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525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文档格式.docx

这说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往往是主动地接受文化熏陶的

③优秀文化具有确定的方向性④文化总是在不经意间塑造人

7、(4分)马年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艺人,可谓异彩缤纷,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4分)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要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里的“文化”

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

④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4分)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

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0、(4分)因为移动支付技术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带现金出门,逛街购物都用手机支付,很多餐厅、超市甚至路边小店都开始用二维码收款,这种现象表明

A.科技普及缩小的居民的文化消费差距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人在实践当中发展文化,也在实践当中享用文化

11、(4分)“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12、(4分)2018年4月22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影片《红海行动》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电影在使广大影迷获得精神上的洗礼与享受的同时也展示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宣传了真善美及勇敢拼搏的精神追求。

这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4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人类文明”意义上的广义文化,也不同于“文化知识”意义上的狭义文化,而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下面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④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等都属于文化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14、(4分)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4月份CPI温和上涨②韩美两国展开联合军事演习

③“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④《出彩中国人》第三季开播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4分)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0周年。

地震纪念馆真实记录和反映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展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

参观该纪念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④文化有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6、(4分)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这蕴含的道理是

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产物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7、(4分)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思想世界,放映电影、电视片,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读书会和纪念大会……这表明

①文化活动需要物质载体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④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8、(4分)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①文化首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④先进思想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19、(4分)澧水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

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这就是澧水船工号子。

A.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群众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不同区域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D.文化是人们在战胜困难中产生的

20、(4分)“三秋桂子,十里河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咏杭州的佳句。

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

①文化反映生活②文化来源于实践③文化由文人创造④文化引领生活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1、(4分)“指点江山飞渡难,红军伟绩震人寰。

”一座纪念红军长征渡江的石碑矗立于江畔。

鎏金的碑文诉说着战场的厮杀,引无数游人驻足缅怀,心潮澎湃。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自然事物中渗透着文化元素④革命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2、(4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由此可见

①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3、(4分)2018年元旦,某广场热闹非凡,现代舞、诗朗诵、集体舞、情景剧、小品、舞蹈、相声等多个节目精彩亮相,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用者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非意识形态的文艺属于真正的文化

24、(4分)马克思指出,“人类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①文化实质上是精神和物质现象的总和②文化由人所创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经济、政治以外的一切现象均属文化现象④文化必须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才能产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4分)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

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的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

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生活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①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④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6、(4分)公益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影响了“春蕾志愿服务队——天津妈妈会”和“苗苗义工”等公益组织。

现在通过互联阿平台,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公益活动来让社会充满爱和善,也给参与者带来了精神满足和价值尊重。

这说明公益文化

A.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C.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27、(4分)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

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中华文化是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8、(4分)《礼记》中有这样几段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乎?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这主要反映了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塑造人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9、(4分)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

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30、(4分)曾经人声鼎沸的老厂房,逐渐成为工业遗存。

文化学者建议:

把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厂房变成博物馆,让人铭记昨天,也能展望未来,这便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温度。

A.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是文人创造的D.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31、(4分)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行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A.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B.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C.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2、(4分)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33、(4分)《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华夏大地,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抗击敌人。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34、(4分)“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重视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①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提升劳动技能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5、(4分)“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6、(4分)2018年1月23日,中华风俗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风俗”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风俗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

展览通过各类型海内外华人家庭的风俗故事。

展示中华风俗在新时代的风采。

中华风俗文化主题展

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风俗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7、(4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38、(4分)近年来,许多公共文化场馆在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吸引了民众,新年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互不影响D.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

39、(4分)以少年济公为题材的动画片《小济公》充分展示了浙江天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了济公文化,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和天台旅游产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的独特性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创新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结果

40、(4分)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

下列属于“文化扶贫”的是

①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②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返乡就业

③开展“报刊下乡”工程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工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1、(4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期间,主办方特别设置了“气候与子孙后代区”,通过内容丰富的展览、参与体验等气候文化主题活动,帮助普通民众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主办方这一做法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2、(4分)叉子,原来是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

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3、(4分)钱钟书先生曾言: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你认为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8年8月18日,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

②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③2015年10月7日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④2017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鼓浪屿:

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44、(4分)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

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素养

45、(4分)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6、(4分)“双11”,“蓝瘦,香菇”、“小目标”、“洪荒之力”、“吓死宝宝了”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

C.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47、(4分)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去超市购物B.参加庆“七一”文艺演出

C.集宁区选举人大代表D.某商城搞产品促销活动

48、(4分)近来南京街头的一些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过……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

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

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道德素质

49、(4分)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

①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50、(4分)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

1、(4分)

【答案】D

【解析】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说明老物件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

③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故本题答案为D。

2、(4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产物。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材料中“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选C;

A错误,该观点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B和D与材料主旨无关。

3、(4分)

【答案】B

【解析】材料是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并不是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不选,③正确;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正确;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的功能,历史文物并没有选择传递的功能,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4、(4分)

【答案】A

【解析】一个人外在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能看出其出生、所受的教育等。

这反映了个人的内在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接受教育等逐步培养出来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①②项符合题意;

个人的内在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根源于人的基因特征,③项说法错误;

个人的内在素养与人的文化程度并不成正相关关系,④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

5、(4分)

【解析】通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观众又重新领会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通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展现出来,没有涉及文化传播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

书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不是途径,C项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D项说法错误;

6、(4分)

【解析】通过参观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来激励我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符合题意;

全国各地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说明人们往往是主动地接受文化熏陶的,故②符合题意;

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