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32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

鹤山乡中心小学邵红军

单元名称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在编排上突出分类在认识图形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分类不仅是认识图形教材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图形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体验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三角形内角和推导、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单元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素材,通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学习知识。

通过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当地特点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归纳法

采取措施

1.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2.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件良好的知识结构。

4.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实践活动

课时划分

新授:

4课时

练习:

3课时

复习:

2课时

测试:

1课时

合计:

10课时

 

信息窗一

一省

本单元(课)为什么教?

 

二省

教什么?

 

三省

怎么教?

 

四省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第1课时

课题角的认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角的模型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教师:

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二、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1、小组活动,组建各种角

(1)各小组用准备好的活动角学具试着转动两边,看看能形成什么样的角?

(2)将形成的各种角沿轮廓画在练习本上。

通过预习,发现学生对于信息和问题掌握较好

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指一指,让生知道

(3)观察画下来的这些角,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4)这些角中有两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2、认识平角、周角

(1)请学生到前台展示平角的形成过程。

(2)教师用课件展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真看,平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

这个新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

(若没人说出就由教师点出,它是平角,用箭头标示这样的角是平角;平角转半圈,像一条直线。

(3)看着这个新朋友—平角,你有什么感觉?

(4)如果我们把平角的一边再旋转,旋转到与另一边重合,我们就得到了周角。

(标示周角)周角和其他角相比,有什么不同?

(周角转一圈,像一条射线。

(5)你能说出一个平角或周角的例子吗?

(打开的扇面、打开的书;表盘上时、分、秒针的轨迹等)

(6)动手摆一个平角、周角,和你的同桌互相展示一下。

3、找各种角的共同点

(1)屏幕出示所有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总结:

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讲解: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通常用符号“∠”表示,例如:

……可以记做“∠1”,读作“角一”。

三.当堂检测,限时作业

课本35页1、2、3题。

正确画法之后再在本上画

展示:

角的画法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角的认识

平角:

平角转半圈,像一条直线

周角:

周角转一圈,像一条射线。

“∠1”,读作“角一”。

 

第2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能根据量角器的用法,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教学难点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两个角,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个角谁大谁小?

学生畅所欲言。

可能:

1、凭感觉,用眼睛看;

2、放到一块比一比;

3、用活动角比一比

4、量一量;………..

教师趁机引导,测量角的大小我们数学上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1、认识量角器

(1)观察你手中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

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找一找,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

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用0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记做“1°”。

教师用课件演示:

课件依次显示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的位置,并展示1度角。

2、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课件演示,教师结合演示过程进行讲解;

(2)你能总结一下测量步骤吗?

(3)教师总结:

第1步;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2步;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3步;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 提问:

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3、用量角器量角

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几个角,量出角的度数。

4、用量角器画角

画一个(50°的)角,画完后交流你的画法。

   

三、当堂检测,限时作业

练习册15页:

3、4、5、6、8题。

   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汇报。

让学生边说儿歌边量角的度数,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一省

本单元(课)为什么教?

 

二省

教什么?

 

三省

怎么教?

 

四省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信息窗二

第1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及分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商,会画三角形的高。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探究分类方式

教学准备:

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的纸片

学生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二、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1、小组活动:

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

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师板演三类图。

通过预习发现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掌握较好,理解比较到位。

教学过程(此页可多次复制使用)学生行为预设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

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

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总结: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

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

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4、认识三角形的高:

(1)解释: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高,这条对边叫底。

(2)试着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特殊例子: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在这里补充一个尝试练习:

课本43页的3题,给8个三角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以增强学生的灵活应用。

限时作业:

课下练习:

3、4、7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第2课时

课题三角形性质及三边关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三角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框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通过预习,你发现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特征?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它。

二、汇报交流,指导点拨:

1、三角形真的牢固吗?

拉一拉三角形框架你有什么发现?

这说明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在角形的稳固性

3、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大家既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请大家猜猜看!

用实验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哪种猜想是对的了。

下面,用你手中的三根小棒代替三条线段,亲自围一围,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最强!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巩固比较好前置知识复习较好。

教学过程(此页可多次复制使用)学生行为预设

下面我们把各种不同的结果展示在展台上,

我们通过操作验证,得出了“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

4、教师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下面,我们先来探索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前两种围不成三角形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课件上出现:

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就围不成三角形;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也围不成三角形。

下面,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围成三角形?

也就是说:

围成后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课题: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既然较短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了,那么一条最长边和一条较短边的和就更大于第三条边了,这就说明: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板书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画任意三角形,验证是否所有三角形都存在“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5、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验证、汇报。

师生交流得出: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只要是三角形,就一定存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关系。

说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第5个小环节不让学生画了改为:

师:

同学们刚才拼摆的图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不是三角形,请你们把每个图形的二边之和与第三条边比较一下,并把每一次的比较写成一个关系式。

集体交流汇总。

师:

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呢?

思考一下,想好了,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教师手指着图说:

)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围不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

得出结论

三、限时作业:

师:

同学们,我们梳理一下前面研究的过程:

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多种方法验证——归纳得出结论,一起探索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关系来解决问题。

1.下列各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课本43页第2题)

(1)2cm,2cm,2cm

(2)1cm,3cm,5cm(3)1cm,2cm,3cm(4)2cm,4cm,5cm

2.走哪一条路近?

为什么?

(课本45页第10题)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并强调“任意”两个字。

板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485610345

3+4<85+6>103+4>5

46106+10>53+5>4

4+6=105+10>64+5>3

 

第3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提出问题:

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

(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通过预习,发现学生预习掌握较好,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化。

(2)小组汇报结果。

师: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

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

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1:

有。

生2:

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师:

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

生:

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

(3)、用拼合的方法验证。

(4)、汇报验证结果。

师:

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生3: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5)、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师:

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

(播放课件)

师: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生: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

师:

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

生1:

量的不准。

生2:

有的量角器有误差。

师:

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

学生在投影前边说边展示这几种方法,教师梳理总结。

2、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自主练习:

课本45页8题

四、限时作业:

练习册17页4——7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反思:

课题我学会了吗?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题

学生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呈现

同学们,学完了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二、查漏提升

1.关于角,你都知道什么?

整理有关角的知识。

(1)自己任意画一个角,想一想,角是怎样形成的?

(2)你的这个角属于哪种角?

——复习角的分类,角分哪几类?

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3)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所画的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2.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知道了什么?

(3)你画的三角形属于哪种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

小组内把你们画的三角形分一分。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怎样知道的?

三、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2cm4cm6cm;5cm2cm5cm

6cm2cm5cm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2)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

()

(4)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

(5)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3.∠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1=32°,求∠2的度数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多少度?

5.解决课本47页的情境图。

四、总结

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忆学过的有关角、三角形的知识,自己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