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15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U梁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文档格式.docx

组内职务

岗位/技术等级

TQC教育时间

组内分工

1

王鹏

31

本科

组长

总工/助理工程师

200

全面控制

2

周海灿

38

副组长

工程部长/助理工程师

210

技术指导

3

倪志成

32

工程师

190

现场管理

4

张丙东

组员

质量管理

5

曹学农

28

试验/技术员

180

试验

6

盛学鹏

测量/工程师

140

测量

7

孟祥奎

中专

拌合站站长/工人

90

混凝土拌和

8

魏平

混凝土班长/工人

80

混凝土振捣

万福洪

工人

平均

150

三、选题理由

为了再次确定选择本次调查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结合本工程实际,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调查、对比与分析。

工程重点难点对比表

项目

重要性

紧迫性

难度系数

经济性

梁体外观质量

钢筋加工及绑扎

混凝土浇筑

预应力张拉

注:

★5分;

▲3分;

●1分

经过调查对比,梁体外观质量是本工程迫切需要攻关的项目,由于U型梁体是青岛市第一次引进,也是我公司第一次生产,对相关技术储备和相关梁体的施工经验欠缺,为此召开了“U梁外观质量控制”专题会,确定将提高U梁外观质量作为本次QC小组课题。

四、现状调查

1、通过查阅资料和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提前论证,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9月25日对已生产的U梁外观质量进行检验,9月26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

形成如下数据:

检查项目

频数

累计频率(%)

气泡、蜂窝麻面

12

27.30%

污染锈迹

10

50.90%

振捣质量棒印、棒点

70.90%

色差

85.40%

硬伤掉角

98.10%

冷缝

100%

2、根据现状调查情况,绘制排列图

结论: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泡、蜂窝麻面、污迹锈迹、振捣质量。

五、活动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1、活动目标

目标值

1.根据设计要求,保证U梁外观质量达到优良水平,达到确保泰山杯,争创鲁班奖的总体目标

2.因施工工艺导致u梁外观质量问题为0,总体质量达到业主满意。

3.通过提高外观质量,提高施工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制表:

王鹏时间:

2013.9.10

2、可行性分析

6、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运用TQC理论和方法,采用因果分析图,对影响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因果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并制定对策。

绘制因果分析图一。

因果分析图一

料机人

技术交底不具体

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差

附着式震动器位置思想不重视、责任心差

和混凝土和易性差振动棒选型

模板打磨不彻底操作工技术不熟练

气温高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方法

工作业面小振捣不规范

无成品保护措施模板安拆不到位

环法

七、要因确认

从外观质量因素排列图上看,累计频率80%以内为主要矛盾,主要是气泡、蜂窝麻面,污迹锈迹和振捣质量不规范三个方面。

从因果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外观质量因素有多条,根据现场实际,对影响外观质量原因最终确认,见下表。

要因确认表

末端

因素

要因确认

结论

技术人员缺乏责任心,未进行交底

现场技术人员能深刻认识到U梁外观质量的重要性及内容,在自检中,能严格按照各项指标控制和检查,有较强的责任心。

×

思想不重视,责任心差

现场外观质量监控制度虽建立但未具体化,分不清责任人,致使现场控制不严格;

没有制订奖罚制度,能动性较差。

模板拼装

厂家对模板拼装到位、技术人员对模板验收较细致严格,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附着式震动器位置不当

附着式震动器位置已经过多次试验,位置恰当

振动棒型号选用不当

振捣棒选型经过技术人员进行测试,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满足U梁振捣要求。

振动棒振捣不规范

进行混凝土振捣的工人振捣责任心不强,有过振和漏振情况,这是造成外观有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且棒印和棒点主要是有振捣器紧贴模板振捣造成的。

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和易性较好,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模板打磨不到位

部分模板打磨不到位,有些锈迹未完全打磨干净,打磨不彻底,钢筋笼就直接入模。

这是造成外观锈迹和污迹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对

浇筑方法经过两个施工班组的测试,对外观质量造成的影响不大。

模板拆除不当

在模板拆除过程中,部分工人在底模未彻底降到位就进行外模拆除,造成U梁滴水槽处有破损情况。

经过交底与培训已经改善。

11

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养护由施工队安排专人定期养护,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按养护制度进行养护,满足要求

无成品保护措施

项目部制定了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并按制定的措施执行,满足要求。

经过讨论分析,要因共有三条,见因果分析图中黑体字部分。

分别为思想不重视、责任心差;

振动棒振捣不规范;

模板打磨不到位。

8、制定对策

对策表

要因

目标

对策

执行人

时间

措施

加强质量意识、提高责任心

思想教育、建立责任制度,制定外观质量评分表,对每片梁进行评分考核,实行奖罚制度。

提梁后

每片梁进行评分,·

定期教育

执行奖罚制度

杜绝因振捣原因造成的棒印和棒点,杜绝过振和漏振原因造成的外观缺陷

振动棒严禁紧贴模板插入,增加振捣工人数量,合理布局振动位置,规定具体的振动时间,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混凝土浇过程

加强检查

监督

杜绝因模板打磨原因造成外观污迹和锈迹

加大模板检查,在钢筋笼入模板前确保模板打磨、涂油到位,制定奖罚制度,提高模板打磨人员责任心。

浇筑前

对支好的模板严格验收

九、实施情况

实施一:

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严格检查程序

实施二:

实施三、振动棒振捣不规范

十、效果检查

1、现场实测

小组成员认真落实对策,对U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允许偏差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

57.1%

85.7%

2、结论

1)从活动前的86.7%合格率上升到94.6%合格率。

基本上达到预定目标。

94.6%

86.7%

2)从不合格统计表上看出,振捣质量引起的棒印、棒点,因模板拆模原因造成的硬伤掉角现象也彻底消除。

3)气泡、蜂窝麻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十一、第二次PCDA循环

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对混凝土影响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蜂窝麻面进行因果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并制定对策。

原因分析

制图:

王鹏制图时间:

2013.11.5

末端因素

结论

混凝土质量

我标段使用的是C55高强度纤维混凝土,混凝土粘聚性好,流动性、扩展性差,且混凝土中的纤维对气泡有一点粘附性。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保证其和易性,对外加剂要求高,混凝土坍落度变化引起了色差、纤维的加入造成表面气泡过多。

主因

浇筑及振捣方法不当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mm~500mm”但是在U梁腹板实际施工中,往往浇注厚度偏高,由于气泡形成过长,并且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由于U梁外形限制,振捣棒经常贴靠模板产生表面过振及棒印

模板打磨及脱模剂使用不当

模板打磨不彻底、脱模剂质量及涂刷方向和均匀性不满足要求,

制定对策:

地点

控制新进场减水剂质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检测频率,控制纤维用量及拌合均匀性。

现场

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必要时重新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连续性,并要保证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大于400mm,控制振捣棒插入位置,部分位置调换30振捣棒。

设专人监督

脱模剂使用不当

仔细检测模板打磨,严格控制脱模剂质量及涂刷质量。

增加检查、验收力度

效果实施检查

实施效果

实施对策1

由曹雪农同志负责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得到了保证

实施对策2

由周海灿同志专门负责,对混凝土浇筑方式方法监督管理,保证了浇筑厚度及振捣方法。

实施对策3

由周海灿与物资部对脱模剂进行选购,现场严格控制,质量有所改进。

检查数

频率(%)

60%

20%

80%

振捣质量

棒印、棒点

0%

说明:

检查点数为检查项目总检查点数

2013年11月27日

外观不合格数排列图

十二、QC成果总结

1、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完成了课题预定目标

活动后96.4%

活动前86.5%

2、解决了U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问题,经业主、监理单位联合验收,总评优良,并被业主评为优质样板工程。

3、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掌握了U型梁预制的施工特点,并为以后类U梁预制施工提供了借鉴,同时培养了一批在U型梁预制方面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

4.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在质量意识、个人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小组进行了自我评价;

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

评价项目

自我评价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质量意识

4.5

个人处理问题能力

3.5

TQC知识

2.5

团队精神

周海灿时间:

2013.11.30

十三、巩固措施

1、严格用人制度,使用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操作工人。

2、严格管理制度,做到谁验收谁负责。

不能把验收当作走过场。

3、加强过程控制程序,将质量管理切实做到:

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全过程控制。

4、持续保持工序质量责任卡制度,遵循制定的工地“三检”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大奖惩力度,确保U梁外观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