点出发,将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通过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凯恩斯所向往的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的社会。

并将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第二节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2、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3、庇诺斯拉法(PieroSraffa1898-1983)4、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lKalecki1899-1970),一、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1、琼维奥莱特罗宾逊简介,英国人,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从1929年以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

她曾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和倡导者。

她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

她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价值和价格、收入分配、资本、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军备竞赛、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她是经济学界的一位批评家,可以说,她的理论就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

1937年,她出版了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

此外,1956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和1962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论文集和1973年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导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2、琼罗宾逊生平介绍,琼罗宾逊是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1903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坎伯利,1922年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学士学位。

1926年与EDG罗宾逊结婚。

1927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

1929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最初是经济学的助理讲师,1937年升任副教授。

1965年起任教授,直至1971年。

1933年她,发表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因之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

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这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后,当时已是著名经济学家的罗宾逊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并写了许多阐述凯恩斯理论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从50年代起,她投入了很大精力与经济理论界居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论战,有力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分配论的根基,同时,使她成了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