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61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

芦芙荭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的时候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

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

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

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

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路边。

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

“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

“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

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

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

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

“我也是有用处的。

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

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

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

的给我。

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

“爹怎么还不回来呢?

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

“哪能呢?

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

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

“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

“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

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淘气、调皮的一面。

D.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5.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

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

(6分)

6.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

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

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

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

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

《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

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

《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

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

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

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

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

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

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

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

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

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

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

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C.“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D.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

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

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朕,人称代词,秦朝以前是“我”或“我的”意思,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文中“皆称朕意”,即是这个意思。

C.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

“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

D.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

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2)“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在《秋兴八首》中表达了同样感情的诗句是,。

(3)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思与学之间的关系,请写出这个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

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

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

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民族,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D.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年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

(5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人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川剧的特点: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给沿线上的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些国家开始认识到,只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才能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

如果拒绝合作,必然导致本国经济的倒退,也将会使本国陷入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

①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渠道不只有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一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小鱼问大鱼:

“钓饵味道是最美的,而且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

我可以吃吗?

”大鱼说:

“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为了它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五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解析:

A.“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错,原文二段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前期”就需要有所准备,“就不会”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A错误。

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故B错误。

D.“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为“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而不是“使之成为配套设施”。

故D错误。

故选C。

2.C解析: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于文无据。

3.B解析:

“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B项中,“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理解失当。

5.①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

②也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

③突出“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

分析:

本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