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86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2.以服务为宗旨,严格履行工资基金管理职能,及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福利待遇。

①为了充分调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职工权益保障,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完善并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疗养工作的通知》,对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贯彻实施带薪年休假作出了相关要求,并对职工疗养的条件、方式、时间、补助标准、指标、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规范,依法依规依政策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及正常福利待遇。

②做好工资管理日常服务工作。

圆满完成工资年报和离退休人员退休生活费统计年报和分析工作;

认真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审核、职工死亡抚恤、遗属生活补助及各项工资待遇的审批工作;

严格退休手续,做好病退、提前退休的审批工作。

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

在完成对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摸底调研基础上,2009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开展,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已审批完毕,共为1697名在职义务教师和538名退休义务教师办理了绩效工资和退休生活补贴。

奖励性绩效工资正在进一步实施。

3.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工作。

①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

2005年底,全县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2849人,其中,中高职665人,初职2184人。

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各业中的带头作用,一是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工作;

二是加强继续教育,组织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高新科技知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等科目的学习,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截至2010年10月,我县有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931人,其中,高级职称191人,中级职称1019人,初级职称1721人;

三是强化管理,认真做好每年年度考核工作。

②通过改革我县机关工勤岗位和事业单位新补充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考试聘用形式与程序、工资保险待遇、职务职称、考核、续聘与解聘、回避、监督等制度进一步深化了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在进行充分调研,经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机关新进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米委办发[2007]7号),今后除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认,采用调任、引进或个别选调方式聘用的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将全部实行考试聘用按合同管理。

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根据全县年度补充聘用计划组织补充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考试。

③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补充方式,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制度。

在招聘工作中我局始终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完善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等环节,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进行监督,每一进程都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加大了公开程度,打造“阳光人事”。

到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共为我县事业单位聘用478名工作人员。

其中教育系统167名、卫生系统64名、其他事业单位247名,并对新聘用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4.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工作。

认真做好人事编制工作中法律、法规、政策、工作信息、办事流程等方面的对外公开工作,在做好人事代理等传统人事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拓展人事服务领域,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人事服务,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5.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西部大学生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一村一居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面试、体检、聘用及培训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从2006年起我县被列入了省“三支一扶”重点工作县,先后有20名高校毕业生到我县开展“三支一扶”活动。

认真组织落实了选聘到村任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生活补助及其它相关待遇。

在2009年、2010年的事业单位公开考聘工作中,专门抽出了部分岗位面向在xx县服务的“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特岗教师”、“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招聘。

同时,针对2006年招聘的112名西部边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的“特岗教师”在我县服务期已满的问题,会同县教育局对其中自愿留任且服从分配的人员从学校考核和全县教育教学能力集中面试考核两方面进行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85名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选聘到我县各农村中小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6.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维稳解困工作。

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及家属的安置工作,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我县共有企业军转干部13名,我局坚守“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可控”的工作底线,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救助、补助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每年在春节、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和一些重要时段,组织慰问特困人员,及时启动企业军转干部防控预案,成功地做好了稳控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人才工作。

1.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

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省、市对人才工作的要求,为实现“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xx”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拟定并印发了《xx县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试行)》、《xx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xx县优秀人才奖励办法(试行)》。

②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开展节日慰问等活动;

为切实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拟订了《xx县人才大楼使用办法(试行)》,基本明确了入住对象及条件、房屋的使用及管理等政策,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现已有16引进的名高层次人才入住。

③从爱护干部,关心人才的角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预防在先”、“身心并重”的保健理念,会同县委组织部于2009年3月20日—5月20日组织开展了对我县2904名干部知识分子到县医院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了干部知识分子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库管理,便于今后资料的可查性和对疾病规律的相关分析,使体检更具有实效性。

④加大对县教育、卫生系统的投入力度,完成县人民医院、xx中学校、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县第三初级中学、县第一小学校、“四合一”医院的新扩建等项目,从硬件上为我县吸引优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①根据县委、县政府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精神,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事业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工作意见、《xx县卫生医疗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

五年来,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等用人单位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的高等院校共引进339名我县急需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教育类毕业生140人,卫生类毕业生40人,其它类毕业生59人。

②针对我县人才队伍总量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稀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突出,年龄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立无障碍人才引进机制,破除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壁垒和体制性障碍,着眼于学科上层次、专业上水平,按照“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先用后调”、“先聘后调”等灵活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进一步拓宽了引才聚才渠道。

五年来共引进教育、卫生系统中高层次人才82人。

3.关注民生,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开展我县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编印了xx县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资料;

二是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帮扶服务工作,从2009年起共指导帮扶我县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引才新途径,并为2009年自主创业的2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了创业补助金9万元。

4.实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

①根据xx市人事局《关于开展农村骨干人才培训的通知》要求,于2009年举办了农村骨干人才培训会,使农村骨干人才能尽快掌握新的农业科技和营销知识、适应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为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②2008年6月12日,我县xx镇中药生物菌研究、生产专家谢永林,湾丘乡热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朝华,撒莲镇禹王宫村党总支书记、农村经纪人李波,草场乡克郎村科技养殖户杨世军,新山乡生猪养殖户万启明,白坡乡张门扎村党支部书记褚少军等六名同志在“xx市农村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由市政府授予了“xx市农村优秀人才”称号并获得表彰。

③初步建立了农村人才信息库,在白马镇、普威镇建立了2个农村人才超市。

充分发挥县级农业部门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和组织县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在撒莲镇建立了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专家示范基地,在xx镇和白坡乡建立了核桃种植专家示范基地,在草场乡建立了草场(普威)烟草种植专家示范基地。

继续做好了以县医院为基地的卫生专家基地建设,

(三)编制工作。

1.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规范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①认真贯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扎实抓好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每月定期开展编制与实有人员清理及数据更新工作。

二是明确了由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财政供养人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沟通完善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作,确保了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有序。

②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规定,按照审批权限,结合xx县实际情况,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及时进行了部分单位的机构、编制设置、调整工作。

③深入贯彻执行《规范四川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依法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强化事业单位日常监督管理,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日常监管的途径与方式。

截止2010年4月,全县实有事业单位247个,其中乡镇事业单位有54个,县级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193个。

④为有效控制全县机构增设,编制增长,切实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加快全县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进程,印制了xx县机构编制管理卡。

于2010年11月起在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单位试点推行机构编制证卡制度。

2.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注重实际、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新路子,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制定了《xx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顺利实施了全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截止10月31日,完成了全县187个事业岗位设置报批和核准工作,设置3719个岗位,其中管理岗位313个,专业技术岗位3167个,工勤技能岗位239个,进一步革除了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单一、用人机制不灵活、工作效率不高等弊端,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次定岗确认。

3.切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①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和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xx县乡镇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攀编发〔2008〕64号)规定,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拟定上报方案,于2009年下发了《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的通知》(米委办发〔2009〕23号),到2009年6月全面结束。

此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文件规定的乡镇机构限额,根据各乡镇的综合指数,科学合理地细化了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职能,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的具体事权范围和工作职责,将县农牧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管理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员整体划转由乡镇管理,理顺了人员管理关系。

②按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同时启动了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拟定了《xx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xx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xx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xx县关于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自聘人员清退处理意见》等相关政策,以保证乡镇机构改革与兽医、广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4.规范公(业)务用车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县级部门公(业)务用车管理,掌握全县县级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县县级部门公(业)务用车控制性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米委办发〔2008〕42号)文件要求,会同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了县级各部门公(业)务用车车辆编制登记工作。

5.积极开展调研,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结合开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2009年4月底联合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等县乡部门职能、职责、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积极应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做好以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织实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环保、国土、安全生产、动物卫生监督等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按上级安排正稳妥推进。

6.积极稳妥组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

2010年,根据中央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精神,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委编办备案同意,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并于11月12日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

二、社会和劳动保障工作部分

(一)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实施就业富民工程,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2006年~2010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达7008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18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1913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控制在4.0%以内,确保了就业局势的稳定。

2.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

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

2006年~2010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01本,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39万元,发放培训补贴125.6万元,发放职业介绍补贴7.1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2万元,有力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3.扎实工作,推动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具体目标任务,实行层层分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

二是多途径、多渠道宣传就业促进新政策,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三是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首次由县财政出资50万元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五年来,全县共计发放贷款57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3293人就业;

四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全县共有20户困难企业享受到了失业保险基金扶持,其中支付岗位补贴86.01万元,支付社会保险补贴金额73.64万元,为稳定就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积极争取“7.27”洪灾援助政策,向受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优惠证》;

六是就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提升。

七是认真开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服务活动,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4.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十一五”期间,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创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2006~2010年,全县共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527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66%;

培训农村劳动者14496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381人,创业成功890人,创业成功率达64%;

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32027人次。

5.创建创业型城市,带动全民充分就业。

2009年xx市被列为全国82家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

县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创建措施,鼓励全民积极创业,充分扩大和带动失业人员就业。

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技能。

2009~2010年,全县共有928名学员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133名学员参加了创业能力培训,242人实现创业,带动688人就业。

6.加强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

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为主线,以做好农民工培训、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了全县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

到今年10月底,全县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35500人,实现劳务收入30660万元。

2006—2010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年度

新增城镇就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

2006

1310

1098

426

3.8

2007

1287

936

321

3.68

2008

1314

976

413

3.63

2009

1550

1096

471

3.51

2010

1547

812

282

3.16

(二)社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社保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1.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参保人员待遇及时支付。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扩面工作力度,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把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二是把高风险企业和农民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

三是把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

四是推进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督促企业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从而使各险种覆盖人数不断增加。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321人、6725人、21198人、11488人、12584人;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全面完成规划目标。

确保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保证了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各项待遇的按时按规定报销和支付。

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6—2010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

参保人数

(人)

离退休人数

征收养老保险费

(万元)

养老金支出

目标数

完成数

5200

6057

2400

2201

1100

3150

1400

1663

5700

6737

2500

2321

1360

4280

2445

6200

8101

2600

2397

1600

5838

1700

3116

6700

9359

2700

3516

1850

10508

4656

7200

17321

2800

3748

2100

6000

2000

5500

2006--201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表

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人)

统筹基金(万元)

个人帐户(万元)

公务员补充险种(万元)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人)

总计

在职

退休

收入

支出

9360

11407

6430

7735

2930

3672

744

1048

709.3

424

562

640

471.3

565

201.2

200

156.6

93

-----

9380

12185

6300

8389

3080

3796

758.5

576

735.6

557

577.9

763

521.3

660

202.4

303

169.2

125

4800

145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