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14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B卷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③不能用铁桶盛装稀硫酸是因为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3.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aO(CaCO3)

高温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6.下图是KMnO4制O2、收集、验满及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发生装置

B.

收集

C.

验满

D.

铁丝燃烧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天然最硬,石墨较软,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检验CO2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说明气体为CO2

D.C、CO、CO2都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D.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A.A 

B.B 

C.C 

D.D

9.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隙变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10.对比实验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涉及到对比实验的是()

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探究CO2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燃烧条件的探究

11.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验满

D.点燃酒精灯

1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是()

A.Al2(SO4)3

B.Fe2(SO4)3

C.MgSO4

D.FeSO4

13.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2MnO42-:

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2N2:

表示2个氮原子

C.Fe2+中的“2”:

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O:

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速率,不使用催化剂的物质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会放出氧气

D.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

15.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物质的性质和对应的用途

D.能源利用

a.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b.CO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干冰易升华可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16.合理使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KCl

B.(NH4)2SO4

C.NH4Cl

D.Ca3(PO4)2

二、填空题

17.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地利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如:

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某地菜田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和大葱的违法行为,该农药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它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中氧、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18.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而氧化铜在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则氧化铜在反应中起______作用。

眼镜的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_______+H2O

Cu2(OH)2CO3。

19.按要求填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构成水的微观粒子是 

,构成氦气的微观粒子是 

(3)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2N表示的含义是 

20.结合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回答有关问题。

(1)银(Ag)与金(Au)比较,活动性强的是__________;

(2)在Fe、Cu、Al中,常温下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

(3)要验证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选用了铁丝和硫酸铜溶液,还必须选用一种溶质是__________的溶液;

(4)向含有AgNO3、Cu(NO3)2、NaNO3三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溶液,则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或有关气体性质实验的一些装置图。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若选用B装置,除因为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外,还因为_____。

写一个用B装置制取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气体可用C装置收集,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证明该气体已收集满。

若用E装置来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该装置的___(填“左”或“右”)管口进入。

(2)用如图的装置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_____(填数字)处。

四、推断题

22.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稀硫酸、镁、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镁及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

下图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

已知丁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甲 

、戊 

(2)图中各反应不含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与丙:

丙与丁:

(4)例举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五、流程题

23.某废旧金属中含有铜、金(Au)和镍(Ni),回收Au并制备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如下:

(1)操作1和操作2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烧杯和玻璃棒。

(2)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H2SO4

2_____+2H2O。

(3)操作3是指蒸发浓缩、_____结晶、过滤等。

六、科学探究题

2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白色粉末,使面包变得松软。

同学们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经调查,市场上有以下3种主要产品。

商品名称

小苏打

食臭粉

混合碱性膨松剂

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

碳酸氢铵

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②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2NH3+H2SO4=(NH4)2SO4

(实验准备)同学们选用下列实验装置,经组合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实验1

选用A、B、C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生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2

选用A、_____和E

E中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色

有NH3生成

(实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该粉末的主要成分为食臭粉,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确定该粉末为食臭粉。

为进一步确认其组成及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目的

数据记录

实验结论

实验3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选用A、B、D

装置D增重ag

该粉末为“混合碱性膨松剂”

实验4

测定生成NH3的质量

选用A、D、B

装置B增重1.7g

(1)实验3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3中测得装置D增重ag,则a>

_____g。

(3)若测得a为92.4,该碱性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_____

七、计算题

25.某同学为了测定不纯的锌片中锌的含量,取不同质量的锌片依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出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稀硫酸的质量(g)

200

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219.6

_____

258.8

278.4

318.4

(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填在上表中;

(2)实验中所用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