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0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正稿Word文档格式.docx

继续发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共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5)根据农村中学生的认知、意志,情感和个性特点,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健康心理品质行为的训练上,不要过多传授心理知识,切忌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神秘化。

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矫正训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悄悄话信箱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消除部分学生心理困惑,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者。

个案研究以一线教师为主,要求他们有爱心、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2、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在我校留守学生中进行。

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类留守学生,一是随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学生,二是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留守学生,三是托管在其他亲戚朋友家庭的留守学生。

个案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重点跟踪1-2名学生,共十几名学生做详细的个案跟踪记载。

要求所选取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有代表性。

(四)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共253名留守学生,其中课题组成员筛选出心理偏常倾向较为严重的10名学生作为个体研究对象。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法: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

5、个案研究预法。

本课题主要以个体诊断与干预研究策略统领课题的研究全局。

即根据留守学生出现的个体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个体干预辅导的策略,开展心理矫正活动、总结反思活动和宣判推广活。

并通过研究、总结,再研究,再总结,再反思,完善个体心理障碍干预与矫正策略,直至推广应用。

为让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我们将课题研究设置为三个阶段,即: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9月)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10月—2017年9月)

3、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六)研究的原则

原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纲领。

紧紧依靠这些原则,将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教育研究。

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发展教育注入活力。

1、信赖性原则:

师生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建立富有情谊、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2、疏导性原则:

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说服工作,减轻其对抗性,达到教育和规范其言行的目的。

3、共情原则:

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4、保密性原则: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

组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协调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树立先进的心理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开展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

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对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序列分年级阶段编制调查问卷,做好项目分工,采用多种形式调查了解留守学生心理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写出分析调查报告。

做好个案及活动项目检测的有关资料及各年级主题资料档案的准备和分类整理。

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起草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

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成立了以孟祥洲校长为组长,政教处戴守泉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专班。

孟校长作为课题召集人,在全校一线教师中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参与课题研究,最后精选了8名有爱心、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

孙宜峰;

研究人员:

戴守泉、张宪成、付令果、孔祥峰、孟祥洲、常夫君、王修珍等。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3、邀请邹城市教科室领导和专家到学校组织课题论证,制定实施计划。

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

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为了提高全体研究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课题组先后多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课题组老师们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矫正水平更上一层楼,学生的心理行为偏差的诊断与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4、问卷调查。

即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留守学生心及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对当时在校学习的6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我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表一)。

通过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我们得知:

在全校645名学生中有留守学生253名,占全校总人数的39.22%还略高一点。

在这些留守学生中,其中女生为122人,占留守学生的48.22%。

在253名留守学生中,竟有85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占留守学生的33.5%以上。

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留守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其问题共分四大类11个方面:

一是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主要表现为孤僻、冷淡、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但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

二是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

三是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逃学上网玩游戏;

四是极少数留守学生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想私自出走,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关系紧张。

5、筛选研究对象。

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并在研究之前对这十几名研究对象的心理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表二)获得了研究对象的第一份资料

6、邀请专家指导课题开题报告会。

在各项前期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们邀请了市教室所领导、专家,市内同类课题的负责人和周边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进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培训家长。

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印发资料;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学生心理》手抄报和板报,创办“都来关心学生”沙龙,开通“校园之声”广播,架设“心理直通车”热线电话等一系列活动,开放并充实了心理咨询室,初步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学生的社会氛围。

(2)筛选对象,确立个案。

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10名重点研究个体。

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大致包括:

①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其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冷淡,喜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

②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

③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上网玩游戏;

④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

(3)建立档案,跟踪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

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爱教育程度、职业状况、;

②个人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

③问题发展史:

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

④其它的影响:

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

⑤家庭适应:

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

⑥学校适应:

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⑦社会适应:

如交友、休闲、社区活动等。

(4)针对个案,实施研究。

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

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活动引领,环境熏陶,亲情感化——开通“亲情热线”定时让部分留守学生通过学校开通的“亲情热线”与远在千里之遥打工的父母通话交流,利用实践活动,兴趣小组,采取网络信息工具等形式,进行教育与转化。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对10名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表三)。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这十几名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就连原先经不住社会上那些“小混混”引诱参与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的“害群之马”也悬崖勒马了。

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5)补充完善,深化研究。

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在总结对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又借鉴外地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阳光小屋)室,公布了教师电话号码,开通了爱心电话,让学生或到阳光小屋咨询、发泄,或通过爱心电话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咨询意识和害怕同学议论自己患有心理疾患,不敢到阳光小屋咨询或发泄,爱心电话颇受欢迎(因为在电话交流中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我们又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QQ群和学生博客,让学生通过电话、网络同教师或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乐于在班级网络、QQ群和博客上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交流。

在网上留言交流时,他们都能敞开心扉,吐露真实感受,倾诉困惑与困难。

同时他们也在网上或QQ上及时得到了我们教师的热心帮助,及时化解了他们的困惑,排除了他们的困难,使其受伤的幼小心灵得到及时的抚慰,形同扭曲的心理得到及时得到矫正。

对于居住在边远山区,家庭条件较差没有安装电话和网络的孩子,我们学校对其登记造册,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在学校“爱心电话”上与远在异乡的父母单独(当然,我们教师也在分机上跟听(跟听并非监听),记录,分析,对症制定干预方案)电话交流,让父母配合学校共同做孩子的干预与矫正工作。

2、策略方法

(1)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

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常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

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让鸿雁传情。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①举办家长学校。

祖辈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

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每期举办了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引导家长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利用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心理学教育理论,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②建立家校联系卡,进一步加强了家校联系

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我们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

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

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

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4)严格家访制。

我们课题组单独或一起多次进行家访,并对每次家访作以详细记录,然后大家坐在一块共同分析问题、研究方法。

(3)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活动,塑造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首先,构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组,针对我校留守学生思想、人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情况进行具体研究。

每学期课题组成员就个案研究情况进行交流研讨。

其次,建立学校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的机制:

一是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做到清楚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清楚留守学生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

二是实行三个优先,即:

学习上辅导优先,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并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生活上照顾优先,学校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活动上安排优先。

三是多渠道沟通。

即:

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建立与留守学生交流谈心制度,进行家访,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教育孩子水平。

四是营造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开展了手拉手活动、师生结对子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根据我们阶段性的观察与记录,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些孩子的改变与进步,学生陈颖属于父母离异型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学上初中时父母刚离婚,当时这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老是觉得低人一等,晚上熄灯后还经常在宿舍里哭(我们的学生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迅速采取了措施,让他们的寝室长与她结成了互帮互组对子,多次参加了她喜欢的兴趣小组,现在她已成为一名活泼开朗的女孩,还当上了班干部,根本看不出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任何影响。

(4)举办心理讲座、知识讲座等专题讲座

自我们开题以来,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多次邀请心理专家、学者、教授来我校举办讲座,象刘东老师、刘培贵教授等都来我校做过讲座,我们事先专门与他们进行沟通,单列一个有关留守学生的话题单元进行讲解。

作为专家学者,他们有精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作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既有理论方面入丝入扣的精深分析,又有他们收集的大量案例事实,让学生既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又能够开拓视野,增加认识的深度,站上更高的角度,从而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情境,减少对父母、对自己境况的埋怨。

学生吕晨阳与我们交流时就曾说,听专家讲,去年我国农村有留守学生902万人,外出打工者1.5亿多人,留守学生很多,我们并不孤独。

虽然他的这一说法并不一定直接对他的境况产生影响,但这无疑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更高层次的认识,相信会给他带来积极作用。

(5)开设“网络心理课堂”,运用“人人通”、“乐教乐学”平台,为留守学生创造安全灵活的心理咨询空间。

网络心理课堂,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学校健康心里品质教育之中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心理教育形式。

网络心理课堂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课堂,它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选择参与相应的健康心里品质教育课堂,从而获取相关的心理知识,培养促进身心健康的技能。

(三)课题结题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本阶段,主要是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结题,编写课题成果文集或专著,同时筹划课题成果的推广性研究。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实践,课题组探索了较为可行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和针对性较强对策,在一定层面初步解决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经过课题组近两年的教育转化,我校90%以上的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政教处处理的打架、偷盗、逃学事件下降了65.3%,其中留守学生参与的事件下降到了24.3%。

有很多留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

以前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学生之间的吵架、斗殴行为明显少于过去,课题实施以来,我校留守学生出现违法行为明显降低。

在政教处和团委举办的最美毕业生和责任担当好少年评选活动中,留守学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41.3%和54.1%,留守学生不再是老师眼中的难缠户,也不再是班级的包袱,他们正在向着良好的、优秀的方向发展。

2、留守学生的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矫正

近两年来,我校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

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

我校留守学生杨明海在课题研究前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该生父母均长年在外打工,一年都很难回家一次。

刚升入初中时,凡事随便,自高自大,贪玩好耍;

为人油腔滑调,并经常唆使同学违犯校规校纪,充当“肇事幕僚”,行为习惯差;

在体育活动上所耗费的时间多,分不清孰轻孰重。

学习上拖拉懒散,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踏实,常常一知半解却又自命不凡;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骄傲自满,不思进步,字写得龙飞凤舞。

经过近两年的教育引导,该生变化甚大,谦虚有礼貌,基本改变了以前的不良性格和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能自觉维护班规校纪;

写字规矩多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勤奋踏实,现在在班里已能数上前十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名人”少了,以往每一届学生都有所有老师都认识的“名人”,他们是班级的另类,他们所作所为是学校老师闲暇的谈资,这样的“名人”正在淡出大家的视野。

3、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在学习上,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有70%以上的留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足,习惯好;

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通过班主任调查班级留守学生的及格率及优秀率都有40%、25%的提高,班级倒数的留守学生逐渐减少,平时课堂上睡觉的人数逐渐减少,改变了课堂上一倒一片的现状,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改观明显。

九年级的盛磊就是课题组成功转化的典范,该生是父亲母亲均外出,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轮流照看,孩子性格孤僻,又十分懒惰。

从一入中学起,就不写作业,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拿她没辙。

经课题组调查,她智商较高,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于是,课题组的老师当上了她的“爱心妈妈”,经常辅导她写作业,与她谈人生的意义,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在班级里,组织几个女孩子与她一起玩并一起写作业;

老师单独检查她的作业,并给予特别优待。

记得一次她又没有写作业却说忘带了,老师没有揭穿她,而是宽容地让她第二天带来,后来她补上了并承认了错误。

后来,她不断在进步,但自从上了八年级,她就再也不让老师操心了,每次考试都是优秀等次。

4、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课题组近两年持之以恒的心理辅导,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的厌学心理得以有效控制;

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学生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在课题组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孩子,论学习成绩,他应该是一个中等生,但他遇事总爱猜疑,从而与本班同学和个别科任教师的敌对情绪很重,经常与班上的同学发生矛盾,有意扰乱课堂纪律是家常便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班十几人联名写信到校长信箱,要求校长把该生调出本班。

当课题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该生各方面和情况进行了再一次的全面调查了解后发现,该生的问题出在了心理上,必须通过“治心”来“治行”,为此,课题组落实专人对该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多次有意在学校的“五个一”活动以及文体活动中安排他担任重要角色或者专门为本班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学服务,让他体会到为他人服务和他人为自己服务的不同心境,从而在服务与被服务中改变他的不良心理,改善他与班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一年后,课题组再次对该生在班上的“信任度”进行调查,结果有89%的学生明确表示“我现在愿意跟他一起学习了”,有85.3%的学生明确表示:

“我愿意与他交朋友”。

同时,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推动学校管理服务功能的变革,使留守学生教育初步形成制度化,推进我校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

1、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状况大大改善。

一是入学率和巩固率达99%,部分学生虽然不能进入高中学习,但是我们都积极联系较好的职业技术学校,让其学有一技之长,改变留守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在走父母外出无技术的老路。

二是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增多,遇到老师敬礼问好蔚然成风。

学生打架、逃学、奇装异服等不良风气完全消失。

三是心理素质明显增强。

四是通过校企结合,企业帮扶留守学生,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通过企业捐赠、教育局申请,占留守学生89%的学生都收到救助金,特别困难的留守学生都为其寻找到了长期资助人。

五是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所带的班级,差生转化率达到78%,大部分学生改变了混日子的状态,早上的晨读不在一睡一大片,课堂上扰乱纪律的现象基本不在发生了,其他代课教师都反映学生有了很大变化,课题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