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28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0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高考考前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在高考中,化学用语的考查肯定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如推断题推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也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专门考查考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如09年全国卷Ⅰ的第8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08年北京理综卷第6题从识别化学常见用语角度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等。

预测2: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F原子结构示意图:

B.次氯酸电子式:

C.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解题指导:

A项画的是F-的结构示意图;

B项次氯酸电子式中Cl和O的位置弄反了;

H、D、T表示同一种元素,是不同的核素。

D。

将课本有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常见物质的结构式、电子式、分子结构集中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是近年来高考考查基础知识的的一种常见考查形式。

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要熟练掌握并书写各种常见化学用语,比如掌握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熟练书写常考物质的电子式(常考电子式书写的物质有:

N2、Cl2、HCl、CO2、NH3、H2O2、HClO、CCl4、C2H4、C2H2、NH4Cl、Na2O2、NaOH、CaC2、Mg3N2等等)以及常见分子的球棍和比例模型(如:

CO2、NH3、CH4、C2H4、C2H2、苯、苯酚、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等),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苦练这方面的基本功。

热点3 化学计量与计算

中学化学计量的核心是物质的量,而理解物质的量关键是理解其单位——摩尔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

化学计量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所以二者往往是联系在一起,考查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对化学计算的考查有逐年加强的趋势,如08年全国卷Ⅰ第26题对KMnO4制法的考查,计算量很大;

08年全国卷Ⅱ第9、11两题考查到了物质的量浓度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

特别是09年全国卷Ⅱ的第11题,09年全国卷Ⅰ的第7、9、11题、09年福建理综卷第8题等,对化学计算的考查越来越频繁。

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熟练掌握依据方程式进行的各种计算方法外,一定要注意有关物质的量及浓度、产量及百分含量等的计算。

预测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铁在0.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含有2NA个阴离子的CaC2,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约44.8L的乙炔气体

C.在含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D.12.5mL16mol·

L-1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0.1mol铁在0.1molCl2中充分燃烧,因为氯气不足量,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A错;

含有2NA个阴离子的CaC2即2molCaC2,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2mol即约44.8L的乙炔气体,B正确;

含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即4molSiO2,含氧原子的数目为8mol即8NA,C错;

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时,先发生的反应为:

Zn+2H2SO4=ZnSO4+SO2↑+2H2O,当硫酸的浓度变稀后,发生的反应为:

Zn+H2SO4=ZnSO4+H2↑,由于两反应的消耗H2SO4的量无法确定,因此,12.5mL16mol·

L-1浓硫酸即0.2molH2SO4与足量锌反应,转移电子数也无法确定,D错。

B。

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基本上是这几年高考理综试卷中的保留题型,它能全面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关于本考点,大家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1mol微观粒子所具有的微粒数目。

这种题型,往往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

①以原子结构知识为载体考查NA。

这种类型考查,大家关键要熟悉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以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还要准确理解同位素的概念。

②以氧化还原知识为载体考查NA。

这种类型大家关键还是要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氧化还原性能,会判断电子的得失,同时注意物质用量与反应进行程度关系。

③以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考查NA。

这种类型大家关键要认清选项中所述状态是否是标准状态;

或者尽管是标准状态,但所述物质在该状态下为非气体。

④以晶体结构知识为载体考查NA。

这种类型大家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上典型晶体中各微观对象(离子、分子、共价键)之间的数量比值关系,如NaCl、CsCl、金刚石、晶体硅、SiO2、CO2、石墨等。

⑤以胶体知识考查NA。

这种类型选项经常会错误的把胶粒也看成是微观粒子,殊不知胶粒实际上是巨大数目分子的聚集体。

⑥以盐类水解知识为载体考查NA。

这种类型,大家千万要注意易水解的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在盐溶液中的真实数目不是根据其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来的数目。

热点4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命题趋势来看,选择题考查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此板块中又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热化学为热点考查点。

当然非选择题的考查也离不开这些重要考点。

如08年北京卷第9题考查物质鉴别与离子反应及其现象;

08年全国卷Ⅰ第6、26题先后考查了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点;

08年全国卷Ⅱ第12、26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09年福建理综卷第6题考查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09年全国卷Ⅰ的第6题考查离子共存,09年全国卷Ⅱ的第6、13、29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可见,高考理综试题是“重要知识点年年考,热点知识点反复考”。

预测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发生中和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H2S通入FeCl3溶液中2Fe3++S2—=2Fe2++S↓

C.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H+==CO2↑+H2O

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解题知道:

对于A,式中OH-、H+和H2O的化学计量数均应为2;

对于B,H2S是弱电解质,应写分子式;

对于D,漂白粉的强氧化性足以将SO2中+4价的硫氧化为+6价;

所以选项A、B、D都不是正确答案;

只有C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

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既要考虑能否发生反应,又要考虑反应产物是什么;

既要考虑质量守恒,又要注意电荷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既要考虑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又要注意把弱电解质写成分子式。

关于很多同学都把握不准的“拆写”问题,请大家谨记一条——“只有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才能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写成离子符号,其余物质一律不能拆写”。

这样大家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才会准确地掌握各种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形式。

总之,解此类题时务必十分仔细,稍有疏忽就会出错。

热点5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在高中化学阶段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晶体结构三大部分,在高考理综试题中,这三大部分的考查也从来都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考查,往往体现出高考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08年北京理综卷第8题考查氢键,08年全国卷Ⅰ第7题考查晶体熔沸点变化规律,第10题考查化学键与分子极性;

还有08年全国卷Ⅱ第8、27题,09年北京理综卷第10题等,都单独或综合的考查了物质结构部分的知识。

对于此部分知识的复习,考生需注意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化学键与分子构型的关系、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结构的关系等三大关系。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理论依据,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正因为元素周期律的重要理论作用,它成为我们复习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纲”,故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一直是高考改革以来,理综试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命题的重要考点。

如08年北京卷第10题,08年全国卷Ⅱ第8题,09年全国卷Ⅱ的第9题,09年四川卷第10题,09年北京卷第7题等,都考查到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

预测5:

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A、B、D同周期,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

A和C可形成两种化合物X和Y,X和水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具有还原性的二元酸W。

B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B)和C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C)可化合生成Z,1molZ在加热条件下跟水反应的产物M需12molKOH才能完全反应中和。

B元素组成的单质和D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D)可化合生成N,N和水反应生成M和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B____________;

X____________;

Y_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和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B+Y→X+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在148℃时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已知该熔体中含有阴阳两种多核离子,离子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请用方程式解释熔体N能导电的原因:

____________。

由C元素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C为氧元素,常见的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应该为非金属氧化物,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具有“不稳定性”且有“还原性”的二元酸非亚硫酸(H2SO3)莫属,据此可推知X为SO2,A元素为硫,与X的组成元素相同的Y必定为SO3,因为1molZ与水反应(必须在加热时进行)的产物能与12mol氢氧化钾完全中和,故Z必为酸性氧化物即酸酐,在中学化学中仅有P4O10符合此意,因1molP4O10和热水反应生成4molH3PO4,则4molH3PO4需12molKOH才能完全中和,故可推知M为H3PO4。

  

(1)单质B:

P4 X:

SO2 Y:

SO3 Z:

P4O10

  

(2)PCl5+4H2O═H3PO4+5HClP4+10SO3═10SO2+P4O10

  (3)2PCl5═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根据“1molZ在加热条件下跟水反应的产物M需12molKOH才能完全反应中和。

”来推出Z为P4O10,从而得知单质B为P4。

至于PCl5熔体导电,根据“该熔体中含有阴阳两种多核离子,离子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可以想出

两种离子的。

热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同时它又是考查考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最佳考查知识点,所以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中每年都会必考此知识点。

如08年北京理综卷第12题,08年全国卷Ⅰ第11题,08年全国卷Ⅱ第13题,09年福建理综卷第12题,09年全国卷Ⅱ的第27题,09年全国卷Ⅰ的第13题,09年四川理综卷第13题,09年北京理综卷第9题等。

预计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中还会不断出现考查此知识点的题目。

预测6: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

2NO2(g)

N2O4(g);

△H=-24.2kJ·

mol-1。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min内用v(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0.02mol/(L·

min)

B.a、b、c、d四个点中,a、c两点的v正

v逆

C.反应进行到10min时放出的热量为9.68kJ

D.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

由X、Y曲线的变化幅度可知X为NO2,Y为N2O4;

所以A项应该为0.04mol/(L·

B项,前10min反应向生成NO2方向进行,所以为吸热过程;

D项,25min时NO2的浓度骤增,N2O4的浓度在原平衡浓度的基础上慢慢增加,说明是向反应体系里加入了NO2所致。

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热化学等相关理论。

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化学平衡图像,而看图像要注意三点——起点、拐点、顶点。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常见解答方法:

  ①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

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②四要素分析法:

看曲线的起点;

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看曲线的转折点;

看曲线的终点。

  ③先拐先平: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它所代表的温度较高、压强较大。

这时如果转化率也较高,则反应中m+n>p+q。

若转化率降低,则表示m+n<p+q。

  ④控制变量法:

图像中有三个变量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热点7 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

电离平衡理论是高中三大基本理论之一,因此高考理综化学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酸碱中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重要知识点的考查是不遗余力的。

几乎每年都有一个选择题专门考查到此知识点,而且有时也会在学科内综合题中出现。

如08年北京理综卷第11题,08年全国卷Ⅰ第12题,08年全国卷Ⅱ第7题,09年福建理综卷第10题,09年全国卷Ⅱ第10题,09年全国卷Ⅰ第10题,09年四川理综卷第12题,09年北京理综卷第11题等等都以选择题的形式专门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主要考查方式有电离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判断、溶液酸碱性的计算和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导电能力比较等等。

电化学最关键的是抓住电极反应原理,从实质上进行判断。

另外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

例如原电池中电极反应的类型、电解池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等。

本部分的难点是有关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把握实质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可能会影响到电极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形式的表达。

有关新型能源是近几年高考理综合化学试题以及日常报道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汇,而新型燃料电池就属于其中的一类,最近几年关于这一类型的考查已经明显增多。

08年北京理综卷第5题,08年全国卷Ⅰ第13题,08年全国卷Ⅱ第10题,09年福建理综卷第11题,09年北京理综卷第6题,09年全国卷Ⅰ第28题,09年四川理综卷第29题等反复考查到此考点。

2010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很有可能还会出现,望引起广大考生重视。

预测7:

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

c(Cl-)>c(NH4+)>c(OH-)

>c(H+)

B.10mL0.1mol/LNH4Cl溶液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l-)

>c(OH-)>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10mL0.1mol/L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盐酸混合:

c(Cl-)>c(Na+)>c(OH-)>c(H+)

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离子浓度顺序为:

c(Cl-)>c(NH4+)>c(OH-)>c(H+)。

10ml0.1mol/LNH4Cl与5ml0.2mol/LNaOH也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NH3·

H2O,溶液显碱性,Na+、Cl-浓度较大且相等。

10ml0.5mol/LCH3COONa与6ml1mol/LHCl反应后,HCl过量,Cl-浓度自然大于钠离子浓度,但H+浓度肯定比OH-大。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推出:

c(Na+)+c(H+)=c(HCO3-)+2c(CO32-)+c(OH-)。

  ②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

n(Na+):

n(C)=1︰1,推出:

c(Na+)=c(HCO3-)十c(CO32-)十c(H2CO3)。

  ③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

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c(H+)+c(H2CO3)=c(NH3)+c(OH-)+c(CO32-)

热点8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常考的金属有碱金属、Mg、Al、Fe、Cu,常考的非金属有卤素、O、S、C、N、P等等,它们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部分的主体。

这部分考查的形式多样,如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递变规律,如09年全国卷Ⅱ的第8题,08年北京理综卷第7题等。

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具有代表性的气体——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尽管这两年没有考查到,但是细心的考生会发现每隔几年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命题素材的试题便会出现一次。

以推断题的形式考查重要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有关“铝三角”、“铁三角”等转化关系的考查。

还有NaOH为化学中常用的强碱,因此它与卤素单质、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以及两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计算也很有可能成为高考理综试题的命题点。

预测8:

下面对碱金属元素性质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①铷(Rb)单质能浮在水面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②铷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Rb2O 

③铯单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受热极易变成液体 

④Cs2CO3受热时难分解 

⑤RbOH溶液可溶解Al、Al2O3、Al(OH)3

⑥钠投入饱和石灰水中会剧烈反应并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熔点、沸点降低,密度增大,还原性增强,形成碱的碱性增强,钠的密度比水密度略小,故铷不可能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铯的熔点应较低(钠的也不高);

钠、钾在空气中燃烧就不能得到普通氧化物,故更活泼的铷不可能生成Rb2O;

同理Na2CO3、K2CO3对热很稳定,所以Cs2CO3对热也应很稳定,而强碱均可与两性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反应;

钠与任何物质的水溶液均可反应并放出一定的热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石灰水与钠反应后会因溶剂减少、温度升高两大原因而结晶析出。

D

对于元素族中“未学”物质性质的推断或判断,首先要回忆已学过的同族元素同类物质的性质,分析其性质是以相似性为主还是按某种趋势进行递变,若已学物质性质以相似为特征,则所推物质性质与之相似;

若已学物质性质按一定规律递变,则所推物质遵循这种递变规律。

热点9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所谓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就是在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用途、制法及递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化学理论,准确理解所学各部分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熟练运用所学各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类推、推理、计算及论证等。

能体现这部分知识考查的题目我们往往把它们称之为学科内综合试题,这种试题在高考中,尤其是理综考试题目中是每年都会出现。

如08年北京理综卷第26、28题,08年全国卷Ⅰ第27题,09年福建理综卷第23题,09年全国卷Ⅰ的第29题,09年四川理综卷第27题,09年北京理综卷第26、28题等。

所以考生经过复习,使自己的知识基础及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后,需要做大量此类学科内综合试题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

高考中经常会将如下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以元素推断形式,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及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电离平衡等等知识点。

以无机框图推断的形式,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重要用途以及化学平衡、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等知识点。

预测9:

常温下,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Y+X→甲(g),Y+Z→乙(g)。

甲、乙可化合生成白色离子化合物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1)甲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白磷在Z气体中燃烧既可生成液态丁分子,也可生成固态戊分子。

白磷和Z反应生成1mol丁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上图I所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拟用上图II所示装置证明Z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已知高锰酸钾与乙的浓溶液混合能迅速生成Z,则a是___________的水溶液。

若仅将a换为甲的浓溶液,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往一定浓度的BaC1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由X、Y、Z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某纯净物,即可生成沉淀,该纯净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纯净物能使沉淀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H2和Cl2。

而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白色离子化合物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说明Y为H2,X为N2,Z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