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86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8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例3 二维线弹性静力分析文档格式.docx

先设置一个参照格栅:

单击主菜单中的MESHGENERATION〔网格生成〕按钮,然后单击SET〔设置〕按钮调出COORDINATESYSTEM〔坐标系〕菜单,在此设置格栅,参见图3-3。

本例将格栅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设为10,间距都设为1。

整个过程对应的命令流如下所示:

MAIN

MESHGENERATION网格生成

SET设置网格

UDOMAINU方向网格区域

110

USPACINGU方向网格间距

1

VDOMAINV方向网格区域

010

VSPACINGV方向网格间距

GRID(on)显示网格

FILL满频显示

RETURN

图3-3格栅设置

该构造的边界轮廓线包括两种曲线类型,首先将曲线类型设为圆弧,然后定义这个圆弧。

MESHGENERATION

CURVETYPE曲线类型

CENTER/POINT/POINT中心点/起点/终点

RETURN

crvsADD〔选择格栅中的以下点〕

000〔中心点〕

100〔起点〕

010〔终点〕

这样图形区中就出现了一段圆弧,接下来画直线局部,将曲线类型设为折线。

CURVETYPE

POLYLINE多折线

point(10,0,0)

point(10,10,0)

point(0,10,0)

ENDLIST(#)。

确认

这样边界轮廓线就画好了,如图3-4所示。

图3-41/4板的边界限

接下来用这两条根本曲线定义一个直纹面:

将曲面类型设为直纹面,然后选定这两条曲线,结果如图3-5所示。

SURFACETYPE曲面类型

RULED直纹面

srfsADD线生成面

1.〔选择圆弧〕

2.〔选择折线〕

图3-5定义外表

接下来用CONVERT〔转换〕工具在该外表上进展网格划分。

观察CONVERT〔转换〕菜单,可以看到网格分割的默认值为10×

10个单元,我们就是用此设置。

另外网格在圆孔附近的质量可通过BIASFACTOR〔偏离因子〕这个按钮来调整。

该外表的第一个方向为圆孔方向,第二个方向为从圆弧端点到折线的方向。

圆孔附近的网格要求细一些,因此我们将偏离因子设为一个负数。

分网过程的命令流如下:

CONVERT转换

BIASFACTORS偏离因子

0-0.5

SURFACESTOELEMENT对面划分单元

2〔选择外表〕

ENDLIST〔#〕

PLOT

CURVES〔off〕关闭曲线

SURFACES〔off〕关闭曲面

GRID〔off〕关闭网格

FILL

如图3-6所示,单元边界附近的箭头表示该单元的节点编号是按顺时针方向进展编号的。

由于Marc软件要求按逆时针方向对平面单元进展编号,因此还需要再重新编号,这可借助于CHECK〔检查〕菜单中的UPSIDEDOWN〔反向〕和FLIPELEMENTS〔修正单元〕工具来进展修正。

图3-6生成网格

通过检查,Mentat会将所有编号节点有误单元选出来放入一个临时缓冲区中〔这可以通过图形颜色的变化看出来〕,因此,只需用all:

SELECTED〔所有选定者〕按钮,我们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指定那些需要进展重新编号的单元。

再次检查,不存在需要重新编号的单元。

CHECK检查

UPSIDEDOWN反向

FLIPELEMENTS修正单元

all:

SELECT.所有选定者

UPSIDEDOWN

3.2.2定义边界条件

定义对称边界条件,首先需指定施加位置,结果如图3-7,图3-8所示。

命令如下:

BOUNDARYCONDITIONS定义边界条件

MECHANICAL力学

FIXEDDISPLACEMENT固定位移

DISPLACEMENTX〔on〕X方向自由

OK

NODESADD〔用框选法选中x=0边上的节点〕

FILL

NEW

FIXED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Y〔on〕Y方向自由

NODESADD〔用框选法选中y=0边上的节点〕

图3-7在x=0边上施加边界条件

图3-8在y=0边上施加边界条件

然后是定义载荷大小。

施加在边界上的载荷为拉力,大小为10N/mm2。

Mentat可以在单元边界上定义分布压力,如图3-9所示,具体的命令如下:

BOUNDARYCONDITIONS

MECHANICAL

EDGELOAD边缘载荷

PRESSURE压力

-10〔定义压力大小〕

EDGESADD〔用框选法选中y=10边上的边界〕

图3-9边界载荷

3.2.3定义材料特性

定义材料特性,如图3-10所示。

该构造所有单元的材料都是同一种线弹性材料,即材料特性是一样的。

对于该材料,我们必须指定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注意:

输入弹性模量后,程序会自动要求用户再输入泊松比,而后又要求用户输入质量密度。

这时可按回车键完毕输入,之后是选定所有单元,这就完成了材料特性的定义。

具体命令流如下。

MATERIALPROPERTIES材料性质

MATERIALPROPERTIES

ISOTROPIC各向同性

YOUNG’SMODULUS杨氏模量

200000.

0.3

OK

elementsADD添加到单元

all:

EXIST.

图3-10材料特性

3.2.4定义几何特性

如图3-11所示,许多单元类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几何特性,如梁单元的横截面面积、板单元和壳单元的厚度等。

对于平面应力分析问题,那么必须指定其所有单元的厚度,否那么程序按单位厚度处理。

具体的命令流如下:

GEOMETRICPROPERTIES几何特性

PLANAR平面

PLANESTRESS平面应力

THICKNESS厚度

1

elementsADD添加到单元

EXIST.

图3-11几何特性

3.2.5创立作业

至此进展线弹性静力分析问题所需要的所有条件都具备,接下来的工作是创立作业。

本例比拟简单,既不需要定义增量步,载荷构成也比拟单一,因此只需调用JOBS〔作业〕菜单而不必调用LOADCASS〔工况〕菜单。

在JOBS〔作业〕菜单中,首先将分析类型设为MECHANICAL〔力学〕类型,表示要执行应力分析。

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JOBRESULTS〔作业结果〕一项,指定要写入后处理文件中的变量。

为简单起见,这里我们只选择应力X量,当然也可以选定应力X量的所有分量,如图3-12所示。

〔注意应力X量有6个分量,对于是平面应力单元,其中有3个分量为0〕。

而后再单击弹出菜单中的INITIALLOADS〔初始载荷〕一项,可以检验是否所有的边界条件〔对称性条件和边界载荷〕都是激活的初始载荷。

以上这些操作对应的命令流如下:

JOBS

JOBRESULTS作业结果

AVAILABLEELEMENTTENSORS有效单元X量

Stress〔选择应力〕

INITIALLOADS初始载荷

图3-12选择应力X量

接下来是设置单元类型。

此分析中,对所有单元应用全积分的4节点平面应力单元,即单元类型3,如图3-13所示。

ELEMENTTYPES

3

ALL:

图3-13选择单元类型

至此作业已做好提交准备,可以提交了,执行如下命令流:

SAVE

RUN

SUBMIT1提交1

MONITOR监视

其中RUN〔运行〕命令控制着作业的提交过程,单击SUBMIT〔提交〕即开场执行提交,期间可用MONITOR〔监视〕选项查看当前的状态如图3-14所示。

图3-14作业提交之后

3.2.6后处理

完成分析后,就可以对得到的结果进展后处理了。

后处理工作是针对Marc的后处理文件进展的,该文件中并未包含Mentat数据库的全部信息。

因此在执行任何后处理工作之前,最好先保存一下自己的数据库。

Marc后处理文件中包含个增量步对应的结果信息。

翻开该文件后能查看到第一个增量步〔通常为0步〕的结果。

另外假设只单击DEF&

ORIG按钮,屏幕上并不能显示出明显的变形情况,因为变形量小到我们根本无法分辨出来〔显示变形构造的默认设置是位移乘以放大系数1,再添加到原坐标上〕,这时就可以利用程序的自动调整位移放大系数功能显示出构造的变形情况。

图3-15反映了构造的变形情况。

RESULTS

OPENDEFAULT翻开默认值

DEF&

ORIG变形

deformedshapeSETTINGS变形比例调节

deformationscalingAUTOMATIC变形自动缩放

图3-15构造变形图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应力或位移分量的等值线图,可利用CONTOURLINES〔等值线〕或CONTOURBANDS〔带状云图〕选项画出,结果如图3-16所示。

图3-16yy方向的应力等值线图

首先选定要划等值线的变量,然后单击CONTOURBANDS〔带状云图〕选项,其对应的命令流如下:

SCALAR变量

p22ofStress

CONTOURBANDS带状云图

圆孔附近横截面yy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图可用PATHPLOT〔路径图〕选项画出,结果如图3-17所示。

首先要选定一个节点路径,然后指定要画的分量,最后还可以利用SHOWMODEL〔显示模型〕选项刷新屏幕,重新显示模型。

该操作过程对应的命令流如下:

PATHPLOT路径图

NODEPATH节点路径

1

111

VARIABLES变量

ADDCURVE添加曲线图表

ArcLength弧长

p22ofStress

FIT

SHOWMODEL

图3-17yy方向力分量的路径图

从以上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该板的分析是正确的。

圆孔附近的应力集中系数大约为3,构造变形图中的变形区域也与预估的一致。

至此分析已全部完成,可以关闭后处理文件然后退出Mentat程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