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4899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3)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2.交流:

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3.小结: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三、欣赏佳作,分享精彩

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与大家分享,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牛刀小试,妙笔生花

1.试一试。

选择几个主题,尝试写一写开头和结尾。

2.展示自己写的开头、结尾。

比一比谁写得精彩。

第二课时

一、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一)诗歌的魅力。

1.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指导读好诗句。

3.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和志向?

学生讨论交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拓展:

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能说出相应的诗句吗?

例:

(1)松柏——正直,也有坚持。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2)菊花——不随俗不媚时,坚守高尚节操。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3)梅花——清高孤傲。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山中雪后》)

(二)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联系课文想一想:

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2.读句子,讨论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3.讨论:

4.练一练。

根据提供的语境,描写句子中人物的外貌。

(1)放学了,在班级等待妈妈来接的小女孩。

(2)踢足球的小男孩。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

2.小组交流哪些句子自己能理解。

3.再读句子,按自己的理解说出意思来。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

而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

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

留侯世家》,意思是: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

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是: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息;

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此话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名贤集》,意思是: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意思是: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4.再次诵读,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运用,积累经典

1.说一说下列名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精神。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警句格言。

(1)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2)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四、课堂小结,拓展作业

古诗词、警句格言,是传统文化百花园中最绚烂的一枝。

这些诗文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是我们生活的良师、挚友。

推荐给同学们一本书——《增广贤文》,它一定会给你启迪。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制订“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活动内容

1.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记录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激发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2.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搜集相关的作品、照片、寄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六年小学生活的精彩瞬间,唤起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3.展示活动成果,以联欢会的形式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依依惜别之情。

活动形式

1.搜集资料。

2.召开分享难忘回忆交流会。

3.开展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写赠言、写策划书等。

4.举办毕业联欢会,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校、老师、同学告别。

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1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结合材料内容制订活动计划,明确任务。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2.讨论确定研究的专题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3.小组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如确定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专人整理讨论意见、专人记录讨论结果等)

4.制订完整的活动计划,选择合理的汇报形式,如举办毕业联欢会。

第二阶段:

阅读、搜集相关材料,回忆往事。

1.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读后小组内交流感受,激发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恋、感恩之情。

2.收集不同年级时最有意义的照片,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最难忘的人或事。

3.召开交流会,畅谈成长故事,在全班分享自己小学生活的难忘回忆。

第三阶段:

收集、筛选成长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1.收集、筛选成长资料。

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如照片、作品、证书、奖牌等)

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3.编排成长纪念册。

第四阶段:

依依不舍话惜别,写书信、毕业赠言。

1.自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

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

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2.诵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学生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与祝福。

第五阶段:

学习成果展示,举办毕业联欢会。

1.小组讨论,确定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与母校告别。

2.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3.根据分工,创编节目,各司其职,认真准备。

4.确定节目单。

活动一 回忆往事

1.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2.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活动准备

针对书中的“阅读材料”设计学生交流的话题。

1.认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收集、整理小学生活中的资料(奖状、照片、日记本、旧玩具等)。

一、赏读佳作,感悟师生情

1.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自己的老师,也一定会有老师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佳作:

《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卡,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2.出示阅读要求:

(1)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表示作者情感的语句画下来。

(2)这两篇文章中有哪些你觉得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或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3)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由文章中的人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往事?

(5)完成阅读卡。

一、我阅读    重点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的老师

主要事件

表达的情感

印象深刻的句子

二、我难以忘怀的(  )

人物

二、读后交流,情感大碰撞

1.谈一谈:

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话题进行交流。

(1)《老师领进门》写的是作者回忆小学时的田老师用故事来引导学生,让作者爱上了文学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作文上的红双圈》主要讲的著名作家黄蓓佳小时候因为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自己的作文获奖并发表,所以自己爱上了写作,成了作家的事,表达了她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作文上的红双圈》中写道: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读出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

3.说一说:

借助表格,简单介绍自己难以忘怀的人、物、事。

三、分享故事,抒发感恩情

1.过渡:

同学们,时光飞逝,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这六年一定让你有笑有泪,难以忘怀。

让我们来回忆这段美好的过去,抒发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赞美、眷恋与不舍之情吧!

2.分享难忘回忆。

(1)填写时间轴。

①回忆自己难忘的点点滴滴,选择每一年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用关键词句概括出来。

②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填在相对应的时间点上,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2)交流自己的成长故事。

①展示难忘的纪念物品。

借助自己搜集的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等。

小组内交流个人成长经历,说一说物品背后的故事。

②先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各组推荐一些成长故事,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四、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布置课后活动:

课后,请大家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修改好,开展一次班级“难忘小学生活——成长故事会”活动。

4.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对同学、老师、母校浓浓的眷恋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二 制作成长纪念册

1.明确成长纪念册的意义,交流探讨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制作并展示成长纪念册。

1.搜集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

2.制作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多媒体资料。

1.小组研究成长纪念册的创意。

2.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等资料,准备制作成长纪念册。

一、观看视频,回忆往事

同学们,时光匆匆,再过不久大家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呢?

2.欣赏视频《多彩的校园生活》。

3.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难忘的瞬间。

5.过渡:

同学们,从你第一天迎着朝阳跨入校园,从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从你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春游……这无数个第一次,汇聚成了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我们该怎样保存好这些珍贵的记忆呢?

我们可以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

二、欣赏范例,明白意义

1.看一看:

欣赏教师展示的几本课前搜集的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关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内容丰富:

有校园活动的活动剪影,有学生的作品,有参加比赛的精彩瞬间,有学生取得的证书、奖状,有学校的环境照片……

形式多样:

有照片资料,有证书、奖状,有文字记录,有直接书写,有资料粘贴……

主题突出:

纪念册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岁月悠悠,成长历程难忘。

”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点滴,奋斗历程。

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记录着同学们成长故事的成长纪念册,谁的心中又能平静呢?

今天,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让我们也来精心地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把母校的点点恩情,把恩师的谆谆教诲,把同学的浓浓深情……永远地留下来。

三、集体讨论,形成方案

1.阅读教材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集体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1)收集个人成长资料,可以是照片、绘画作品、证书等,筛选出可以用来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内容。

(2)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按年度进行分类,也可以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

(3)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4)按顺序编排正文。

四、互帮互助,动手制作

1.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填写资料准备卡。

资料准备卡

资料名称

类型

时间

比赛证书

照片

×

年×

月×

市级歌咏比赛获“二等奖”

2.讨论交流,进行资料筛选,完成资料归类卡。

要求:

(1)具有代表性,挑选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典型事件。

(2)资料不雷同、不重复。

资料归类卡

事件

代表物件

形式

2009

加入少先队

红领巾

2012

参加市小百

灵合唱比赛

证书

证书原件

3.群策群力,确定纪念册板块。

(1)讨论:

①纪念册共几页?

②纪念册由哪些板块构成,才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呢?

(设计小标题)

③纪念册的标题是什么?

(2)完成表格。

纪念册标题:

《       》

板块

内容

呈现方式

页数

卷首语

老师寄语

请老师撰写

1

“踏入校门”

①一年级入队仪式

②一年级上课  

照片、红领巾

2-3

“精彩瞬间”

①校运动会

②参加市合唱比赛

③风筝比赛

……

①照片

②证书

4-8

(3)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确定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形式等。

(4)小结:

一本好的成长纪念册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要挑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照片、证书等资料呈现形式,按板块、时间进行排版。

为了使成长纪念册更具有观赏性,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绘画、描图等美化创作。

4.合作探究,自主设计,装订成册。

(1)小组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步骤。

第一步:

对资料进行分类、挑选和编辑。

第二步:

将资料按重要、一般、备选三类,分层存放在资料夹中。

第三步:

精心粘贴,美化装饰。

第四步:

给每一个板块编写简介或导语。

第五步:

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名字,并写上序言,精心设计封面。

(2)自主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3)装订美化。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3.总结:

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是对自己一个阶段的梳理,通过这些资料,你会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你还会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对你的深厚情谊。

请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吧!

4.布置课后活动:

课后请大家把成长纪念册制作完毕,精心美化,举办一个“班级成长纪念册展览活动”。

活动三 依依惜别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如何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挚的祝福。

2.指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惜别之情。

如,朗诵诗歌、写赠言等。

3.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交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的能力。

1.围绕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制作相关课件,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搜集一些小学毕业赠言。

搜集描写童年的诗歌等。

一、明确活动内容

1.播放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导入:

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我不想说再见》。

歌中唱到“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是啊,一生中避免不了与人说再见,但不想说再见的时候又能有多少次呢!

今天,你就要离开校园了,面对生活了六年的母校,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你想说再见吗?

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母校、老师、同学诉说,让我们把心中的话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吧。

二、写赠言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

师生交流,明确以下问题:

(1)毕业赠言主要写什么内容?

(一般地,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主要写对对方的美好祝愿。

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主要表达感恩之情。

(2)明确书写格式。

(3)毕业赠言可以写给谁?

(老师、同学,也可以给自己。

2.选择语言表达形式。

师生交流:

用哪种语言形式能很好地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

(1)可以采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情感浓烈。

(2)可以采用诗歌的形式。

(3)可以是一段饱含深情的语句。

(4)也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

3.写赠言。

(1)学生自主选择赠言对象,完成“写赠言”活动。

(同时播放校园歌曲)

(2)向赠言对象大声表达自己的心声。

4.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化处理,准备展示。

三、诵读诗歌

1.小组内自读教材中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合适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诵。

2.教师指导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背景音乐,确定每个小组的朗读内容、朗诵方式。

如,单人朗诵、男女生朗诵、多人合作朗诵等,还可以配乐朗诵。

3.小组搜集整理描写童年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选择合适的音乐,小组分工合作练习朗诵,为诗歌朗诵会作准备。

四、成果展示,诗歌朗诵会

1.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

3.朗诵自己写的毕业赠言,然后当场送给对方。

4.举办一次小型诗歌朗诵会。

1.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设计毕业留言册,把收到的同学“赠言”做成毕业留言册,还可以请老师题词留念。

“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1.集体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计划,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展示学生才艺,增进同学友谊,激发对母校、师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通过开展综合性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作用,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1.教师上课的录像,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或录像。

2.校园风景的照片或录像。

音响、服装、备用乐曲、歌曲等。

策划“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一 集体交流,自由表达。

话题一:

这个联欢会怎么开?

话题二:

准备哪些节目?

话题三:

程序如何安排?

活动二 集体决议,做好筹备。

1.拟定参加人员名单,要把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请到。

2.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各小组筹备节目。

3.讨论活动主题:

感恩我的母校。

4.联欢会分工:

由同学们投票决定主持人2~3名;

节目审核人员3~5名;

服装、道具筹备人员,每个小组2名;

场景负责人3名;

来宾接待人员2名;

照相、摄像人员3名。

活动三 确定节目,做好计划。

1.制订节目单。

2.制订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感恩母校,感谢师友,告别小学生活

6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