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756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高考章节测试11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第二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的试剂,错误的是(  )

A.Cl2中混有HCl(饱和食盐水)B.SiO2中混有CaCO3(盐酸)

C.CO2中混有SO2(饱和NaHCO3)D.FeSO4溶液中混有CuSO4(Zn粉)

2.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对下列各组物质:

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A.只有①B.③④C.②③D.②④

4.某含有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

、Fe2+、I-、Br-、CO

、SO

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变黄色;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

依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该溶液(  )

A.一定存在Fe2+、Br-、CO

B.一定呈碱性C.一定不存在I-、SO

D.不可能存在NH

5.有六种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2CO3、Na2SO4、NaClO、KI、BaCl2和HCl

的溶液,要求不用其他试剂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为了鉴别它们各贴以标签a、b、c、d、e、f,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操作

a+b

a+e

b+c

b+d

d+f

反应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褐色

注:

Ba(ClO)2是白色沉淀,ClO-能使I-氧化。

试判断a、b、c、d、e、f分别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

6.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

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

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用分液法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Cl

C.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D.用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已被氧化而变质

2.下列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由于胶体微粒的粒度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

3.现有①K2SO4 ②Ba(NO3)2 ③Al2(SO4)3 ④KOH

 ⑤CuCl2五种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③②①

4.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NH3、HCl、H2和

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

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

A.CO2、HCl、H2B.CO、H2、H2OC.CO、NH3、H2D.CO、HCl、2O

5.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列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

A.①NaCl 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7.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

原气体一定是SO2

B.气体

气体

白色沉淀 结论:

原气体一定是烃

C.某溶液

冒白雾

白烟 结论:

原溶液一定是浓盐酸

D.某有色溶液

紫色 结论: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

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B.NaOHC.BaCl2D.FeSO4

9.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右装置提纯。

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

抽成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

置于加热炉中。

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10.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

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

二、非选择题

1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分馏B.盐析C.过滤D.重结晶E.升华F.渗析G.电解H.加热分解I.蒸馏J.灼热氧化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者,并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1)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等成分________;

(2)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________;

(3)从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______________;

(4)除去粗铜中锌、银等金属________;

(5)除去水中的Na+、SO

、Cl-等杂质________;

(6)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________。

12.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Ca、Al、Fe三种元素。

【查阅部分资料】 草酸铵[(NH4)2C2O4]属于弱电解质。

草酸钙(CaC2O4)难溶于水。

Ca2+、Al3+、Fe3+完全沉淀的pH为Ca(OH)2:

pH≥13;Al(OH)3:

pH≥5.5;Fe(OH)3:

pH≥4.1。

试根据上述过程及信息填空:

(1)步骤②加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检验Ca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C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⑧用A试剂生成红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步骤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  )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②NaCl固体和浓硫酸混合共热 ③次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合 

④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 ⑤KClO3和浓盐酸混合 ⑥KMnO4和浓盐酸混合

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⑥

(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通过________(填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最好在A、B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试剂的净化装置。

(3)若用含有0.2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Cl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装置B中盛有________试剂(填序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氯化钙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下层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提出在________位置后(填字母)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试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2.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盐酸B.烧碱溶液C.氨水D.KSCN溶液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

、CO

、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

,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H2SO4B.HClC.NaOHD.NaNO3

4.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选项

A

稀氨水

Al3+

Mg2+

B

稀硝酸、AgNO3溶液

Cl-

I-

C

KSCN溶液

Fe2+

Fe3+

D

稀盐酸、BaCl2溶液

SO

SO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

6.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

B.NaNO3 NaHCO3 (NH4)2SO3 Na2SiO3 (H2SO4溶液)

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

D.(NH4)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

7.某混合气体G可能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CuSO4,b.澄清石灰水,c.灼热CuO,d.碱石灰,e.品红溶液,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验的正确顺序是(  )

8.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B.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D.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

9.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易潮解的,但家庭所用的食盐却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含有杂质MgCl2。

为取得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买来的食盐放入纯NaCl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即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

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D.在整个过程中NaCl的浓度会变大

10.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

离子B.一定有CO

离子C.一定有Cl-离子D.不能确定HCO

离子是否存在

二、非选择题

11.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

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___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

12.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时可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含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阳离子

Na+、Ba2+、NH

阴离子

CH3COO-、Cl-、OH-、SO

已知:

①A、C溶液的pH均大于7,A、B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②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生成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A溶液和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

13.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

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

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

蒸馏时加入生石灰,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

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14.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

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其主要流程如下:

(1)反应Ⅰ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B.铁屑C.KI溶液D.H2

(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其目的是________。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________。

(4)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过二硫酸铵)。

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

极产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

 

1.

解析:

A项H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B项,SiO2不与盐酸反应;C项中饱

和NaHCO3溶液可吸收SO2,产生CO2;D项中Zn不仅与CuSO4反应,也可与

FeSO4反应,故前三项均除去杂质,D项不能。

答案:

D

2.

解析:

A项中铜粉可与AgN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NO3)2和Ag,从而除去AgNO3

杂质,故A正确;B项中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达不到除杂质的目的,

故B不正确;C项中可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结构中有苯环的蛋白质,

而浓硫酸无此性质,故C不正确;D项中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故D不正确。

答案:

A

3.

解析:

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

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

①两者都易

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

②CaCl2易溶,CaCO3难溶;③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

答案:

C

4.

解析:

据题意,由实验①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可以推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或

Br-,由于有气泡生成,可推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由于Fe2+与CO

不能共

存,可推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则含Br-,故A选项错误。

由实验②反应现

象推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SO

;由实验③的现象推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I-;综合上述实验现象无法推知溶液的酸碱性,故B选项错误。

整个实验过程没法判断溶

液中是否含有NH

答案:

C

5.

解析:

六种物质中混合能产生褐色溶液的必定是氧化性的NaClO将KI中的I-氧化而

得到了褐色碘水,再由(4)中b与d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知,d是NaClO,f是KI,六种物质中反应能产生气体的只有Na2CO3和HCl溶液,再结合

(1)中a与b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可知,a为Na2CO3,e为HCl,进而可推知其他两种物质。

答案:

Na2CO3 BaCl2 Na2SO4 NaClO HCl KI

6.

解析:

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从海水中提取含I-的碘化物(通过灼烧、浸泡等方法),再用氧化剂(MnO2)氧化I-得到I2,最后用萃取剂(苯)从水溶液中萃取I2。

萃取剂

选择有两个条件:

①与原来的溶剂(水)互不相溶;②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较大。

答案:

(1)BDE 

(2)过滤 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一、选择题

1.

解析:

苯与四氯化碳是互溶的液体,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来分离,A选项错误。

答案:

A

2.

解析:

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由于水和酒精的混合液是恒沸溶

液,因此要先加生石灰,使水参与反应,然后加热得酒精;C中氯化钠的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较小,不能靠冷却结晶,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3.

解析:

根据颜色可判断出CuCl2溶液,然后取其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CuCl2溶

液,有蓝色沉淀的为KOH溶液;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再分别滴入KOH溶液,有白色沉淀的为Al2(SO4)3溶液;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再分别滴入Al2(SO4)3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剩余的则是K2SO4溶液。

答案:

D

4.

解析:

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浑浊现象,但是通过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说明

混合气体中有CO2和HCl,有HCl就不能有NH3;通过浓硫酸干燥后,使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一定有H2,CO和水蒸气不能确定。

答案:

A

5.

解析:

从题图所示步骤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①步分离五种离子中的一种离子,只

能是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

第②步产生的沉淀和剩余的溶液分别分离出

两种离子,应用NH3·H2O沉淀出Fe3+和Al3+,然后用强碱NaOH溶液将Fe(OH)3和

Al(OH)3分离。

第④步用SO

将Ba2+和K+分离,故答案为D。

答案:

D

6.

解析:

在Al3+、Fe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Al(OH)3、Fe(OH)3沉淀,不能将Al3+、Fe3+分离;N2、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发生反应2Cu+

O2

2CuO,O2被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不能直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应先加入CaO再蒸馏;在AgCl、Ag2CO3混合物中加入HCl,发生反应Ag2CO3+

2HCl===2AgCl+H2O+CO2↑,经过滤可得纯净的AgCl。

答案:

A

7.

解析:

A项中O3、Cl2、NO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中H2S、CxHy、HCHO都可出现此现象;C项中浓HNO3等也有此现象。

答案:

D

8.

解析: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乙为Al2(SO4)3,丁为NaOH,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