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10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7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网络学习特征及支持环境的研究总报告贾卓生北京交通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课题研究背景

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1999年3月至今,教育部已先后批准68所大学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几年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人网络教育也正日益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至2003年已完成近200门网络课程和各类资源库建设。

2003年教育部又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期使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全国共享。

各地区也参照教育部的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掀起网络课程建设高潮,推动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成人学历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约957万人,超过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3。

如何利用网络教育的手段改造传统的函授、夜大学等教学方式,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的形势,是摆在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在国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纷纷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并已经成功的利用网络教育来促进成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在英国,公开大学利用成功举办开放教育的优势,已经逐渐将网络教学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在美国,超过80%大学已经开展网上教育,著名的MIT也已经将500门课程上网。

在东方,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也已经承认网络教学的学分。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教学都受到在职成人学习者的青睐。

而我国的成人网络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成人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在现阶段依然是处于实践的摸索阶段,尽管教育部在2000年推出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开发模式的不完善导致开发出来的成人网络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网络教育中成人的学习心理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规律的研究不够,缺乏对这方面的足够关注,研究往往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研究。

尽管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开发模式,但由于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教育现状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

另外,为了提高成人学生的在线学习绩效(Performance),需要对目前的成人网络课程进行研究,对现有的课程做出评价,包括策划、开发、实施、管理等各个具体环节及整个过程,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找出其中的不足,制作出真正符合成人特点的网络课程。

但纵观目前的网络课程,在评价与反馈这些环节做得还不够完善。

因此,极有必要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模式及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平衡各方面条件,形成适合我们的开发模式及评价和反馈机制来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成人网络教育的发展。

1.1.2课题研究意义

在远程教育理论中,关于教育体系的构成,瑞典学者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系统中,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是通过发送事先准备好的课程材料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这两种方式进行教学的。

而英国学者凯依和鲁姆勃尔也提出了远程教育系统应划分为课程和学生两个子系统的论述。

综合以上两种理论,我们可以认为远程教育具有两大功能要素:

课程开发子系统和学生学习支持子系统(丁兴富博士2001)。

如图所示:

图1.1远程教育两大功能要素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开发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由于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处于分离的状态,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比传统面授教育的学生更多地是进行自主学习,因而也就要更多地依赖远程教育的课程材料。

因此,为了实现远程教育的目标,完成教与学的再度综合,除了必要的学习支持外,提供各类高质量的教学课程显得更为重要。

尤其是现在远程学生的学习多是依赖于网络,网络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各国远程教育的经验和理论也已经证明,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和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

网络课程的评价和反馈也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各环节及整个过程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

课程评价的直接目的有两个:

一是判断该课程的优劣;

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改善课程质量。

英国开放大学之所以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课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可见,评价反馈机制是课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

国外的评价标准是突出交互性并重视学习环境创设,同时教学支持的评价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评价非常重视课程中教学设计过程的综合性。

而我国教育评价专家虽然强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评价课件,但在教学设计方面只是强调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对评价教学设计的细节却较少提及。

而且目前我国的网络课程中的交互一般只局限在章节、定义、导航之间的静态交互,较少提供动态交互即学生反馈。

反馈一方面反映了网络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反馈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另一方面也可得到学生对整个网络课程的满意度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也即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是最适合他们的;

此外,在网络课程的开发制作流程中,对每一环节及整个流程做出评价后将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也可使之更适合成人学生学习。

因此从网络教学的发展来看,建立一整套从教学到管理、监控和评估以及反馈评估结果的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网络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

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传统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体系,这已经远远不够了。

近代以来,随着学校的兴起,学校课程日趋定型,课程概念也在丰富和扩大。

美国新教育百科词典对“课程”的定义是:

“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结合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活动的总体。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因此,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课件的开发,还包括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

远程教育以多种媒体课程材料为核心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全过程大致由创作(设计创作和试用评估)、制作(生产制作)、发送(传输发送)和更新(课程评估和更新)四个阶段组成,如图1.2所示。

其中多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制作、发送、评估和更新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这也正是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鉴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指的网络课程的开发就主要是针对多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图1.2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也有些资料将模式译为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

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重复相同的工作。

由此可见模式具有的样本性,它是一种指导,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何克抗教授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远程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的,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开发活动进程中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

因为课程的开发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所以我们主要从课程开发的人员组织结构(即课程开发的组织模式),课程开发的创作模式、开发过程等角度对网络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1.2.2成人学生的特性

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给所有人进人大学学习。

伴随着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设更多更好的网络课程为成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因此目前开发的网络课程多是面向成人学生的。

对于成人的学习特性,一直是众多成人教育理论家所关注和致力研究的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和青少年相比,成人学生具有下列学习特性:

(1)独立的、不断强化自我指导的个性

从儿童到成人,人的个性逐步由依赖阶段向独立、自律阶段发展。

在成年期,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成熟和基本成熟,即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整体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及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我指导,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成人特别是大学生总是希望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参与一切活动,希望别人尊重他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把他视为有自我导向能力的人。

但反过来看,由于成人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别人能看重自己,因此他们又有一种害怕学习失败、害怕考试的心态,内心常常流露出一种焦虑感。

(2)较强的成就动机

就学习动机而言,学习什么专业、选择什么科目往往与他们的工作要求、个人兴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动机是个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它在一段时间内驱动、指引和保持着个人的某种行为,基本上个人的需要和意向将影响其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

成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自己职责能力。

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以及时、有用为取向,这使得成人在学习中表现出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核心,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实效性。

(3)丰富多样、个性化的经验

成人承担了多种的社会家庭角色和社会职责,这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

成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再教育。

成人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形成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的。

同时,由于成人的个性差异,受社会因素影响程度不同等原因,成人的经验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4)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成人的学习能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优势。

进入成年以后,由于成人的各个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开始日渐衰老的原因造成成人学习速度减慢,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会明显不如青少年。

但如果允许成人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其学习效果会和青少年相同。

另外成人在机械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方面与青少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成人在意义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却有着青少年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2.3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的定义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主要与评价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评价的理解不同有关。

例如,有人把评价与测验作等同的理解,而有人则认为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有“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把评价看作是对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描述,而后来的评价专家们则大多认为,评价还应是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如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1981年给评价下的定义就是:

对某一对象(方案、设计或者内容)的价值或优点所作的系统探查。

此外,还有人提出“评价即研究”的命题。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

这样,如果从普通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说,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而本文中网络课程的评价则是对课程的设计、开发、制作、使用等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原定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作出判断的过程。

1.2.4反馈的含义

反馈是信息由受传者向传者回流的过程,又称回馈、信息反馈。

源于控制论,指系统的输出重新入系统而影响系统再输出的过程和方法。

广义的反馈,包括受传者为达到某种需求和目的,对传者施加的各种影响或压力。

在大众传播中,反馈是受众对传播媒介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表现形式。

狭义的反馈,指受众对传者发出的信息反应,如人际传播中的点头、皱眉、回答、沉默,讲演中听众的掌声,读者给报社的投书等。

反馈可以分为三类:

①即时性反馈;

②延缓性反馈;

③推断性反馈。

  西方传播学研究者认为,反馈是使传播过程成为闭路循环系统的关键,而缺乏反馈的传播过程只是一个开链系统。

早期的传播模式和理论忽视反馈的重要性,已被抛弃。

后来流行的一些传播模式,普遍强调反馈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西方传播学研究者认为,通过反馈,传者可以不断调整传播的信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反馈在大众传播中尤为重要,因为传者难以了解受众的个别情况,而受众往往通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认知和选择性记忆对同一信息表示出不同的兴趣和理解。

有的传播研究者指出,反馈是受众“媒介接近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不仅应允许反馈,而且要鼓励反馈,发表或播送不同意见,以促进传播活动的开展。

信息反馈广泛应用于大众传播的实践和研究中,其内容有:

①受众研究。

旨在了解受众参与大众传播的动机、时间、频率,以及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期望。

②广告研究。

美国90%以上的广告社都设有收集、研究反馈信息的专门部门,调查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

③民意测验。

调查公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和对传播内容的反应,并以新闻或言论的形式发表公众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看法。

④效果研究。

调查传播内容是否强化或改变受众的固有观念、态度或习惯,是否激起受众的行动,并研究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中网络课程的反馈指对课程中的每一环节做出评价后将评价意见告知相关人员,从而不断的对课程做出调整,使网络课程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1.3研究方法和步骤

1.3.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所谓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搜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调查又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它们的特点可归纳下表所示。

表1.1调查的方法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

特点

访问调查

社会成员中的个体或集体

调查者与调查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收集口述材料

问卷调查

社会成员中的个体

调查者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做自填式回答,收集笔答资料

个案调查

某项事物有关的文件、档案及其他已存材料

调查者对文件、档案及已存材料的考察和分析

文献调查

与某项课题有关的,已记载的文献、情报资料

对已记载的文献、情报资料的内容鉴别、整理、归纳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和研究类型。

行动研究法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于研究、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的目的是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育情境的知识,问题的来源主要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教育技术工作的效果有直接联系。

行动研究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3行动研究的循环模式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环节,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人、按计划的行动过程。

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

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的环境的改进。

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行动的前提。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以及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解释等。

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如下图表示。

图1.4行动研究操作程序

3.内容分析法

内容研究法也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对一份内容资料进行分析以取得量化的结果;

二是如何根据课题的需要,设计选择系统化分析的模式,合理地把各种内容分析的结果加以比较,并定量的说明研究的结果。

其中,比较分析法是内容分析的一种应用模式,它是通过对同一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图1.5比较研究法研究步骤图

1.3.2研究步骤

1.通过文献调研,内容比较分析等方式,对国内外成人网络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比较,从而分析我国成人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对远程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

3.根据所得到的背景信息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研究重心,重点针对我们所发现的问题拟定调查问卷,列出访谈提纲,采用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完成相关的调研任务。

对于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我们将主要采用访谈法。

而对于网络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的研究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

这一步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我国成人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并发现更多问题和不足。

4.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

5.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完成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

内容应包括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所发现的我国成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为了改进这些不足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包括开发策略、开发流程、设计原则和评价反馈机制等。

2成人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1远程教育相关理论

2.1.1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

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有指导的教学会谈,它的目标是针对学习,并认为学生参加这种特有的成功会谈将促进学习。

这种会谈是指在远程学生和学习支助组织(教材作者,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间常存在经常的互相作用(教学会谈)。

有通过学生与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材料相互作用进行的模拟会谈;

还有通过学生与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利用函件和电话进行的真正的教学会谈。

图2.1有指导的教学会谈(霍姆伯格)

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的理论重视远程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

强调采取模拟谈话策略,开发具有谈话风格的学习材料,促进学习者和学习材料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因此,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材料不仅有课程内容,还应包括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活动、学习方法指导和技术指导,并且材料尽量使用第一人称。

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对远程教材建设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基更认为基于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设计和制作的远程学习课程材料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易于接受:

尽管是口语,也是清晰的;

以书面形式也是容易可读的;

所含的信息密度也是适中的。

②能明确而有说服力地建议学生去做什么,应避免什么,特别注意什么和思考什么,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③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观点,提问,判断接受什么,拒绝什么。

④努力地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他或她对学科和学习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种个人兴趣。

⑤个人讲话的方式包括使用人称代词和所有格代词。

⑥改变会谈题目时,可通过明确的叙述,采用各种印刷标点符号;

或用录音会谈方式,可通过变换交谈人。

如一男一女相间进行,或设置某种停顿等(这不是会谈的特征,而更具有辅导的特征)。

霍姆伯格预言如果一种课程材料遵循这些原则去设计,它将是很吸引学生的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

2.1.2穆尔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教学过程有三个要素:

教师、教材和学生,穆尔据此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即:

①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教师通过事先设计开发好的课程材料来引导、帮助学生与学习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完成学习活动,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从而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课程开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这一认知建构过程进行的是否更有效、更顺利。

②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师生交互是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远程教育也是如此。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来帮助学生与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有效的交互,因此,第二种相互作用的目的还是促使第一种相互作用产生。

③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涉及实现团队精神、协作关系的教学目标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何克抗1997)。

建构主义的基本论点包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2001):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②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学习社群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

因此,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③学习观: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总之,建构主义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1.4“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又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又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中心的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但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实施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