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89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件车间各工序检验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4.4.1检查输出汇流带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时允许焊带超出汇流带长度<2mm;

汇流带超出焊带长度<3mm。

(如右图)

4.4.2汇流带连接时保证串间距符合图纸要求,汇流带保持与电池边缘平行,两端与电池片距离偏差不超过2mm,汇流带连接后,组件整体宽度偏差±

2mm。

4.4.3汇流带引出线位置及正负极输出符合图纸要求。

4.5电性能:

4.5.1各项参数满足下表要求,同时保证I-V曲线平滑。

附表1电参数要求

序号

电池数量片

开路电压

V

最大功率点电压及范围V

填充因子范围

电池尺寸

mm

1

36

≥21.2

≥16.8

≥68%

156×

156

2

48

≥28.3

≥22.4

3

60

≥35.4

≥28.0

4

≥21.4

≥68%

125×

125

5

72

≥42.5

≥33.6

6

103×

103

7

8

18

≥10.6

≥8

划片组件

9

≥21.0

≥16.5

5.检验方法及规则

5.1电池表面以及电极检验方式为目测。

5.2裸测,电池串连接后在模拟仪上进行测试。

5.3检查员巡视在生产现场,监督指导生产工人正确执行工艺操作,认真执行“三按,三检”。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焊接完工后,生产工人执行送检制度,检查员对各项指标检查确认合格后,转敷设工序。

6.处置

6.1组件焊接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进行记录,通知责任人员及时返修,符合要求后方可转下工序。

7.记录

检查员按本规范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逐件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组件车间敷设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规格型号的电池组件的敷设质量检查。

工艺技术文件,图纸,质量标准、原材料检验标准

3.检查工具

直尺,卷尺,放大镜

4.检查项目及标准

外观,几何尺寸,敷设部件位置及敷设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玻璃、背板、无纺布、EVA和敷设的工艺质量要求。

4.1.材料检查:

参照玻璃、EVA、背板、无纺布检验作业指导书。

4.2.极性检查:

目视检验镜内串接组件的焊接结构及电极符合图纸要求。

4.3.划口检查:

串接组件正负极引线划口位置、长度符合图纸要求。

4.4外观检查:

4.4.1敷设时使用一面为毛面的玻璃,毛面即表面粗糙面应贴近电池正面,即相对较光滑的面为受光面。

4.4.2距离检查:

参照《焊接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及图纸检查电池间距,各行、列及四边平直,保证电池串整体居中,电池串到玻璃边距离偏差不超过2mm。

4.4.3向背面弯折汇流带时,焊带超出电池边缘5mm±

1.5mm,背板条超出电池边缘3mm±

1.5mm.。

4.4.4标识:

条形码粘结牢固、端正,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5.检查方法

目测外观质量,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缺陷,正确判断问题。

用塑料尺或卷尺检查几何尺寸和偏差。

6.检查规则

检查员巡视在生产现场,监督指导生产工人正确执行工艺操作,认真执行“三按,三检”。

敷设完工后,生产工人执行送检制度,检查员对各项指标检查确认合格后,转层压工序。

7.处置

检查员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本工序处理,属于返修的提出返修方案,认为返修困

难的可以降级处理或报废,需要降级或报废处置的,报告检查部门领导处理。

8.记录

检查员按本规范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逐件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组件车间层压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规格型号的电池组件的层压质量检查。

2.引用标准

工艺技术文件,图纸,质量标准

直尺或钢卷尺,放大镜等。

4.1外观检验

4.1.1玻璃清洁、光亮、平整。

玻璃缺陷符合《玻璃检验规范》要求。

4.1.2电池片符合《电池内控标准》。

电池片无可视裂纹、电池片的摆放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4.1.3EVA透明、清洁,无变色、污点等缺陷,与背板、玻璃粘结牢固,无脱层现象。

4.1.4背板表面清洁、无穿透性划伤;

背板轻微划伤≤30mm不多于1处,无明显鼓泡;

褶皱重叠正面不可见,轻微褶皱深≤1mm、宽≤3mm、长≤100mm不多于1处,深≤1mm、宽≤3mm、长50mm不多于2处。

二级品:

褶皱深度≤1mm,宽度≤3mm,长≤100mm不多于2处;

深度≤0.5mm、宽度≤3mm,长≤150mm不多于1处。

4.1.5引出线:

位置符合图纸要求,引线长度符合图纸要求,

4.1.6标识:

4.1.7层压气泡小于Φ2,不多于2个(二级品:

气泡≤Φ3、不多于4个),且不在电池片上,也不得在电池片之间,与电池距离≥1mm。

4.1.8组件内异物不得有毛发、虫子等,电池串间、电池片间异物与电池片最小距离应大于1mm,电池片间距大于1㎜(二级品:

间距不小于0.5mm);

组件边缘异物宽度≤1mm、长度≤5mm、数量<2处(二级品:

小于4处),长≤10mm、宽≤0.5mm、数量<2处(二级品:

小于4处)(异物仅限于电池片碎渣、焊带渣、焊锡渣、背板丝及细小的汇流条、胶带等)。

4.2固化特性:

EVA粘接牢固,无分层现象,轻微分层开裂自边缘向内延伸深度不超过3mm,且不可多于二处。

4.3.组件修边的检验标准:

4.3.1组件周边没有毛刺,周边平直。

5.检查方法

目测或手感外观。

必要是用放大镜检查缺陷,以正确判断。

用钢板尺测量缺陷。

6.检查规则

6.1严格按照图纸工艺技术要求及质量检查规范进行检查,完全符合本规范的,转入下工序。

6.2检查员巡视在生产现场,监督指导生产工人正确执行工艺操作,认真执行“三按,三检”。

7.处置

7.1对于出现的不合格品检查员依据内控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判定返修、降级使用和报废。

7.2对报废的组件,专职检查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报相关部门处理。

8.记录

检查员按本规范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详细记录实际情况。

组件车间装框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规格太阳电池组件装框工段的质量检查。

Q/BYL01-2003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内控标准。

3.检测工具

钢卷尺,钢板尺。

4.检验项目

外观,几何尺寸,密封性,接插件及接线盒安装位置等。

4.1.4背板表面清洁、无穿透性划伤;

4.1.5标识:

条形码粘结牢固、端正;

4.1.6层压气泡小于Φ2,不多于2个(二级品:

4.1.7组件内异物不得有毛发、虫子等,电池串间、电池片间异物与电池片最小距离应大于1mm,电池片间距大于1㎜(二级品:

4.1.8组件背面边框与背板接缝处及接线盒与背板接缝处需溢出硅胶,溢出的硅胶直径在Φ2—Φ5之间,溢出的胶线均匀平整、无断胶、缺胶及堆胶现象。

4.1.9背板、玻璃和边框表面清洁,不允许有残存的硅胶及胶印和其他污渍。

4.2几何尺寸

4.2.1符合图纸要求。

4.2.2边框四角为直角,且两条对角线长度相差不超过3mm。

4.3密封性

4.3.1密封材料无明显变色现象。

4.3.2打胶均匀平整,胶量为槽深的3/4,无断胶、缺胶、堆胶现象。

4.4接线盒及接插件

4.4.1接线盒和引出线:

位置符合图纸要求,连接牢固、端正、极性标识正确、二极管安装正确、引线长度符合图纸要求,

4.4.2接线盒的正负极标志与组件的正负极一致,电极引线插接牢固或焊接在接线端子上(插接引线端部折叠5~10mm,双层插接)

4.4.3接插件正负极安装正确,引线插头牢固插入插座内,插接到位,螺母锁紧

4.4.4接线盒内汇流带连接牢固,无漏焊、虚焊,盒内无焊渣及剪下的汇流带.

4.4.5接线盒粘接打胶均匀,无堆胶少胶现象

4.4.6铝边框外观:

平整、清洁、连接牢固、无毛刺;

对角接缝宽度不超过0.5mm,边框无弓形。

其它缺陷符合《铝材检验规范》。

4.4.7安装孔:

位置及大小与图纸相符,周围无毛刺。

4.5组件按托盘放置:

装框后的组件按“十”字摆放到托盘上(特殊板型除外),以保证不至于压出大量硅胶且硅胶能够在短时间内凝固。

Q127、Q128边框的组件,每摞不超过25块。

5.检验方法

用钢板尺测量几何尺寸,必要时记录实测值。

6.检查规则

检查员巡视在现场,检查组件的装框、打胶、擦拭、装接线盒、装接插件的工艺质量,确认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后,按托盘报检,班组负责填写报检单,检验员签字转交下工序。

7.处置

对检验合格的组件,检验员确认后可转如下道工序;

对不合格组件在产品跟踪当上填写不合格项,交由本工序报检人员处理。

对报废的组件,专职检查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报相关部门处理。

太阳电池组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硅太阳电池组件的质量检验。

Q/BYL03-2003晶体硅太阳电池;

GB/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查表;

3.检验项目:

外观、几何尺寸、电性能、绝缘性能和层压后EVA胶联度等。

4.检验项目和标准

4.1.4密封材料:

无明显变色现象、打胶均匀平整、无断胶、缺胶及堆胶现象。

4.1.5铝边框外观:

对角接缝宽度不超过0.5mm、边框无弓形。

4.1.6背板表面清洁、无穿透性划伤;

4.1.7接线盒和引出线:

4.1.8安装孔:

4.1.9标识:

标签粘贴牢固、端正,测试结果与标签标识一致。

4.1.10层压气泡小于Φ2,不多于2个(二级品:

4.1.11组件内异物不得有毛发、虫子等,电池串间、电池片间异物与电池片最小距离应大于1mm,电池片间距大于1㎜(二级品:

4.2胶联度检验:

各种组件层压后EVA胶联度D范围要求为:

75%≤D。

4.3电性能参数检测

4.3.1检测项目:

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佳工作电压Vmax、最佳工作电流Imax、填充因子FF。

4.3.2检测标准:

见附表1。

4.3.3组件分档标准:

见附表2。

4.4绝缘性能检验:

对组件边框及引线间1000V加两倍最大系统电压,无绝缘击穿和表面破裂现象;

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5检验方法

5.1外观及尺寸检查

5.1.1检验工具:

直尺、塞尺等。

5.1.2目测组件外观是否符合4.1各项要求。

对目测发现问题的项目或需参数度量的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直尺、塞尺等工具进行检查,符合4.1各项的,按所属等级判为合格品,不符合标准的判为不合格品。

5.2性能检验

5.1检验工具:

太阳模拟仪、参考标准组件、耐压测试仪、万用表、标准电池、水浴锅、烧瓶、冷凝管、天平等。

5.2胶联度检验

5.2.1检验方法:

按《EVA胶联度测试方法》测试组件层压后EVA的胶联度是否符合4.2.1要求,符合判定为合格;

不符合判定为不合格,将组件追回再处理。

5.2.2要求:

每天轮流对不同设备进行取样,每台层压设备每周必须进行一次胶联度测试,并做好记录。

若层压工艺更改,至少连续三天跟踪胶联度情况。

5.3电性能测试

5.3.1测试条件:

地面用太阳电池标准测试条件,大气质量AM1.5,辐照度1000W/m2,电池温度25℃±

2℃;

5.3.2测试范围:

100%;

5.3.3检测规程

5.3.3.1按《太阳模拟器操作规程》开启模拟器;

5.3.3.2按规定程序,用“参考标准组件”校准测试光强:

每月校对模拟仪光的均匀性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发现测试I-V曲线批次不正常随时校准光的均匀性;

每次测试前,必须校准测试光强,标准组件功率测试结果与标定值差异范围小于±

0.3W、FF与标准差异范围小于±

0.3%符合。

每班次标准校对不低于4次。

5.3.3.3按极性正、负将测试仪连接线的鳄鱼夹正确地连接到组件电极上:

红接“+”;

黑接“-”;

(注意:

正负极不能颠倒、不能短路)

5.3.3.4组件放到规定位置,保证光线垂直照射到组件的受光面。

5.4耐压测试

5.4.1测试范围:

抽检10%;

5.4.2测试方法

5.4.2.1将测试仪接通电源,逆时针旋转电压钮,调至最小,以确保电压调整旋钮处于“0”位置;

5.4.2.2将电流控制旋钮置于相应位置(根据不同系统电压选择不同量程,保证漏电流≤50μA);

5.4.2.3将测试仪插头按红、黑、黄三种颜色一一对应地插入仪器的接线孔中。

5.4.2.4将组件平放在工作台上,确保组件与其它物体隔离;

将组件的输出短路(正负电极相连);

测试仪的红色锷鱼夹与组件的输出端相连;

测试仪的黑色锷鱼夹与组件铝边框相连接;

按下高压开关按钮;

顺时针以小于500V/s的速率增加输出电压到确定值(电压为直流1000V加上两倍的最大系统电压),保持1分钟;

或上述电压确定值的1.2倍保持1秒钟,漏电流≤50μA。

5.2.4.4判定:

测试过程中无绝缘击穿或表面破裂现象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以显著标志标识,放至指定地点。

5.2.4.5测试完毕,逆时针将电压调回零点,关闭高压按钮;

将高压输出端与“地”短路,以防操作者被电击。

附表2:

现组件分档要求

规格W

功率范围WPm

2.5

2.38≤Pm<4.7

21

85

82.5≤Pm<87.3

4.7≤Pm<7.6

22

90

87.3≤Pm<97.0

7.6≤Pm<9.5

23

100

97.0≤Pm<106.7

10

9.5≤Pm<11.4

24

110

106.7≤Pm<116.4

12

11.4≤Pm<14.3

25

120

116.4≤Pm<126.0

15

14.3≤Pm<17.0

26

130

126.0≤Pm<135.8

17.0≤Pm<19.0

27

140

135.8≤Pm<145.5

20

19.0≤Pm<23.8

28

150

145.5≤Pm<153.0

23.8≤Pm<28.5

29

155

153.0≤Pm<155.2

30

28.5≤Pm<33.3

160

155.2≤Pm<163.0

11

35

33.3≤Pm<38.0

31

165

163.0≤Pm<168.0

40

38.0≤Pm<42.8

32

170

168.0≤Pm<173.0

13

45

42.8≤Pm<47.5

33

175

173.0≤Pm<178.0

14

50

47.5≤Pm<52.3

34

180

178.0≤Pm<183.0

55

52.3≤Pm<57.0

185

183.0≤Pm<188.0

16

57.0≤Pm<63.0

190

188.0≤Pm<194.0

17

65

63.0≤Pm<68.0

37

200

194.0≤Pm<205.0

70

68.0≤Pm<72.8

38

210

205.0≤Pm<215.0

19

75

72.8≤Pm<77.6

39

220

215.0≤Pm<225.0

80

77.6≤Pm<82.5

230

225.0及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