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04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9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一Word格式.docx

知识点:

对于环境影响以污染因素为主的建设项目来说,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工程分析项目

工作内容

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项目组成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

污染物分析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统计及分析

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水平分析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分析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例题:

1.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A)

A.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解析:

污染物分析内容包括“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

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靠性。

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图中应标明:

①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②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③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在充分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气候、水文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的影响,合理布置工厂和车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如搬迁、防护等)

1.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应标明(ABDE)

A.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B.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C.比例尺

D.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E.风向玫瑰图

(三)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资料复用法、实测法和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P9或参照导则)

1.物料衡算法

(1)定义

物料衡算法主要用于污染性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原理就是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出产品总量与物料流失总量之和。

(2)物料衡算法分类

在工程分析中,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

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3)计算公式

计算通式为:

∑G投入=∑G产品+∑G流失(1-1)

式中:

∑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①总物料衡算公式: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1-2)

∑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产品—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G排放—某污染的排放量

②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

对某单元过程或某工艺操作进行物料衡算,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

注意: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从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2.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2)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

A=AD×

M(1-3)

AD=BD—(aD+bD+cD+Dd)(1-4)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3.资料复用法

此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虽然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4.实测法:

通过对既有工程或同类工程或产品的实际测量获得结果或测得相关参数的方法。

5.实验法:

通过模拟实验获得结果或相关参数的方法。

1.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先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是(B)

A.2t/a

B.3t/a

C.5t/a

D.15t/a

2010年考试题,用物料衡算原理进行分析。

产生量=1000t×

5%=50t;

回收=300t×

15%=45t;

总损耗量=50-45=5t。

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即2t,则进入废水中的氨是3t。

2.某印染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8万t,但其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万t,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D)万t。

A.1.26

B.0.56

C.0.75

D.0.7

经验排污系数法在实务中用得较多。

新鲜工业用水如有自来水厂的数据应优先使用自来水厂的数据,如没有自来水厂的数据则用企业上报的数据。

工业废水排放量=1万t×

70%=0.7万t。

1.工艺流程应在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可研或设计文件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生产的实际状况进行绘制。

2.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有别于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更关心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3.绘制污染工艺流程应包括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不产生污染物过程和装置可以简化,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工序要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4.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以便为其他专题评价提供可靠的污染源资料。

1.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

(1)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

根据项目评价需要,一些项目还应对服务期满后(退役期)影响源强进行核算,力求完善。

(2)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流程图,并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

(3)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

比如燃煤锅炉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必须要以锅炉最大产汽量时所耗的燃煤量为基础进行核算。

(4)对于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2.计算方法

(1)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须按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弃物按我国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并应算清“两本帐”,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统计时应以车间或工段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实测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

(2)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帐”,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的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1.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建设项目的(B)负荷计算。

A.最小

B.最大

C.平均

D.中等

2.某企业实施改扩建工程,评价范围内相关工程氯气排放量见下表。

该企业氯气的总排放量为(C)。

(往考试真题)

相关工程

氯气排放量(kg/a)

企业已建工程

500

企业扩建工程

300

企业已建工程改造削减

200

区域替代削减

150

评价区内其他在建项目

250

A.800kg/a

B.700kg/a

C.600kg/a

D.450kg/a

在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工程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水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载体,在任一用水单元内都存在着水量的平衡关系,也同样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平衡计算,这就是水平衡。

根据《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CJ19-87)规定,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见图1-1,水平衡式如下:

Q+A=H+P+L

①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

对于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②重复用水量:

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

③耗水量:

指整个工程项目消耗的新鲜水量总和。

1.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

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60m3/d。

项目循环水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B)。

A.91.5%

B.92.5%

C.92.9%

D.93.9%

此题为08年考题。

2.

1)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8.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100+200+200+200=700

所以2600/3300=78.8%

2)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75%)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200

所以600/(600+200)=75%

3)项目污水回用率为(46%)

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90+380=470

所以400/870=46%

无组织排放是对应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

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物料衡算法。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②类比法。

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在此基础上,核算本厂无组织排放量。

③反推法。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以此确定工厂无组织排放量。

1.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B)。

A.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模拟法

D.反推法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额比例

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1.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C)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

B.水文特征

C.水质特征

D.规模

(一)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考点变化)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重点是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要求

1.工程概况

一般特征简介

工程特征

施工和营运方案(给出工程布置示意图)

比选方案

工程组成全面,突出重点工程

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

2.项目初步论证

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相关规划符合性;

选址选线、施工布置和总图布置合理性;

清洁生产和区域循环经济可行性

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证,必要时提出替代或调整方案

3.影响源识别

工程行为识别

污染源识别

重点工程识别

原有工程识别

从工程本身的环境影响特点进行识别,确定项目环境影响的来源和强度

4.环境影响识别

社会环境影响识别

生态影响识别

环境污染识别

应结合项目自身环境影响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和具体环境敏感目标综合考虑

5.环境保护方案分析

施工和营运方案合理性

工艺和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环保设施处理效率合理性和可靠性

环境保护投资合理性

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方面来论证环境保护方案的可行性

6.其他分析

非正常工况分析

事故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

防范与应急措施

可在工程分析中专门分析,也可纳入其他部分或专题进行分析

1.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的影响源包括(AD)。

A.工程行为

B.人类活动

C.社会活动

D.污染源

影响源识别主要从工程自身的影响特点出发,识别可能带来生态影响或污染影响的来源,包括工程行为和污染源。

(二)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的分析内容与方法:

(考点变化)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主要内容应包括:

(1)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2)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3)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4)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实际上,生态影响的源就是工程永久和临时占用的各类土地及面积,以及施工方式和营运方式。

即生态影响的源就是占用了土地,占用土地的面积就是源强,当然影响的强度还与施工和营运方式有关。

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即应全过程分析,其中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1.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此外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对生态也将产生影响。

2.运行期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是不同营运方案以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导致不同生态影响。

工程运行或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进而影响自然资源状况。

1.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B)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大气、地形地貌

B.植被、地形地貌

C.植被、声环境

D.地形地貌

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专题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此部分单项选择题出题量12道左右,不定项选择题出题量14道左右)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一般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等内容。

具体内容见下表:

项目

地理位置

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地质

一般

情况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

即:

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密切

相关

评价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

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地形地貌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围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

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害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

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气候与气象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大气环境状况,如建设项目所在地厂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地面水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地表水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

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密切相关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调查、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

地面水和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

地下水环境

一般情况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

包括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

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

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土壤与水土流失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的简述下列内容: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与结构,颗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