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896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助理医师大苗儿科笔记Word下载.docx

300-400g/m

2.身高:

反应远期营养状况指标。

“无灵气,无霸气”出

生50,1岁75,2岁87。

2-12岁:

身高=年龄×

7+75

3.头围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最高点饶头一周的长度。

出生34cm(不三不四),1岁46cm,2岁

48cm,5岁50cm,15岁接近成人:

54-58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头

围=胸围,46cm。

胸围=头围+年龄-1(近期看体重,远期

看身高,精确看头围)

三.骨骼发育(考头颅骨和脊柱)

1.颅骨:

额顶前囟成,1年半载合,2月后囟闭

前囟:

是由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1-1岁半

闭合。

最迟不超过2岁。

后囟:

由顶骨和枕骨组成的三角形,6-8周闭合(2个

月左右)。

2.脊柱:

3抬6坐周会走

3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会坐--胸曲;

1周

岁会走--腰曲。

脊髓:

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二腰椎下缘,4岁

上移到第一腰椎。

3.骨化中心:

出生时没有,3个月形成腕部头状骨、钩

骨,故3个月内小儿拍膝部X线。

骨化中心一共10个,

10岁出齐。

骨化中心=小儿年龄+1。

用左手腕鉴别骨化

中心。

4.牙齿的发育

人共有2套牙:

乳牙、恒牙。

乳牙:

20颗,4-10月出牙,最迟不超过12个月,2-2.5

岁出齐,出生时已骨化,

2岁以内=月龄-(4~6)

恒牙:

28-32颗,6岁换牙,20-30岁出齐,从新生儿期

开始骨化。

四、运动语言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1哭2喔(发喉音)3咿呀4哈(能发出笑声)5喃

7爸妈(无意识)8模9懂(理解)周说话,2岁用

勺吃饭,3岁会背儿歌,4岁会唱歌。

儿童保健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

月麻疹2岁脑

2岁百白破复种,4岁脊灰复种,6岁麻疹、百白破复种,

12岁乙肝复种。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素:

糖(4)、脂肪(9)、蛋白质(4),最佳配

比:

50%糖,35%脂肪,15%蛋白质

1岁以内小儿需要能量100kcal/d.kg。

基础代谢率占其

中一半,每长3岁,减少10kcal,生长发育所需是小儿

特有的。

1岁以内小儿需要水:

150ml/d.kg,每长3岁减少25ml。

婴儿喂养

小儿生后尽早开奶一般在15分-2h内开奶,牛奶喂养3

小时一次,每天7-8次,8-12月断奶,最迟不超过1岁

半。

母乳特点:

含清蛋白多,乙型乳糖多,促进含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生长,区别牛乳最大特点:

母乳含免疫因子,

母乳最大缺点:

缺乏维生素D。

牛乳含酪蛋白多,不易

消化,甲型乳糖多,促进大肠杆菌生长。

生后4天内的

乳汁叫初乳,含球蛋白多,5-14天的乳汁叫过渡乳,脂

肪含量高,以后的称成熟乳,乳汁量充沛。

10个月以后

叫晚乳已无营养。

全脂奶粉和水的配比方法:

体积比:

1:

4(踢死);

重量

8

二、辅食添加:

1-3月汁;

4-6月泥(菜泥、果泥、蛋黄、

米粉,不包括肉泥、鱼泥);

7-9月末(肉末、鱼泥、肝

泥、鸡蛋、蛋清);

10-12月碎”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题眼“冬天出生,骨骼改变”

2.临表:

初期:

最早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夜间哭闹、

易激惹、枕秃

活动期1)最早出现:

颅骨软化(3-6个月软

骨散)2)方颅(8-9个月八方来财)骨样组织堆积所

致.3)手足镯:

6个月以上4)畸形:

骨头畸形均在一岁

以上出现。

3.实验室检查:

最敏感指标血清25-(OH)D3和1,25-

(OH)2D3。

X线:

干骺端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

活动期典型表现:

血清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

积小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4.治疗:

1)最简单方法:

多晒太阳,补充辅食。

2)补充维生素D制剂:

2000-5000单位/d,持续4-6

周(一个月),一个月后,<1岁给400单位/d再用一个

月后复查;

>1岁,给600单位/d一个月后复查

5.预防:

1)早产儿:

生后即给800单位/d三个月后改

为400单位/d用到2周岁。

2)足月儿:

生后2周给400单位/d,一直补到2周岁。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愵征。

1.病因: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血清钙低于1.75典型)

(1.75-1.88为隐匿型)

1)典型发作:

最常见:

无热惊厥;

最致命:

喉痉挛-婴儿多见;

手足搐搦多见较大婴幼儿。

2)隐

匿发作:

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压力维持在收

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分钟,出现手痉挛为阳性)

3.治疗:

1)吸氧、气管插管等急救2)最关键的是止惊,

首选苯巴比妥,次选安定3)补充V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道畸形

2.临表:

最早表现为体重不增,继而体重下降,先瘦肚子

后瘦脸。

皮下脂肪厚度是评价营养不良最重要的指标。

3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40%

体重低于正常

均值

15-25%25-40%

皮下脂肪厚度

0.4-0.80.4以下

消失

4.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缺铁贫和VA缺乏(哭而无泪,

毕脱斑);

最危险的是低血糖:

营养不良小儿突然出

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暂停就是并发了自发性

低血糖。

5.治疗:

1)对症2)药物:

苯丙酸诺龙:

促进蛋白质的

合成3)补充能量:

重度:

40-55千卡/d.kg;

中度60-80

千卡/d.kg;

轻度:

80-100千卡/d.kg。

小儿单纯性肥胖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身高M2,<1.85为低体重;

1.85-23.9为正常体重;

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小儿:

>P85为超重,>P95为肥胖

新生儿特点

分类:

新生儿按胎龄≥37周<42周为足月儿,>28周

<37周早产儿,≥42过期产儿

1.呼吸系统:

1)经产道、口鼻挤出羊水占1/3,肺毛细

血管和淋巴管吸收2/3

2)

肺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的二型细胞分泌,在妊

娠28周出现在羊水中,35周在羊水中迅速增加达

高峰,如果缺乏可导致肺透明膜病。

易发生在早

产儿

呼吸频率:

出生第一个小时60-80次/分,1小

时后稳定在40次/分.

2.消化系统:

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24

小时未排便,考虑消化道畸形

3.心血管系统:

心率:

醒时:

140-160次/分,睡眠:

120

次/分;

早产儿睡眠时140-160次/分,心率比足月儿更

快。

4.血液系统:

足月儿脐带血血红蛋白含量170g,早产儿:

85-110g。

孩子刚出生,中性粒细胞高,淋巴低,生后

4-6天和4-6年二者出现交叉。

5.神经系统:

新生儿腰穿在4、5腰椎间隙进针。

原始反

射:

觅食反射、吸允反射、握持反应、拥抱反射。

5.体温调节:

产热:

靠棕色脂肪。

散热:

靠体表面积。

6.能量代谢:

足月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钠

1-2mmol/lkg.d,早产儿需要3-4mmol/kg.d。

7.新生儿保暖,体重1KG的早产儿,保暖温度35℃,

以后每长0.5KG,温箱温度下降1℃.。

湿度:

50-60%。

8.预防新生儿出血:

足月儿:

VK11mg一次,生后立即

肌注;

早产儿:

VK11mg连用3天

新生儿窒息

1.Apgar评分:

心跳次数、呼吸、肌张力、弹足底或导

管插鼻反应、皮肤颜色。

2.评分标准:

满分10分,8-10分正常,4-7分轻度窒息,

0-3分重度窒息。

(皮肤细腻的让我心动,紧张的呼吸加快,这是刚出生

的儿子给我的刺激)

出现“红、好、>100”2分,出现“红、紫、弱、<100”

1分,出现“无、白”0分。

全身青紫-0分,四肢青紫-1分

(复苏方案与复苏程序)ABCDE

A清理呼吸道—根本,B保持呼吸道通畅—关键,先通

畅呼吸道。

新生儿缺铁缺氧性脑病

1.分度:

淡漠、激惹相交替;

中度:

2-3天内

出现惊厥、肌阵挛;

3天后出现,昏迷

2.确诊首选脑电图,不但能判断疾病的程度还能判断预

后。

吸氧,低血糖输葡萄糖6-8mg/d.kg;

低血压给

多巴胺5-15ug/kg;

止惊,首选苯巴比妥,次选安定;

脑水肿首选呋塞米,次选甘露醇。

新生儿黄疸

发生黄疸的原因: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新生儿可达

8.8g/kg.d。

病理性两类。

2)肝功能发育不完善,分为:

生理性、

病理性:

出现早,24小时内出现,消退晚,胆红素:

足月儿>221;

早产儿>256

儿科出现病理性黄疸,只有新生儿溶血病和新生儿败血

新生儿溶血病

1.ABO型溶血:

母亲为O型,子为A或B。

发生晚,

2-3天,症状轻,常为第一胎。

2.Rh血型溶血:

主要是抗D抗原。

母为Rh阴性,子

为Rh阳性。

出现早,24小时内,症状重,肝脾大,绝

对不会发生在第一胎,常为第二胎。

3.实验室:

首选检测母子血型,确诊coombs试验(抗体

释放试验)

1)光照。

光照解决不了溶血,但光照能阻止

核黄疸。

425-475纳米的蓝光

2)换血:

血清胆红素>342,必须换血。

ABO血型换跟

孩子自己一样的血。

Rh溶血,换跟母亲一样的血。

新生儿败血症

1.病原菌:

我国是:

葡萄球菌,外国是B组溶血性链球

2.感染途径:

1)产前:

母儿垂直传染。

2)产时:

胎膜

早破。

3)产后:

经脐带逆行感染

3.临表:

1)五不一低下: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

体重不增、反应低下。

2)黄疸+出血倾向。

3)题眼:

部脓性分泌物。

4.确诊:

血培养

5.治疗葡萄球菌首选苯唑西林,耐药选万古;

绿脓杆菌

首选头孢他啶;

大肠杆菌首选

三代头孢。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症)

棕色脂肪少/体表面积大

典型表现:

低体温+皮肤硬肿,体温<35度,

皮肤硬肿是从小腿开始

关键是复温:

肛温≤30,12-24h恢复正常体温;

>30度,6-12h恢复正常体温;

复温的关键是补充能量,

重度从50千卡/d.kg开始

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症)

1.核心表现、主要特征:

智能低下

1)眼距宽,鼻梁低,皮肤细腻。

2)通贯掌。

3)

先心病

3.确诊:

染色体核型分析

1)标准型:

47,XX(XY),+21,下代遗传再发率1%

2)易位型:

D/G易位:

46,XX(XY),-14,+t(14q21q),

其母亲核型为:

45XX-14(14q21q),若母亲为D/G易

位,,下一代发病概率10%,若父亲为D/G易位,概率

4%。

G/G易位:

46,XX(XY),-21+t(21q21q)较多见,或46,

XX(XY),-21+t(21q22q)少见。

下一代100%发病。

苯丙酮尿症(PKU)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6m出现症状,1岁明显

1.典型:

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

酪氨酸。

影响黑色素形成。

皮肤白,毛发黄,有鼠尿臭

2.非典型:

缺乏四氢生物喋呤,表现为嗜睡和惊厥

3.最突出的表现是智能低下,最具特征的表现是鼠尿臭

味。

实验室:

确诊:

尿有机酸分析(新股三年如飞碟)新生

儿Guthric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年长儿,尿三氯化铁试

验;

非典型,尿蝶呤分析。

低苯丙氨酸饮食,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

120-240umol/L,饮食控制至少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小儿免疫

免疫概念:

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1.特异免疫:

1)细胞免疫,胸腺是分化发育T细胞的场

所,3-4岁在x线上消失,青春期萎缩;

:

IL-4白介素4,3

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LFN-γγ干扰素175天半年接近成

人水平

2)体液免疫:

骨髓和淋巴结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比T

细胞发育的晚,胎龄10周时肠系膜淋巴结开始发育,也

是最早发育的淋巴结,B细胞产生抗体IgG:

唯一能通过

胎盘的抗体;

IgM:

出现最早,胎儿期产生,升高提示宫

内感染;

IgA:

升高也提示宫内感染,出现最晚,发育最

迟,SIgA有抗感染作用。

2.非特异性免疫:

新生儿吞噬功能暂时低下;

补体3-6

个月接近成人水平。

风湿热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导致Ⅲ型变态反应。

相关联:

儿科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共三个: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治疗都是首选青霉

素。

2.表现:

主要表现:

舞蹈病、环形红斑、心脏炎、关节

炎、皮下小结(五环星光下);

次要表现: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阳性、P-R间期延长、发热、关节痛(增白长

热痛);

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阳性提示风湿活动;

最严

重表现是:

心脏炎(心肌炎:

心尖部轻度收缩期杂音;

心包炎:

心底部心包摩擦音;

心内膜炎:

心尖部2/6-3/6

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3.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不少于2周;

休息:

急性风湿

热卧床休息2周,有心脏炎休息4周,伴心衰休息8周;

抗风湿:

有心脏炎用泼尼松8-12周,无心脏炎用阿司匹

林4-8周

4.预防风湿热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深部肌注每月一

次,至少五年,最佳到25岁,合并心脏病终身服药。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临表:

1)皮肤红肿,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2)草莓

舌。

3)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无效

2.发病2-4周破坏冠状动脉,出现冠状动脉破裂,是发

生猝死的主要原因

首选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次选阿司匹林+激

素(激素不能单用)

4.阿司匹林的用法:

开始剂量30-50mg/kg,退热3天开

始逐渐减量2周减到3-5mg维持,总疗程6-8周

感染性疾病

麻疹

1.典型表现:

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关键。

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发热3-天出疹,疹出热盛,留

下色素沉着。

还有脱屑。

顺序:

耳后--发迹--额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足底

2.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亦最主要死亡原因:

肺炎还可

引起维生素A的缺乏。

隔离:

一般患儿隔离5天,有“肺炎”隔离10

天,同班同学隔离3周。

被动免疫:

接触麻疹后5天内肌注丙种球蛋白

0.25ml/kg,可预防发病

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风疹

是所有疹子中全身症状最轻的,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1-2天出疹,;

热退疹消;

隔离5天,对症治疗

幼儿急疹

病原菌是人疱疹病毒6型,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特点: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好发6-18月的小儿。

猩红热

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首选青霉素。

出现“草莓舌、

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口周苍白圈、帕氏线(Pastia)”

发热后2天出疹。

水痘

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出痘的典型临床表现:

四世同

堂:

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奇痒难忍,易

并发皮肤感染,隔离到皮疹全部结痂。

可以抗病毒、抗

生素治疗,但绝对不能用激素治疗。

菌痢

好发人群:

2-7岁健状小孩。

致病菌:

B群福氏志贺菌。

发病时间:

夏秋季节。

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2-7岁小孩+夏秋季节不明原因突起高热=菌痢。

有脑型-有脑膜刺激征、肺型、休克型、混合型

大便培养。

治疗:

对症

结核病

.概述

1致病菌为人型结核杆菌;

小儿感染结核杆菌,结核菌

素试验阳性需要4-8周

2结核菌素试验:

0.1ml(1:

2000)5个单位,左前臂掌

侧中下1/3交界处皮下注射,48-72小时测量硬结直径。

小于5mm阴性,5-9mm阳性(+),10-19mm中度阳性(++),

≥20mm强阳性(+++),无论硬结大小,只要出现水泡、

破溃、淋巴管炎,极强阳性(++++)。

3.PPD试验临床意义:

阴性1)未感染过结核2)感染

<4~8周

假阴性:

1)免疫力受到抑制:

危重结核-粟粒状结核2)

急性传染病:

麻疹、百日咳、水痘

3)体质虚弱、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

原发性肺结核

1.表现:

低热、盗汗、乏力、纳差

2.小儿对结核杆菌高度过敏,出现疱疹性结膜炎、皮肤

结节性红斑和一过性关节炎;

当胸内淋巴结高度肿大时,

可产生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分叉处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痉

挛性咳嗽,压迫支气管使其部分阻塞引起喘鸣,压迫静

脉可使胸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

3.诊断:

早期首选X线,呈双极影。

DOTS6m

结核性脑膜炎

1.是小儿结核中最严重类型,常见12、3、4、6、7对脑

神经受累,最容易受累是:

7面

神经。

2.临表早期(前驱期):

小儿性格改变,淡漠激惹相交替;

中期(脑膜刺激期):

惊厥、脑膜刺激征;

晚期(昏迷期):

由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频繁惊厥最终脑疝死

亡。

脑脊液查结核杆菌。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改

变,糖(2.2-4.4)和氯化物(117-127)同时下降。

白质升高,白细胞5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4.鉴别诊断:

1)病脑:

糖和氯化物正常2)化脑:

白细

胞极度升高>1000*10^6/L

抗结核治疗。

1).强化阶段:

(4种药同时用)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3-4m。

2.).巩固

异烟肼+利福平9-12m。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口腔黏膜嫩,血管丰富,唾

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

胃呈水平

位,喷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紧张度高,易吐奶。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出生后2-4周出现症状

2.右上腹肿块(最特异)

3.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

4.到幽门消失的胃蠕动波

5.X幽门胃窦部鸟嘴状改变。

6.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先天性巨结肠

排便延迟或顽固性便秘

2.最常见并发症:

小肠结肠炎。

小儿腹泻病

<6个月-生理性腹泻;

6m-2岁小儿秋季腹泻;

2-7

岁中毒性菌痢。

一、1.概念: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

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2.内在因素:

(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道

负担重、防御功能低下、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

3.外在因素:

感染因素,最常见轮状病毒感染

4.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特点:

又称秋冬季腹泻,蛋花汤样,

无腥臭味,能找到脂肪球。

5.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特点:

蛋花汤样大便,有腥臭。

6.金菌肠炎腹泻特点:

好发于抗菌素治疗后,绿色水样

便,有腥臭。

7.真菌肠炎腹泻特点:

大便泡沫状,豆腐渣样。

二、临床表现

1.根据电解质紊乱情况分为轻度脱水:

带稍、尚可、有

泪;

中度脱水:

明显,少泪;

重度脱水:

无尿、花纹、

昏迷、绝冷、休克、无泪

2.丢失液体量:

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100-120ml/kg

3.第一天补液总量=丢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

90-120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

4.脱水的性质:

血清钠130-150等渗性脱水,<130低

渗性脱水,>150高渗性脱水

5.液体选择:

等渗1/2张(2:

3:

1液)(等儿三姨);

渗1/3张(2:

6:

1液)(喝高吐六姨);

低渗2/3张

(4:

2液)(身份低因为老公外面有死三儿)

6.重度脱水只要出现休克必须先扩容:

20ml/kg等张含

钠液,30-60分输完

7.ORS口服补液盐:

只用于轻中度脱水,2/3张。

8.累积损失量8-10ml/kg.h,8-12h;

生理需要量+继续丢

失量:

5ml/kg.h,12-16h输完。

9.张力:

含钠等渗液比上液体总量

10.液体组成:

1)盐:

糖:

碱(盐和碱永远2:

1)2)盐:

糖3)盐:

碱等张含钠液

11.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5ml/kg可提高碳酸氢根

离子5mmol/L.

12.5%碳酸氢钠和1.4%碳酸氢钠换算关系是1:

3.5

13.补钾原则:

见尿补钾,浓度<0.3%,每日不<8h,持

续4-6天,每日给3-4mmol/kg

14.补钙:

见痉补钙,10%糖酸钙稀释后静脉注射

15.补镁:

无效补镁,硫酸镁0.1mmol/kg深部肌注

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

小儿纤毛功能差,肺泡弹力纤维发育差,SIgA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占90%。

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10%为

细菌感染,为溶血性链球菌。

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

“咽了一口热米线,柯了一个疱”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

引起(3.7型),主要表现眼结膜炎,眼结膜充血;

疱疹

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咽峡部疱

疹。

支气管哮喘

1.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抗生素无效,支气管扩

张剂可以缓解

2.哮喘评分:

只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哮喘见3加3,

见2加2,有效加2,见1加1

1)喘息发作≥3次3分。

2)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

2分

3)喘息突然发作1分。

4)具有其他特异性病史,如过

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1分

5)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1分

标准:

总分≥5分者诊断为婴幼儿哮喘;

首选糖皮质激素,也是长期控制发作首选药物

(只要婴幼儿哮喘治疗就选激素)

小儿肺炎

支气管肺炎。

1.最常见的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

发热、咳嗽、气促,三凹征,肺部固定的中细

湿罗音(水泡音)。

3.并发症:

1)累及消化系统:

中毒性肠麻痹,出现腹胀,

肠鸣音消失。

2)累及循环系统:

心衰,出现颈静脉怒张,

下肢水肿3)累及神经系统:

中毒性脑病,出现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