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712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2.名著积累。

选段一:

“没有用处!

”【甲】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

照您来看,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

谁告诉您说我不会好好地利用它们呢?

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

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

”( 

 

选段二:

【乙】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

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

……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

( 

选段三:

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

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丙】明白了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

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1)以上三段选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

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相应的括号。

A《红岩》 

B《海底两万里》 

C《骆驼祥子》

(2)选文中的人物分别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请根据选段一中人物的语言,概括叙述一个能够证明他言行一致的事例。

(4)如果【甲】要用收集的财富资助他人,你建议资助【乙】和【丙】中的哪一位?

并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

A;

C

(2)尼摩船长(尼摩);

江姐;

祥子(骆驼祥子)

(3)在印度洋的锡兰采珠场,尼摩船长为救助一名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拔出匕首与鲨鱼搏斗,最后在尼德·

兰的帮助下杀死了鲨鱼,并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

(4)示例一:

我建议资助【乙】,因为江姐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也没有出卖党组织的秘密,而且在监狱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她与狱友们一起与特务斗智斗勇,坚持抗争,她拥有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可以通过地下党的秘密渠道资助他们斗争,争取早日越狱成功。

示例二:

我建议资助【丙】,因为祥子诚实、憨厚,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一心只想买一辆车,做一个自由拉车人,靠力气养活自己。

但匪兵抢走了他的车,孙侦探又敲诈了他的买车钱,为埋葬虎妞又卖车,好不容易拥有的车或买车钱,总是被迫失去,祥子又没有足够的钱养活小福子,小福子自杀后祥子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彻底堕落成行尸走肉,如果捐给他足够的钱,他能买得起自己的车,娶得起自己喜欢的女人,就会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会堕落。

(1)选段一:

出自《海底两万里》,潜艇穿过桑多林岛火山区海域的沸腾的水流,从直布罗陀海峡出来,驶到大西洋,停在维多湾海底。

这里是1702年时的海军战场,当时给西班牙政府运送金银的船只在此沉没,海底铺满了金银珠宝。

尼摩派出船员,把千百万金银装进潜艇。

阿龙纳斯对这许多财富不能分给穷人表示惋惜,尼摩船长听了之后说了上述的这番话。

选段二:

这是江姐临刑前的描写,选自《红岩》。

小福子上吊死后,祥子彻底丧失希望沉沦下去,选自《骆驼祥子》。

(2)这道题难度不大,三段文字都是有关作品主人公的内容,分别是尼摩船长、江姐、祥子。

(3)从尼摩船长为救印度人而与鲨鱼搏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且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

具体过程是,在印度洋的锡兰采珠场,尼摩船长为救助一名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拔出匕首与鲨鱼搏斗,最后在尼德·

(4)这对作品进行探究启发,要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内容情节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B;

C;

⑵尼摩船长(尼摩);

祥子(骆驼祥子);

⑶在印度洋的锡兰采珠场,尼摩船长为救助一名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拔出匕首与鲨鱼搏斗,最后在尼德·

⑷答案示例一:

答案示例二:

我建议资助【丙】,祥子诚实、憨厚,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一心只想买一辆车,做一个自由拉车人,靠力气养活自己。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3.根据下面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乙】愣愣磕磕的,祥子看着抗夫把棺材埋好,他没哭。

他的脑中像燃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

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

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

(1)甲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乙文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2)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题比较好答,答案就在选文的结尾,即“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所以是高兴的表情。

(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重要情节。

“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去,不得不卖车抵债。

(1)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4.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

“那得甚么大虫?

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

“阿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

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

“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武松的绰号是________。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________。

(2)“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4)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行者

鲁智深

(2)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

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

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

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3)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

(4)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

反映(衬托 

反衬)(侧面描写)了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1)本阅读选段出自《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

文段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特别是文段中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武松的英勇,令无数读者着迷。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读四大名著,不仅只是追求情节,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内容分类记忆,作深入的了解。

《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到二龙山落草,当时的大头领是鲁智深。

(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本题就是要我们分析文段的情节是怎样“波澜起伏”的。

结合文段中对武松找虎过程的描写来看,作者先写武松以为山上没有老虎,谁想老虎还真的跳了出来;

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又打在枯树上折了;

最后重点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从情节发展来看,确实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

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

夸张突出特点;

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的句子将老虎的吼叫说成是“霹雳”,很明显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有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

从前文内容来看,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很凶险,他没有了有用的武器,最后还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肯定耗费了很多的力气,这时写他拖不动老虎,很真实,作者也想借此侧面表现出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5.探究下面的故事,完成后面的问题。

农夫和鹤

一个农夫在他刚播种的耕地上,张着罗网,许多来吃种子的鹳雀都被捉住了,其中还包括一只鹤。

鹤的腿被网弄断了,它哀求农夫饶它一命:

“主人呀,请你把我放了吧!

我折断了腿,也够你可怜我的了,而且我并不是鹳雀,我是一只鹤,是一只性情温柔的鸟儿呀!

你瞧,我多么孝敬我的父母,我天天为它们工作,再看看我的羽毛,和鹳雀也完全不一样呢!

”农夫大笑说:

“你说的话也许不错,可是我只知道,你是和这些强盗似的鹳雀一起被捉到的,所以你应当和它们得到同样的命运。

(1)这个故事的出处是( 

A.《繁星》《春水》

B.《伊索寓言》

C.《安徒生童话》

D.《格林童话》

(2)我的启示:

________。

【答案】

(1)B

(2)示例一:

不要与坏人为伍。

人的美丽不在外表。

示例三:

有美丽外表的人做坏事同样为人们所不齿。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开放题,找准角度,概括准确,语言简洁即可。

如可根据寓言中“美丽的鹤和许多吃种子的鹳雀一起到农田中去”这一故事来分析寓意。

分析的寓意为:

不要和坏人同流合污。

理解寓言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的去分析。

比如本则寓言,寓意还可以理解为:

就算有再美丽的外表,而没有美丽的心灵,去办坏事也不算真正的美丽!

人们切莫与坏人交朋友,更不要做坏事。

B

⑵示例一:

​【点评】

(1)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

至于文化常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2)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跳河

赵丽宏

①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

我站得那么高,湍急的河水在我脚下七八米的地方奔流。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背后有人在小声议论——“喔,这么高,比跳水池的跳台还高!

这孩子敢跳?

”“胆子还真不小!

”“瞧,他有些害怕了。

”议论声无一遗漏,都传进了我的耳朵。

于是我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②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

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帮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

有一天,看见几个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令人惊叹又使人羡慕。

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

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

我急了,赌咒发誓道:

“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

”看我这么认真,有几个和我特别要好的孩子也为我担心了,他们说:

“好了,我们相信你敢跳了。

你可千万别真的去跳!

”“假如‘吃大板’(“吃大板”,指从高空落水时身体和水面平行接触,极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我的决心。

我爬上桥栏时,小伙伴们都为我捏一把汗,有几个甚至不敢看,躲得远远的……

③然而当我站到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

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儿冒险。

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

头先落水呢,一点儿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

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

头先落水!

④我眼睛一闭,跳了下去。

但结果非常糟糕,因为太紧张,落水时身体蜷曲着,背部被水面又狠又闷地拍了一下,几乎失去知觉。

挣扎着游上岸时,发现背脊上红红的一大片。

不过,这极不潇洒的一跳,却使我懂得了怎样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⑤“这一跳不行,我重跳。

”当小伙伴们拥上来时,我喘着气宣布了我的决定。

不管他们怎样劝阻,我还是重新爬上了桥栏。

我又跳了两次。

尽管我看不见自己落水时的姿势,但从伙伴们的赞叹和围观者的目光来看,后两次落水我是成功了。

⑥我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从来不知道我曾到江河里游泳,更不知道我还敢从桥头往河里跳。

他们也许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经常埋头在书中的文质彬彬的好学生,竟然会做出这种只有顽童才会去干的冒险行动。

然而我确确实实这样干了,干得比顽童还要大胆。

⑦为逞一时之强而去冒这样的险,似乎有点儿蠢,有点儿不值得,但我因此而树立了这样的信念:

凡是我想要做的,我一定能够做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信条越来越明确。

尽管以后我也不断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自己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

(1)在跳河前,“我”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选文内容,把“我”的心理变化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惊叹羡慕——________——________——鼓起勇气

(2)第②段中对小伙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从全文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我”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莫顿·

亨特是英国作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记叙的其童年的一件往事。

C.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D.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答案】

(1)下定决心

害怕犹豫

(2)①写出跳河的危险;

②写出小伙伴们对“我”的担心;

③衬托了“我”的勇敢、冒险。

(3)心理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当时的害怕和犹豫。

(4)敢于冒险,大胆尝试,善于总结,信念坚定,意志刚强。

(5)B

(1)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2)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

此段主要是语言和神态描写。

“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从侧面写出跳河的危险;

”的语言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对“我”的担心;

并且用小伙伴们对“我”的担心等内容衬托了“我”的勇敢、冒险。

(3)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是一段心理描写。

当然也有勇气,如“我一下子鼓起勇气:

头先落水”这句话。

(4)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

”等描写中概括出其“敢于冒险、大胆尝试”的性格特征。

(5)B“莫顿·

亨特是英国作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记叙的其童年的一件往事”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

莫顿·

亨特,是美国作家。

(1)下定决心 

(5)B

【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考生要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是《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也无怪他们疑惑”中“他们”是谁?

(2)选文中提到的“我的意见却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