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31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案例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3.docx

《案例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3.docx

案例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商务实验室EDI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学院:

嘉兴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张三

学号:

200532225307

指导教师:

吴老师

嘉兴学院教务处制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

目录

1.1EDI的概念3

1.3EDI应用举例4

2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背景、实现过程及其所存在问题5

2.1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背景和意义5

2.2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实现过程及需要解决的问题8

3 UML建模方式与officevisio2007简介10

3.1建模方式10

3.3.1UML简介10

3.3.2UML的特点11

3.2officevisio2007简介12

3可以将Visio绘图控件嵌入到使用Microsoft.NET连接软件或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构建的行业专用(LOB)应用程序中[参考文献6]。

4系统业务模型13

4.1概述:

13

4.2EDI应用模拟系统工作流程14

5需求分析15

5.1确定参与者15

5.2获取用例16

5.3用例的划分与组织17

5.4用例图17

5.5用例描述19

6系统设计20

6.1系统体系结构设计21

6.2数据库表21

6.2.1数据表的E-R图23

6.3系统的实现平台24

6.4详细设计24

7系统实现25

7.1构件组成25

7.2系统实现25

结论25

参考文献27

电子商务实验室EDI模拟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张三

嘉兴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电子商务实验室是针对电子商务课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所需的实践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交易流程,实验室中涉及了C2C、B2C、B2B电子交易、EDI模拟系统、物流网管理系统、网上银行、考试系统、网络营销等。

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

EDI模拟系统是电子商务实验室其中的一个模块。

它将模拟EDI(电子数据交换)整个过程。

该研究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对该模块进行全面的流程设计和分析。

使用UML写出并画出完成该模块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部分,就该模块来实现一个系统模型。

EDI模拟系统包括有以下模块:

贸易伙伴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单证录入接口、报文生成和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平台等模块。

关键词:

EDI模拟系统;UML

 

 

E-CommerceLabEDIsimulationsystem’sAnalysisandDesign

Qianguofang

CollegeofMathemat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JiaxingUniversity

Abstract:

Laboratoryfore-businesse-commerceisrelativelycoursesshouldbepartofthepracticeofthepracticeenvironment,inordertoallowstudentstobetterknowandunderstandthevariouse-commercetransactionprocess,thelaboratoryinvolvedintheC2C,B2C,B2Belectronictransactions,EDIsimulationSystem,thelogisticsnetworkmanagementsystem,Internetbanking,examinationsystems,marketing,etc.EDIistheEnglishabbreviationof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theChinesecanbetranslatedas"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simulationsystemisoneofthee-commercelaboratorymodule.Itwillsimulate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thewholeprocess.Thestudybytheobject-orientedanalysisanddesignofthemoduletoconductacomprehensiveprocessdesignandanalysis.RequiretheuseofUMLtowriteanddrawtocompletethemodulesystemanalysisanddesignofthesystem.Onthemoduletoachieveasimplesystemmodel.

EDIsimulationsystemisoneofthee-commercelaboratorymodule.Itwillsimulate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thewholeprocess.Includingthefollowingmodules:

tradingpartnermanagement,thevalueofinformationmanagement,documententryinterface,tothetextgenerationandprocessingmodule,theformatconversionmodule,communicationsmodulesandplatformmanagementmodules.

Keywords:

EDIsimulationsystem;UML

1绪论

1.1EDI的概念

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

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动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而ITU—T(原CCITT)将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

又由于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无纸贸易”。

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

本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

早期的EDI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

7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ED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带动了跨行业EDI系统的出现。

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跃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时至今日,EDI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

1.2EDI的特点

根据国内电子商务相关的书籍资料,网络营销教学网站将EDI的特点归纳如下6个方面: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

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

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参考文献1]。

1.3EDI应用举例

基于WEB的EDI系统:

其中用HTML可产生表单,这样的表单放在WEB服务器上,可以被有Internet接入口和安装了浏览器的用户使用。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从WEB服务器上获得所需要的表单并且填写完成后,表单可由客户机发送给WEB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表单数据传送一个外部程序(脚本),在EDI服务器中脚本将数据翻译为统一的EDI格式,并将要处理的目标数据送到供应商的EDI业务应用程序中,脚本接着动态的产生一个HTML页面进行业务确认,通过WEB服务器回送给用户的浏览器。

WEB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借助于分组交换的TCP/IP之上建立的HTTP协议进行,即通信是基于客户机询问和服务器应答之上的。

    WEBEDI允许中小企业只需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去执行EDI交换,但它是不对称的。

一方实现EDI交换,承担所有实现EDI的费用,一般是较大的公司,它对EDI消息开发或购买相应的WEB表格、改造成适合自己的IC,然后放在WEB站点上,成为EDI的接口。

另一方只参与EDI交换,但不能从EDI中获得好处。

因此,WEBEDI只能让中小企业负担得起上EDI的费用,但在得到EDI的好处方面,与实现EDI方(较大公司)是不均等的。

    目前,WEBEDI已在上海得到初步应用,只要进入EDI公司的万维网选择“宾馆客房网上订”,瑞金、华亭、和平等十多家宾馆的资料就会跃入你的眼帘,用户只需根据网页提示,在浏览器中选择所需宾馆,在线填写定单并发送,不久可通过WEB或Email得到宾馆的订房答复。

通过订房确认单,用户还可对订房需求进行确认和修改。

2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背景、实现过程及其所存在问题

2.1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

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以及Internet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包括一切使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

这样,现在已经流行的电话购物、电视购物都可以归入电子商务的范围。

但大多数定义还是将电子商务限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商业活动。

因为只有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普及的今天,才使得电子商务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参考文献2]。

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

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动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而ITU—T(原CCITT)将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

伴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致了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商务活动方式———电子商务(E-Commerce)的出现。

电子商务作一门新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大学都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设了电子商程,于是电子商务专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也因此有了电子商务实验室。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同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这时,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纸面单证就是外汇”。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

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为基础的EDI应运而生。

EDI一经出现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在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其中用HTML可产生表单,这样的表单放在WEB服务器上,可以被有Internet接入口和安装了浏览器的用户使用。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从WEB服务器上获得所需要的表单并且填写完成后,表单可由客户机发送给WEB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表单数据传送一个外部程序(脚本),在EDI服务器中脚本将数据翻译为统一的EDI格式,并将要处理的目标数据送到供应商的EDI业务应用程序中,脚本接着动态的产生一个HTML页面进行业务确认,通过WEB服务器回送给用户的浏览器。

WEB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借助于分组交换的TCP/IP之上建立的HTTP协议进行,即通信是基于客户机询问和服务器应答之上的。

    WEBEDI允许中小企业只需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去执行EDI交换,但它是不对称的。

一方实现EDI交换,承担所有实现EDI的费用,一般是较大的公司,它对EDI消息开发或购买相应的WEB表格、改造成适合自己的IC,然后放在WEB站点上,成为EDI的接口。

另一方只参与EDI交换,但不能从EDI中获得好处。

因此,WEBEDI只能让中小企业负担得起上EDI的费用,但在得到EDI的好处方面,与实现EDI方(较大公司)是不均等的。

鉴于以上分析,EDI必然会成为以后企业之间交易的主要交易手段。

2.2电子商务实验室EDI的实现过程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EDI中,EDI参与者所交换的信息客体称为邮包。

在交换过程中,如果接收者从发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换的邮包中,则认为语义完整,并称该邮包为完整语义单元(CSU)。

CSU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统称为EDI的终端用户。

在EDI工作过程中,所交换的报文都是结构化的数据,整个过程都是由EDI系统完成的。

(1)用户接口模块

业务管理人员可用此模块进行输入、查询、统计、中断、打印等,及时地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2)内部接口模块

是EDI系统和本单位内部其它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的接口,一份来自外部的EDI报文,经过EDI系统处理之后,大部分相关内容都需要经内部接口模块送往其它信息系统,或查询其它信息系统才能给对方EDI报文以确认的答复。

(3)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

(4)该模块有两个功能:

a.接受来自用户接口模块和内部接口模块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标准生成订单、发票等各种EDI报文和单证,经格式转换模块处理之后,由通信模块经EDI网络发给其它EDI用户。

b.自动处理由其它EDI系统发来的报文。

在处理过程中要与本单位信息系统相联,获取必要信息并给其它EDI系统答复,同时将有关信息送给本单位其它信息系统。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经双方EDI系统多次交涉后不能妥善解决的,则把这一类事件提交用户接口模块,由人工干预决策。

●格式转换模块

所有的EDI单证都必须转换成标准的交换格式,转换过程包括语法上的压缩、嵌套、代码的替换以及必要的EDI语法控制字符。

在格式转换过程中要进行语法检查,对于语法出错的EDI报文应拒收并通知对方重发。

●通信模块

该模块是EDI系统与EDI通信网络的接口。

包括执行呼叫、自动重发、合法性和完整性检查、出错报警、自动应答、通信记录、报文拼装和拆卸等功能。

 除以上这些基本模块外,EDI系统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功能。

●命名和寻址功能

EDI的终端用户在共享的名字当中必须是唯一可标识的。

命名和寻址功能包括通信和鉴别两个方面。

在通信方面,EDI是利用地址而不是名字进行通信的。

因而要提供按名字寻址的方法,这种方法应建立在开放系统目录服务ISO9594(对应ITU-TX.500)基础上。

在鉴别方面,有若干级必要的鉴别,即通信实体鉴别,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相互鉴别等。

●安全功能

EDI的安全功能应包含在上述所有模块中。

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Ø终端用户以及所有EDI参与方之间的相互验证;

Ø数据完整性;

ØEDI参与方之间的电子(数字)签名;

Ø否定EDI操作活动的可能性;

Ø密钥管理。

目前EDI面临的主要问题有EDI系统的保护问题:

前有许多种专门的数据加密的方法,它们在EDI系统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数据加密是指将通常使用的信息整理为某种只有靠译码还原才可辨认的特殊信息的处理过程。

《数据加密标准》(DES)就是由ANSI支持发展出的加密码算法标准,它已广泛应用于EDI领域中。

DES提出了10种可以使普通信息变为密码信息的密钥。

只有使用相同的密钥的人,才可能将已加密数据破译。

在系统中,关键是保持好对密钥的控制。

它的保密强度也十分可靠。

如果破译者采用密钥穷举的办法来求出密钥,那么长为100比特的密钥空间共有2^100个密钥,即使用大型计算机,也要上千年才能完成。

同时,这些安全服务还要与数字签名、访问控制、鉴别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回执、安全恢复等基本安全功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EDI在开放式网络中通信的保密问题。

另外还有比如EDI的标准化问题,等等,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研究。

3 UML建模方式与officevisio2007简介

3.1建模方式

3.3.1UML简介

视图用来表示系统的一个方面,每个视图代表完整系统描述的一个抽象.显示系统一个特定方面,每个视图由一组图构成[参考文献3]。

根据图在不同架构视图中的应用,可划分为:

(1)在用户模型视图:

用例图(Usecasediagram)

(2)在结构模型(逻辑)视图:

类图(Classdiagram)描述系统静态结构;对象图(Objectdiagram)描述系统在某个时刻静态结构。

(3)在行为模型(并发)视图:

序列图(Sequencediagram)按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间交互;协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状态图(Statediagram)描述系统元素的状态条件和响应;活动图(Activitydiagram)描述系统元素活动。

(4)在实现模型视图:

组件图(Componentdiagram)描述实现系统元素组织。

(5)在环境模型视图:

展开图(Deploymentdiagram)描述环境元素配置。

3.3.2UML的特点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三点:

(1)UML统一了Booch、OMT和OOSE等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2)UML还吸取了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其他流派的长处,其中也包括非OO方法的影响。

UML符号表示考虑了各种方法的图形表示,删掉了大量易引起混乱的、多余的和极少使用的符号,也添加了一些新符号。

因此,在UML中汇入了面向对象领域中很多人的思想。

这些思想并不是UML的开发者们发明的,而是开发者们依据最优秀的OO方法和丰富的计算机科学实践经验综合提炼而成的。

(3)UML在演变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在UML标准中新加了模板(Stereotypes)、职责(Responsibilities)、扩展机制(Extensibilitymechanisms)、线程(Threads)、过程(Processes)、分布式(Distribution)、并发(Concurrency)、模式(Patterns)、合作(Collaborations)、活动图(Activitydiagram)等新概念,并清晰地区分类型(Type)、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细化(Refinement)、接口(Interfaces)和组件(Components)等概念。

因此可以认为,UML是一种先进实用的标准建模语言,但其中某些概念尚待实践来验证,UML也必然存在一个进化过程。

3.2officevisio2007简介

Visio是一个图表绘制程序,它可以帮助用户描述复杂设想及系统的业务和技术图表。

Visio

创建的图表可使用户将信息形象化,并能够以清楚简明的方式有效地交流信息,这是只使e和数字所无法实现的。

Visio还可通过与数据源直接同步自动形象化数据,以提供最新的图表;用户还可以对Visio进行自定义,以满足组织的需要[参考文献4]。

(1)易于理解的概念、过程和关系

使用Visio可以轻松创建业务和技术图表,以便仔细研究、组织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设想、程和系统。

通过拖曳预定义的MicrosoftSmartShapes®符号可以很容易地组合图表。

使用为特定专门学科而设计的工具,以满足贯穿整个组织的对业务和技术图表绘制的要求。

从现有数据可生成常见的图表类型。

可以从Web访问定期更新的区分上下文帮助和适用于特定任务的模板。

(2)清楚而有效地交流

将设想、信息和系统形象化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可创建视觉效果丰富的图表,以给观众留尽可能深刻的印象。

●可在小组的MicrosoftWindows®SharePoint™服务站点上共享工作区文件中的图表。

●在TabletPC上,可使用数字墨迹以更自然的方式批注图表。

●可利用新增的审阅模式跟踪审阅者对形状和数字墨迹所做的批注与更改。

●利用改进后的SaveasWebPage(另存为Web页)功能,在Web上发布和共享图表。

●可导入和导出可缩放向量图形(ScalableVectorGraphics,SVG)格式的图表,这种格式是一种新的基于XML的Web图形标准。

(3)集成和自动处理系统与过程

使用Visio可完成更复杂的工作,加深人们的理解并提高生产力,从而促进业务的发展。

通过将数据从Visio图表中提取出来,然后导入到MicrosoftExcel、MicrosoftWord、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SQLServer™中,或转换为XML和其他格式,可将业务过程和系统集成在一起[参考文献5]。

可将Visio合并到功能强大的Microsoft.NET连接软件中,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3可以将Visio绘图控件嵌入到使用Microsoft.NET连接软件或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构建的行业专用(LOB)应用程序中[参考文献6]。

4系统业务模型

4.1概述:

EDI模拟系统是电子商务实验室其中的一个模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