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87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于理解诗歌有较大难度,加上题目类型繁多、知识纷杂,令诸多考生在备考中望之兴叹。

为减轻高三学子备考压力,明确诗歌鉴赏考察点和答题规律,现举一例,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将诗歌鉴赏题可能考到的题型及答题步骤一一讲清,以资高三备考的师生借鉴。

一、题目设置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1)卢纶:

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

(2)李端:

作者友人。

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3)故关:

故乡。

(4)衰草:

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5)“路出”句:

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6)少孤:

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7)风尘:

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解诗: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

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

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

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露,但由于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到提挈全诗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

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这一笔是情藏景中。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冷峻和重压之感,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染作用。

友人终于远行了,此时留在旷野里的只有诗人自己,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偏偏这时,天又下起了雪,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意脉流畅,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

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

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而绝少知音呢?

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

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

“早”、“迟”二字,搭配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堪称佳造。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

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友人离别处,独自垂泪掩泣,企盼着相逢之日。

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练习题目(判断考点)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赏析。

 

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分析。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总结

基础:

深入理解诗意

过程:

明确题干要求      理清答题思路

结果:

认真拟写答案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类解题步骤(三步五点)

解字:

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

解句:

句义+手法效果

联情旨:

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三步三点)

点特色: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笔调婉约   雄浑豪放

析特色: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联情旨:

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赏析。

解题步骤

概括:

(客观词)+(主观词)+定性(图)

分析:

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

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分析。

解题步骤

概括:

(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

分析:

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

点明用该形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注意事项

情感的原因分析

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

情感的矛盾与变化   

多样性:

情感的多项和多种

参考答案(答出三点即可)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

        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     

        借景抒情顺序:

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

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

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意境。

     ②借物抒情(言志)。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④以景衬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

⑥奠定情感基调。

  

参考答案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景物描写作用

内容分析:

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

结构分析:

开头:

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

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

情旨分析: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

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参考答案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情景交融(顺序3、喜悲4 、多少3 )

顺序:

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

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内容分析题

 

四、巩固练习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

[1]新晴:

初晴。

野望:

放眼向田野眺望。

                 [2]极目:

穷尽目力向远处看。

[3]氛垢:

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4]郭门:

外城之门。

郭:

外城。

[5]白水明田外: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6]农月:

农忙季节。

[7]倾家:

全家出动。

事南亩:

在田野干活。

事:

动词,从事。

[7]南亩:

《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

语文

译诗: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诗句赏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雨过天晴,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得一点儿尘埃都没有。

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

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一尘不染;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明亮,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

读者也一下子被引进到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

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

因为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明亮;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

“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

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

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

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

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

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

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初夏正是农忙季节,收割麦子、播种秧苗都在这个时候。

而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农民们自然更要抓紧这有利的时机,倾家而出,到田地里劳作。

农家人忙碌的身影,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

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练习设计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诗歌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

 

4、诗歌的颔联、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试做分析。

 

5、诗歌的颔联、颈联是怎样写景的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田园诗描绘怎样一幅画面,试做赏析。

 

8、从情和景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9、从“动”、“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新晴野望》参考答案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

“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 “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

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

远处碧色的峰峦,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让人惊奇。

充分次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这样的结尾,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运用动静结合,使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3、诗歌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

  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

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点题,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引起下文新晴野望内容。

4、诗歌的颔联、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试做分析。

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

村口的城门矗立在河边渡头旁,村里的树木紧紧相连,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诗歌的颔联、颈联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首田园诗通过描写初夏的乡村。

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 。

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7、这首田园诗描绘怎样一幅画面,试做赏析。

描绘一幅开阔的原野。

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 ,农家人忙碌的身影景色秀美田园风光图,充满诗情画意,清新自然,祥和安乐的氛围,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8、从情和景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

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从“动”、“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

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

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

 

 

 

 

 

 

 

 

 

 

 

二、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类解题步骤(三步五点)

解字:

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

解句:

句义+手法效果

联情旨:

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诗眼为“悲”,“悲”即送别的“悲伤”之情。

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

颔联继续以“寒云 ”“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

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

尾联以“掩泪”“空相向”以期待再会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

整首诗抒写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之情。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三步三点)

点特色: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笔调婉约   雄浑豪放

析特色: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联情旨:

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语言特色:

沉郁顿挫

送别环境:

衰草遍野,一片凄清的景象 ;送别之景:

荒原茫茫,暮雪霏霏,更见沉郁;回忆往事,感叹身世,没离开一个“悲”字; 垂泪掩泣,企盼相逢之日,哀婉动人。

塑造了一位孤寂悲苦的诗人形象

渲染了悲凉的送别场景

烘染诗人送别友人的哀痛心境,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

语文

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赏析。

解题步骤

概括:

(客观词)+(主观词)+定性(图)

分析:

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

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故关衰草、寒云暮雪、凄怆悲凉,哀婉凄楚的严冬送别图。

郊外衰败的野草,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

表现了诗人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伤感。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

语文

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分析。

解题步骤

概括:

(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

分析:

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

点明用该形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诗中塑造了一位少孤早客、知己难逢、多难堪悲的诗人形象。

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又因国家动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再加上知音绝少,在风雪寒冬与朋友相送。

突出了诗人的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无限凄楚。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注意事项

情感的原因分析

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

情感的矛盾与变化   

多样性:

情感的多项和多种

参考答案(答出三点即可)

(1)因知己离别的痛苦:

离别时“自堪悲”,离别后“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写出了离别的悲伤。

(2)对自己身世的感伤:

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3)对故园衰败的凄凉:

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故园衰败的感伤。

(4)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5)对朋友远行的关切牵挂:

衰草遍野、寒云暮雪,风尘何处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

        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     

        借景抒情顺序:

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

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

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首联颔联融情于景:

(以悲景写悲情、烘托)借衰草遍地的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

颈联尾联直抒胸臆:

写出了与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意境。

     ②借物抒情(言志)。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④以景衬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

⑥奠定情感基调。

  

参考答案

意象:

衰草、寒云、暮雪。

作用:

营造了白雪茫茫、寒冷、荒凉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因朋友离别的孤寂悲凉之情。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景物描写作用

内容分析:

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

结构分析:

开头:

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

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

情旨分析: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

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参考答案

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

寒冬、郊外、风雪衰草的环境

故关衰草遍,触景生情,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

渲染了悲凉气氛,营造了凄凉氛围。

以哀景衬哀情。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情景交融(顺序3、喜悲4 、多少3 )

顺序:

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

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故关衰草遍—触景生情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以景结情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以悲景写悲情

全诗情景交融。

(分析略)

 

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内容分析题

参考答案

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

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地”写送别环境,含悲;

颔联继续以“寒云 ”“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

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

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

三、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总结

基础:

深入理解诗意

过程:

明确题干要求

理清答题思路

结果:

认真拟写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