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647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docx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9

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拍手歌》人教(部编版)

3 拍手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拍手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写字、丛林”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会写生字。

朗诵、背诵儿歌。

课前准备

1.动物图文卡片,拼音卡片,动物头饰。

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收集课文中动物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用时:

2分钟)

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和动物有关的拍手歌,看谁在这首拍手歌里认识的动物最多。

(板书课文题目)

1.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2.齐读课文题目。

  课堂伊始,教师应结合文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时:

13分钟)

1.范读儿歌,让学生拍手打节拍。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并圈画出本课生字。

3.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4.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节的意思,然后用合并的方法,说说这首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1.听教师范读,拍手打节拍。

2.自读儿歌,圈画出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分小节朗读儿歌,做到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

听读的同学积极地参与评价。

4.互动交流,感知儿歌内容。

(1)在小组内交流每一节的内容。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3)按照教师教给的合并的方法,概括儿歌的主要内容。

1.在学生自读儿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导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拍手歌。

2.在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要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并让学生画出动物的名字。

最后让学生说说儿歌主要告诉我们人和动物要怎样相处。

三、利用插图,归类识字(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游戏识字。

(1)边贴拼音,边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组织学生将图文和拼音进行对照,识记动物名称。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整体识记字形。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拼音、图文结合,玩找朋友的识字游戏。

(1)认真拼读老师贴出的拼音,大声说出拼出的动物名称。

(2)认真地把图文和拼音进行对照,找朋友,对号入座,上台贴图。

(3)老师先领读难读的字音,然后全班齐读,最后摘掉拼音帽子开火车读。

1.课前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课文中动物的资料,在识字环节让学生出示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认识动物,帮助识字。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

锦鸡、雄鹰、孔雀、大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发现。

(2)课件出示“鹰、雀、雁”这三个字的演变过程,引入“隹”的甲骨文。

(3)课件出示:

锦、雄、翔。

鼓励学生用图文结合、组词拓展的方式自主识字。

 

2.归类识字。

(1)准确读出课件出示的词语,仔细观察加点的字,思考: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仔细观察三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交流发现:

“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知道带有“隹”部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

(3)集体交流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加一加识记:

界、灵、孔。

字理识记:

休、丛。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猛、翔。

2.对于笔画较多的生字,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隹”是本课教学重点,第一次出现的识字部件要让学生正确地识记音形义,注意不要与“住”“佳”等字混淆。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书写“歌”“深”“猫”。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

(2)边范写边重点强调: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后面两个字左窄右宽。

(3)指导学生自主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

2.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小结。

1.认读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

(2)看教师写,伸出小手边说笔画边跟着写。

(3)先描红,再在田字格本子上练习书写。

(4)认真看教师展示的字,取长补短。

交流、总结写好字的关键。

依据提示,学生在田字格中将每个生字再写一遍。

2.自由谈本节课在识字、写字、读书方法、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收获。

  写生字时,不能让学生看一笔写一笔,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察,找关键笔画,从互相找错中发现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用时:

5分钟)

1.播放配乐拍手歌视频。

2.创设动物园里开展知识竞赛的情境,复习带有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1.听读后说一说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2.认真听老师讲,明白参加竞赛的规则,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宝宝。

开火车认读生词。

  巩固本课生字词,可以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听写字词。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儿歌。

(1)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味。

(2)小组交流儿歌的秘密。

(3)你是怎样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的意思的?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出示“一只雁”“一群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理解“雁群”的意思。

3.课件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仿照课文试着编拍手歌。

4.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儿歌。

1.认真读一读自学要求。

合作交流完成自学任务。

(1)先自由、大声地朗读儿歌,然后同桌合作,拍手朗读儿歌,组内进行朗读评议。

(2)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发现的儿歌的秘密。

(3)交流自己是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的。

2.汇报自学成果。

(1)交流儿歌的秘密:

儿歌共10句;从“你拍一,我拍一”逐渐增加到“你拍十,我拍十”;第2~7句,每句中都有动物名称。

(2)借助教师出示的图片理解“雁群”的意思。

(3)交流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的意思:

结合已有经验,联系一年级上册《秋天》中的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就像在天空中写字,所以说“天空雁群会写字”。

3.读一读课件上小动物的名称,小组合作,仿照课文试着编拍手歌。

如,“你拍一,我拍一,蜜蜂花间采蜂蜜”“你拍二,我拍二,早有蜻蜓立上头”“你拍五,我拍五,企鹅冰上来起舞”。

4.在教师的引领下背诵儿歌。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并引导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

 

2.在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就不懂的句子大胆提出问题,再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联系科普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注意保护动物。

3.引导学生创编拍手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认知,问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及喜欢的原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动物朋友的距离,并了解动物的特点。

三、表演儿歌,升华主题(用时:

15分钟)

1.创设竞赛结束颁奖会的情境,组织学生表演,随机指导朗读、背诵。

2.交流体会:

人和动物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我们应该怎样做?

1.朗读、背诵儿歌。

 

2.通过交流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师将准备好的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动物,提示学生表演时要考虑动物的特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写、丛、六、熊、九、朋、友”。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

3.范写生字,重点强调:

“熊”的结构和笔顺;“朋”的第一笔是竖撇。

4.引导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组织评价。

1.认读课件中的生字,记准字形。

2.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一边认真观看书写演示,一边用小手跟着书空。

4.先描红,再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字。

5.集体评议,交流怎样能把字写好看,根据大家的提议进行二次书写,同桌互评。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书写,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2.教师要强调书写规范,重点讲解“熊”的写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3拍手歌人教部编版

备课教师

授课教师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拍手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3个生字;会写“歌、丛”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能边拍手边背诵

重难点

重点:

巩固偏旁归类法识字。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板书设计

拍手歌

隹孔雀.大雁.老鹰.

鸟锦鸡.黄鹂.天鹅.

(偏旁归类)

前置研究

1.借助拼音读儿歌,读通,读顺。

2.用自己的方法认一认生字。

3.圈出儿歌中的动物。

 

集备思路

个性设计

导入设计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

导学环节

一、初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做好标记。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对照自读情况,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指导识字组词,学生自查检测学习情况。

结合课后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加点的字,说出相同之处,教师简要拓展“鸟”“隹”的知识。

重点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

古时候,人们把尾巴长的鸟写作“鸟(鳥)”,尾巴短的鸟写作“隹”。

集备思路

个性设计

导学环节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儿歌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

2.贴图游戏巩固认识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给动物图片贴上动物的名字。

3.边拍手边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儿歌的特点。

4.尝试背诵。

谁能边拍手边背诵呢?

指名能背诵的同学尝试背诵,请其他同学一起拍手。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范字“歌、丛、深、处、六,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画,教师提示书写要领,并在黑板上范写易错难写生字。

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

学生再书写,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拓展设计

1.读一读,再把动物带回家。

大雁熊猫雄鹰老虎

孔雀黄鹂大象兔子

2.把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每个字写2遍。

歌丛深处六

熊猫九朋友

课后反思

 

小学课时集备教案

备课教师

授课教师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拍手歌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领悟到人和动物相互依存的道理,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前置研究

1.查阅资料,了解儿歌中的动物。

2.试着背诵儿歌。

 

集备思路

个性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指生朗读课文,再齐读课文。

导学环节

一、品味儿歌,读中明理

1.过渡:

大家会做拍手游戏吗?

我们一起像做拍手游戏一样来边拍手边读课文吧!

(1)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边拍手边读课文。

(2)同桌两人边拍手边读课文。

2.导学:

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拍手来读最后三节,读完了告诉老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3.导学:

大家读得很有节奏,说说你们从课文的后三节中读懂了什么。

(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

我们都应该关心动物,爱护动物。

4.过渡:

其实这是一首拍手歌。

让我们随着视频一起边拍手边唱儿歌吧。

二、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过渡: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珍稀动物的

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集备思路

个性设计

导学环节

2.逐一出示稀有动物图片,介绍稀有动物。

3.导学:

多么可爱的动物哇!

像这样的动物,在我们国家本来就非常稀少,可是还有人伤害、捕杀它们,你们看!

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对伤害它们的这些人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说出感受或发出呼吁。

5.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一个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好孩子。

三、自编拍手歌,体会拍手歌的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编讲卫生的拍手歌,编好之后读一读,演一演。

2.选出优秀的、编得好的拍手歌在全班表演。

四、指导书写笔画复杂的字

1.小组讨论怎样写好这些字。

2.学生自由汇报。

3.分类指导写字。

拓展设计

1.会认字。

(只填序号)

①世②界③雀④锦⑤雄⑥鹰⑦翔⑧雁⑨丛⑩深⑾猛⑿灵⒀休

(1)我已经认识的字有:

(2)我用有趣的办法记住的字是:

(3)我把易读错的字用横线标出。

2、给课后的每个生字口头组3个词语,积累包含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狼吞虎咽、鹤立鸡群、虎头蛇尾、莺歌燕舞。

3.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

新奇、伙伴、唱不休、保护,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2)理解“爬”。

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的情境。

2.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

他们互相怀疑了吗?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提问:

“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

么词?

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明确: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

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子,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喜悦心情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来体会“我”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