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96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docx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二、政治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稳中有变”

  2011年考试大纲于今天正式颁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稳中有变。

“稳”是指“纲要”在所有学科中的占分比例仍然是14%。

“变”是指今年“纲要”有四处变化,其中增加一个知识点,调整三个知识点。

具体如下:

  第一章内容无变化,考生复习时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掌握。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另外还需要注意:

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周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这个问题考生复习时需要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特别注意两次对外开放的区别,防止出现分析题。

考生需要知道:

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内容有一处调整,即第三节第一个知识点由“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调整为“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包括兴起、而且包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整个过程,调整后表述更加全面。

此外,本章是重点章节,需要重点从宏观上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重点复习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以及失败原因。

其次,需要掌握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重点复习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再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对于戊戌变法,重点复习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与教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中相应的章节有重点例题的设置,同学们对此重要考点应有深刻的理解。

  第三章内容有一处调整,即第二节标题由“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调整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

特别强调辛亥革命的功绩即中华民国的建立,这里注意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本章内容虽然是重点章节,但是2010年已经在本章命制分析题,所以,考生复习时主要从选择题的角度掌握本章内容,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内容无变化。

复习本章时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

另外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

因此,特别注意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意义、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相关知识点。

  第五章内容无变化。

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有:

一个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两次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两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毛泽东四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第六章有两处变化。

第一,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详见《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这里需要同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结合起来复习。

  第二,第三节标题由“国民党正面战场”调整为“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这里强调的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

  除了这两处变化之外,本章需要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

如:

全面抗战路线、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三三制政权建设、减租减息、新民主主义理论、整风运动等。

考生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特别注意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关系的。

  第七章内容无变化。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第八章内容无变化。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

中国共产党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

注意本章复习时需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结合起来复习。

  第九章内容无变化。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

  第十章内容无变化。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

  针对上面所说的“纲要”2011年考试大纲稳中有变的特点,我觉得2011年考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复习。

  第一,夯实基础。

  “史纲”这门课是一门基础课,考试时侧重于考查基础,所以,建议2011届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按照大纲要求,扎扎实实的去复习知识点,不要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

大纲上所有的知识点要一点一点复习,然后按照我们要求认真复习《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2010年考查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都属于基础类试题,估计今年这种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二,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从2010年的考试来看,“史纲”与“毛概”结合的知识点较多。

比如2010年试题中的多选题第27题、28题。

所以,我们在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史纲”中与“毛概”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去复习,一定不要人为地割裂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

“毛概”中统一战线理论和今年新增加的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可以放在一起复习。

再比如,“毛概”中的第四章与“纲要”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内容可以放在一起复习。

  第三,重视重大事件,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

  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所以,需要注意两次对外开放结合命题的可能性。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这些问题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

另外关于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们需要注意第41届世界博览会的成功召开。

  第四,把握“史纲”的分期线索、来龙去脉。

  “来龙去脉”主要指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这是“史纲”复习的核心内容。

关于分期线索,我需要详细的给大家说一说。

  “中国近现代史”顾名思义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从时间上看,讲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的历史。

其中,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这段历史是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历史,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结合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以及《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来看,1至3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4至7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8至10章为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哭声、眼泪、鲜血、汗水共同交织而成的历史。

有屈辱的岁月,也有奋斗的征程,奋斗的征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史。

所以,今天我以最重要的那条线索,探索史的线索,给大家把它串起来。

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出新招,一浪高过一浪,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首先出现的就是钦差大臣林则徐。

林则徐在销烟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些新的信息。

所以,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他们俩,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这样,历史任务落到了农民阶级的肩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资政新篇》,但是这两个文件各有各的“硬伤”。

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也不可能救中国。

1864年,太平天国倒在血泊当中,救国救民的任务落到了下一个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身上。

  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学为本体,将西学为我所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这个思想大家一听,应该能够感觉出它的弊端所在。

“中学为体”是以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本体,“西学为用”呢,是用先进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

现在你可以想一想,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你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这上面,能够救得活他吗?

所以,我称它为一朵西方的鲜花,插在国产的牛粪上。

洋务运动后来也失败了。

  接下来又有人在思考,光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救中国,救不了,现在我既学科技,又学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我既变革经济这个层面,还变革政治这个层面。

随之,维新变法运动就兴起了。

维新变法运动经过了思想宣传,经过了百日维新的政治运动,但是维新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的。

这个阶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当中,曲曲折折的生长起来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这么一个阶级是一个缺钙的阶级,带有天生的软弱性。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维新变法肯定也是要失败的。

经过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如同昙花一现,最后夭折了。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失败后,一部分人放弃了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以发展起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出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分权的临时约法也出现了,等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个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篡夺了。

不管怎样,这朵花比刚才我讲的洋务运动那朵花,插在粪上的那朵花,要好多了,是历史的进步。

所以,毛泽东在认定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时指出,中国完全的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辛亥革命说起的。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这个问题上,辛亥革命是有历史性的进步。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民主科学的观念传到中国。

  1917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了,宣传民主,宣传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同学们想一想,仅仅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还不够,还必须在中国寻找一个物质方面的载体。

这个时候,中国工人阶级恰恰也是在黑暗当中摸索,这个时候如鱼得水,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工人阶级,这两者就结合起来了,产生了中国的共产党。

这个事件是在五四运动以后,考生一定要注意,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的时候,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接下来是四个阶段的革命战争。

第一个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部分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展了北伐战争,但是,1927年,因为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出现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接下来中国的革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中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己的军队也在八一南昌起义的时候建立起来了。

三大起义之后,中国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这部分作为考试来讲,有两个转折非常重要,一个是八七会议,批陈独秀的右倾;一个是遵义会议,批王明的“左”倾。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另外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还要注意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内革命战争是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为什么后来就发展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矛盾呢?

从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的转化有几个重要的事件。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开始抗战的标志。

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

这八年当中,整个抗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是重点。

需要同学们注意一下毛主席的文章,《论持久战》怎样来谈抗日战争的。

还要注意一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也就是人民战争的路线。

  1945年,抗战结束以后,民族矛盾解决了,阶级矛盾又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一直打到1949年,三年当中,出现了重要的三个标志性事件。

一个是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战略进攻开始。

第二个事件是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被消灭。

第三个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这个事件标志着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但是,这个事件能不能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结束了呢?

不能。

因为建国以后,我们还再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在解放南京这个地方,就完全划上句号了。

  接下来是新中国成立这个事件,2010年刚刚考过,国庆六十周年,带有很大的纪念性的意义的一个考点。

所以,2011届考生,这个考点就不再作为重点,作为常规性考点准备就可以了。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还不叫社会主义社会,同学们千万要记住,1956年以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但是实际上1949到1956年,就已经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从1956年开始,我们国家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那个年代也曾经提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是不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直到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首先是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的曲折发展,有大跃进,有人民公社化运动。

接下来是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经济处于徘徊前进的两年之中,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

接下来1985年的时候,城市的全面改革也推开了。

  关于开放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从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几个中国共产党的会议非常重要。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接下来是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五大重要的贡献是,认定了二十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科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从1840年到2007年近17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经过近110年的探索,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继续奋斗,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鉴于本文篇幅有限,更详尽的强化学习指导请同学们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化综述与复习方法指导篇

2011年考研大纲刚刚公布,万学海文政治名师已经第一时间对2011年政治考试大纲进行最全面、最精细、最深度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大纲修订变化。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延续2010年的知识点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研大纲出来之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的变化原因和命题规律,以及在今后的复习中如何根据其特点展开复习。

在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发行的权威官方考研用书《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中对考研政治的命题重点进行了详尽分析,下面我们针对新大纲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提纲挈领地给出考研政治复习的指导。

  一、2011新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变化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础性学科,是所有考研政治学科中灵活性做强的一门,因此,在命题规律上,往往非常注重考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与2010年相比,更改之处有两处,分别在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

下面我们结合《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按照2011考研政治新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变化作出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是马原理的绪论部分,此章跟2010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此章内容是马原理部分的系统介绍,所涉及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复习过程中注意用复习选择题方法进行复习,认真总结,提纲挈领,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部分进行识记性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的一个章节,也是我们要着重复习的重要章节。

此章跟2010年大纲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将唯物论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改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通过变化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表述侧重从逻辑体系上阐述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之所以是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原因,即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2011年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将“是”变成了“在”,在命题上应该侧重于变革过程和阶段,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过程和时间阶段。

唯物论部分考生必须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形式。

命题形式以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具体的命题角度可以是将以往哲学家的典型观点设置为分析材料,将不同性质的哲学派别作为选项等等,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

关键是要抓住上述几个考点。

  除了唯物论部分,本章辩证法部分更是十分重要,内容和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各个部分(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之中,对于复习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把握辩证法部分的逻辑结构,要注意三点:

第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法的范畴和基本规律都是对联系和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注意五对基本范畴的应用性,此点在2009年作为重点分析题考点出现。

  从历年考题情况看,每年都有选择题、分析题出现,而且题量大。

有的部分连续几年都考到,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一方面的发展以另一方面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的原理,比如1999年单项选择题第2题、2001年多项选择题第16题,2002年文科多项选择题第16题、2003年多项选择题第16题和2004年多项选择题第17题和辨析题第31题、2009年分析题34题,2010年分析题34题连续以不同形式进行考查过。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这一章的重中之重,每年必然出题,考生要认真复习知识点,提升运用能力。

  正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第三章所指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有一处更改,将“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改成“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更加侧重原理和实际应用结合程度,运用真理和谬误关系说明成功和失败的对立统一,说明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此章相比于2010年没有明显变化,考点逻辑顺序与2010年吻合,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清楚认识论部分的理论地位,即与唯物辩证法一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制分析题的重点,在2010年考研政治试卷中,就作为分析题考点出现。

所以考点要提高重视度。

  这部分的难点是认识的本质,考生需要区分唯心主义先验论、唯物主义的两种反映论,因为涉及到西方哲学部分,所以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要多多注意系统总结。

  本部分命制主观题的重点有三个,第一个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第二个是认识的发展过程,第三个是真理和价值,其中第一个考点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认真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部分相对于2010年没有考点变化。

这部分知识点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比如在2008年分析题中有一个问考到了唯物史观,问题考点是人的本质问题。

  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按照,《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考生需要理清逻辑顺序,可以按照两条主线来复习,第一条是社会如何发展,在这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社会基本矛盾所属相关知识点,第二条主线是人如何发展,考点集中在人的本质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部分,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需要注意命题设置,即多以名人名言的形式进行选项和题干设置。

  另外,在复习唯物史观部分知识点时,需要格外注意社会意识的三个构成成分,社会存在的三个构成成分和上层建筑的两个分类,从历年的考试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三个考点频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项多是用事例考查构成成分,需要考生认真辨别和分析。

  二、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中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变化之处:

  总体来看,今年大纲马原理的变化很小,没有实质内容上的大变化,就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这两部分内容来看,新大纲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考点共98个。

与2010年大纲相比其变化如下:

第五章只有一处表述变化:

将相对人口过剩表述为相对过剩人口。

第七章删除两个知识点,有一处表述变化:

删除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改革;删除知识点改善党的领导;将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表述变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删除的这两处知识点其实仍在考研范围内,在毛中特这门课程中都有对社会主义改革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更详细的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