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94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教材中经典实验复习Word下载.docx

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得出结论: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六.萨顿的假说。

P27页

七.摩尔根实验。

P28页

遗传图解: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八.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P42页

图示:

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P43页

(1)格里菲斯实验:

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

R型细菌:

菌落,菌落无,毒性。

S型细菌:

菌落,菌落有,毒性。

实验过程: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

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体内提取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什么?

格里菲思的结论:

(2)艾弗里实验:

实验步骤:

S型活细菌

多糖脂类蛋白质RNADNA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 ) ( ) ( ) ( ) (   )   (  )

括号内填写生成的细菌类型R或S

实验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是遗传物质。

十.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P44页

(1).噬菌体: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实验方法:

(3).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

②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4).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5)实验结论: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据:

十一.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

P52-53

轻带:

中带:

重带:

结论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十二.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P89页

原理:

方法图解:

十三.单倍体育种P88页

单倍体育种与花药离体培养区别:

过程图解:

特点:

必修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十四.促胰液素的发现。

P23页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十五.生长素发现过程及研究的相关实验P46页

名称方法结论

达尔文实验

鲍森詹森实验

拜尔实验

温特实验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十六.种群密度调查。

P60-62页

(1)植物:

(2)动物:

十七.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P68页

十八.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

P72页

十九.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页

二十.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P97页

二十一.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P102页

经典习题:

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h,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下图),在阳光下照射4h,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将怎样?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什么( )

A.a部呈棕褐色,b部呈蓝色;

光B.a部呈棕蓝色,b部呈褐色;

CO2

C.a部呈棕褐色,b部呈蓝色;

水D.A部呈棕蓝色,b部呈褐色;

叶绿素

3.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给玉米提供14CO2,14C在玉米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O2→14C4→14C3→14C6H12O6

B、在含葡萄糖(C6H12O6)和乳糖(14C12H22O11)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含14C的细菌细胞

C、给水稻叶片提供C18O2,水稻根细胞不可能产生含18O的乳酸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般不含18O,尿中的水一般是H218O

4.图2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

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

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专门的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a、b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③实骚初始时a、b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

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④全部

5.设置对照组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对照组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C.研究酶的高效性,使用体积分数大于或小于3%的过氧化氢溶液

D.研究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效果,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

6.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

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

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

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A、B、C、D、E、F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多

7.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同位素

应用

A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15N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

14C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18O

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8.为了研究高等动物内分泌腺的功能,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将体重恰好相等的三只雄性小狗分别编号为A、B、C。

A狗不作任何处理,该狗发育正常。

而对B、C两只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四个月后,A狗发育成熟了。

对三只狗进行血液分析,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狗

雄性激素

(微克/100克血)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4

3

6

3.5

0.1

5.8

3.8

2.8

从表中的数据可推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A狗用作对照实验B.B狗被切除了甲状腺C.C狗被切除了垂体

D.经较长时间后,C狗血液中的雄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会增加

9.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

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11.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

()

A、固定、杀死细胞B、促进细胞分裂C、溶解细胞间质D、染色

12.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B.类比推理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D.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因此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保持细胞始终处于活体状态

C.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能更接近真实数据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1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

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17.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

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18.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

将用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此设计的缺陷是: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19.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所示)。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请回答:

①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

②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增加膜的通透性,B的完整化

学名称是       。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         

③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填字母)的不同所致。

(3)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同于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   成分有关。

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一28。

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

20.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选取6株品种、粗细和大小均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观察并记录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结果预测:

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号,基本停止生长的是号。

结果分析:

(1)对比装置和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对比装置和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对比装置和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对比装置5号和6号的实验结果,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有关。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2㎜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

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_,试解释原因。

(换成: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23.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

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

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

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

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

即进食后产生的胃酸(盐酸)刺激小肠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胰液液分泌

B.把适量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内

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假设二:

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A.剪取甲狗的小肠(短时间内有生物活性),刮取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把浸出液中和过滤后注入乙狗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

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有关。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3)假设二的A中盐酸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调节完成的。

(5)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