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30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主备:

屈生雄

课标要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1、知识与能力:

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见课件)

二、课检测,引导阅读:

(每格1分,共10分)

1、1917年11月,领导了,历史上称为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诞生。

3、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4、“退一步”是指年实行的政策,“进两步”是

指年实行的政策。

(二)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难点突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统天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转变。

毛泽东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寻找历史事件的联系:

十月革命的爆发

●看一看:

下面两幅插图

 

●说一说:

图一“巡洋舰”的名称?

与图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一读:

1957年,毛泽东说:

“十月革命的道路,从肯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

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热情地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

当然,在人民面前还有困难和曲折。

但是,列宁在36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想一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本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列宁为什么说“航船已经开通”?

2、结合毛泽东的评述,分析说明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影响?

■感受特殊时期的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读一读:

材料一:

“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材料二: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

●想一想:

材料一、二应该是列宁分别谈到什么经济政策时所说的?

●议一议:

苏维埃俄国实行材料一谈到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选一选:

材料二谈到的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找一找:

通过围绕“十月革命”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了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③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俄国二月革命后,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A、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B、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国家事务

4、新经济政策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史料链接: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立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请你回答:

1、材料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指什么政策?

2、“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认识到错误以后,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3、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课后反思: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主备:

屈生雄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1.知识与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2.过程与方法: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见课件)

二、课内检测,引导自学:

(每格1分,共10分)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和的经济建设路线。

2、1926年,苏联以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间。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4、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的形成。

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难点突破:

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无产阶级的明灯,当代最伟大的人物,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父亲……这些超越逻辑思维界限的溢美之词,形容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斯大林。

他真的这么伟大吗?

■寻找内在联系:

理想与成就

●读一读: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660%

增长31%

增长20%

增长13%

不到7%

●找一找:

识读历史图表、总结阶段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从上图中反映的苏联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

2、请你列举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

●听一听:

(指名感情朗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

‘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

●想一想:

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与上述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议一议: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学习苏联人民的哪些精神?

■确立是非观念:

评述斯大林模式

●读一读:

阅读下面引言和图片,讨论展示相关问题——

引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图片:

●说一说:

为何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谈一谈:

插图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忆一忆:

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

●辩一辩:

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进行联合对抗辩论

学生甲:

这一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学生乙:

这一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所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请你参与评述,让你的思维会变得更缜密!

四、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苏联第一五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表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8年

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592

汽车(万辆)

 

0、07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4、89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26、94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苏联兴亡史》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课后反思: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主备:

屈生雄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认识对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认识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

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难点:

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情景创设:

(见课件)

二、课内检测,引导自学:

(10分,其中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2分)

1、1919年6月,召开,操纵会议的“四巨头”是英国首相、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美国总统。

2、试一试,把下表补充完整。

领土

殖民地

军事

赔款

3、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

主要内容有: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对外“门户开放”。

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难点突破: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1响礼炮在贡比涅森林上空鸣响后,号称“四巨头”的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就迫不及待地相会巴黎,开始了一场肮脏的交易……

■寻找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

《凡尔赛和约》

●读一读:

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和约规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

和约还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听一听: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想一想: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和约的规定内容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其间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何国继承?

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

说出你的理由。

3、巴黎和会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利益关系?

■还原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九国公约》

●读一读:

《九国公约》的相关内容(截取部分内容)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第三条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中国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想一想:

条约里写到的“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是指什么意思?

●议一议: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利益关系?

●辩一辩: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世界表面上进入了和平,但留给人们思考的东西还很多……你觉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维护世界和平吗?

请你参与辩论。

●找一找:

通过围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下列条约中,能反映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状况的是()

①《辛丑条约》②《凡尔赛和约》③《九国公约》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一战后世界体系建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B、国际联盟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C、华盛顿会议主要协调了美日矛盾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重划德国疆界B、瓜分德国殖民地C、限制德国军备D、占领莱茵河西岸

4、一战后成立的并成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国际联盟D、联合国

(二)读图学史(每题2分,共6分)

阅读插图,请你回答:

1、1919年6月,战胜国与签订了。

2、请简述此条约内容。

3、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的消息传到国内,由此引发了著名的运动。

学习感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产生的一系列条约,构建起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

中国虽然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但,我们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保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课后反思: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主备:

屈生雄

课标要求:

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的尖锐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点: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创设情景:

(见课件)

二、课内检测,引导自学:

(每格1分,共10分)

1、1925年,出版了,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2、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爆发,随即席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3、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

4、运用文本知识《罗斯福新政》,补充完整表格内容。

相信自已,你能行!

背景

时间

内容

影响

质疑问难:

三、合作交流,难点突破:

2008年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这场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影响世界。

在谈到这次金融风暴时,人们不由得联想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那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呢?

它对我们解决今天发生的金融风暴又带来那些有益的启示呢?

■再现历史:

感受经济危机

●读一读:

翔实的数据,真实的照片,将会把领入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

噩梦重温:

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

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

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

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

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

高速增长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

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

(《大国崛起》)

历史留影:

(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一定要用现金。

股市令我一无所有。

数据呈现: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万)

1700

476

300

85

300

3000

●找一找:

上述材料体现了这次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想一想:

这次危机又造成了哪些非常严重的后果呢?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那么,在危机打击下的美国究竟怎样才能重获新生、走向繁荣呢?

此时此刻,罗斯福临危授命、对症下药——

■寻求对策:

探究罗斯福新政

阅读文本P20—21相关内容,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说一说:

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历史背景。

●谈一谈:

为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其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议一议: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结果怎样?

●写一写:

去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结合今天学习的相关内容给我国政府提一些规避风暴的建议。

四、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是()

A、ANAMERICANTRAGEDYB、MAINSTREET

C、THEIRONHEELD、ULYSSES

2、前所未有、持续时间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爆发于()

A、1924年B、1925年C、1929年D、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A、整顿金融业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

4、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二)阅读探究(每题3分,共6分)

1、角色体验,是我们走进历史的重要途径。

根据下表,帮助孙明同学完成“罗斯福新政”课本剧的①—③部分。

剧幕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一幕

①▲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第二幕

竞选总统

竞选口号:

幸福的日子又到来;就职演说等。

第三幕

②▲

③▲

第四幕

度过危机

经济逐渐恢复,社会危机逐步解除。

 

2、提高生活能力和质量是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

上述历史学习内容的共同点告诉我们:

面对危机或困难,应该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课后反思:

第六课、邪恶的轴心

主备:

屈生雄

课标要求:

了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暴行,认识什么叫邪恶的轴心。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的情况;了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入侵埃的态度;了解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外因的相互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注意世界历史的前后联系及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培养学生纵向和横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埃塞俄比亚、中国、朝鲜和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国家的斗争体现了它们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这些斗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侵略推行的绥靖政策,使学生认识:

这一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难点:

绥靖政策。

教学设计: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