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53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04Word下载.docx

A项中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可能将其氧化为高价态的盐;

因为H2O中O若变成O2,则氧元素价态升高,水是还原剂,但单质钠只能作还原剂。

B项的探究也没有意义;

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红色褪去,原因可能是碱性消失所致,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致,所以D项的探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BC

3.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是(  )

A.能证明非金属性S>

C>

Si

B.能组成ZnCu原电池

C.实验室制取Cl2

D.白色沉淀为BaSO4

A选项,由实验可得酸性H2SO4>

H2CO3>

H2SiO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实验能证明非金属性S>

Si。

B选项,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C选项,需要加热。

D选项,SO2溶解于水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NO

能氧化SO2生成SO

4.(2012年海口模拟)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且安全的是(  )

B选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

C选项,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D选项,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A

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能证明非金属性Cl>

C.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

D.电解硫酸铜溶液制取氢氧化铜

A项,2%HCl溶液常温下不与MnO2反应,不可行;

B项,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的含氧酸,实验B只能证明酸性HCl>

H2SiO3,但无法比较相关元素的非金属性;

C项,用氯化铵与消石灰加热,制取的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尾气的吸收解决了倒吸问题,C符合题意;

D项,图中的电解反应的产物是Cu、氧气和硫酸,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

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D.除去粗盐中的Ca2+、SO

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

A选项,萃取剂选择错误;

B选项,防止HCO

、SO

等的干扰;

C选项,应该先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碱使得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D选项,Ba2+可以除去SO

,再用CO

除去Ca2+、Ba2+,经过滤后,在滤液中再加适量盐酸除去CO

D

7.(2012年济南模拟)用下列实验或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锈

B.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NaF溶液的pH,确定F、Cl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C.装置乙: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D.用Ca(OH)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而通过比较无氧酸盐溶液的pH,无法确定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

乙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的CO2仍会混在乙烷中,故C错;

D中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和Ca(OH)2反应,都有CaCO3沉淀生成,故D错。

8.在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S反应生成FeS,确定非金属性:

Cl>

S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确定硫和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碱性

氯水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会把pH试纸漂白,无法与比色卡相比,即测不出它的pH值大小。

9.(2012年海淀一模)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

盐酸>

碳酸>

苯酚

B

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在液体表面出现油滴

皂化反应不完全

A项中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HCl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

B项Ag+有干扰。

C项酸化后,H+、NO

将Fe2+氧化。

10.(2011年高考广东理综)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

KMnO4酸性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

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项苯层中的溴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褪色;

B项中浓硫酸使蔗糖碳化,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

C项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广口瓶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D项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D

二、非选择题

11.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分液漏斗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方案一]

(1)2NaHCO3

Na2CO3+CO2↑+H2O 

(2)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方案二]

(1)浓H2SO4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装置 不能

(2)29.6% (3)缺少一套将A、B装置内的CO2气体全部驱赶到C装置中的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

12.某学习小组针对如何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提出如下一些方案:

方案1.将一定质量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通过测量氢气的体积,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

方案2.将一定质量(W1)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Fe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洗净、烘干、称量其质量为W2,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

方案3.将一定质量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灼烧沉淀,最后称量。

……

已知ZnCl2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Zn(OH)2沉淀,Zn(OH)2可溶解在过量的强碱中

(1)方案2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

方案3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

(2)方案1中用到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下列装置中不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

学习小组拟选用C装置作量气装置,则气体收集完毕,准备读数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

理解每种方案的实验原理是关键。

(1)方案2锌与铁的活动性差异不大,反应难以进行;

方案3实验操作复杂,沉淀的获取和称量较为困难,精确度不高。

(2)B装置无法排出液体,不能测量生成H2的体积。

C装置必须冷却至室温再读数,且要上下移动右边管使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1)锌与铁的活动性差异不大,反应难以进行 实验操作复杂,沉淀的获取和称量较为困难,精确度不高

(2)B 等到冷却到室温再进行读数,上下移动右边管使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13.(2011年高考广东理综)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

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

8H2O试剂(化学式量:

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

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

8H2O和少量BaCO3组成。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的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

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

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

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约0.1mol·

L-1Ba(OH)2溶液:

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

准确量取25.00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

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

Ba(OH)2·

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

L-1Ba(OH)2溶液。

(1)Ba(OH)2·

8H2O在温度为293K时的溶解度为3.9g/100gH2O;

Ba(OH)2·

8H2O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的BaCO3难溶于水,而Ba(OH)2溶于水,因此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

(2)在成分检验中,要检验滤液中含有Ba2+、OH-,固体中含有BaCO3。

步骤2中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则有Ba2+;

步骤3中,应再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BaCO3;

步骤4中则可以利用测定pH的方法确定含有OH-。

(3)中和滴定时,根据n(OH-)=n(H+)进行计算,当盐酸的浓度为0.05mol/L或0.020mol/L时,需要盐酸的体积大于50mL,所给的滴定管不能满足要求;

若盐酸浓度为1.5mol/L时,求得的盐酸体积很小,误差较大。

(4)若配制1.0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100mL,则需溶解31.5g左右的Ba(OH)2·

8H2O,而Ba(OH)2·

8H2O常温下的溶解度仅为3.9g,所以不能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8H2O在温度为293K时的溶解度为3.9g/100gH2O;

8H2O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的BaCO3难溶于水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Ba2+

滴入稀盐酸,并将导气管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BaCO3存在

取步骤1所得滤液少量,用pH计测定其pH

pH>9.6,则含有OH-

(3)①搅拌溶解待恢复至室温 250mL容量瓶

②0.1980 ③

×

100%

(4)不能

14.小明为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NO2和NO,并验证其性质,装置图如下: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在丙中鼓入空气后现象是________,

可证明NO的还原性。

(2)实验前丙中充满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用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回答)

(3)小华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证明NO2的氧化性?

(简要回答出原理和现象即可)_______________。

本题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再利用NO2与水的反应制NO;

分别在不同的装置中检验它们的性质,在小明的实验设计中乙装置不能区分NO2和HNO3是谁氧化了Na2S,故应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

(1)Cu+4H++2NO

===Cu2++2NO2↑+2H2O

溶液变浑浊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2)3NO2+H2O===2HNO3+NO,制取NO,并用排水法收集NO

(3)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将Na2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可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