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24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docx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

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

基本知识考试大纲

(试行)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的要求,建立干部晋升职务资格考试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基本知识考试试行办法》,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二条本考试大纲是指导全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基本知识考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各州市县和省直党政机关(含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科级干部。

  第四条按照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国情省情、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等框架,本大纲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云南省情、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等内容。

  第五条考试采取笔试方式进行。

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占40%;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占60%。

其中,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情知识的试题不低于40%。

  第六条考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

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

以规范、简练、清楚、严密、准确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第七条考试内容包括:

一、政治

  该部分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1.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物质和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4)认识和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真理与价值

  (5)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6)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

  (7)阶级和国家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8)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社会意识的本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0)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社会进步及其标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2.政治经济学

  

(1)商品与货币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2)资本与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3)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4)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5)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6)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科学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关于国家、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新经济政策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

  (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5.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6.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7.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考验

  8.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原则

  9.政策和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政策和策略原则

  10.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与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四)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策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6.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8.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0.“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和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11.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2.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总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六)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科学发展观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公正、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4、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创新型国家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七)中共党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党的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整风中共七大全国解放战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中共八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失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的历史转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毛泽东党的学说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2.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纲领和路线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4.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6.党的思想建设

  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7.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8.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共产党员标准、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9.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强国战略党管人才原则科学人才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10、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

  11.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2.党的制度建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的章程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现行的主要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党代会代表任期制

  12.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

  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意义

(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

6、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加快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进军队创新加快国防建设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7.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8.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十)时事政治

  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近两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二、经济

  该部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经济发展方式二元经济城镇化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消费者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市场中介机构

  2.市场机制

  需求及其决定供给及其决定供求法则市场均衡及其变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市场竞争

  市场体系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4.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效率与公平

(三)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调控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指标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方式与手段

  2.财政与税收

  公共财政财政收支财政预算税收与税率财政政策

  3.货币与银行

  货币、信用与货币供给利率我国的金融机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四)国际经济

  1.开放经济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

  2.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贸易平衡国际贸易方式和服务贸易世界贸易组织

  3.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外汇储备汇率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

三、法律

  该部分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宪法、有关部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

(一)理论法学

  1.基本概念

  法律及其特征法律功能法律原则法律效力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法律体系法律责任民主与法制法系

  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3.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宪法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选举制度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正确认识和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4.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5.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刑事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

(三)有关部门法

  1.行政法

法治政府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公务员法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

  2.刑法

  刑法基本原则犯罪与犯罪构成刑罚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3.民法

  民事主体与人格权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物权概念及其类型平等保护物权征收与征用知识产权及其类型债权概念及其特点合同自由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4.商法与经济法

  企业与公司制度金融法律制度财税法律制度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度

  5.社会法

 劳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解决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