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395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A.汉朝刺史B.宋朝三司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

6.“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

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B.削弱相权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7.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对以下材料“……英国

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

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

8.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所学历史

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

9.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曾经谣传“京陷帝崩”,广东等地报纸纷纷转发了这条消息,结果人心浮动,官员出奔,省城很快光复,甚至没有遭遇流血。

这说明武昌起义

A.加速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迫使清宣统帝下诏退位D.推动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0.“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

……而过

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

”该宣言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

12.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党的新策略”即建

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这篇文章发表

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中央红军已抵达陕北B.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C.日本发动“华北事变”D.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3.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

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

顾问。

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

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14.1937年8月13日东京通讯称:

“上海局势之展开……给中国政府一个机会去搅乱日本在华北的战略”。

能够体现通讯中“日本华北战略”的战事是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15.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上面写道:

“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

×

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

”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

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16.毛泽东曾指出:

“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

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

”这里的“统一

战线”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17.2014年元旦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看成是

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D.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18.自1956年中国与首个非洲国家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到1965年,先后同19个非洲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广泛的影响B.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六点建设性意见的推动

C.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D.亚非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产生共识

19.美国政府在一份外交公报中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份外交公报使得

A.中美两国交往大门从此被打开B.中美外交关系上的障碍被扫除

C.中美两国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

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③筹建公民大会④创建陪审法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

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

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

这一现象说明

A.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B.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C.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D.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22.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

罗马人

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

“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

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

此后,“罗马”实施了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23.有学者认为,“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

这次“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B.建立起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C.“君权神授”变为“君权议会授”D.形成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

24.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

体。

”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掌控行政权

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

(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

(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

(3)权力制衡制度

(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

25.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26.右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A.走向整体的世界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7.有学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三省,标志着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以此为标

准,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应该是

A.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B.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

C.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D.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8.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

“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

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

”《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当指

A.《反共产国际协定》B.《慕尼黑协定》

C.《德黑兰协定》D.《雅尔塔协定》

29.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

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30.“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

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

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

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

31.“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

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体现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缔结《北大西洋公约》

C.筹建欧洲煤钢共同体D.倡导建立联合国

32.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服曼对外宣布:

“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

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

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项建设性的行

动是

A.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B.接受马歇尔计划

C.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33.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加快了联合的步伐。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③“欧洲议会”成立④“马约”签订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

34.“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难的唯一的办法。

因此,这些原则

——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

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

上述宣言来自于

A.中印就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B.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35.从图4到图5,反映出二战后欧洲的历史趋势是

图4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图5欧洲联盟成员国

A.从战争到和平B.从对峙到联合C.从两极到多极D.从军事到经济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

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

(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

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有衡”的。

38.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姑息和妥协是酿成二战惨剧的重要原因,也是二战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9月

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1936年

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年

1938年3月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科书编写

1939年的8月23日,德国和苏联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

其中规定:

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等资料

(1)请您在材料一表格①、②处分别填入合适的内容,并指出西方大国实施“绥靖政策”的主

要目的。

(2)有人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又一种绥靖”。

请您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其主要依据。

台州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10分)

(1)政治制度上:

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或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答“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也可得分。

1分);

实行责任内阁制。

(1分)

社会思想上:

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等自由,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任答2点,2分)

(2)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7.

(1)表现: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皆以抽签方式产生;

(2分)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3分)为保障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国家还实行津贴制度。

(2)表现: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仍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有衡”;

(1分)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

(1分)国会两院制的设置,两院议员的不同任期及数量,则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

(1分)规定按3/5极端南方黑人人口总数,则平衡了南北方的利益。

38.

(1)内容:

①英法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施“中立政策”,实际上有利于叛军。

(2分)②英法平静接受德国吞并奥地利,撕毁《凡尔赛合约》的行为。

(2分)目的:

惧怕战争,试图以此换来一时的和平,并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分)

(2)依据:

该条约的签署,使苏联暂时摆脱战争的威胁;

从而达到“祸水西引”的目的。

(2分)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1分)苏德两国达成瓜分波兰的协议,同样无视弱小国家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