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250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蜜蜂

膝状

嚼吸式

抱握足(雄前)

游泳足(后)

鞘翅(前)

蓟马

缨翅

白蚁

念珠状

携粉足(后)

膜翅

绿豆象

(♀♂)

锯齿状♀

栉齿状♂

膜翅(后)

家蚕

羽状

鳞翅

蚊(♂)

环毛状

膜翅(前)

小蠹虫

锤状

膜翅(后)

金龟子

鳃片状

开掘足(前)

蜚蠊

螳螂

蝼蛄

蝽象

半鞘翅(前)

翅嵌型

龙虱

抱握足(前)

胡蜂

天蛾

翅缰型

二 分类

(一)昆虫纲次要目及直翅目形态观察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①昆虫形态学:

外部形态特征

  ②昆虫生物学:

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③昆虫生理学:

内部结构及生理

 2、昆虫的主要分类形态特征观察;

(1)常见目主要形态特征;

 

(2)直翅目及代表科重要形态特征。

主要形态特征

弹尾纲

体型较小,无翅,腹部有粘管、握弹器和弹器(附肢)。

缨尾目

体小型至中型,被鳞片;

触角长丝状,复眼退化或消失,口器咀嚼式;

胸部背面扁平,无翅,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

蜉蝣目

体小型至中型;

体纤细柔弱;

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退化;

膜翅;

有一对细长多节尾须和1条中尾丝。

蜻蜓目

体中型至巨型;

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

中胸与后胸紧密结合并向前倾斜;

有翅痣和翅节。

等翅目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

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

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

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蜚蠊目

体中到大型,扁平;

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

前胸背板宽大,常盖住头部;

有翅或无翅,前翅复翅;

尾须短,多节。

螳螂目

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式;

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翅覆翅,后翅膜翅,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

体中型至巨型,拟态,杆状或叶状;

触角丝状或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不发达;

运动器官退化;

腹部第一节与后胸愈合。

革翅目

体壁坚硬;

触角丝状,有复眼,无单眼,口器咀嚼式;

前翅短覆翅或短鞘翅,无翅脉,后翅膜质;

尾须发达呈钳状。

啮虫目

体微型至小型;

头大,触角丝状,复眼小凸出且左右远离,口器咀嚼式,后唇基发达,呈球状突出;

前胸窄小如颈;

翅膜质,发达。

虱目

背腹平扁;

触角线状不发达,口器刺吸式;

无翅;

足为攀握足。

缨翅目

体微型至小型,细长;

触角丝状,口器锉吸式;

前胸背板矩形或梯形,中胸与后胸愈合;

翅为缨翅,跗节端部无爪。

脉翅目

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

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

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蚤目

体微型至小型,体侧扁;

触角短棒状,口器刺吸式;

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

体小型至中大型;

头部下口式;

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

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

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

前翅复翅,后翅膜翅;

常有发音器和听器;

产卵器发达。

直翅目代表科

螽斯科

体中大型;

触角丝状,长于体;

后足为跳跃足,有发达的发音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近基部;

雌虫卵器刀状。

蟋蟀科

体小型至巨型;

前胸背板发达,大于中胸和后胸;

后足跳跃足;

有发达的发音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近基部;

产卵器为刀状或矛状。

蝼蛄科

体中型;

触角短于体长;

前足为开掘足;

前翅短而后翅长,后翅伸出腹末如尾状。

听器退化;

无特化的产卵器;

尾须长。

蝗科

触角丝状、棒状或剑状,短于身体;

前胸发达,马鞍形;

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

产卵器短,凿状。

蚱科(菱蝗科)

体小型;

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呈菱形;

无发达的发音器和听器;

后足为跳跃足;

前翅退化成鳞片状。

 3、二项式分类检索表的制作方法;

    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选出比较重要、明显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绝对性状,以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1)步骤:

 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2)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2、绝对性状

  3、对称性状

  4、文字简洁

二项式检索表(例_提示)

1前翅覆翅…………………………………………………………………………2

1`前翅膜翅或缨翅………………………………………………………………6

2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2`前足开掘足或步行足………………………………………………直翅目……3

3触角长于体躯……………………………………………………………………4

3`触角短于体躯…………………………………………………………………5

4产卵器矛状…………………………………………………………………蟋蟀科

4`产卵器刀剑状……………………………………………………………螽斯科

5前足开掘足,后足步行足…………………………………………………蝼蛄科

5`前足步行足,后足跳跃足…………………………………………………蝗科

6前翅缨翅…………………………………………………………………缨翅目

6`前翅膜翅…………………………………………………………………………7

7触角念珠状…………………………………………………………………等翅目

7`触角刚毛状、线状、棒状………………………………………………………8

8有翅结………………………………………………………………………蜻蜓目

8`无翅结……………………………………………………………………脉翅目

(二)半翅目的分类

 1、半翅目的分类方法;

   五个亚目:

     胸喙、蜡蝉、蝉、鞘喙、异翅 

   约151科 92000多种,国内9000多种。

 2、主要分类形态特征观察;

(1)半翅目主要形态特征;

    触角线状或刚毛状;

口器刺吸式,后口式;

前胸背板发达;

中胸小盾片明显;

前翅覆翅、膜翅或半鞘翅;

常有腊腺或臭腺。

 

(2)半翅目代表科重要形态特征(表)。

胸喙亚目

木虱科

体型微小;

触角线状,端部有2根刚毛;

前翅翅脉三分支后分别二分叉。

粉虱科

触角线状;

翅脉简单,1-2条翅脉。

蚜科

腹部第5-6节有一对腹管,前翅翅脉共柄。

蚧类

雌雄异型;

雌虫不变态,雄虫过渐变态;

感觉和运动器官退化;

固定取食,有介壳或蜡粉。

蜡蝉亚目

蜡蝉科

体小型至中型,体色美丽;

触角刚毛状;

头部圆或向前延伸呈象鼻状。

飞虱科

后足胫节端部有一可活动得片状距。

蝉亚目

蝉科

触角刚毛状,单眼3个;

前翅膜翅,翅脉发达;

腹部有2片音盖。

叶蝉科

触角刚毛状,单眼2个;

前翅覆翅;

后足胫节棱脊上有3-4列刺毛。

异翅亚目

负蝽(田鳖)科

触角4节;

无单眼;

前足捕捉足,腹部末端有短的呼吸管。

蝎蝽科

触角3节;

前足捕捉足,腹部末端有长的呼吸管。

猎蝽科

头后部收缩呈颈状,小盾片小三角形;

膜片基部有2个大的翅室,室端伸出两条大的纵脉。

盲蝽科

体微至小型;

小盾片小三角形;

有楔片;

膜片基部有2个翅室,无其他翅脉。

长蝽科

膜片上有纵脉4-5条;

膜片基部有1个翅室或无。

红蝽科

有2个圆形星斑;

膜片基部有3-5个大的翅室。

缘蝽科

中胸小盾片小,不伸达膜片;

膜片基部一条横脉,其上分出许多纵脉。

网蝽科

前翅质地均匀,非半鞘翅,体背网状花纹;

触角4节,无单眼;

中胸小盾片小。

蝽科

体小型至大型;

触角常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伸达膜片;

膜片有多条纵脉,少分支;

腹部第2气门被后胸侧板遮盖。

荔蝽科

触角常4节;

中胸小盾片发达,伸达膜片;

腹部第2气门外露。

盾蝽科

中胸小盾片发达,盖住整个中后胸及腹部。

 3、二项式分类检索表的制作;

   步骤:

 

     选取特征

       →列表(见表1)

           →成文:

编制检索表

五、实验总结(分析与结论)

 2、昆虫纲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直翅目和其代表科的重要分类特征;

 3、二项式分类检索表的制作。

    制作木虱科、蚜科、飞虱科、蝉科、叶蝉科、猎蝽、盲蝽科、红蝽科、长蝽科、缘蝽科、网蝽科和蝽科的二项式分类检索表。

1前翅膜翅或革质化………………………………………………………………2

1`前翅半鞘翅………………………………………………………………………7

2体背及前翅网状花纹……………………………………………………网蝽科

2`不如上述…………………………………………………………………………3

3触角刚毛状………………………………………………………………………4

3`触角线状…………………………………………………………………………5

4后足胫节基部有一片状可活动的距………………………………飞虱科

4`不如上述………………………………………………………………………5

5前翅覆翅,后足胫节棱脊上有3-4列刺毛…………………………叶蝉科

5`前翅膜翅,后足胫节无刺毛………………………………………………蝉科

6触角端部无分叉,腹部第5-6节有一对腹管……………………………蚜科

6`触角端部分叉,腹部无腹管………………………………………………木虱科

7膜片基部一条横脉,上有纵脉分出…………………………………………8

7`不如上述………………………………………………………………………9

8中胸小盾片发达,伸达膜区……………………………………………蝽科

8`中胸小盾片小,不伸到膜区………………………………………缘蝽科

9膜片基部有两大的翅室…………………………………………………………10

9`不如上述………………………………………………………………………11

10除两翅室外,膜片无纵脉………………………………………………盲蝽科

10`除有两翅室外,膜片上有纵脉…………………………………………猎蝽科

11膜区基部有3-5个大翅室…………………………………………………红蝽科

11`膜区基部有1个翅室或无翅室…………………………………………长蝽科

(三)鞘翅目的分类

 1、鞘翅目的分类方法;

     原鞘、肉食、多食、菌食 

   约160科 350000种,国内约10000种。

(1)鞘翅目主要形态特征;

    体坚硬;

触角多样,有线状、锯齿状、栉齿状、锤状、鳃片状、膝状等类型;

一般无单眼,口器咀嚼式;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三角形的小盾片;

足一般为步行足,有开掘足、游泳足、跳跃足等类型,跗节的节数(跗式)为分类特征;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2)鞘翅目代表科重要形态特征(表)。

肉食亚目

龙虱科

体流线型,背腹两面弧形隆起;

后足游泳足,后足远离前足,雄虫前足抱握足。

虎甲科

下口式;

头比前胸宽;

触角线状,触角间距小于上唇宽度。

步甲科

前口式;

头比前胸窄;

触角线状,触角间距大于上唇宽度。

多食亚目

水龟甲科

体流线型,背面弧形隆起,腹部平,腹部中央有一中脊起;

后足游泳足。

金龟甲(蜣螂)科

头部铲形或多齿,前口式;

触角鳃片状;

中胸小盾片不外露;

后足胫节端距1枚;

腹部气门全被鞘翅盖。

鳃金龟科

棕、褐到黑色;

中胸小盾片外露;

后足胫节端距2枚,跗节1对爪,大小相等,均二分叉;

腹部气门近直线排列,最后1对露出鞘翅边缘。

丽金龟

具金属光泽;

后足胫节端距2枚,跗节1对爪,长短不一;

腹部气门呈折线排列。

吉丁甲科

前胸背板后侧角不尖锐,前胸腹板有一突起成钝状嵌于中胸,不能做叩头动作。

叩甲科

前胸背板后侧角尖锐,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楔形突起插入中胸腹板的深凹窝内,为弹跳工具,握住腹部,可做叩头动作。

萤科

雌雄二型,雌虫常无翅幼虫型;

体壁和鞘翅柔软;

前胸背板发达盖过头部,腹部倒数1~2节腹板上有发光器。

瓢甲科

体半球形;

头小,嵌入前胸背板;

触角锤状(或棒状);

跗式隐4节(拟3节)。

拟步甲科

似步甲;

头小,部分嵌入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有缘折,鞘翅有发达的假缘折。

芫菁科

触角线状或锯齿状;

鞘翅柔软;

两鞘翅在末端分离,不合拢;

可从腿节端部分泌斑蟊素。

天牛科

触角线状,触角长于体2/3以上;

复眼围生于触角基部呈肾形或断开为2块;

跗节隐5节(拟4节)。

叶甲科

触角线状,触角短于体长的一半;

复眼卵圆形,跗式隐5节(拟4节)。

象甲科

头部向前延伸成象鼻(喙)状;

触角膝状;

跗式隐5节。

       →列表(见前表)

1后足游泳足………………………………………………………………………2

1`后足步行足………………………………………………………………………3

2腹部中央有中脊起……………………………………………………水龟甲科

2`腹部中央无中脊起…………………………………………………………龙虱科

3第1腹板中央完全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4

3`第1腹板中央未被后足基节窝完全分开…………………………………………5

4头比前胸宽………………………………………………………………虎甲科

4`头比前胸窄…………………………………………………………………步甲科

5头向前延伸成象鼻状…………………………………………………象甲科

5`不如上述…………………………………………………………………………6

6前胸腹板中央有一突起插入中胸腹板沟内……………………………………7

6`前胸腹板中央无突起,中胸腹板无沟…………………………………………8

7前胸腹板中央突起锐刺状………………………………………………叩头甲科

7`前胸腹板中央突起不尖锐………………………………………………吉丁甲科

8鞘翅较柔软………………………………………………………………………9

8`鞘翅坚硬…………………………………………………………………………10

9腹部末端有发光器…………………………………………………………萤科

9`腹部末端无发光器………………………………………………………芫菁科

10触角锤状或线状,跗节隐4节或隐5节………………………………………11

10`触角鳃片状,跗节非隐式……………………………………………金龟甲科

11触角锤状,跗节隐4节……………………………………………………瓢甲科

11`触角线状,跗节隐5节………………………………………………………10

12触角长于身体2/3…………………………………………………………天牛科

12`触角短于身体1/2…………………………………………………………叶甲科

•(四)鳞翅目的分类

 1、鳞翅目的分类方法;

   4个亚目:

     轭翅、无喙、异蛾、有喙

    前3亚目各1科,有喙亚目分6个次目,已知种类双孔次目占98%。

  已知125科 160000种,国内约9000种。

(1)鳞翅目主要形态特征;

    触角线状、羽状、棒状等,多样;

口器虹吸式。

鳞翅;

翅基部中央有一大的中室。

翅脉的特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幼虫额区狭窄,“八”字形;

口器咀嚼式,腹足常5对(腹部3-6、10节);

足底有趾钩。

     有些科或亚科的腹足2~4对(尺蛾,部分夜蛾)和肛足退化(舟蛾科)。

 

(2)鳞翅目代表科重要形态特征(表)。

名称

有喙亚目双孔次目

刺蛾科

触角双栉状,中室内有中脉的主干存在,喙退化或消失。

幼虫:

常绿色或黄色,体蛞蝓型,多枝刺,有毒,腹足退化。

螟蛾科

触角丝状,下唇须呈喙状向善前伸出,前翅三角形,R3脉与R4脉常共柄,后翅Sc+R1脉有一段在中室外与Rs脉愈合或接近。

体细长少毛,前胸气门毛片上有2根刚毛,趾钩单序、双序或三序。

尺蛾科

翅宽薄,前翅R脉5条,R2脉、R3脉、R4脉和R5脉常共柄,停息时翅平展。

体细长无毛,腹足2对(只有一对腹足和一对臀足),行走时似尺量物,称尺蠖,步曲或造桥虫。

蚕蛾科

触角双栉状,喙退化,前翅外缘近顶角处常弯月形凹陷,5条R脉常基部共柄,翅停息时常向体侧伸展。

各腹节有3个皱环,第八节有1尾突;

腹足左右分离,趾钩中列式,二序。

天蛾科

体纺锤形,喙发达,触角末端弯成细钩,前翅狭长,R1和R2脉共长柄,R4和R5脉共柄,M1和R5脉共柄。

各腹节分6-9个皱环,腹部第八节有1尾突;

腹足左右靠近,趾钩中列式,二序。

毒蛾科

体粗壮多毛,触角双栉状,喙及下唇须退化;

后翅Sc+R1脉与Rs脉在中室2/5处愈合或接近;

休息时多毛前足前伸。

体多毛,不整齐,腹部第6、7节背中央有毒腺;

趾钩中列式,单序。

灯蛾科

体色鲜艳,腹背常有红、橙或黑色斑纹,喙退化后翅Sc+R1脉与Rs脉在基部愈合几达中室之半。

体多毛,整齐,毛常分支呈羽状,前胸气门上有毛瘤2-3个,无毒腺。

夜蛾科

体多灰暗;

触角丝状;

喙发达,下唇须发达,往上翘;

前翅M2靠近M3;

后翅Sc+R1和Rs在中室约1/4处相接或靠近,形成1小基室。

体多有纵纹,腹足5~3对。

中后胸足毛片上仅1根刚毛,趾钩单或双序,环或缺环。

弄蝶科

触角基部远离,端部呈钩状;

前翅5条R脉从中室伸出。

体纺锤形,头比前胸大;

趾钩环状。

凤蝶科

体大而美丽;

前翅R脉4-5条,A脉2条,中室与A脉基部有1横脉相连;

后翅在M3处有尾角,外缘波浪形;

有h脉,A脉1条。

前胸背部有臭丫线,后胸隆起,趾钩中列式,二或三序。

粉蝶科

翅顶角常有黑色或红色斑,前翅三角形或卵圆形,前翅R脉有3-5条A脉1条;

后翅A脉2条。

常为绿色或黄色,体上有短毛和黑色小粒点,趾钩二或三序。

蛱蝶科

触角上有鳞片,端部明显加粗,前翅R脉4-5条,A脉1条;

前足退化。

体上有许多无毒枝刺,或具头角或尾角。

斑蝶科

触角上无鳞片,端部无明显加粗;

前翅有R脉5条,A脉2条;

后翅常有发香鳞区;

体无毛,体节有许多横皱纹,中胸或第8腹节背常有肉状丝突1~2对。

眼蝶科

翅腹面多具眼状斑或环纹;

前翅有几条翅脉基部常膨大;

纺锤形;

头部常分为2叶或长角;

前胸胫状;

腹末有1对尾突;

趾钩中列式,单序,2序或3序。

蝶与蛾的区别

1体多毛或枝刺……………………………………………………………………2

1`体少毛或光滑……………………………………………………………………6

2体多毛……………………………………………………………………………3

2`体有枝刺…………………………………………………………………………5

3体毛不整齐,腹部有毒腺…………………………………………………毒蛾科

3`体毛整齐,无毒腺………………………………………………………………4

4体毛短,多粒点状毛瘤……………………………………………………粉蝶科

4`体毛长,无或少毛瘤………………………………………………………灯蛾科

5体蛞蝓型,足退化…………………………………………………………刺蛾科

5`体蠋型,足发达……………………………………………………………蛱蛾科

6腹部第八节有尾突…………………………………………………………7

6`腹部无尾突………………………………………………………………………8

7各体节上有6-8个皱环……………………………………………………天蛾科

7`各体节上有3个皱环………………………………………………………蚕蛾科

8腹足5对…………………………………………………………………………9

8`腹足部分有退化…………………………………………………………………11

9头大于前胸,身体纺锤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