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95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20Word下载.docx

比较

10

现代科学、文艺

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

11

20世纪初西方中心论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

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

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

B 根据题干“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更激进的力量……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后,俄国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人民的“外科手术”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正确。

此时沙皇政权已经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A、D排除;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

江苏镇江一模)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

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

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

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D 题干中的两种说法存在矛盾,但并不妨碍历史真相的研究,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官方还是后者的研究,都可能掺杂主观因素,会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判断哪一个可信度更高,故B、C两项错误。

从题干中的两份资料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看法,可知人们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角度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故D项正确。

(教师备用)

【新知生成】主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1)史由论来、论从史出:

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方式包括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史论结合、左图右史、从历史材料中得出历史结论等。

(2)孤证不立:

只有一个实例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3)二重证据法:

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方面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另一方面,将正面史料与反面史料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4)“读史征信”:

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史料的有限固然成问题,而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则危害更大,史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要做到“无信不征”。

(5)哲学思辨方法:

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辩证评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偶然性和必然性、必要与可能、实事求是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3、(2018·

湖南六校联考)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

“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

”这一做法造成(  )

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A 材料中法令规定不能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这样市场中流通的商品便会减少,根据价值规律可知物价会上涨。

同时,商品少,需求大于供给,只能凭证供应物资,故A项正确。

这种做法与劳动力无关,不会导致劳动力减少,故B项错误。

C项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与材料中“苏俄”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做法是在消费领域,并非产能问题,产能更多地与科技水平、资源量等挂钩,故D项错误。

4、(2018·

东北名校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全继承

B 新经济政策是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规律的深刻把握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发展。

从材料中“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近代化过程中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故B项正确,D项错误。

A项过于绝对,错误。

C项与题干“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符。

5、(2018·

湖南张家界三模)“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

较少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

”材料意在说明(  )

A、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B、斯大林的经济思想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

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

C 材料主要讲述了斯大林个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较少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等,暗示斯大林更多受俄国专制传统影响,更倾向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中斯大林的个人因素,故C正确。

6、(2018·

河南开封一模)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

“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

A、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C 根据材料“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结束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统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后,随着欧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更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而使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

A项列宁的有益探索为新经济政策,只是试验的一部分,且带有市场因素。

B项错误,材料强调占世界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项时间不符,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霸主要是在1955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成立后。

7、(2018·

河北保定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

贝尔指出:

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

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正是美国虚假的柯立芝繁荣时期,“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技术、市场、资本是工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它们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但人民的购买却以分期负债等形式体现,说明实际购买力与生产之间存在矛盾,这就存在激化供求矛盾的危险,故B正确。

8、(2018·

四川名校联考)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

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C 根据材料中1931年,可知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导致就业竞争激烈,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

9、(2018·

安徽蚌埠二模)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

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

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美国(  )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

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

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

B 新政期间,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政府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设立公共机构,如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导致国家机构增多,政府支出加大,体现了材料所述现象,这促进美国经济的缓慢恢复,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故B项正确。

A项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D两项时期,国家减少干预,国家机构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10、(2018·

安徽合肥一模)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两项水利工程都(  )

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

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D 材料中,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重要工程,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聂伯河水电站修建于斯大林时期,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所以二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D项正确。

A、C两项只是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目的,与第聂伯河水电站不符。

B项是苏联斯大林体制的重要特点,故B项错误。

11、(2018·

湖南十三校联考)如图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

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

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C 漫画中所描绘的人物,从远古时期的在石头上刻字到使用印刷术到书籍出版再到现代信息工具,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由于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2018·

河北唐山期末)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评语(  )

A、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C、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D 从材料中“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可以看出这种评语蕴含着一定殖民主义色彩,蕴含着评价者对非西方地区文学的蔑视。

泰戈尔是印度人,却强调“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暗示泰戈尔作为英国殖民地的人对宗主国的向往,说明其中包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故选择D项。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功绩问题;

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泰戈尔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不是肯定东方文学;

C项错误,无法从评语中看出其文学风格,且本题涉及的不是文学风格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新知生成】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是西方人以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用于东方社会时的一种自然表达。

它本质上体现西方的观点或立场。

它是由西方文化看待世界的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功,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

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

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

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

(9分)

(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

(2)问,发展中国家以羡慕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上的落后。

第(3)问,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因此不太认可苏联的成就;

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其羡慕学习的对象。

答案:

(1)原因:

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

经济上: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

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文化上:

教育和交流媒介受到政府的控制。

(2)原因:

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

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

(3)原因:

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

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看到了苏联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的弊端。

发展中国家:

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落后,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的发展。

14、(2018·

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

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近25%,达3、75美元。

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如下表)。

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

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

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

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国经济指标:

1931年3月至1932年6月

(1923~1925年=100)

时间

工业

生产

建筑

合同

工厂

就业

工资额

价格

流通中货币

与活期存款

1931年

3月

8月

9月

1932年

6月

87

78

76

59

77

27

74

73

60

75

64

62

43

72

71

24、8

23、4

20、4

资料来源:

[美]查尔新·

金德尔伯格:

《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217页。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根据给定的材料与表格数据不难得出,美元升值问题与美国工人失业问题是摆在罗斯福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罗斯福新政究竟采取过哪些具体应对措施,据此展开论述即可。

观点:

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美元升值和工人失业问题。

(3分)

论述:

经济大危机期间,英国放弃金本位致使英镑贬值,直接引发了美元升值;

美元升值后,商品价格、工业生产、工人工资和就业率跌落的速度更快。

(4分)罗斯福政府面临这一现实,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1分)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物价上涨和经济扩张;

(2分)复兴工业,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保护工人利益;

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加强政府责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

(任意答对一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