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95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备考模拟试题历史.docx

2017-2018学年度中考备考模拟试题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地方。

1.《北京人的发现:

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

“……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

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石器工具

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的实行,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

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说: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丞相李斯却说: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根据材料判断,李斯主张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交融是主流。

以下史实中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

6.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为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朝代

人物

事迹

明朝

戚继光

肃清东南沿海倭患

清朝

郑成功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康熙皇帝

亲征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者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7.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8.图示法有助于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根据下图所示,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外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开始

内因:

清政府统治危机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北伐战争

9.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说:

“戊戌变法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

”这说明戊戌变法()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0.2017年暑假,电影《建军大业》隆重上映,剧中毛泽东说:

“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创造一支由革命信仰的军队”是从哪里开始的?

()

A.广州B.上海C.武昌D.南昌

11.“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是指()

A.四渡赤水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渡过金沙江

12.2017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标志这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②从东北三省沦陷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变以后()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14.1948年11月的一个清晨,徐州,这个自古为兵家必争的城市,又爆发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政党之间的战争。

这次大战,国共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140万人,以往的战争比起此时此地发生的大战,实在是不足道哉。

这场战役()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使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C.基本解放了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D.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5.中国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于穿什么、怎样穿,那是各行其是、五花八门。

西装革覆,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

其中,西装革覆与长袍马褂并行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戊戌变法后C.五四运动后D.辛亥革命后

16.书籍《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

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平—透火焙干。

该项手工技术是()

A.制作火药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活字印刷术

17.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多年前曾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

这部著作是()

A.《大唐西域记》B.《马可•波罗行纪》C.《荷马史诗》D.《威尼斯商人》

18.有人说这部文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

这部文件是()

A.《人权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宅地法》D.《拿破仑法典》

19.明治维新开启的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

这是因为日本()

A.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教育B.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借助美国的大力扶持,刺激经济繁荣

20.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

“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B.实施新经济政策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D.形成斯大林模式

21.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参加巴黎和会B.签订《凡尔赛和约》C.签订《九国公约》D.加入国际联盟

2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各国经济、军事交流B.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D.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23.近年来,欧盟危机叠加,问题丛生,行动力下降,衰落趋势渐显。

但欧盟当前是,未来也仍将是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

西面有关欧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欧盟有统一的货币——欧元②欧盟成员国的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③欧盟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④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2017年7月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近几年,中国先后出席了G20峰会、金砖五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盟峰会……以上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C.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13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这些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人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1分)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分)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1分)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1分)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1分)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

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1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1分)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27、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1分)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2)材料二中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

(1分)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1分)

材料三、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取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材料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1分)“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材料四、“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4)材料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2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它们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2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