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531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4Word下载.docx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反佛思想中最著名的是的《神灭论》。

3、学:

建安学的代表作有、、;

陶渊明的代表作有、;

民歌中的代表作有、、。

4、艺术:

书法家有、、、等;

画家有、;

著名的石窟艺术有和。

三.知识点内涵阐释:

1、魏晋南北朝经济发展的特点:

 

2、魏晋南北朝寺院经济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魏晋南北朝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原因:

4、魏晋南北朝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或宗教思想流派和它们之间的的关系:

四.纵横联系知识的分析与归纳:

1、我国古代与现代人口流动的共同影响: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在化上的反映:

五.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宗教是一种化载体,宗教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状况。

据此回答1—7题

1.道教从民间兴起和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分别始于

A.战国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东汉和东晋D.东汉和南朝

2.结合佛教教义和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的是

A.张角B.张陵.葛洪D.陶弘景

3.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动荡,政治黑暗B.佛教使百姓找到了精神解脱的道路

.佛教适合统治者控制思想的需要D.异域化对人们的吸引

4.历史上曾有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

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传播危及儒学正统地位B.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佛教势力的发展危及封建统治D.佛教成为农民斗争的工具

.佛教在中国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B.道教的抵制.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的正统地位巩固

6.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佛教的兴盛B.开凿于北朝末期

.位于今天西大同D.已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化遗产

7.在恒悬空寺内,有一个大殿供奉着老子、孔子、佛祖,被称为三教殿,这说明了

A.该地佛教徒同时也信奉道教和儒学B.儒、佛、道三教没什么本质区别

.儒、佛、道三教之间没有矛盾D.不同化之间的相互包容

8.受佛教盛行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的特点是

A.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B.寺院经济膨胀

.北方畜牧业迅速发展D.游牧地区发展农耕经济

9.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A.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北方发展相对缓慢B.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各民族之间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10.南北朝时期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经济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广泛种植

11.南朝时,南方经济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原因是

A.政局稳定B.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土地的大量开垦

.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A.洞庭湖流域B.鄱阳湖地区.三吴地区D.成都平原

13.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经济上的积极作用是①北方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减②农耕规模缩小③河西走廊得到开发④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14.“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中的“六朝”是指

A.曹魏、西晋、宋、齐、梁、陈B.吴、西晋、宋、齐、梁、陈

.西晋、东晋、宋、齐、梁、陈D.吴、东晋、宋、齐、梁、陈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中,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是其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不包括

A.马钧改进翻车,用于灌溉B.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犁耕法

.深耕细作的推广D.实行均田制,兴修水利

16.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进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蜀锦闻名天下,行销魏吴B.发明了灌钢法

.纸张质量提高D.南方的白瓷为我国的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7.在我国古代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

A.《抱朴子》B.《太平经》.《齐民要术》D.《禹贡地域图》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间的迁徙和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

.打破了北方农牧业的分界线D.为隋朝的统一准备了条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的是

A.刘徽B.祖冲之.贾思勰D.裴秀

20.同魏晋南北朝时代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反映于

A.数学与农学B.农学与天学.数学与地理学D.农学与地理学

21.王充和范缜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的相同点是

A.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人的精神和肉体共存亡D.人是能够战胜自然的

22.下列诗歌作品中属于“建安学”的是

A.《蒿里行》和《悲愤诗》B.《敕勒歌》和《木兰辞》

.《归田园居》和《桃花园诗》D.《登池上楼》和《拟行路难》

23.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凤格的社会根在于

A.迷恋大自然的风光B.热爱劳动人民

.对城市喧嚣的厌倦D.现实政治的黑暗

24.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艺术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②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③陶渊明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园诗》④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A.①④B.②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其道具可能有①书案上有毛笔和纸张②一本印刷的书籍③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④墙上挂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A.①B.①②.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颢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的僧侣、佛寺统计表

朝代僧侣佛寺

北魏末200万3万多所

北周近100万1万多所

宋3.6万1900多所

梁8.2万2800多所

材料二(范缜曰)浮屠害政,桑门蠹俗(浮屠、桑门皆指佛教),风惊雾起,驰荡不休。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磬于堕游,货馋、殚于泥木。

——《梁书》卷四十八《范缜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结合教材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范缜是如何批判佛教的?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8226;

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平,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膏腴之地,亩值千金,杜之间,不能比也。

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沉昙庆传》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的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81——907年)

一.阶段特征及其表现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封建社会的繁荣。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制度创新完善;

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土地集中趋势加强。

民族政策开明,中央与边疆各族联系加强;

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开明;

中外交通发达;

中外政治经济化交流盛况空前。

兼收并蓄,科技领先,全面辉煌;

中华化圈开始形成

1、隋朝的兴衰:

建立(时间、建国者、都城)→统一(条:

时间。

意义)→强盛(表现为隋朝的建设:

、、

、)→灭亡(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2、唐朝的兴衰: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兴起——贞观之治(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化上,)→发展——武则天的统治(措施、)→鼎盛——开元之治(措施:

、、、)→衰落——安史之乱。

1、隋唐制度的革新:

①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创立,完善;

作用:

、、)。

②科举制——选官制度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

③府兵制的改革和调整:

隋帝改革(内容。

、、)——唐太宗调整和健全。

④募兵制的创立(原因:

⑤租庸调制(作用:

⑥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作用:

、)

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2、隋唐农业发展的特点:

3、隋唐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隋唐商业繁荣的表现:

、四大商业都会:

1、与突厥的关系:

唐太宗时灭,俘获,在其故地设都督府进行管辖,征服高昌,设;

唐高宗时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后与分治天南北。

2、与回纥的关系:

唐太宗时任回纥贵族为。

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为,9世纪中期,其政权瓦解,西迁到、和。

3、与靺鞨的关系:

8世纪前期,唐朝在地区设置都督府,该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7世纪末,统一粟末鞨靺各部,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与南诏的关系:

8世纪前期,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并封他为。

、与吐蕃的关系:

7世纪初,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时,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8世纪初,入藏,进一步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9世纪,唐蕃会盟,史称“”。

1、隋唐时期的对外交通:

陆路:

从长安出发,东可到达,西经“丝绸之路”可通、、以及欧非许多国家。

海路:

从、出发可到今天的韩国、日本;

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2、与新罗的关系:

3、与日本的关系:

4、与东南亚互派使节

、与天竺的关系:

纽带,代表人物、。

6、与西亚的关系:

波斯;

大食。

1、隋唐时期化发达的原因:

2、科技成就:

雕版印刷;

火药;

天历法、;

医学、、

建筑、。

3、进入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

初唐;

水田园诗人、;

边塞诗人、;

成就最高、;

中唐;

晚唐、。

4、绘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杰出画家、、。

、书法:

初唐三大家、盛唐、中唐、草圣和。

6、音乐舞蹈:

1、对隋朝兴建两都的认识: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隋朝修筑驰道的历史作用:

4、隋朝的历史地位:

、唐朝前期统治者用人的共同之处及影响:

6、“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7、“开元之治”形成的原因:

8、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9、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特征:

10、隋唐化的特点:

1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2、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13、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

1、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历史启示:

3、汉、唐两朝中外交往的差异:

4、隋唐时期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6、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隋唐是秦汉之后第二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两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回答1—题

1.隋朝统一的客观条是①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②南北经济已基本平衡③广大人民渴望统一④隋帝正确的政策

A.①②B.③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2.隋朝采取的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国内各地经济联系的措施是①灭陈,统一全国②营建洛阳③开凿大运河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

A.邗沟B.通济渠.永济渠D.江南河

4.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②知人善任,贞观一朝人才济济③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成风④轻徭薄赋,劝农桑

A.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其主要政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重视人才B.发展科举.劝农商D.限制佛教

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回答6—9题

6.与秦朝相比,唐朝的中央官制最大的变化是

A.中央官吏增多B.尚书省权力最大

.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权下放到兵部和吏部D.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相互监督,保证政治清明

.废除丞相,加强了皇权D.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8.关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改变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限制了皇帝用人的独裁D.提高了官员的化素质

9.“(唐科举)……(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此材料说明①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②以门第出身为应试资格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④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唐朝前期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到唐中期因均田制破坏而实行两税法。

据此回答10—13题。

10.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这说明租庸调制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③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生产方式的赋税制度④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控制严格

A.①②B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唐朝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经济掠夺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调整生产关系D.减轻农民负担

12.唐中期均田制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发展B.土地买卖的频繁

.土地兼并的严重D.政府无地可授

13.唐中期两税法的实施

A.减轻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削弱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废除了人头税D.承认土地兼并后土地占有的现实情况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繁荣景象。

回答14—18题

14.对唐朝向要田的现象的认识,比较全面的是

A.使江南土地资得到开发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1.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①筒车②翻车③耧车④曲辕犁

A.①④B.①②④.①②③D.②④

16.“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反映这首唐诗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较多B.农村的商业比较繁荣

.田地荒芜,破败景象惨重D.政府的商业政策宽松

17.对隋唐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唐初开始征收茶税③开元通宝是玄宗时期的铸币④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

A.①②③④B.①④.①②③D.②③④

18.唐朝后期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

A.当地经济发达B.政治清明

.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D.经济重心的南移

隋唐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据此回答19-22题

1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送成公主入藏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接待渤海人长安学习汉化

A①②B①③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

‘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

陛下若患西戎,予请以兵除之。

’”上述材料出自

A.《贞观政要》B.《资治通鉴》.《旧唐书》D.《新唐书》

21.唐与朝鲜、印度的交往,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政治制度的相互影响B.贸易往频繁

.化艺术的相互吸收D.生活习惯的交互影响

22.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崔致远和鉴真B.吉备真备和义净.义净和崔致远D.鉴真和吉备真备

23.隋唐时期我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僧一行最早实测了地球子午线

.唐本草是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D.唐末制造的火箭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

24.唐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A.陈子昂和白居易B.孟浩然和王维.李白和杜甫D.杜牧和李商隐

2.隋唐化灿烂的原因有①经济繁荣,国家强盛②统治者重视化③民族之间交流频繁④唐以前化的传承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瓖)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瓖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地。

……张祜诗云: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7.唐太宗说:

“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成就)无几。

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为编户乎?

”他又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就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请具体说明。

⑵简述唐太宗推行的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

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3)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8.阅读材料: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1971年,考古工作者曾对唐代洛阳含嘉仓进行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圆形窖穴29座。

大的窖穴能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的亦能储数千石。

……据献载,749年(天宝八年)官仓的存粮共有粟米9600万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三、知识点内涵阐释:

1、①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②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④各族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原因:

①佛教盛行并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人民以大量血汗供养僧侣;

②统治者看到佛教的重要性,为寺院和僧侣提供特权,并广修寺塔、施舍钱财;

③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的迅速开发也为寺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

影响:

①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②为佛教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③引发灭佛(如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也使佛教化遭受损失。

3、趋势: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民南迁

自然原因:

①北方气候寒冷,自然条恶劣,故游牧民族南迁;

②秦汉时期黄河流域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南方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生产。

社会原因:

①中原战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并相互征战;

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而南迁。

4、特点:

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②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反佛斗争成为思想领域的中心;

④科技成就突出;

⑤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

⑥艺术领域大放光彩。

①政治上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②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经济基础;

③民族融合的促进。

、流派:

道教、佛教、反佛的无神论。

关系:

①道教得到了改造(吸收了儒家思想、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

②佛教理论的发展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但带了给社会的严重危害,于是出现了以范缜的《神灭论》为代表的反佛思想。

四、纵横联系知识的分析与归纳:

1、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

2、差异:

北方经历了破坏和恢复的交替发展过程,而南方持续发展,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在化上的反映:

由于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大批士人南迁,南方科技化成就较高。

五、单元知识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一DDD6一10BDBB11一lDDD16一20DDAD

21一2ADDA

(二)非选择题:

26、

(1)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2)针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指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

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