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65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docx

淄博市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淄博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向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其中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物质是

A.NaClB.NH4ClC.HClD.NaOH

.现用氯水来制取含有次氯酸的溶液,既要提高溶液中HClO物质的量浓度,又要降低溶液中HCl浓度,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A.加热挥发HClB.加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NaOH中和HClD.加CaCO3中和HCl

.某同学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

他据此得到的下列四条关于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的说法。

请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SO2是弱电解质

B.H2SO3不是强酸

C.亚硫酸是比氢硫酸还弱的酸

D.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5mo1·L—1

.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和滴定中,既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也可用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

B.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C.测定中和热时,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用50mL0.55mo1·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0.50mo1·L—1的盐酸和50mL0.50mo1·L—1的硫酸反应充分反应,两反应的中和热不相等

.一定温度下,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

2C(g),能

标志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的同时生成3nmolB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的同时生成2nmolC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

Y2->Z-B.质子数:

c>b

C.氢化物的稳定性:

H2Y>HZD.原子半径:

X<W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三种短周期元素。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

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其中有硫元素B.其中有金属元素

C.这三种元素能够组成盐D.这三种元素均位于不同周期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

一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C.A的转化率减小了D.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

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

说法中错误的是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0-11mol·L-1

二.选择题。

本题包含《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选择题,考生只能从两个模块的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做答,不能都做,也不能各选做一部分。

如果出现其它情况,只按11.12.13题评分。

每小题2分,共6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选择题

11.下列性质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锈蚀性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3与SO2的结构与性质相似

B.硫粉不溶于水易溶于CS2中

C.Be(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D.在相同条件下,

的沸点高于

13.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A.

B.H-

…H-

C.H-

D.

…H-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选择题

14.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含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

2:

3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15.在阿斯匹林的结构简式(右式)中①②③④⑤⑥

分别标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键。

将阿斯匹林与足

量NaOH溶液共煮时,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

A.①④B.②⑤C.③④D.②⑥

16.举办“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有一种兴奋剂的结

构简式如右式,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稳定的共存在一个平面中

B.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

Br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7mol

C.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D.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可证明分子中存在双键

 

淄博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化学试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不要答在试题卷中。

2.答第II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请务必将所做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及题中相应序号的空格中。

得分

阅卷人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17.(8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

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C+H2O(g)

CO+H2。

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O2(g)=CO2(g)△H1=-393.5kJ·mol-1;

H2(g)+

O2(g)=H2O(g)△H2=-242.0kJ·mol-1;

CO(g)+

O2(g)=CO2(g)△H3=-283.0kJ·mol-1;

试回答: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和1mol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

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②(填“多”或“少”)。

甲同学据此认为:

“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C(s)+H2O(g)+O2(g)

CO2(g)+H2O(g)

CO(g)+O2(g)+H2(g)

CO(g)+H2O(g)+

O2(g)

请你写出△H1、△H2、△H3、△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③

乙同学据此认为: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

”请分析:

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④(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⑤

得分

阅卷人

18.(8分)已知水在25℃和95℃时,

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①

(填“A”或“B”),请说明理由②

(2)25

时,将

=9的NaOH溶液与

=4的

溶液混合,

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7,则NaOH溶液与

溶液的体积比为③

(3)95

时,若100体积

1=

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

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

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

1与强碱的

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④

(4)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后,混合溶液的pH=5。

请分析其原因:

得分

阅卷人

19.(8分)现有常温下的0.1mol·L-1纯碱溶液。

(1)你认为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为证明你的上述观点,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

(2)同学甲认为该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

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下列四个关系式,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c(Na+)=2c(CO

)B.c(CO

)>c(OH-)>c(HCO

)>c(H2CO3)

C.c(CO

)+c(HCO

)=0.1mol·L-1D.c(OH-)=c(H+)+c(HCO

)+2c(H2CO3)

(4)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用Kh表示),

请写出Na2CO3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示式:

得分

阅卷人

20.(10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H=Qkj/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n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n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730℃

1.0

0.90

0.80

0.75

0.70

0.65

0.65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①mol/(L·min);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②;实验3中n3③1.0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_④0(填“>、=、<”),理由是_⑤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

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__⑥__。

a.10~15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20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g)和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

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

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

容器中分别通入amolA(g)、bmolB(g)、c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

强仍为P(始)的

①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⑦,⑧。

(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⑨。

四.选做题

注意事项:

1.本题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的试题。

2.考生只能从两个模块的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做答,不能都做,也不能各选做一部分。

3.请务必将所选做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个空白方框内最多填写一个题目的答案,多填时按照位置在前的题目的答案评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共30分)

得分

阅卷人

21.(2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①

(2)d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②,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③;k在空气中燃

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④,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⑤,该分子是⑥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

右图,其中序号“8”代表⑦(填元素符号);

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⑧(填右图中的序号)。

(4)由j原子跟c原子以1:

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

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j相同。

两者相比熔点

更高的是⑨,试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i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①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___

____,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_

_。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

___(用字母表示)。

得分

阅卷人

22.(10分)有A、B、C、D、E、F、G七种元素,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

A、E、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余

元素位于p区,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元素基

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元素原子

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

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

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D①,G②;

(2)D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D的原因:

③;

(3)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④个σ键,⑤个π键;

(4)由D、E、F、G形成的盐E2DF4、GDF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⑥(写化学式),原因是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共30分)

得分

阅卷人

23.(18分)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

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

M5纤维是线形结构且又有分子间氢键的聚合物,在三

维方向x、y、z上,当方向z是聚合物主链方向时,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氢键是其晶

体结构的特征。

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

 

请回答:

(1)合成M5的单体的结构简式:

F___①___,G___②____;

(2)反应类型:

A

B:

___③___,B

C:

____④____;

(3)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A的同分异构体:

____⑤_____。

(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

对苯二甲酸:

_____⑥_______;

D

E:

_____⑦______;

(5)1mol的F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耗NaHCO3___⑧___mol;

(6)M5纤维分子间为什么会有氢键?

请分析说明:

______⑨_______

得分

阅卷人

24.(12分)现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04;A是芳香烃,B、C、D均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四种物

质分子内均没有甲基;A、B、C、D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X、Y、Z(反应

方程式未注明条件):

①nA

X②nB

Y(聚酯)+nH2O③nC+nD

Z(聚酯)+2nH2O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①__,Z的结构简式是_____②____。

(2)在A中加入少量溴水并振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③___;

(3)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分子中含结构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分别是_____④_____。

 

淄博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

(凡有其它合理的表示方法,均参照本标准评分)

注意事项:

①凡元素符号、化学式有错,及化学专用词语出现错别字的,有关内容不得分。

②各种化学方程式没配平的,均不得分。

③在计算过程中未带量纲、不按有效数字进行运算者,均扣两分。

④答题时,若只答出含义而未答出要点的,有关内容不得分;没有用化学专用词语答题者,有关内容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4

12/15

13/16

答案

B

D

B

C

A

C

A

C

B

A

D

D

B

1.【解析】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可知:

HCl、NaOH都可抑制水的电离,NaCl对水的电离不影响,NH4Cl电离出的铵根离子可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促进水的电离。

B选项正确。

2.【解析】“既要提高溶液中HClO物质的量浓度,又要降低溶液中HCl浓度”,即要通过消耗HCl来实现提高溶液中HClO物质的量浓度。

用NaOH能同时消耗HClO,不可。

HClO的弱于氢氧化钙,不与其反应,所以D可。

3.【解析】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A错;从图上看,在224mL时,0.05mol·L-1的亚硫酸的pH远小于1,说明它是弱酸,B正确;根据方程式:

2H2S+SO2=3S+2H2O得,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1·L—1,D错;从图中看出,同浓度的亚硫酸比氢硫酸的pH小,则其酸性比氢硫酸的要强,C错。

4.【解析】根据ΔG=ΔH-TΔS和ΔG<0时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可知:

若ΔH<0,ΔS>0时,ΔG恒小于0,所以“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正确;若ΔH>0,ΔS<0时,由于ΔS<0使-TΔS成为正值,使ΔG恒大于0,故“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正确;若ΔH>0,ΔS>0时,只有|TΔS|>ΔH时ΔG<0,即T为高温时即可,C错误;若ΔH<0,ΔS<0时,由于ΔS<0而使-TΔS成为正值,所以只有在低温时,|TΔS|<|ΔH|,使ΔG<0,故“低温时可自发进行”正确。

5.【解析】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和中和滴定实验的有关操作和目的。

该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定量实验取关键之处就是减小误差,所以,在中和滴定实验的滴定过程中,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B选项错误;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通过对测定数据的计算来确定待测液的浓度,故只要能满足上述条件,则与滴加顺序无关,A正确。

测中和热时,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首先是保温,减少热量损失;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水为基准,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均为放出57.3kJ/mol,而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故C、D均错误,

6.【解析】A、B、C的转化浓度之比为1∶3∶2,而平衡浓度之比一般不等于1∶3∶2;B选项指的都是单一反应――逆反应的速率,相通说明双向的平衡,错误;而C描述的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由于反应容积不变,质量守恒,所以在此条件下,任何反应、在任何时间、反应到了任何程度,其密度都是保持不变,D错。

7.【解析】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得质子数的关系:

a+3=b-1=c+2=d+1,判断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进一步确定离子的还原性和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关系,由此判断B、C、D错误,A正确。

8.【解析】根据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可推断X为氢元素,根据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可推断Z为氧元素,根据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可推断Y、Z同在第二周期,D选项错误;Z应为氮元素,三种元素能够组成铵盐——硝酸铵(铵盐是唯一的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盐)C选项正确,

9.【解析】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如果平衡不移动,则各物质浓度应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根据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可知,B浓度是增大了(而不是减小了),故反应aA(g)

bB(g)向右移动,a<b,B的质量分数增大,A的转化率增大。

B正确。

10.【解析】不溶于水不是绝对的不溶,是溶解度小于0.1g。

尽管AgCl溶解的很少,但由于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溶液中微量的Ag+在I-浓度足够大的溶液中,可以转化为AgI,而使AgCl的溶解平衡向产生Ag+的方向移动,导致AgCl溶解。

所以A错误。

根据

·c(I-)=1.0×10-16可计算得:

c(I-)=

×10-11mol·L-1,D正确。

11.【解析】金属键是金属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它决定了金属晶体的一些性质,可以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但不能决定金属的化学性质,不能解释化学性质锈蚀性。

答案是D。

12.【解析】A.O3与SO2的结构与性质相似,考虑等电子原理;B.硫粉不溶于水易溶于CS2中,考虑相似相溶原理;C.Be(OH)2是两性氢氧化物,由于没有学习过B元素,则考虑点有两处,一是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否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上,二是考虑是否与铝元素构成“对角线”;D.在相同条件下,

的沸点高于

,首先考虑晶体类型,在相同的情况下则要考虑氢键,再考虑分子间氢键与分子内氢键。

13.【解析】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

型,易于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

据NH3·H2O

NH4++OH-,可知答案是B。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的确定,考查了学生对新教材的新增部分的理解。

由A

的红外光谱可知,A中至少含有C-O、C-H、O-H三种不同的化学键,A项正确;由核

磁共振氢谱可知,其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峰的面积之比等于其个数比,而不能确

定其具体个数,故B、C正确;D项由其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错误。

15.【解析】该有机物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构就是羧酸和酯的结构。

羧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失氢离子,故在⑥处断键;但羧酸与醇的反应却是羧酸失羟基,酯水解断键是在羰基与羟基的连接处②。

16.【解析】由于该分子中有很多能自由旋转的碳碳单键,特别是-C5H11,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以稳定的共存在一个平面中,A错误。

该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3个)、碳碳双键、苯环及其侧链烷基,但由于它与苯酚的结构差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