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46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 D.对垃圾进行分类

2.(1分)“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酒精

4.(1分)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会导致贫血的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5.(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6.(1分)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一氧化碳 B.黄曲霉素 C.水 D.甲醛

7.(1分)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8.(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9.(1分)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2 C.H2 D.2H2O2

11.(1分)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

植物

花生

苹果

西瓜

沙枣

适宜的pH范围

5.0~6.0

5.0~6.5

6.0~7.0

8.0~8.7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12.(1分)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iCl4Si+4H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

14.(1分)如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1分)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4分)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

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6.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

A.10g B.90g C.100g D.110g

17.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18.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19.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6% B.29% C.35% D.40%

20.(1分)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分)A或B中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B补齐标识与其含义的连线

22.(2分)如图所示的内容是某品牌饼干的配料.

(1)配料中属于油脂的是  .

(2)碳酸氢钠的俗称是  .

23.(3分)葡萄的果肉和果皮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为使葡萄果实饱满、提高含糖量,在葡萄生长的中后期可适当施加硫酸钾、过磷酸钙等肥料,其中硫酸钾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

(2)用硫酸铜配制的农药波尔多液,可以防治葡萄生长中的病害.溶解硫酸铜时不宜用铁制容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食用葡萄前要清洗干净,如图是一种清洗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面粉有利于去除葡萄皮上的脏东西

B.清洗干净后,建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C.葡萄富含糖类物质,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24.(2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3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26.(3分)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27.(3分)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资料: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航天器返回地面后,用Ca(OH)2与Li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使  (填化学式)再生.

28.(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

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

SO2与食品工业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食品

蜜饯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

0.35g/kg

0.25g/L

0.1g/kg

0.1g/kg

0.1g/kg

0.05g/kg

SO2与硫酸工业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

SO2与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  g/kg.

(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  .

(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有S、  和H2SO4.

(4)硫酸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  .

(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29.(4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3分)工业上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等)、煤粉作原料制备FeCO3的主要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①3C+2O22CO+CO2

②Fe2O3+CO2FeO+CO2

③Fe3O4+CO3FeO+CO2

上述反应中的各物质,碳元素呈现  种化合价.

(2)酸浸槽中,FeO转化为FeSO4,加入的物质X是  .

(3)主反应器中,生成FeCO3的反应物为  .

31.(5分)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俗称纯碱的是  .

②攀登过程中,H2SO4与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搭建阶梯乙

请你从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

(3)共享物质、重塑阶梯

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  (任写一组即可).

32.(3分)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2)B中示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原因是  .

33.(4分)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34.(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35.(2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A用浓硫酸配制100g9.8%的稀硫酸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需要5.4mL浓硫酸和90mL水.量取两种液体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稀释时,需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

(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

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托盘天平⑤10mL量筒⑥100mL量筒

⑦药匙⑧胶头滴管⑨漏斗⑩酒精灯⑪铁架台⑫玻璃棒

36.(3分)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

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  .

(2)实验2:

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  (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

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  发生反应.

37.(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盛有稀硫酸

Ⅰ.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

Ⅱ.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

Ⅲ.…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

(1)实验1:

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  .

(2)实验2:

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  ;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h0、h1表示).

38.(7分)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KMn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16gKMnO4产生O2的质量为  g.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  .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

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表

KMnO4溶液浓度

0.002%

0.01%

0.1%

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实验2:

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25mL0.1%KMnO4溶液

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铜片

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小时后

0.54

0.52

0.54

0.43

【解释与结论】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  (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  .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 D.对垃圾进行分类

【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

【解答】解: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B、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易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C、自带水杯出行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D、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

 

2.(1分)“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分析】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

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酒精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1分)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会导致贫血的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分析】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根据人体内各种元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老年人缺乏会患骨骼疏松,故选项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选项错误.

D.锌影响人的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人体内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答】解:

A、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1分)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一氧化碳 B.黄曲霉素 C.水 D.甲醛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来分析;

B.根据黄曲霉素的毒性来分析;

C.根据水是生命之源来分析;

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

【解答】解:

A.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人体中毒,故不合题意;

B.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故不合题意;

C.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之一,不会损害人体健康,故符合题意;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一氧化碳、黄曲霉毒素、甲醛、亚硝酸钠、瘦肉精、苏丹红等)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7.(1分)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铬,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没有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糖水、食醋、大理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

A、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食醋中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1分)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分析】区别两瓶无色气体,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两种气体.

【解答】解:

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0.(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2 C.H2 D.2H2O2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

2H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1.(1分)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

植物

花生

苹果

西瓜

沙枣

适宜的pH范围

5.0~6.0

5.0~6.5

6.0~7.0

8.0~8.7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分析】土壤显微酸性,即土壤的pH略小于7,因此该地区不适宜种植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根据作物最适宜的pH范围做出判断.

【解答】解:

A、花生最适宜的土壤为微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A不正确;

B、苹果最适宜的土壤为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B不正确;

C、西瓜最适宜的土壤为微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C不正确;

D、沙枣最适宜的土壤为弱碱性,不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酸碱性与pH关系为:

pH大于7为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为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pH等于7为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