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910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docx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第1章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16•南宁)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cmB.kmC.mD.m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10cm左右.

故选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2016•泉州)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D.1000m跑步用时4min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3.(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

A.80mB.80dmC.80cmD.80m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

故选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4.(2016•广州)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

A.2.5kmB.2.5mC.2.5dmD.2.5c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由图知,

大拇指第一节骨骼的长度为1英寸,其长度与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而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左右,

所以1英寸约为2.5cm=0.25dm=0.025m=2.5×10﹣5km.

故选D.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来源:

学|科|网]

5.(2016•武汉)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6.(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

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故选B.[来源:

学科网ZXXK]

【点评】

(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7.(2016•新疆)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树木B.房屋

C.车厢的座椅D.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解答】解:

以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物品是运动的;

以车厢的座椅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车厢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物品是静止的.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8.(2016•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9.(2016•湘西州)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树木B.远处高山C.公路路面D.他自己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

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他以他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与路旁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10.(2016•郴州)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

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来源:

Z§xx§k.Com]

【解答】解:

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11.(2016•泰州)“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地面D.河岸

【分析】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

【解答】解:

“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

故选:

B.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神舟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若认为“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3.(2016•邵阳)“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

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14.(2016•泉州)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指路牌B.路边的树C.路边的石雕D.小龙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

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小东相对于指路牌、路边的树、路边的石雕位置不断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相对于小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

故选:

D

【点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15.(2016•宜昌)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白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华自己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

【解答】解:

A、研究小华的运动状态,不能选择小华自己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于小华旁边的座位,小华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相对于窗外的树,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于车内走过的乘务员,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16.(2016•海南)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顾客本身B.扶梯

C.大楼地面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A、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错误;

B、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2016•长春)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

而爸爸与岸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汽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桥上路灯与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参照物的概念以及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19.(2016•泰安)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

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

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2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分析】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2.(2016•临夏州)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4)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运用到医疗领域,去除人体内结石;故C正确;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

 

3.(2016•盐城)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82.3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82.3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故选A.

【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2016•德州)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分析】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进行区别,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大的大小;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A.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要学会结合定义进行判断.重点关注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5.(2016•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

“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6.(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7.(2016•黔东南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B.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

D.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程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

(4)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中.

【解答】解:

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程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