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20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洪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要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

(六)广泛动员,积极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通俗易懂的传染病、消毒、食品和饮水卫生防病知识教给群众,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

1、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

加强肠道门诊监测与管理:

各医疗单位严格按照我市卫生局肠道门诊开诊要求,做好肠道传染病的诊治与报告。

在本周内各区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内所有肠道门诊完成一次巡查,对不符合《我市卫生局关于2012年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诊工作的通知》要求的医疗机构应要求立即整改,检验人员能力不足的应及时开展实操培训。

各区县疾控中心7月29日前把巡查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市疾控中心传地所。

加强灾后霍乱食品、外环境监测:

本周内,各区县疾控中心要采集地表水、井水或游泳池水、水产品、熟食品和小摊贩售卖的凉拌菜5类标本,各采样不少于20件,井水或游泳池水不够20件时,应采集所有的井水和游泳池水标本,灾情严重区县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采样量。

对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检测,采样及检测情况于每日16:

30前报市疾控中心。

阳性标本需进一步填写“霍乱外环境和食品阳性标本信息一览表”。

报告内容见附表1、表2。

2、加强症状监测工作

各区县疾控中心要做好症状监测工作,除在医疗机构开展症状监测外,设居民安置点的区县应该建立健康巡诊制度,在安置点群众中开展症状监测工作,对发热、腹泻、皮疹、结膜红肿、黄疸等症状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周围人员有无类似症状者,如发现有3人以上的流行病学关联病例,及时进行分析和传染病的排查处理,并按要求把信息及时录入《我市传染病症状监测信息系统》。

3、加强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各医疗机构严格按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如因洪涝灾害严重不能开展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通过、等方式报告区县疾控中心,由区县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

(二)提高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与检测能力

各区县疾控中心加强实验室实验试剂、耗材储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及时性,重点做好肠道病原微生物病原学监测和检测。

(三)开展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

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引导群众注意饮食、饮水安全,加强个人卫生,落实灭蝇防蚊措施,减少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健康宣传要点具体为:

1、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饮水卫生,建议饮用开水或瓶装水,不要饮用生水或地表水。

不食用被雨水浸泡过的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食品;

不吃未洗净的瓜果;

不吃生冷食物;

如暂时无新鲜烹调的食物供应,建议食用合格的袋装食品。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传播,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定要勤洗手,接触了脏东西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后也要洗手。

外出回家后要洗手。

洗手时,要用清洁的流动水清洗。

擦手用的毛巾必须干净。

特别是要关注和加强护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

3、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发热和腹泻。

4、注意防蚊和灭蝇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和灭蝇,防止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5、做好畜禽和宠物的管理,做好灭鼠工作

对死亡宠物、牲畜等动物的尸体按要求进行处理。

防止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6、受灾严重的地区要特别做好厕所、垃圾、粪便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卫生。

7、居民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就诊。

腹泻病例一定要到附近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四)加强疫情调查处理工作

1、重点传染病的调查处理

对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甲肝、戊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乙脑、狂犬病等传染病疫情,应严格按我市相应病种疫情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做好传染来源溯源、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工作。

对于灾区较重的地区应特别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异常波动,及时预警

2、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理

症状监测发现传染病聚集性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报告与调查处理,必要时可考虑由临床专家会诊后采用预防性服药措施。

针对暴雨引发的饮用水污染,为有效控制介水传染病爆发流行,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应采取以下主要饮用水卫生处置措施。

(一)摸清受灾地区本底资料

通过我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中的联络点或乡镇政府摸清受灾地区本底资料,包括:

1、受灾地区人口资料;

2、目前人员发病情况;

3、供水污染情况、污染源以及目前对百姓供水采取的措施;

4、当地的供水情况,包括水源(是否有备用井)、水处理(特别要求了解是否安装消毒设备,消毒方式,使用情况)、管网等;

5、了解当地特别是上游是否有化工企业,是否会导致化学性污染,主要的化学物质种类等。

(二)水源卫生防护

对集中式给水水源周围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包括尸体和污物,要进行彻底清除与卫生清扫,同时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管理。

同样,对分散式给水水源周围的30~50米之内,也要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消毒。

(三)供水措施

供水措施除紧急修复受损自来水管线外,洪灾后初期应立即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主要有水车送水、分散取水等方式。

水车送水不仅方便居民就近取水,而且便于水的卫生防护(如水车密闭),还可以在水车中进行饮水消毒。

分散取水方式是临时将一些就近的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改为蓄水池,应急供水。

供水前应对池底与池壁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与消毒。

蓄水后,为防止水质污染要设共用取水桶,或采用浅水泵,取水后要引入装有几个小水龙头的水箱,供人分散取水。

(四)水质监测

1.每日监测受灾地区水质要对受灾地区现供的饮水,包括罐车和水厂/站(瓶装水除外),进行每日1-2次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感官指标和余氯(最后现场测定)。

2.涉农地区监测点水质监测结合本次疫情,13个涉农区县要在7月24日提前开展我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中涉及农村地区的662个监测点(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学校)水质监测,监测点及监测指标等要求均按照“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开展。

监测结果上报时间分两步,第一步重点指标,包括感官指标、余氯、微生物及特异性化学指标,首先上报,时间最迟在7月26日,其余指标可于第二周完成。

(五)饮水清洗消毒

因污染停止使用的水厂或水站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首先要调查清楚污染源,如果水源污染,应先使用消毒液对水源进行消毒,在保证水源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再对管网进行清洗消毒。

管网消毒方法如下:

采用漂白粉等消毒剂,配置余氯为4mg/L左右的消毒水,注满整个管网(根据水压和用户情况分批打开管网末梢龙头,让带有余氯的水注满管网,检查方法:

随即抽查部分末梢点,检查余氯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消毒过程中一定同时要考虑水压,防止爆管和水压不足导致消毒不彻底。

待消毒液注满后,静置2-3小时,采用合格的水进行冲洗,至无明显余氯味,采样进行水质分析。

分析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中42项常规指标的要求及当地重点指标进行,水质合格后方可饮用。

对于清洗消毒后的水厂或水站建议安装消毒设备并保持消毒设备正常运行。

(六)开展及时的健康宣传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等手段开展健康宣传工作,内容至少包括:

告知百姓在目前这个时期必须喝开水,告知百姓简易甄别水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水不能饮用:

①带有颜色的、②带有除余氯外的其他异味、③水质浑浊、④饮水后出现腹泻等),宣传介水传染病相关知识,同时告知百姓出现饮水问题应通过12320进行咨询。

四、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一)总体要求

1、各区县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检测技术优势,在水灾后对可能发生的食品污染事故开展食品安全检测,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对需要开展的食品污染监测工作特事特办,保证绿色通道,优先检测,对存在的检测品种项目有困难时及时与市疾控中心沟通,市疾控中心将给予全力配合。

2、各区县在水灾灾害面前要特别关注

(1)灾后集中安置点的饮食供应和集体食堂、寄宿制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制作卫生信息;

(2)灾民和救灾工作人员送餐食品卫生的保障;

3、各区县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小分队进入应急状态,做好人员、物资准备。

4、做好食物中毒应急信息报告工作,对受灾区县发生的食物中毒,要立即上报(非正常时期,可不用食物中毒报告网络直报),各区指定食物中毒处置的联系人,保持通讯畅通。

(二)洪涝灾后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1、严禁食用因水灾溺死、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家畜

2、饮用安全卫生水

3、防止食品容器和餐具对食品的污染,特别是共同使用的餐具

4、防止超保质期、变质食品、伪劣食品进入灾区

5、利用天晴,抓紧晾晒,预防粮食霉变

6、保管好农药和有毒有害物品,避免误用、误食。

(三)洪涝灾后食物中毒的预防

1、安全饮水。

保证个人饮水消毒,不要喝生水,集体用餐应优先配备清洁用水。

2、粮食和原料要在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止发霉和受虫、鼠侵害。

3、预防有毒化学品(农药、亚硝酸盐、砷化物、鼠药等)对食品的污染和误用、误食。

4、灾区水域内死亡的鱼类,应考虑水体受到污染,一般都有中毒的可能性。

5、不能食用的食物有:

(1)被水浸泡过的食物(罐头除外)

(2)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家畜

(3)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4)来源不明食品、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食品、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类似食物的不明物

(5)严重发霉的粮食和腐败变质的食物

(6)野生的蘑菇。

6、可首选的食品

(1)新鲜的食品、正规厂家生产的并且包装完好食品、未被污染过的食品

(2)烧熟煮透现场加工的食品

(3)熟食品在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 

(4)彻底清洗和消毒过的蔬菜、水果。

7、加工和制备食物时的注意事项

(1)现吃现做、烧熟煮透,特别是剩饭、剩菜更应在食用前彻底加热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3)照顾老人、病人婴幼儿的食品卫生。

8、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按照食物中毒的要求和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餐饮具消毒

首选1%碱水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

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或用含有效氯250-500mg/L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后备用。

五、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洪水过后,粪便、垃圾、动物尸体不能及时清除,居住环境受到广泛污染,各类积水明显增加,蚊蝇密度快速上升,鼠类活动加剧,为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应进一步加强灾区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消毒技术要求

1、消毒原则

(1)加强环境消毒。

对受淹的室内地面、墙壁及物品应进行及时消毒,对临时灾民安置点应随时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确保重点场所及时消毒。

暴露的粪便、排泄物要及时处理、消毒,防止污染扩散。

(3)及时处理动物尸体。

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尽早处理。

(4)关注餐具及手部卫生。

水灾过后,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加大,应严格进行餐厨具消毒,正确洗手,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5)地面、树木等外环境不需要进行消毒,防止过度消毒。

2、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桌面等物体表面

受污水污染的环境及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7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作用30min,喷洒剂量100ml/m2-300ml/m2,以喷湿为度。

不耐腐蚀的表面消毒后用清水擦拭。

(2)衣物

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含氯消毒剂对衣物有漂白的作用,消毒后用清水清洗。

(3)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0min~15min,或流通蒸汽消毒10min。

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5min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4)排泄物、呕吐物

每2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为2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L,搅匀放置2h。

(5)污水

可能受到粪便污染的小型污水,可用有效氯8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2h,余氯4mg/L-6mg/L。

(6)动物尸体处理

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处理首选焚烧方法。

在无法焚烧情况下,可以深埋,深埋时坑深不低于2m,动物尸体底部垫漂白粉干粉上部用漂白粉覆盖,漂白粉干粉厚度应3cm-5cm。

(7)手的消毒

接触污染物后,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消毒作用时间应不低于1min。

3、消毒注意事项

(1)根据消毒不同处理对象,合理选用消毒方法。

(2)建议首选含氯消毒剂,也可以选择其他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应按说明书执行。

(3)实施现场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4)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要现用现配。

(5)对不耐腐蚀的物品进行消毒时,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后及时将残余消毒剂清除。

(二)病媒生物防制要点

1、洪涝灾害后病媒生物防制原则

(1)以环境防制为基本措施:

水灾发生后,应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集中清理粪便、垃圾和各类积水,有效清除蚊蝇孳生地。

(2)以监测指导防制:

灾区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应做好灭前灭后密度监测,及时掌握密度变化情况,为有效降低密度提供依据。

(3)以化学防制作为快速降低密度的主要手段:

灾区一旦监测发现病媒生物密度较高时,应采取化学防制手段,迅速降低密度,以防止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和安全环保施药的原则。

2、洪涝灾害后病媒生物的监测

(1)蚊虫监测:

幼虫和蛹的监测采用路径法,沿监测区域按一定路线行进,记录沿途发现的幼虫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以处(数)/千米作为密度;

成蚊监测采用人诱停落法,在蚊虫活动高峰期(白纹伊蚊白天,淡色库蚊黄昏),选取蚊虫孳生场所,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记录10分钟内停落到腿上的蚊虫数量,以只/分钟作为密度。

(2)蝇类监测:

成蝇采用目测法,观察成蝇孳生场所蝇类密度,以只/每平方米作为密度。

(3)鼠类监测:

鼠类监测采用鼠迹法,沿监测场所行走,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的鼠迹(活鼠、鼠尸、鼠粪、鼠洞、鼠咬痕、鼠道等)处数,以处/千米作为鼠密度。

3、洪涝灾害后病媒生物的防制

(1)环境防制:

环境治理是水灾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水灾发生时,应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搭建临时厕所,集中处理粪便,清理街道或居民区周围的淤泥和垃圾,填平或疏导地面积水,倾倒容器积水并倒置容器,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2)蚊虫防制:

对于无法清除的各类积水,可每周1次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

当蚊虫密度较高时,对居民区、草丛等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

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蚊虫易孳生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蚊。

(3)蝇类防制:

对于垃圾堆、厕所等蝇类孳生场所,当蝇类密度较高时,对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蝇;

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蝇。

(4)鼠类防制:

对居民区、垃圾堆、废墟等重点防鼠场所,投放蜡块毒饵。

毒饵应投放于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应投放于毒饵盒内。

具体药剂使用方法详见附表。

4、病媒生物防制注意事项

(1)在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或工作,应使用驱避剂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使用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

(2)完善防蚊蝇设施,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可以使用蚊帐,必要时睡前点燃蚊香或使用电热蚊香。

(3)灭鼠投饵前做好宣传和警示标记,防止儿童和老人误食中毒,医疗机构要储备一定的维生素K1解毒剂。

附件:

表1_______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外环境和食品加强监测一览表

报告日期

地表水

井水或游泳池水

水产品

熟食品

凉拌菜

采样合计

检测数

阳性数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表2___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外环境和食品阳性标本信息一览表

实验室检测结果

阳性标本名称

O1稻叶

O1小川

O1彦岛

O139

 

表3洪涝灾害时病媒生物控制推荐用药名录

类别

名称

有效成分及含量

应用剂量

使用方法

灭蚊幼

1%安备杀孑孓颗粒剂

1%双硫磷

1-2克/平方米,10-20公斤/公顷

直接抛洒,不需要稀释,每周处理一次

0.5%吡丙醚杀孑孓颗粒剂

0.5%吡丙醚

20克制剂/平方米

灭成蚊、成蝇

(空间喷雾)

列喜镇水乳剂

0.14%的S-生物烯丙菊酯和10.26%的氯菊酯

1.3毫克/立方米

超低容量喷雾,兑水1:

9稀释,每天处理一次

10.5%烯丙•氯菊微乳剂

10%氯菊酯,0.5%ES-生物烯丙菊酯

1-2毫升稀释液/立方米

空间喷雾或者超低容量喷雾,用水进行50倍稀释,每天处理一次

10%胺•氯菊微乳剂

4.5%胺菊酯,5.5%氯菊酯

0.015-0.020毫升/立方米

用水进行10倍稀释,现配现用,每天处理一次

(滞留喷洒)

4.5%特菱高效氯氰菊酯杀虫悬浮剂

4.5%高效氯氰菊酯

100毫升稀释液/平方米

手工撒施或机动喷洒机喷洒,用水进行200倍稀释,每周一次

2.5%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

2.5%高效氟氯氰菊酯

50毫克/平方米

常量喷雾器,用水进行40倍稀释,每周一次

奋斗呐10%悬浮液

10%顺式氯氰菊酯

10-20毫克/平方米

兑水1:

100-250倍稀释,每周一次

灭鼠

杀它仗0.005%蜡块

0.005%氟鼠灵

室内环境:

每15平方米设一投饵点,每点8-12克(2-3粒)室外环境:

每间隔2-5米设一投饵点,每点8-12克(2-3粒)

鼠药应投放在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使用毒饵盒,7日后检查,缺少补齐,吃光加倍

0.01%溴敌隆毒饵(蜡块)

0.01%溴敌隆

10-20克/15平方米

鼠药应投放在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使用毒饵盒,首次处理1-2日后检查,缺少补齐,吃光加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