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36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行己有耻”?

【为什么】

(1)青春并不意味着________,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________,一些基本界限不能________。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__________。

2.“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

【是什么】

“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________。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要求)【怎样做】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________,不断提高辨别“________”的能力。

(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________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________,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________,违反法律的事情________。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__________,拒绝________,不断增强________。

4.“羞恶之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为什么】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________,明确________的理由。

5.“羞恶之心”要求我们怎样做?

【怎样做】

“羞恶之心”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__________;在行动之中,__________;在行动之后,反思________与________。

6.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是什么】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________,有我们的“________”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

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怎样做】

(1)每个人都可以从________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________”,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________的习惯,检视自身的________,不________,积极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端正自己的________,“止于至善”。

8.榜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

(1)榜样不仅是一面__________,而且是一面________。

(2)好的榜样昭示着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思考,给予我们____________的力量。

(3)善于寻找________的榜样、向榜样________、汲取榜样的________,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9.青春最好的证明【是什么】

以________为本,行走在“__________”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达标练习】

1.青春并不意味着恣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下列做法不符合规则要求的是(  )

A.利民同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B.晓军同学爱开玩笑,拿同学的身体缺陷取乐

C.小明同学信守承诺,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D.小亮同学关爱他人,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2.“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下列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有(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羞恶之心” ②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碰道德底线,不做违法的事 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④树立强烈的耻辱感,不轻易原谅自己和他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一次数学考试,小飞同学趁老师没注意抄了别人的答案。

事后他感到非常后悔,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这说明小飞(  )

A.小题大做,装模作样

B.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羞耻,有知耻之心

C.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不择手段

D.太老实了,会吃亏的

4.“止于至善”,需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要求我们(  )

①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②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小心谨慎,做错事后不要声张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5.浙江温州乡村医生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

2017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2018年3月1日,“兰小草”当选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选择做下一个“兰小草”,我们应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能力提升】

1.地铁车厢内一名女乘客吃泡椒凤爪并随地吐骨头的行为,遭到了周围乘客的指责。

这件事说明(  )

①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②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④受人尊重的奥秘是忍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对漫画中拒贿者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②有自己的行为底线③是假清高,做面子工程的表现 ④是遵守规则,不逾越基本界限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揭示的道理是(  )

A.在班级和学校中,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培养

B.我们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

C.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D.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发展

5.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精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校方为了让学生记住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一枚枚戒指,名为“耻辱戒指”。

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就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

这枚“耻辱戒指”也成为推动他们认真工作的动力。

(1)要让“耻辱戒指”成为推动我们认真工作的动力,我们应该如何做?

 

(2)记住教训要求我们“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6.学校组织艺术节活动,在开幕式后,学校广播特殊表扬七年级

(1)班许莉莉同学:

“许莉莉同学在校园中,没丢一个垃圾,甚至把其他同学扔的垃圾一一捡起并扔进垃圾桶。

扔下的是素质,捡起的是文明,她的行为值得所有同学学习。

(1)许莉莉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2)那些乱扔垃圾的同学应怎样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学科素养】

古代有个秀才赶考,在路上又饥又渴,然而当他经过一片桃林时,却只淡淡地望了一眼熟透的桃子便继续低头赶路。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充饥解渴时,他说“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意思是说主人不在,桃李是不会管自己的,但我要是去偷吃了,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我要对我的行为负责。

思考: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1.肆意放纵 违反 逾越 有所不为

2.不去做

3.知耻之心 耻 真诚 底线意识 不做 

坚决不做 磨砺意志 不良诱惑 自控力

4.是非善恶 行为选择

5.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效果 影响

6.精神境界 格调 至善 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

7.点滴小事 贤 自我省察 不足 盲目自责 调整自己 自省 慎独 行为

8.镜子 旗帜 做人 做事 人生道路

人生理想 自我完善 好 学习 力量 

9.修身 止于至善

【基础达标小练】

1.B [解析]不能违反的基本规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规则,A、C、D都符合规则要求。

晓军同学爱开玩笑,拿同学的身体缺陷取乐违背了道德规则。

故本题选B。

2.A [解析]“行己有耻”表现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此①②③体现了“行己有耻”的要求。

故本题选A。

3.B 4.C

5.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综合能力提升】

1.A [解析]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说法错误。

①②③是对该事件的正确认识。

故本题选A。

2.B [解析]根据漫画中两人的对话,可看出拒贿者的行为是正确的,是行己有耻的表现,①②④说法正确;③与漫画主题相悖,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解析]①强调的是“行己有耻”,②③④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

故本题选B。

4.C

5.

(1)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6.

(1)①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学科素养提升】

在独处或没有外部约束力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学会“慎独”,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青春有格学案

第二框青春有格

1.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1)要知,懂荣辱;有,有所不为。

(2)要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4)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什么是“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1)从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3)要养成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微拓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提示:

原文是“子日: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

“孔子说: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

【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点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

①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

1.行己有耻

【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底线

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

 

(2)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

 

2.止于至善

【关键词】人生至善至美

2016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

校长翟小宁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

“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2)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应如何做?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①道德规范②法律法规③纪律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

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D.他人的评价

4.明德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力检测,统汁结果显示:

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

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

600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

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①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③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7.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

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

 

能力提升

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

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

(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行事

2.

(1)廉耻所为

(2)知耻之心(3)后勇(4)底线意识(5)自控力

3.

(1)格调

(2)永不言弃

4.

(1)点滴小事

(2)榜样(3)自我省察(4)修身

合作探究

1.点拨:

(1)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点拨:

(1)止于至善。

(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感悟提升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满怀梦想、激情,带着对自身的探索,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1.A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龛擎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

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

2.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

故选A。

3.C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

在行动的各个阶段,“羞恶之心”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C正确;A、B、D观点错误。

4.C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控力的认识。

增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增强“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A、B、D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逆向选择,故选C。

5.B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

①强调的是“行己耻”,②③④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

故选B。

6.A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

“君子慎独,立德向善”倡导为社会服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④说法错误;①②③都是对祖训的正确解读。

故选A。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

(1)问,主要考查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

(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

(1)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羞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①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已有耻”;②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能力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榜样、“止于至善”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共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问评选“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可结合本节课有关榜样的意义进行回答。

答案:

(1)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会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