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97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jǐchá

ojiēmà

n蓬郎庐烽搔簪

3.

(1)建造房屋

(2)闲适的样子

(3)长安城

(4)毁坏

(5)销蚀

(6)情意恳切

重点

1.《饮酒(其五)》中的写景、抒情、说理有什么特点?

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在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2.《春望》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诗融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情景交融的范例。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作者见了反而“溅泪”“惊心”,这两句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时恨别之情,使诗人深沉含蓄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3.《春望》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

前两联描绘,后两联抒情,由表及里,显出纵深变化。

在由外向内的进程中,诗人的忧思得到具体而深入的展现。

4.《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很多色彩词,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巧用色彩词,使画面感更强。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鲜明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等色彩交织在一起,恰当地点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鏖战画面,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赤壁》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叙述平实,构思却奇特巧妙。

诗人巧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同时诗人不是从正面描写赤壁之战,而是从反面着笔,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从而借鲜明的形象来议论历史。

构思可谓别出心裁。

6.《渔家傲》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

本词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在上阕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千帆飞舞的画面,亦真亦幻。

后三句写词人在风浪颠簸中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与天帝对话。

这的确是神来之笔。

在下阕中,词人渴望借助鹏抟九天的风力去往神仙居住的地方。

全词气势磅礴,是李清照词中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基础训练

1.结合对课内诗歌的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9)浑:

(10)报: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杜甫的《春望》中,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的句子是:

,。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3.下面对诗歌《饮酒(其五)》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4.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历来评论者对“悠然见南山”一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9.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

有的咏史,有的咏物;

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1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

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1.

(1)建造房屋。

庐:

简陋的房屋。

(2)吵闹的声音。

(3)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闲适的样子。

(6)分辨。

(7)不知怎样表达。

(8)结伴而归。

(9)简直

(10)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要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要注意“忘言”的解释,是“不知怎样表达”。

2.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默写时要先读懂题干,注意题干中的一些提示,如“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等,据此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

注意“辨”字,不要误写。

3.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

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静”。

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

4.

(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提利剑宁愿战死在沙场。

(3)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4)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便不难作答此题。

5.“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或:

“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鉴赏。

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

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和表达的情感去分析。

要理解诗的意境,就要运用联想与想象,分析“见”与“望”两字意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理解即可。

本题既可以答“见”字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见”更能显示出诗人的悠然。

也可以回答“望”字好。

因为“望”是作者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体现诗人对南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1.答案示例一: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

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答案示例二: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

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鸟儿的惊恐。

【解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因为战争,一封家信胜过“万金”,这是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家书的珍贵、难得。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

形容鼓声低沉;

不响亮。

不是写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4.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速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半卷红旗”是红旗半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速行军。

5.局势的危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演变的了解。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6.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7.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

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和创作手法的理解。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

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8.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创作手法的理解。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9.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解析】本题是一道拓展题。

由“易水”可以联想到《于易水送人》这首诗。

进而想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场面。

10.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当时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所以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1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

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2.起兴。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诗人才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13.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要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句的深层含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

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因为“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吴的覆灭。

如果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便诗味全无。

这两句诗富有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的匠心。

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所以不能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

1.高山、落叶、秋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

江水、高山、落叶、秋风。

2.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的复杂心情。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